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籃狀菌屬糙刺孢籃狀菌組的兩個中國新記錄種

2023-11-27 02:23
關鍵詞:菌絲體分生孢子瓊脂

王 龍

(中國科學院 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100101)

1 引言

籃狀菌屬(TalaromycesC.R. Benj.)真菌廣泛分布于陸地、水體(淡水和海水)、空氣等環境,是自然界物質循環中的重要分解者?;@狀菌的無性階段一般形成對稱雙輪生帚狀枝(symmetrical biverticillate penicillus)的產分生孢子結構,即在分生孢子梗莖(孢梗莖)頂端產生簇生的、大小相近的?;?metula),在?;敹水a生簇生的、大小相近的披針形瓶梗(phialide),?;推抗>瘦S對稱排列,在瓶梗頂端產生向基性生的鏈狀排列的分生孢子。若產生有性繁殖結構,則會形成裸囊殼(gymnothecium)型子囊果,內含無規則排列的球形至橢球形子囊,子囊壁較薄,易消解,每個子囊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通常呈橢球形,壁通常粗糙[1, 2]。

目前,基于3個蛋白質基因序列,即β-tubulin gene(BenA)、calmodulin gene(CaM)、D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II second largest subunit gene(Rpb2)和rDNA ITS1-5.8S-ITS2(ITS)序列的分析,籃狀菌屬被劃分為8個組(section),即桿孢籃狀菌組(sect.BacillisporiYilmaz, Frisvad &Samson、sect.HeliciYilmaz, Frisvad &Samson)、島籃狀菌組(sect.Islandici(Pitt) Yilmaz, Frisvad &Samson)、紫籃狀菌組(sectPurpureiStolk &Samson)、近膨籃狀菌組(sect.SubinflatiYilmaz, Frisvad &Samson)、籃狀菌組(sect.Talaromyces)、糙刺孢籃狀菌組(sect.TrachypermiYaguchi &Udagawa)和細?;@狀菌組(sect.TenuesB.D. Sun, A.J. Chen, Houbraken &Samson),籃狀菌屬目前已報道約200種[2-8]。

糙刺孢籃狀菌組是籃狀菌屬中已發現物種較多的組,該組全球已報道36種,我國僅發現12個種[4-7, 9-12]。該組物種通常生長局限,一般形成雙輪生和/或三輪生帚狀枝的無性產孢結構,少數還兼有單輪生帚狀枝,有些種會產生白色或黃白色裸囊殼型的有性繁殖結構。少數種產生嗜氮酮類色素(azaphilones),呈紅色可溶性色素擴散到培養基中,或只存在于菌絲內而不擴散的培養基中,使得菌落背面呈紅色,如白雙輪籃狀菌(T.albobiverticillius(H.M. Hsieh, Y.M. Ju &S.Y. Hsieh) Samson, N. Yilmaz, Frisvad &Seifert),暗玫瑰籃狀菌(T.atroroseusN. Yilmaz, Frisvad, Houbraken &Samson),紅色素籃狀菌(T.rubrifaciensW.W. Gao)等。該類色素結構類似于橙色或紅色紅曲色素(orange or redMonascuspigments),如絲紅素(mitorubrin)、暗玫瑰素(atrorosin),而且上述這三個種均不產真菌毒素,因此它們具有用于開發食用色素的潛力[13, 14]。

本文報道該組的我國兩個新記錄種,即熱微黃籃狀菌(T.calidominioluteusHoubraken &Pyrri)和卡迪斯籃狀菌〔T.gaditanus(C. Ramírez and A.T. Martínez) Houbraken and Soccio〕,其中卡迪斯籃狀菌產生紅色可溶性色素。

2 材料與方法

2.1 菌株分離

土壤樣品中真菌的分離采用倍比稀釋涂布平皿法[15, 16],即將樣品碾碎混勻,取約1 g樣品放入裝有9 mL滅菌的0.1%瓊脂水溶液的大試管中,搖勻成懸濁液,作為第一稀釋度,然后取該稀釋度的懸濁液1 mL倒入第二個同樣的大試管中搖勻,作為第二稀釋度,依此類推直到第五個稀釋度,取最后兩個連續的稀釋度的懸濁液約1 mL傾倒于氯硝胺虎紅氯霉素瓊脂培養基(Dichloran rose bengal chloramphenicol agar,DRBC)上,用無菌涂布棒均勻涂布,于25 ℃倒置培養,等菌長出后挑取單菌落獲得純培養菌株。本研究的菌株保存在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 (AS3.8022、CGMCC 3.15382和AS3.16376)。

2.2 傳統分類學研究

菌株的鑒定培養使用查氏酵母精瓊脂(Czapek yeast autolysate agar, CYA)培養基在25 ℃和37 ℃培養7天和麥芽精瓊脂(5% malt extract agar, MEA)培養基在25 ℃培養7天,然后進行菌落形態的觀測和描述,分生孢子、菌絲體、滲出液和可溶性色素及菌落背面的顏色命名參考Ridgway的命名法,產孢結構的普通光學顯微鏡觀測挑取在MEA上25 ℃培養7天的菌體材料進行[2, 17]。

2.3 基因擴增及測序

采用植物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通用型TSP101-200,擎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取真菌基因組DNA。上述四個遺傳標記的PCR擴增方法參考王龍等[18],其中擴增BenA的引物參考Glass and Donaldson[19],CaM的引物參考Wang[20],Rpb2的引物參考Jiang et al.[21],ITS的引物參考White et al.[22]。擴增產物經2%的瓊脂糖凝膠電泳后純化,然后交給擎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進行雙向測序。

2.4 分子系統學分析

測序得到序列使用Bioedit 7.0.9[23]進行人工校對并刪除引物序列,然后提交到GenBank(熱微黃籃狀菌AS3.8022:BenA= OQ992535,CaM= OQ992536,Rpb2 = OQ992537,ITS = OQ981605;CGMCC 3.15382:BenA= ON569410,CaM= OQ626763,Rpb2 = OQ626765,ITS = OQ608443;卡迪斯籃狀菌AS3.16376(DJ6-12):BenA= ON569411,CaM= OQ626764,Rpb2 = ON569397,ITS = OQ608444)。選擇糙刺孢籃狀菌組中34個種的模式菌株和本研究的三個菌株的上述四個基因序列組合進行分子系統發育學分析,以紫籃狀菌組的褐孢籃狀菌(T.brunneosporusRodr.-Andr., Cano &Stchigel)作為外群。這些菌株的BenA-CaM-Rpb2-ITS組合序列矩陣包括空格(gap)共1889個位點(site)。系統發育學分析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L),分析軟件使用MEGA6[24],最適堿基替代模型(substitution model)和位點演化速率(rates among sites)設為“K2+GI”,系統樹中各演化支的可靠性采用自展法(bootstrap)1 000次重復進行評估(圖 1),序列矩陣中的空格“gaps”的處理選擇“partial deletion”[25]。

3 結果與分析

3.1 分子系統學分析結果

根據三個蛋白質基因和ITS組合序列矩陣的分子系統學分析結果顯示我國菌株AS3.8022和CGMCC 3.15382與熱微黃籃狀菌的模式菌株CBS 147313 聚在一個分支,AS3.16376與卡迪斯籃狀菌的模式菌株CBS 169.81聚在一起,bootstrap支持率均分別為100%和99%。通過上述傳統分類學和DNA序列系統發育學分析方法對這兩株菌進行了準確鑒定,參考我國已發表的籃狀菌物種,確定熱微籃狀菌和卡迪斯籃狀菌為我國新記錄種(圖1~3)。

注:自展法(bootstrap)評估值≥70%的分支標記在分支節點處,T 表示模式菌株,粗體表示新記錄種?!?標尺為 0.02每核苷酸替代率。

3.2 新記錄種描述

熱微黃籃狀菌,如圖2。

注:(a,b)在CYA和MEA上25 ℃培養7天的菌落;(c~e)分生孢子梗;(f)分生孢子;標尺為10 μm。

TalaromycescalidominioluteusHoubraken &Pyrri, J. Fungi 7: 993, 2021[5]。

在查氏酵母膏瓊脂(CYA)上25 ℃培養7天,形成直徑16~20 mm的菌落,稍厚,菌落表面平坦或稍帶溝紋,中央凸起,菌落邊緣整齊;呈絨狀菌落質地;產大量分生孢子,顏色呈深灰綠色,近于安多佛綠色至艾綠色Andover Green to Artemisia Green(R. Pl. XLVII);菌絲體呈白色至硫磺黃色Sulphur Yellow(R. Pl. V);不產或產微量無色滲出液;產適量可溶性色素,黃褐色至橙皮黃色Orange Buff(R. Pl. III);菌落背面橙赤褐色至煅赭褐色Orange Rufous to Burnt Sienna(R. Pl. II)。

在麥芽精瓊脂(MEA)上25 ℃培養7天,形成直徑13~23 mm的菌落,稍厚,菌落表面平坦,邊緣整齊;呈絨狀菌落質地;產大量分生孢子,顏色呈安多佛綠色至艾綠色Andover Green to Artemisia Green(R. Pl. XLVII);菌絲體呈白色至硫磺黃色Sulphur Yellow(R. Pl. V);不產滲出液及可溶性色素;菌落背面呈旱金蓮皮黃色Capucine Buff(R. Pl. III)。在CYA上37 ℃培養7天,未萌發。

從表面菌絲產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莖100~200 μm × 2.5~3.5 μm,壁光滑;帚狀枝雙輪生,排列較緊密,偶見1~2個副枝;?;枯?~10個,10~16 μm × 2.5~3.5 μm;瓶梗披針形,每輪3~8個,10~13 μm × 2~3 μm;分生孢子呈橢球形至檸檬形,3~4 μm × 2~2.5 μm,壁光滑。

分布和基物:安徽黃山土壤(AS3.8022);新疆阜康梧桐溝土壤(CGMCC3.15382)。

卡迪斯籃狀菌,如圖3。

注:(a,b)在CYA和MEA上25 ℃ 培養7天的菌落;(c~e) 分生孢子梗;(f) 分生孢子,標尺為10 μm。

Talaromycesgaditanus(C. Ramírez and A.T. Martínez) Houbraken and Soccio, J. Fungi 7: 993, 2021[5]。

在查氏酵母膏瓊脂(CYA)上25 ℃培養7天,形成直徑11~12 mm的菌落,較薄,菌落表面不平坦,邊緣整齊;呈絨狀菌落質地;產稀疏分生孢子,顏色呈玉石綠色Jade Green(R. Pl. XXXI);菌絲體呈白色夾雜淡紅色;不產滲出液;產生適量可溶性色素,呈猩紅色Scarlet(R. Pl. I);菌落背面呈牛血紅色Ox-blood Red(R. Pl. I)。

在麥芽精瓊脂(MEA)上25 ℃培養7天,形成直徑22~23 mm的菌落,較厚,表面具較多輻射狀皺紋,邊緣呈流蘇狀;呈短絮狀菌落質地;分生孢子無或稀疏,分布于中央,顏色呈玉石綠色Jade Green(R. Pl. XXXI);產綠黃色菌絲體Green-Yellow(R. Pl. V);不產滲出液及可溶性色素;菌落背面呈生赤者褐色Raw Sienna (R. Pl. III)。

在CYA上37 ℃培養7天,未萌發。

從表面菌絲產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莖100~200 μm × 2.5~3.5 μm,壁光滑;產生雙輪生帚狀枝的產孢結構;?;枯?~8個,排列緊密,10~13 μm × 2.5~3.5 μm;瓶梗呈披針形,每輪4~8個,排列緊密,9~13 μm × 2~3 μm;產生檸檬形分生孢子,2.5~4 μm × 2~3 μm,壁光滑。

分布和基物:西藏日喀則定結縣土壤(DJ6-12=AS3.163 76)。

4 討論

本文報道的這兩個新記錄種屬于微黃籃狀菌群(T.minioluteusspecies group),該群目前包括8個種,即非洲籃狀菌(T.africanusHoubraken, Pyrri &Visagie)、熱微黃籃狀菌、重慶籃狀菌(T.chongqingensisX.C. Wang &W.Y. Zhuang)、卡迪斯籃狀菌、日耳曼籃狀菌(T.germanicusHoubraken &Pyrri)、微黃籃狀菌(T.minioluteus(Dierckx) Samson, N. Yilmaz, Frisvad &Seifert)、明尼蘇達籃狀菌(T.minnesotensisGuevara-Suarez, Cano &Dania García)和薩姆森籃狀菌(T.samsonii(Quintan.) Houbraken &Pyrri)。熱微黃籃狀菌在形態學和系統發育學上均與非洲籃狀菌關系最近,卡迪斯籃狀菌在系統發育學上與重慶籃狀菌、微黃籃狀菌、薩姆森籃狀菌關系較近[5],我們的研究也顯示同樣的結果(圖 1)。

熱微黃籃狀菌此前只發現于荷蘭、伊朗、泰國和尼日利亞,GenBank目前只有11個菌株的序列[5]。在菌落特征上,我國的兩個菌株AS3.8022和CGMCC 3.15382在CYA上25 ℃時比模式菌株CBS 147313(DTO 052-G3)生長慢(16~20 mm vs. 20~30 mm),在MEA上,模式菌株產生橙褐色(orange-brown)滲出液,而我國菌株不產滲出液。其它菌落特征,如菌落質地、分生孢子產量和顏色以及菌絲體顏色均與模式菌株類似。在顯微特征上,我國菌株與模式菌株在帚狀枝及各其個部分的形態和維度與模式菌株幾乎沒有差別。我國這兩個菌株四個遺傳標記序列完全相同,它們與模式菌株的BenA序列無差別(ON569410和OQ992535 vs. OK338786),CaM序列有7個堿基差別(OQ626763和OQ992536 vs. OK338817),Rpb2序列只差2個堿基(OQ626765和OQ992537 vs. OK338837),ITS序列只有1個堿基的差異(OQ608443和OQ981605 vs. OK339612)?;贐enA-CaM-Rpb2-ITS組合序列的發育樹顯示這兩個菌株與模式菌株同在一個分支且bootstrap支持率為99%(圖 1)。

卡迪斯籃狀菌此前只發現于西班牙、荷蘭、丹麥和美國,GenBank目前只有7個菌株的序列[5]。我國菌株AS3.16376與模式菌株CBS 169.81(DTO 228-B8)在CYA菌落形態上差別較大,我國菌株生長局限,產稀疏的分生孢子,菌絲體白色夾雜淡紅色,產較多紅色可溶性色素,菌落背面呈牛血紅色;而模式菌株則生長適度,產較多分生孢子,菌絲體呈淺黃色,不產可溶性色素,菌落背面呈褐色[5]。這可能由于不同菌株利用硝態氮的能力不同,而且不同氮源對真菌生長和次級代謝具有很大影響[26]。但它們在MEA上的菌落特征非常相近,均形成絮狀綠黃色菌絲體和稀疏的分生孢子,不產滲出液和可溶性色素,背面呈褐色。我國菌株與模式菌株的顯微結構各部分的形態和尺度幾乎無差別。它們的BenA序列只有2個堿基差異(ON569411 vs. OK338775),CaM序列有5個堿基差別(OQ626764 vs.OK338802),Rpb2序列有5個堿基的差異(ON569397 vs.OK338827),ITS序列只有1個堿基差別(OQ608444 vs.MH861318)。根據BenA-CaM-Rpb2-ITS組合序列的發育樹顯示AS3.16376與模式菌株同在一個分支且bootstrap支持率為100%(圖1)。

目前人類食用色素主要來源于植物、動物材料的提取物,如花青素、類胡蘿卜素、甜菜苷、姜黃素和胭脂紅酸等。這些色素原料的種植和養殖消耗大量自然資源、人力和能源,并產生大量廢棄物和二氧化碳,若采用微生物發酵的方法生產則會大幅降低成本并減少廢棄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如工業上用三孢布拉霉(BlakesleatrisporaThaxt.)生產β-胡蘿卜素,紅發夫酵母(PhaffiarhodozymaM.W. Mill., Yoney. &Soneda)生產蝦青素,紫色紅曲和紅色紅曲(MonascuspurpureusWent和M.ruberTiegh.)生產紅曲色素等[27]。紅曲色素屬于嗜氮酮類色素,該類色素是一類非常具有開發前景的天然色素。除了紅曲屬(MonascusTiegh.)外,已報道還有8屬真菌可以產生嗜氮酮類色素,其中籃狀菌屬和青霉屬(PenicilliumLink)是產生嗜氮酮類色素最具潛力的兩個屬[28]。已有報道,利用暗玫瑰籃狀菌發酵生產一種嗜氮酮類色素,即暗玫瑰素S(atrorosin S),產量可達0.9 g/L,而且成本低、純度高、無任何真菌毒素[29, 30]。除了本文提到的這四個產色素的物種外,籃狀菌至少還有21個種產生嗜氮酮類色素[31]。我國幅員遼闊,氣候類型復雜多變,自然環境多種多樣,隨著研究技術的進步,如傳統分類學技術結合環境基因組學(environmental metagenomics),將會有更多的籃狀菌新種和新記錄種被發現,為真菌資源的研究、開發提供物質基礎。

猜你喜歡
菌絲體分生孢子瓊脂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發率測定方法探索
馬傳染性貧血瓊擴試驗中瓊脂配比濃度及溫度因素對瓊脂板制作的影響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誘導方法探索
歐盟食品安全局重新評估瓊脂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
建構數學模型領悟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
葡萄糖酸鈉發酵廢棄菌絲體提取殼聚糖的研究
新型環保吸聲材料——菌絲體膠合秸稈
冬蟲夏草發酵液和菌絲體中主要核苷類成分分析
香梨樹腐爛病菌分生孢子獲取方法及萌發條件的研究
氧化瓊脂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