?

高校理工類專業經濟管理課程改革方案探索

2023-11-22 22:16顧一帆高峰崔素萍
高教學刊 2023年32期
關鍵詞:交叉學科經濟管理課程改革

顧一帆 高峰 崔素萍

摘? 要: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是多學科融合形成的交叉學科專業,經濟管理課程是其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學科門類存在差異,如何進一步提升經濟管理課程在理工類專業學生中的接受程度,亟需進一步探究改革方案。該研究借鑒國內外相關專業經濟管理課程建設經驗,分析學生跨學科門類課程基礎薄弱、授課教師專業知識要求較高等已成為理工類專業經濟管理課程面臨的核心挑戰。以北京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專業課為例,研究提出主干學科融匯文理貫通理念、課程思政延承公共基礎課程、交叉研究牽引全球前沿問題等課程改革方案,探究對于提升學生經濟管理基礎課程理解程度、運用文理貫通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激發自主學習教研氛圍等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經濟管理;課程改革;課程思政;交叉學科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32-0129-04

Abstract: Resource Recycl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major, and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cours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ts teaching system. However, due to differences in subject categories, it is urgent to further explore reform plan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acceptanc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course among students majoring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is study draws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management courses in relevant major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nalyzes that students' weak foundation in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and high requirements fo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rom teachers have become the core challenges faced by economic management course. Taking the specialized cours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we proposed curriculum reform plans such as the integration of arts and science in the main disciplines, the continuation of public basic cours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and the traction of global cutting-edge issues through cross research. The study explored the important effects on improv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basic economic management courses, using arts and scienc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stimulating the atmosphere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Keywords: Resource Recycl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economic management course; curriculum reform;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erdisciplinary

基金項目:2020年度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材料專業綠色化信息化改造升級的探索與實踐”(E-CL20201901);2022年度北京工業大學教育教學課題“工程問題-發明原理雙驅動的材料創新設計實踐教學設計與改革”(ER2022SJB01)

第一作者簡介:顧一帆(1989-),男,漢族,山東青島人,經濟學博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資源環境與循環經濟的教學與科研。

*通信作者:崔素萍(1964-),女,漢族,山西太原人,工學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生態建材和無機非金屬材料。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學科交叉融合是當前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特征,是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的有效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加強基礎學科培養能力,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對現有學科專業體系進行調整升級,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加快培養緊缺人才[1]。

為了滿足國家節能減排、低碳經濟及循環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2010年教育部部署設置了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新興交叉學科專業。各高校均在面向國家及所在地區的發展需求,依托自身在材料、化工、冶金、生態環境等領域的專業優勢,在學科建設、課程設計、人才培養等方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交叉學科建設思路。北京工業大學是首批公布同意設置的十所高校之一,以材料學院、循環經濟研究院等師資隊伍為基礎設立了該本科專業,旨在大材料專業學習的基礎上,按照學科內在聯系自然延伸,突出與資源、環境、經濟等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2]。為構建文理兼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為該交叉專業材料方向學生開設了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多項經濟管理課程,在十余年的發展中已取得了較好的建設經驗。但由于學科門類存在差異,理工類學生在理解文科理念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如何進一步提升經濟管理課程在理工類專業學生的接受程度,亟需進一步探究改革方案,以促進該類經濟管理課程具有更加廣闊的適應能力和發展前景。

一? 國內外相關專業經濟管理課程建設經驗

(一)? 國外相關課程建設經驗

國外發達國家在遭受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切身之痛后,深刻認識到資源循環的重要性,在相關高校打破了學科界限,設置了資源循環交叉學科門類,并開設了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相關的一系列人才培養課程。如自然資源與環境、能源與環境、環境與資源經濟等,代表性的大學有美國的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西雅圖大學、羅徹斯特理工大學和密西根理工大學等,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和瑞爾森大學等,歐洲的劍橋大學、倫敦學院大學、拉夫堡大學和麥考瑞大學等。

國外高校在適應資源循環社會需求、促進專業教育的課程適配能力方面已積累了大量經驗,取得了顯著成效[3]。如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大學成立了Golisano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采用材料學、生態學、經濟學等多角度跨學科研究方式,通過本科、碩士、博士相互配合的形式,提升了課程設計的廣度和深度;劍橋大學成立了交叉學科環境綜合教學委員會,有重點地資助循環經濟等領域的研究課題,并向所有專業學生開設資源循環經濟與管理等相關課程;密歇根理工大學成立了可持續未來研究院,涵蓋資源、材料、環境以及經濟管理等多個院系,多達60余名教授和研究人員,開設了全面涵蓋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加拿大瑞爾森大學采取本、碩、博相互結合的方式培養循環經濟相關人才,重點圍繞提高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的技術路徑和政策機制等領域開設相關課程,提高生態環境系統運行效率和政府環境決策能力。與此同時,國外如Nature等眾多頂級期刊陸續開展了資源循環的專題探索,歐洲依托“地平線2020”計劃等設立了循環經濟專項科研資金,有力推動了該領域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促進了以問題為導向的文理貫通研究體系和課程體系的建設[4]。

(二)? 國內相關課程建設經驗

進入21世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同樣導致了資源日益短缺、環境嚴重污染、生態加速退化的嚴峻形勢。面對復雜的外部形勢,我國既要借鑒國外循環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更要依托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情,努力探索形成中國特色的資源循環理論及實踐。資源循環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生態、社會、經濟、科技等眾多領域,需要從技術、體制、機制、法制、政策、投入和管理等多方面形成系統化的人才培養方案。這種社會經濟發展的外在需求為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發展機遇。

在國家“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全國各高校均在找尋提升主干優勢學科發展規模的新思路,這為該學科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該學科涉及多學科交叉領域,可大幅拓展主干優勢學科的研究方向,激發了高校發展該學科的積極性,使得該新興專業越發成為國內熱點學科。由此,各類高校均依托自身在材料、化工、環境等主干學科的優勢,構建了各具特色的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如南開大學依托自身文理交叉的多學科體系特別是環境科學與工程的雄厚基礎而建立,進一步整合經濟學院、環境學院、化學院、法學院、哲學院及政府管理學院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率先開設了循環經濟、環境經濟學概論、工程概預算與經濟分析等經濟管理類的貫通課程。華東理工大學依托化工國家聯合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基地,與生物工程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法學院和商學院等不同專業的專家學者合作,開設了工程經濟學、循環經濟法律制度等貫通課程。

二? 理工類專業經濟管理課程面臨挑戰

近年來,我國資源循環領域得到了深入發展,其制約因素已逐漸由技術瓶頸轉向了技術、政策、模式等多領域的聯合制約,需要將技術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文科內容相互結合,力爭充分發揮資源循環對社會的推動作用。但縱觀各校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課程特點,多為理工科與理工科課程的交叉,即材料、化工、環境和冶金等學科課程的交叉融合,但理工科與經濟管理等文科組建跨學科大類的課程建設案例仍然較少,面臨主要挑戰如下。

理工科教學體系下學生的經濟管理課程基礎較為薄弱。近年來,雖然新工科、新文科建設均呼吁促進學科交叉融合,但由于受到長期以來形成的專業教育影響,理工科專業在課程體系上仍存在著重工輕文的傾向,經濟管理類課程數量偏少較難形成文理科教學團隊與課程集群合力,影響了學生對于經濟管理課程的理解程度[5]。再加之經濟管理基礎課程與理工科具有較大差異,如材料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為材料科學基礎,而經濟學專業的基礎課程為微觀與宏觀經濟學等,兩類基礎課程的理論基礎、課程目標、授課方法等具有本質區別,也會影響學生對經濟管理課程知識的接受能力[6]。

經濟管理課程對理工類授課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理工科為主導的專業中,教師在其本碩博的學習期間往往難以涉及文科專業知識,而對于經濟管理教育所知甚少;而對于經濟管理類教師更難以涉獵理工科的學科內容,無法深刻了解學生已有的課程基礎和知識體系,致使課程講授內容的設計及切入點難以精準定位,大多基于傳統的文科思維方式增加少量的理工科內容,其本質仍是文科類課程。學生接受難度較大,興趣培養較難,易將經濟管理類課程視為獲得學分的途徑,而并未深層理解開設經濟管理課程、形成文理貫通教學體系對自身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作用[7]。

三? 理工類專業經濟管理課程改革方案探索

經濟管理課程已成為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拓展方向,如北京工業大學的該專業為全校理工科學生開設了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校選專業課。該課程從資源、環境、經濟發展之間的內在關系和規律出發,圍繞效率、最優、可持續三大主題構建了教學框架,培養學生運用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相關理念和政策工具,解決資源循環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質。本文將以該課程的建設為例,探究理工類專業經濟管理課程改革方案。

(一)? 以主干學科為基礎,融匯文理貫通理念

北京工業大學材料學科是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的主干學科,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材料學科已形成了“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特色引領,構建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學科體系。依托主干學科特色,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在知識點全覆蓋的基礎上,重點講授資源最優利用、環境保護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思路、原則、方法和途徑,如進一步豐富資源環境稀缺性以及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關系等相關內容。以學生熟悉的材料生產及消費過程為切入點,講授材料生產供給、消費需求以及市場價格之間的關聯性,分析材料市場均衡的條件以及資源環境外部性對材料市場的影響,使學生更易理解經濟學中資源配置的核心內涵,以及所學專業中涉及的資源循環和節能減排對材料市場的重要貢獻。

面向理工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更加注重經濟管理課程中政策工具及方法模型的傳授。如將各類材料聚類為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并增加二次資源類型,分別講授資源最優配置機制,并從庇古稅、科斯定理等角度分析外部性內部化的政策工具理論基礎,引導學生掌握各類材料開發利用已有政策設計思路。在外部性價值核算的微觀尺度,強化講授霍特林法則等資源外部性價值核算,以及市場價值法、機會成本法等環境外部性價值核算方法模型;在資源循環供應鏈的中觀尺度,強化講授生命周期評價、生態足跡核算等方法模型;在國民經濟核算的宏觀尺度,自下而上地形成綠色國民經濟核算以及相關統計/計量分析方法體系。從而以政策工具及方法模型為手段,引導學生將經濟管理理論融入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的畢業設計,提出資源循環全過程中資源利用與環境問題解決的具體管理辦法。此外,可以在材料綠色制造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的基礎上,加入經濟管理研究方法模型等相關模塊,如增加生態環境及社會經濟的相關變量及約束條件,通過指導學生進行模型變量自主調整及數據直觀量化的方式,使學生沉浸式領會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重要作用,形成綠色發展對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雙重作用的認知[8]。

(二)? 以課程思政為契機,延承公共基礎課程

課程思政旨在將專業知識與家國情懷、法治意識、社會責任、人文精神等教育元素進行融合,促進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為各學科的課程體系建設提供了一致的方向指引。面向理工科教學體系下學生的文科基礎較為薄弱的情況,可緊密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等公共基礎課程,并以課程思政為契機進行文科基礎課程內容的拓展。通過將中國傳統生態倫理觀、馬克思主義自然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入至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教育教學之中,使學生明晰該學科基礎的同時,領略我國自古堅持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理解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豐富內涵[9]。

如在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內涵解析中,可從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分析工業革命之后全球資源環境形勢,并用馬克思及恩格斯的名言“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反思傳統發展模式為人類帶來的資源短缺與環境污染現象,進而引領學生自主翻閱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找尋最優發展路徑。在資源環境價值核算的講解中,引述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關系的“兩山論”,形象系統地總結人類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辯證關系,講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資源環境價值科學要義。在資源環境外部性內部化的政策實踐中,可結合竭澤而漁、網開一面、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等我國古代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樸素思想,分析我國傳統文化的生態智慧,使學生了解我國綠色發展理念的歷史根基。

(三)? 以交叉研究為牽引,對接全球前沿問題

近年來,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和世界主要經濟體,均將資源循環作為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如日本《2050綠色增長戰略》、歐盟《新一輪循環經濟行動計劃》等將資源循環作為綠色低碳發展及其資源保障的先決條件,并通過拓展知識產權與環境標準規范,重構資源循環政策引領和話語體系,對我國資源循環產業后續發展形成技術和貿易等多重競爭壁壘,亟待從理工科-經濟管理等交叉學科視角進行統籌設計。與此同時,我國近年來高度重視資源循環產業發展,“十二五”以來通過國家973、863及重點研發計劃的系列部署,已在高溫等離子、富氧協同熔煉等前沿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亟待圍繞廢料來源-技術應用-產品銷售的產業鏈全面部署創新鏈,形成資源循環系統性解決方案與推廣模式。經濟管理課程設計可以交叉研究為牽引,以期引導學生關注廢舊物資回收管理、技術推廣和政策設計等全球問題。

在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課程設計中,可從Science和Nature等國際頂級期刊中介紹我國資源循環發展經驗的文章入手,分析我國政府著力推動的自上而下資源循環發展模式,所帶來企業-園區-社會多維度深刻變革,并且已成為全球制造業大國學習借鑒的重要標桿,以充足的全球關聯案例分析和鮮明的數字對比引導學生開拓國際視野,掌握資源循環的前沿方向,形成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10]。依托學校已形成的資源環境與循環經濟等相關學科碩博研究生培養體系和學科建設成果,打通教育教學與科學研究之間的界限,形成在學中用、在用中學的教研氛圍,釋放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的發展潛力;進一步學習發達國家問題導向和需求牽引的課程建設思路,形成本-碩-博多層次貫通性課程體系,以點帶面,從新視野、新思路帶動傳統材料學、經濟學、管理學等教學方式的變化,提升交叉學科的師資建設水平、人才培養能力和社會服務貢獻。

四? 結束語

學科交叉融合已成為科技發展的重要時代特征,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在理工類專業中設置經濟管理課程成為當下適應交叉學科建設的重要方向。面向高校理工類專業開設的經濟管理課程存在的學生跨學科門類課程基礎薄弱、授課教師專業知識要求較高等核心挑戰,本研究以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學科專業中的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為例,分析了以主干學科為基礎,融匯文理貫通理念,可更好引導學生將經濟管理理論納入畢業設計,提升資源循環系統性解決方案設計的能力;以課程思政為契機,延承公共基礎課程內容,可在提升學生對于經濟管理基礎課程理解的同時,領略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豐富內涵;以交叉研究為牽引,對接全球前沿問題,可打通教育教學與科學研究之間的界限,激發在學中用、在用中學的自主學習教研氛圍。

參考文獻:

[1] 以新文科建設大力推進創新人才培養[EB/OL].https://m.gmw.cn/baijia/2022-07/10/35872663.html.

[2] 高峰,劉宇,崔素萍.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1(33):105-108.

[3] 成懷剛,程芳琴,宋慧平.資源循環工程設計教材的適應性及對策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2):96-101.

[4] GU Y, WU Y, LIU J, et 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in China[J].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20(155):1046-1054.

[5] 王歡.提高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途徑[J].中國高等教育,2008(Z3):55-56.

[6] 馬海濤.新文科背景下文理貫通的財稅人才培養實踐及其思考——以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科為例[J].新文科理論與實踐,2022(2):96-104.

[7] 于維同,王昱琪,齊偉.我國理工科高校文科教學的改革與實踐——以沈陽工業大學法學專業為例[J].現代教育管理,2011(12):105-108.

[8] 王亞麗,崔素萍,龔先政.材料綠色制造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與實施[J].教育教學論壇,2023(7):1-4.

[9] 毛倩瑾,崔素萍,孫詩兵,等.材料類本科專業工程倫理教育體系的階梯式設計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0(49):137-139.

[10] 李妮,計雨涵.新文科背景下理工院校公共管理專業行業特色化建設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2(11):8-11.

猜你喜歡
交叉學科經濟管理課程改革
《中醫文學雜志》交叉學科征稿函
作為交叉學科的法治文化專業教學改革初探
《中醫文獻雜志》交叉學科征稿函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交叉學科面臨的挑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