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來自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的證據

2023-12-01 03:26王怡博
商業會計 2023年21期
關鍵詞:相關者利益責任

王怡博

(寧夏大學前沿交叉學院 寧夏銀川 750004)

一、引言

ESG包含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維度,是資本市場中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備足夠社會責任感、追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準。近年來,社會各界對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履行問題的關注度逐漸提升,企業自身也越來越重視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對企業績效的影響。ESG理念已經逐漸開始對中國上市公司承擔社會責任行為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從1924年奧利弗·謝爾頓(Oliver Sheldon)提出“企業社會責任”開始,“企業社會責任”(CSR)便成為一個引起全球關注的重大經濟倫理課題,也已經成為學術界的熱門話題,尤其是在社會學、法律、管理學等領域。關于CSR 的學術研究重點也逐漸轉變為“企業如何高質量履行CSR”。對企業社會責任(CSR)的研究,國外主要是基于企業社會責任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而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證研究相對較晚,還不完善。

本文所指的信息技術產業是指中國證監會2012 版行業分類中的信息技術產業。在信息時代,基于大數據的深度挖掘使企業決策和商業運作發生了變革,信息安全變得日益敏感和重要。信息技術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經歷了從萌芽到蓬勃發展的過程,在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促進實體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作為現代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之一,信息技術企業經常被其他行業作為標桿,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引領作用。重視信息技術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進一步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和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因此,與傳統產業相比,信息技術企業更有義務也更需要履行社會責任。然而,由于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時間短、規章制度不完善,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盜版、侵權、安全性差、服務水平低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反映出信息技術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缺失的問題,使公眾對信息技術企業產生了信任危機,也影響了信息技術企業自身財務績效的提高。

我國對信息技術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關系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相關披露內容、框架和具體標準都較為模糊,缺乏針對性。當前,信息技術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普遍較差,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機制較為薄弱。一方面,社會公眾呼吁信息技術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期望降低盜版行為,保障信息安全;另一方面,履行社會責任會令企業資金等生產要素短期流出,同時負面信息的擴散也會影響信息技術企業的聲譽、市場,進而影響其財務績效。因此,探尋信息技術企業社會責任是否影響其財務績效及影響的具體途徑,對保障信息安全、重建消費者信任及提升信息技術企業自身財務績效有著長遠的意義。

本文選取CSMAR 數據庫2008—2020 年數據,結合利益相關者理論,搭建企業社會責任指標模型來評價信息技術產業的財務績效,以企業規模、上市日期、成長能力和資本結構等作為控制變量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通過觀測不同類型企業的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識別出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影響最大的兩個指標,并提出對策與建議,為促進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提供更堅實的基礎,從而引導企業更主動地承擔社會責任,對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性發展至關重要。

二、理論分析與假設的提出

(一)理論基礎

隨著對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的深入,相關文獻也越來越豐富。Chen & Metcalf(1980)和Pava & Krausz(1996)發現企業規模越大,承擔的社會責任就越多。利益相關者理論是研究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關系的重要理論。許多學者在研究企業社會責任時已經開始關注利益相關者。例如,Davis(1960)在早期的著作中提到了企業與社會各種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現了大量關于討論企業社會責任與利益相關者理論結合的重要文獻,從而成為二者全面結合的象征。Carroll(1991)認為,每個和企業相關的利益群體都應該履行社會責任。童瑞杰等(2019)認為利益相關者的關注與企業社會責任水平呈正相關關系。楊靜(2020)認為內部公司治理是影響企業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因素。王琦和楊安玲(2021)認為利益相關者共同對企業社會責任產生影響。利益相關者理論與企業社會責任的結合,明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維度和對象,本文所指的利益相關者是廣義上的利益相關者。

(二)研究假設

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的研究經歷了從理論研究到實證研究的發展過程,而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出現更是為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提供了理論框架,確立了正確評價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指標,推動實證研究的發展。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企業不僅要對股東負責,考慮股東權益,還要對全體員工、社區、債權人、環境、政府等利益相關者負責,關注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本文也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來分析和檢驗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Jones(1995)認為如果一個企業愿意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就能夠獲得作為理想貿易伙伴的聲譽,而這種聲譽能夠增加企業的發展機會,樹立起企業良好的形象,從而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利潤。Friede(2015)等發現ESG和企業財務績效呈正相關關系,企業開展ESG 活動對其財務績效有積極作用。Freeman(1987)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指出,企業承擔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能夠向利益相關者傳遞企業值得信賴的信號。此外,Clarkson(1995)認為,企業要對利益相關者負責,這樣才能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使企業價值最大化。Luo(2006)通過研究發現企業增加對ESG 投入可以有效提升企業財務績效。Beurden & G?ssling(2008)統計了自1990 年至2008 年期間發表的有關CSR 和財務績效的文獻資料,68%的資料顯示CSR 和企業財務績效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Pfeffer&Salancik(1978)強調良好的ESG 表現有利于企業更好地履行對利益相關者的社會責任,可以贏得利益相關者的信賴和支持,從而提高企業績效。為了驗證理論分析的正確性,本文提出以下兩個假設:

H1a:信息技術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績效有正向影響。

H1b:信息技術企業履行對股東的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呈正相關關系。

企業與股東的關系在企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企業內部最重要的關系之一,即企業與投資者的關系。股東是企業資本的投入者,在企業的經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企業要使股東的資本得到增值,使股東獲得盡可能多的收益,有必要讓股東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讓股東更好地參與決策,從而使企業可以更好的發展。

三、數據來源和樣本選擇

(一)研究變量設計

1.社會責任指標。和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以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報和社會責任報告為信息來源,根據《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GRI)》要求披露的內容設立評價指標。和訊社會責任評測體系采用百分制對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從五個方面進行調查:股東責任(30%),員工責任(15%),供應商、客戶和消費者權益責任(15%),環境責任(10%)和社會責任(30%)。本文采用和訊社會責任評分作為指標來衡量企業社會責任。根據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對企業社會責任量化,再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在股東責任方面建立企業社會責任的指標。

2.財務績效指標選取。本文用ROA(資產收益率)來衡量企業的財務績效。ROA 是指凈利潤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表示企業包括凈資產和負債在內的全部資產的總體獲利能力,用以評價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總體獲利能力,可以反映資產的盈利能力和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常用來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資產收益率越高,說明該企業在資產利用方面的效率越高。

資產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為:

3.控制變量指標選取。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不僅受企業社會責任自變量的影響,也受到企業規模等因素的影響。為了使研究結論更加可靠,控制這些因素對研究結論的影響,以企業規模(Size)、上市年齡(Age)、資本結構(Debt)、發展能力(Grow)四個指標作為控制變量,消除這些變量對企業發展能力和資本結構財務績效的影響。在分析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與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時,首先選取總資產作為衡量企業規模的指標。本文將Size作為控制變量之一,因為規模大小會影響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而公司的規模效應可能會影響公司的績效。在實證分析中,總資產取自然對數。此外,上市時間不同的企業可能處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證券所對企業盈利能力的要求也會有所不同,這將對企業的財務績效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本文的第二個控制變量是企業上市時間。同時,企業的發展能力和資本結構也會對財務績效產生影響。一些研究選取銷售收入作為衡量公司發展能力的指標。企業內部控制的質量直接影響企業的管理水平、風險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變量及定義詳見表1。

表1 變量列表

(二)數據來源和樣本選擇

為了實現研究目標,本文通過理論和實證方法來研究信息技術產業的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本文主要以CSMAR 數據庫與和訊數據為來源,收集整理2008—2020 年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的數據。以和訊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得分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變量,并從CSMAR 數據庫中收集相關財務數據。本文研究樣本采用中國證監會2012 年行業分類定義的“信息科技行業”,選取2008—2020 年信息科技類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數據。所有數據均來自年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和上交所、深交所官網信息、上市公司官網信息。部分缺失數據從上市公司年報中獲取,并通過手工錄入。本文采用STATA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檢驗。選擇上市公司作為信息來源的原因是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方面比其他類型的企業更加規范。為保證分析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在相關樣本的篩選中排除存在數據缺失和異常的企業。

(三)研究方法

1.實證模型。本文選擇面板數據模型中的混合回歸模型,用STATA 15.1 確定F 統計量和P 統計量進行分析。通過多元回歸分析法對信息技術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研究構建如下面板數據模型:

在模型(1)中,ROA 代表衡量財務業績的總資產凈利率,是設定的因變量。CSR代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程度,是設定的自變量。Size、Age、Debt 和Grow 是數據模型中設置的控制變量。?是隨機擾動項。

在模型(2)中,ROA 代表衡量財務績效的總資產凈利率,是設定的因變量。股東社會責任代表對股東的社會責任,是設定的自變量。大小、年齡、負債和成長能力是數據模型中設置的控制變量。?是隨機擾動項。

四、實證分析與討論

本文通過多種統計方法對2008—2020 年信息科技企業面板數據進行分析和描述,充分揭示信息科技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

(一)描述性統計

在驗證研究假設之前,首先對信息技術企業的相關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企業社會責任的描述性統計

從表2 可以看出,ROA 最小值-3.994411 與最大值1.267589絕對值相差較大,表明財務績效的優劣差距較大。標準差為0.1559952,說明信息技術行業的企業整體財務績效情況較好,同時波動相對較小。企業社會責任(CSR)的最小值為-19.75,說明個別企業的社會責任情況較差,對各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履行度均存在問題。企業規模最小值為16.93942,與最大值25.67656 和標準差1.01439 顯著不同,說明信息技術產業整體規模存在顯著差異。資本結構的平均值為0.3455344,說明信息技術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較低,這與信息技術企業生存率低、風險高、更多地使用股權融資有關。公司成長能力的最小值為10.94096,最大值為23.56977,說明信息技術類企業發展良好;平均值為19.39198,說明信息技術行業企業整體成長性很好,市場環境也不錯,企業規模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二)相關性分析

本文對各變量進行了相關性檢驗,結果詳見表3。

表3 相關性分析

從表3 可以看出,在0.1 的置信水平上,總資產凈利率與企業社會責任呈顯著正相關,即企業社會責任的改善將伴隨著財務績效的改善,與假設一致。同時,上市時間、資本結構和成長能力與總資產凈利率在0.1的水平上呈負相關,說明數據具有統計意義,結合企業社會責任回歸系數顯著為正的結果,說明隨著上市時間、資本結構和成長能力的增加,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間的正相關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股東企業社會責任和總資產凈利率在0.1的置信水平上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表明企業對股東負責會使得企業的財務績效更好。企業規模與總資產凈利率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但不顯著,這是因為信息技術企業承擔越多社會責任可能會帶來越多額外支出,一定程度上會減少企業的財務績效。本文中大部分控制變量與解釋變量有顯著的相關性,相關系數絕對值都小于0.5,說明不存在多重共線性,本文中控制變量的選擇是合理的。綜上所述,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呈現正相關關系,且相關性比較顯著,說明信息技術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呈正相關關系得到驗證。

(三)多元回歸分析

為了驗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有正向影響,股東社會責任起到正向作用。本文將總資產凈利率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解釋變量,股東社會責任作為被解釋變量。將企業規模、上市年齡、資本結構、成長能力作為控制變量進行回歸分析檢驗,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回歸結果

本文模型1 中的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分別用CSR、Size、Age、Debt 和Grow 來衡量,以檢驗H1a。結果表明,企業社會責任的回歸系數0.00272 在0.01 的置信水平上顯著,模型擬合優度R2為0.070。去除相關變量的共線性后,調整后的R2降至0.0687,F 值為39.52,說明回歸方程擬合效果仍然可以接受。結果表明,信息技術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越高,社會責任的表現越好,對企業財務績效的改善作用越大,這與H1a一致,并已得到驗證。從模型1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本文的四個控制變量中有三個是非常顯著的,所以本文的控制變量設置是合理的。同時,股東社會責任的回歸系數是0.00859,與企業社會責任的回歸系數的方向相同,且模型(1)與模型(2)中自變量的系數都在0.0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顯著性和符號都未發生改變,故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有正面的影響,企業履行對股東的責任和企業的財務績效呈正相關,故H1a和H1b都得到證明。

(四)穩健性檢驗

為了進一步驗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我們選擇了替代變量來檢驗穩健性。本文用凈資產收益率(ROE)代替ROA 再次檢驗模型,結果與之前的結論并不矛盾。因此,該實證結論具有較強的穩健性。信息技術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可以促進企業的財務績效,信息技術企業積極履行對股東的責任也可以提高企業的財務績效。

五、結論與展望

(一)結果分析

本文通過實證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雖然所選企業屬于同一行業,但各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水平差距仍然很大。一些信息技術上市公司對履行社會責任沒有明確的意識,因此需要讓企業了解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加強其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意識。在對利益相關者指標的實證分析中,以股東責任為例,可以發現股東是企業最密切的利益相關者。如果企業沒有積極履行對股東的社會責任,從而影響了股東的利益,股東就會轉向能夠提供更多利益的企業,這種行為會影響企業的績效,從而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因此,只有履行好對股東的社會責任,才能保證企業持續發展,保證企業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二)政策性建議

本文認為,信息技術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財務績效有正向影響;信息技術企業積極履行對股東的責任也對企業財務績效有正向影響;信息技術企業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促進信息技術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建立信息技術領域的企業社會責任法律法規。建立專門的機構對信息技術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進行監督,并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規范信息技術企業的行為。通過不斷完善規章制度,明確行業發展方向;通過大力宣傳信息技術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在整個社會環境中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2.加強和完善信息技術企業社會責任披露政策,提高信息技術企業社會責任披露質量。及時披露企業信息可以幫助公眾更好地了解企業信息,提高投資者對企業的信任度,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目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披露管理機制相對薄弱,社會責任報告披露數量和質量不高。信息技術企業在多方面影響人們的生活,因此信息技術的企業社會責任披露是重要的研究議題。首先,要加強現有社會責任指標的披露。制定信息技術領域企業社會責任披露的具體框架,完善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分標準,根據信息技術行業的行業特點制定具體政策。其次,建立新的社會責任披露指標,及時有效地評價信息技術領域企業社會責任的披露。最后,建立具體細致的信息技術企業社會責任信息。

3.信息技術企業應重視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信息技術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既有利于自身長遠的發展,也對社會的發展意義重大。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時,需要處理好與企業各方面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信息技術類企業需要通過不斷創新研發出新的軟件和產品來增強企業競爭力,因而需要系統全面地分析和研究企業各個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并找到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使得企業能夠快速發展的同時,不損害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三)未來展望

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在我國還是一個比較新的研究領域,沒有成熟的理論體系,關于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的實證研究也不是很多,可以借鑒的資料比較少。本文從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報中獲得相關數據建立指標體系,但是現行的披露內容不完整,導致研究結果可能與實際情況存在差異。但是近年來許多企業逐步認識到社會責任披露對企業的影響,開始主動公布社會責任報告,這些報告可以為深入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未來的研究可以集中在政策制定上,督促我國信息技術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完善社會責任披露制度。

猜你喜歡
相關者利益責任
使命在心 責任在肩
論確認之訴的確認利益
每個人都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本科教學中教師調課現象審視
環保從來就是利益博弈
絕不能讓“利益綁架科學”
利益相關者邏輯下相互作用大學共同治理機制研究
XBRL的傳播對利益相關者參與程度的影響研究
利益鏈與新壟斷
期望囑托責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