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知識圖譜
——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

2023-11-24 13:22范隆濤王歡歡
閩江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公安院校發文心理健康

范隆濤,王歡歡,2

(1.福建警察學院公安管理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7;2.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管理學院,北京 100038)

一、引 言

20世紀90年代,全國各省市開始以警察為對象開展心理健康水平調查,這意味著我國警察的心理健康問題開始受到有關部門和學界的關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公安工作,強調“和平時期,公安隊伍是犧牲最多、奉獻最大的一支隊伍。對這支特殊的隊伍,要給予特殊的關愛,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全面落實從優待警措施”[1]。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結合,激勵干部敢于擔當、積極作為;還要關心關愛基層干部特別是條件艱苦地區干部。[2]2023年,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上,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王小洪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愛警暖警工作,讓“有困難找組織”真正成為廣大公安民警第一選擇,不斷提升隊伍凝聚力戰斗力。[3]而警察的心理健康問題正是開展從優待警、愛警暖警工作的重要抓手。

現有關于我國警察心理健康的調查研究主要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并與國內常模數值進行比較來評估警察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許多研究聚焦警察群體內部,探究性別、年齡、警種等人口學變量對警察心理健康的影響[4-6],然而卻較少有人對前人的研究進行綜述和總結?;诖?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軟件,對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年度發文量、關鍵作者、代表性研究機構等進行計量分析與可視化圖譜分析,匯總我國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現有成果,梳理、總結研究熱點和研究趨勢,旨在為未來警察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并爭取實現研究成果的有效應用。

二、研究工具與數據來源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借助Excel 2016軟件對下載文獻進行整理,對年度發文量進行繪圖,并采用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陳美超團隊研發的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 v.6.1.R6版本進行數據分析。該軟件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并通過眾多研究的檢驗,具有較高的適用性,可用于繪制作者、機構、關鍵詞之間關系的可視化圖譜,以便對學科的發展與演化進行探討。

(二)數據來源

本研究利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平臺進行數據采集,文獻檢索范圍限定為學術期刊,以“警察”AND“心理健康”,OR“公安”AND“心理健康”,OR“民警”AND“心理健康”為主題進行高級檢索;發文時間不限,檢索時間從1999年(1)1999年以前的文獻未凝練關鍵詞,為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故從1999年開始檢索。至2023年3月8日,共檢索到中文文獻976篇。而后,由兩名編碼者分別對文獻的標題、摘要和關鍵詞等要素進行分析。兩名編碼者的Cohen′s kappa系數為0.98,p<0.001,表明二者的一致性較高。剔除6篇編碼不一致的文獻,再通過人工篩選剔除與本研究主題明顯不相符的文獻180篇,最終共納入790篇文獻進行數據分析,均以“Refwork”格式導出。

三、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獻統計分析

(一)文獻概況

1.年發文量

1999—2023年,警察心理健康的文獻發文量如圖1所示。圖中黃色柱子表示普通期刊的年發文量,深藍色塊區域表示累計普通期刊發文量;藍色柱子表示核心期刊(在中國知網上勾選CSSCI、CSCD、北大核心得到的文獻)的年發文量,淺藍色塊區域表示累計核心期刊發文量。通過柱子高低以及色塊區域曲線斜率大小,可以直觀地看出發文量趨勢。其中,核心期刊文獻量占總文獻量的比例偏小,普通期刊文獻發文量和核心期刊文獻發文量趨勢大致相同,研究發展總體分為3個階段。

圖1 警察心理健康研究文獻年度發文量分布圖

第一階段:1999—2003年,是研究的起步階段。該階段堆積面積曲線圖斜率偏低,發文量呈現緩慢增長的趨勢。1989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21世紀健康新概念,“健康是在身體、心理、社會3個方面保持一個完整良好的生活狀態,而不僅僅是免于身體上的疾患和殘弱”[7]。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發了我國對心理健康領域的關注。從1998年開始,我國關于警察心理健康的研究開始興起。2003年4月,公安部通過《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獎勵條令》,提出“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以精神鼓勵為主”[8]的獎勵原則。該條令進一步提升了理論界與業務界對警察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程度。

第二階段:2004—2016年,是研究的發展階段。由圖1可見,堆積面積曲線圖在2004年產生拐點,斜率增大,發文量維持在較高水平,2009年達到年發文量的峰值(70篇)。分析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2008年發布實施了《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證使用管理規定》,公安機關開始使用統一的人民警察證,警察獲得了基本的職業保障,社會公信力得以提升。二是,2012年公安部啟動關愛民警健康基層行活動,進一步完善民警身心健康保護機制。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等文件陸續頒布,加強了精神衛生服務,完善了人民警察撫恤優待工作,警察心理健康問題更受重視。

第三階段:2017—2023年,是研究的震蕩階段。堆積面積曲線圖斜率在2017年初開始放緩,發文量呈現震蕩趨勢。由于2016年修訂了《公安機關執法質量考核評議規定》和《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規定》,旨在加強人民警察的執法質量,對人民警察工作進行統籌管理,推進法治社會的建設進程,因此,隨后幾年的研究更側重于如何提高民警的執法水平,導致對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熱度降低。2020年,公安部政治部印發《關于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進一步做好關愛公安民警輔警工作的通知》,提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關心關愛民警輔警工作,始終保持隊伍高昂斗志和旺盛戰斗力”[9]。在當時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各行各業的心理健康狀況都備受關注。警察作為疫情防控貢獻極大的群體,其心理健康狀況更是亟待解決,但與之相關研究卻沒有跟上,發文量下降。

(二)發文作者分布

通過分析作者的發文量、被引頻次,利用算法能得到該領域的核心作者與主要作者。經過CiteSpace軟件分析,本研究790篇文獻數據中,共包含554名作者,發文量最多的作者是新疆警察學院的張淼,共16篇。根據普萊斯提出的主要作者計算公式:

N=0.749(Max)1/2。

(1)

發文量最高為16,得到N≈2.996,按向上取整原則,發表3篇及3篇以上論文的作者為主要作者,共有45名,單位大多為公安院校、公安實戰部門。在主要作者中再綜合考量總發文量、被引頻次,采用綜合指數法計算綜合指數,大于100的作者認為是該領域的核心作者,共12名。

利用CiteSpace進行作者共現分析,得到警察心理健康研究作者合作共現網絡圖譜(圖2),顯示共有作者554名(節點N= 554),連線E= 377條,網絡密度(Density)= 0.0025。圖2僅顯示大于等于2的節點,節點越大代表發文量越多,節點顏色越深代表起始發文年份越早,節點之間的連線越粗代表作者之間的合作越緊密。通過對作者之間連線的分析,發現了幾個關注警察心理健康較穩定但范圍較小的合作團隊,如廣州市公安局周沃歡、劉哲、易國喜的合作團隊,以周芳珍為首的南寧市第五人民醫院合作團隊,四川警官高等??茖W校邵曉楓與浙江警察學院邵曉順、倪曉峰的跨校合作團隊等。

圖2 警察心理健康研究作者合作共現網絡圖譜

(三)研究機構分布

通過CiteSpace軟件對作者的研究機構進行分析,得到研究機構共現網絡圖譜(圖3),共有444個研究機構,僅顯示N發文量≥ 3的節點,E連線= 136,網絡密度0.001 4。由此可見,在警察心理健康研究領域中,研究機構之間相互合作的程度低,未能形成完善的研究合作團體。將研究機構進行整合后(如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學院歸屬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發文量位居第一的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57篇),第二的是中國刑事警察學院(30篇),第三的是南京森林警察學院(25篇),發文量居前10的還有四川警察學院、新疆警察學院、廣東警官學院、河南警察學院、云南警官學院、浙江警察學院、甘肅警察職業學院??梢?高校體現出較為強大的研究實力。

(四)高被引文獻分析

對警察心理健康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梳理,得到高被引頻次排名前10的文獻(表1)。排名第一的是胡赤怡等人[10]發表在《中國心理衛生雜志期刊》2002年第9期上的文章《警察的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的相關分析》(123次)。文章研究了警察的應對方式與其心理健康狀況及人格特征的關系,發現警察的應對方式與其人格特征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心理健康狀況。被引頻次第二的是高北陵等人[11]發表在《中國心理衛生雜志期刊》2003年第7期上的文章《深圳市警察心理素質研究Ⅲ心理健康與應對方式調查》(91次)。文章探討了深圳警察的心理健康和應對方式及其與人口學特征的關系,指出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和職務級別會在不同程度上對深圳警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應對方式產生一定影響,而積極的應對方式將有利于提高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被引頻次第三的是李艷青等人[12]發表在《心理科學進展期刊》2016年第5期上的文章《中國公安機關警察心理健康狀況的元分析》(72次)。文章運用元分析方法,基于SCL-90量表考察中國公安機關警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探討了心理健康狀況與年齡、性別差異、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警種、地區差異之間的相互影響。

表1 警察心理健康研究高被引文獻表

此外,通過分析高頻被引文獻發現,這些研究基本集中在分析警察心理健康狀況以及探究警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方面。不同警種的工作內容不盡相同,需要從不同維度去考量。從這些高被引文獻可知,警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涉及范圍廣,包括工作環境、人際關系、領導風格、組織氛圍、社會支持、家庭狀況、人格特質等,給警察心理健康研究帶來一定挑戰。

四、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熱點主題與演進趨勢

關鍵詞分析是研究期刊論文主題內容的重要手段方法,關鍵詞反映了文獻研究的核心重點,是對文獻知識信息的提煉與內容的概括。關鍵詞分析能為本研究提供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關鍵詞共現分析

在研究文獻中,某一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越高,代表該關鍵詞涉及的研究內容越受關注,研究熱度也越高。因此,通過對某一領域研究文獻的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可以初步看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關鍵詞的中心性是分析關鍵詞重要程度的另一個關鍵指標。關鍵詞的中心性表示關鍵詞在共現圖譜中起到一個中介橋梁作用的大小,中心性越大,說明該關鍵詞的中心研究越多元,研究影響力越大。[13]

通過Citespace軟件,以“Keyword”為節點類型的共現分析,時間尺度設置為1999—2023年,時間跨度設置為1,產生節點518個,1 104條連線,得到警察心理健康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圖4)。其中,節點的大小與關鍵詞頻次呈正相關,連線的粗細、深淺程度呈現出中心性的大小。如圖4所示,頻次排名前十的關鍵詞依次為:心理健康(330次)、警察(125次)、公安民警(96次)、公安院校(73次)、監獄警察(39次)、民警(27次)、心理壓力(26次)、對策(24次)、心理問題(19次)、心理訓練(19次)。一般認為,在網絡結構中,中心性≥0.1的節點代表它的位置比較重要。[14]通過軟件的分析統計,生成關鍵詞共現頻次與中心性信息表,如表2所示。中心性≥0.1的關鍵詞共有4個,依次為:心理健康(0.87)、警察(0.29)、公安民警(0.24)、公安院校(0.21)。

表2 警察心理健康研究關鍵詞共現頻次與中心性信息表(前20項)

(二)關鍵詞聚類分析

利用Citespace軟件,對研究文獻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得到關鍵詞聚類圖譜(圖5)和聚類表(表3)。從中可見,共生成11項聚類,SSilhouette=0.867,聚類顯著;QModularity=0.565,聚類信度較高。軟件自動抽取的11項聚類標識包括“心理健康”“公安民警”“警察”“公安院?!薄叭烁裉卣鳌薄懊窬薄靶睦韷毫Α薄皩Σ摺薄盎鶎用窬薄叭嗣窬臁薄靶睦碛柧殹薄靶睦砀深A”,反映出我國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熱點方向。相互交叉的聚類標簽較多(表3),也表明警察心理健康研究主題具有交叉性和多樣性。

圖5 警察心理健康研究關鍵詞共現網絡聚類圖譜

綜合觀察關鍵詞共現圖譜、關鍵詞共現網絡聚類表,警察心理健康的研究熱點主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基層民警心理健康狀況

基層民警心理健康狀況研究主要探討基層各個警種的心理健康狀況。例如,監獄警察作為依法執行刑罰、管理監獄、改造罪犯的警種,面對的工作對象主要是罪犯。由于工作內容較為單調、枯燥,工作位置偏遠、閉塞,工作環境壓抑、沉悶,工作制度較缺乏人情味等原因,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職業心理危機,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工作績效和生活滿意度。他們不能以社會認可的行為進行克服,致使緊張、焦慮、煩躁甚至抑郁等消極情緒未得到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和宣泄,最終引發嚴重的心理問題。[15]

2.公安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提升

公安院校學生是公安隊伍的主要后備力量,是公安隊伍的未來。公安院校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校園環境適應、人際交往、學習與工作、自我管理與情緒控制等方面。[16]現如今,公安院校學生的入警率較高,對公安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研究,加強對研究對象心理數據的追蹤,能夠用于與他們將來入警后的心理狀態進行比對有利于警察心理的縱向對比研究。同時,可對公安院校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做好必要的心理建設,為他們未來參與工作打好健康的心理基礎。

3.警察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因素與對策

警察的工作環境復雜,工作內容繁重,基層民警更是要直面生活百態,情緒難免會產生波動,出現消極心理。面對民警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不能放任其發展,要對癥施策,防微杜漸,避免導致更嚴重的惡果。警察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個體維度、組織維度以及外部環境維度,不同地域、不同層級、不同警種的影響因素略有差異,需要根據主要影響因素,有針對性地合理施策。為了促進民警心理健康,要從多維度進行研究,一是需要加強警察心理機制研究,例如警察勝任力模型中的心理素養模塊研究,警察教育訓練中心理健康培訓模塊有效性與針對性的提升研究等;二是需要改善組織條件,例如如何更好地制定愛警暖警的有效措施、警察激勵機制等;三是需要提升外部環境,例如警民關系的塑造、警察社會信任的建構等。

(三)關鍵詞突現分析

關鍵詞突現分析能夠反映出某一領域研究熱點發生的重大轉向,由此展現研究領域熱點主題的演化進程,預測研究趨勢。[17]利用CiteSpace軟件,對文獻的關鍵詞進行突現分析,以此預測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前沿趨勢(圖6)。關鍵詞突現圖的時間區間為1999—2023年,共有13個突發性關鍵詞。通過關鍵詞突現圖譜分析,可以進一步分析警察心理健康的研究趨勢。

1.警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對警察心理健康影響重大,研究警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對保障警察心理健康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價值。[18]通過完善警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警察的職業特殊性將受到進一步關注。未來關于警察心理健康的研究將分別從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的干預、心理咨詢長期有效的提供等方面展開,全方位保障警察心理健康,為提升警察工作績效、減輕基層工作負擔尋找行之有效的方案。

2.基于積極心理學角度關于警察心理與行為的研究

警察職業倦怠是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的經典主題,未來研究可以側重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研究,探討警察工作滿意度、工作獲得感、職業使命感等,再通過訪談相關人員收集文本資料,進行質性分析,構建相關概念。同時,在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加持下,警察日常工作產生大量的內容數據與時間數據,可供研究者進行更豐富的定量實證研究。通過定性、定量的混合研究,構建警察心理健康相關理論模型,為解決警察心理健康問題提供理論指導和更加有效的愛警暖警措施。

3.公安院校學生心理建設研究

公安院校的教育目標明確,即培養出能夠勝任警察職業的優秀人才。警察職業具有特殊性,工作中會面臨巨大的壓力,因此,公安院校學生在校期間就需要重點培養抗壓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一是要探討公安院校學生在錄取過程中是否需要增加心理測試環節,應該如何合理設計;二是要探討如何構建與公安院校學生適配的心理教育課程體系;三是要探討在公安聯考招錄的過程中,心理測試環節如何避免形式化,如何實現有效篩選。

五、反思與展望

(一)反思

通過文獻計量的方法,本研究發現以往研究對警察的心理健康狀況關注還不夠。一是,文獻數量不多,近幾年總體發文量相對減少。二是,質量不高。從核心期刊發文量的占比來看,核心期刊發文量很少,總體研究深度不足。三是,不重視團體合作,研究機構之間合作不緊密。四是,研究內容不夠豐富,一些研究主題略顯陳舊,且與實踐脫鉤。大數據時代給警察工作帶來了許多變化,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新的心理健康問題。理論研究應該與實際問題緊密結合,由此指導實踐、服務實踐。

(二)展望

1.加大愛警暖警的政策力度,提高對警察心理健康的關注度

首先,要根據警察的職業特殊性建立適配警察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心理測評是對警察心理健康測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適用于我國公務員群體的心理測驗還比較少[19],而警察屬于公務員編制,因此,心理測評體系的建設要注意貼近于警察的生活工作狀態,要有專業技術支撐,使心理測評更加適用、精準、便捷?;诰爝@份職業的特殊性,要關注警察心理健康咨詢的保密制度,充分保護警察的個人隱私,對心理健康咨詢檔案進行保密。還可以增加社區心理服務體系,使心理服務融入生活之中,切實推進心理健康宣傳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展開。

其次,要積極關注警察的日常生活情況,從優待警,提高警察的職業幸福感。這不僅包括改善公安民警的生活條件,提高其工資薪金,還囊括了對警察政治上的關心、人格上的尊重、精神上的鼓勵、工作上的愛護。[20]不同主體在為警察賦能的過程中承擔著不同的責任,家庭成員要在日常生活中給予警察更多的關愛、認同與信任,各級組織應給予警察足夠的支持,倡導社會給予警察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從而提高他們的職業認同感,提振工作的積極性,煥發出對警察職業的熱愛與熱忱。

再次,公安院校要雙線把握業務能力與心理健康水平,積極幫助學警做好心理調適工作。當前對學警的培養主要以理論學習為主,實習期間的師徒結對制度是為了提高警校生的業務水平,但他們獨立承接案件的機會較少,難以培養處理案件時的心理承受能力。故學校與實習單位可以相互配合,提供適當的實習機會以培養學警的抗壓能力與調適能力。同時,做好課程思政工作,教師在平日授課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警對警察職業的正確認知和職業認同感,使其在未來能夠保持對警察工作的熱情與高投入。

2.加強研究合作,打造警察心理健康領域的研究共同體

警察心理健康研究領域中的研究力量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公安院校中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為代表,影響力較大,權威性較強。但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度低,總體呈現零散式的合作模式。如需在警察心理健康領域不斷深耕,就必須結合自身優勢以及地域文化特色,推動跨領域、跨學科、跨院校、跨部門的合作,形成緊密的研究共同體。還要進一步推進校局合作,加強實戰部門與公安院校之間的合作,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融合,充分利用科研資源為公安隊伍工作賦能。

3.拓展研究主題,實現有效應用

加強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更新研究方法,促進高質量研究成果的產出。警察心理健康處于實時變化的狀態,需要建立風險累積模型。[21]結合大數據的時代背景,將影響警察心理健康的各種因素,以機器學習的方式進行時時更新,并迭代警察心理健康的計算模型。動態監測警察心理健康狀態,以便及時展開心理干預工作。在研究內容方面要聚焦前沿主題與經典主題,不斷進行深度挖掘。此外,還要在前沿、熱點主題上不斷開辟新的研究領域,尋找符合當下實際情況或業務部門亟須回應的主題,實現研究成果的有效轉換和應用。

猜你喜歡
公安院校發文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我國公安院校水上教學課程的困境與出路
關于公安院?!爸腔坌@”建設的思考
校園拾趣
爺孫趣事
以牙還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