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資源配置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效應研究
——來自吉林省企業的微觀證據

2023-12-01 12:15楊艷平
稅務與經濟 2023年6期
關鍵詞:資源配置管理者變量

劉 陽,楊艷平

(長春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一、引 言

當前,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加速踏上新征程。與此同時,推動經濟復蘇、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及促進共同富裕等時代攻堅任務均進入關鍵期,這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深層次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我國創業企業數量日益增加,創業環境持續優化,但能夠存活下來的企業仍然少之又少。根據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等機構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 年創立的小微企業僅有35%存活,且存活的企業中僅有20%的企業創始人對未來前景感到樂觀。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韌性較低的創業企業無疑會受到經濟形勢變化的沖擊,經營發展亦將越發困難,尋求改善創業企業績效的對策刻不容緩。

創業企業經營困難的原因眾多,如資金短缺、創新風險大、組織結構不穩定、員工離職率高等因素。但歸根結底,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都可歸結為資源匱乏或資源利用率低下。對于資源匱乏的問題,國家正不斷推行中小微企業的減稅和定向降息等政策來解決。而對于資源利用率不高的問題,則必須從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入手,深入剖析提高創業企業資源配置能力的關鍵。因此,為了更好地幫助創業企業提高績效,就必須明晰何種資源對企業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還需明確如何配置資源能夠實現價值最大化。此外,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還應因地制宜,特別是對于落后省份,這一研究至關重要,因為落后省份受經濟環境因素制約,更易出現創業困境。吉林省地處國家東北部,創業引力較弱,同時面臨著人才匱乏、資源匱乏等問題,是典型的最需要創業企業又最不具有創業引力的省份。那么,如何有效識別落后省份創業企業發展困難的原因便成為了破解創業企業“生存難”問題的關鍵。這就需要我們基于地緣發展實際進行研究與闡釋。有鑒于此,本文將利用2012 ~2020 年吉林省創業企業的微觀數據,對創業資源與企業績效的關系進行檢驗與分析,并進一步著眼于企業異質性展開詳細論述,從而歸納出提高落后省份創業企業資源配置能力的經驗方法。

二、創業資源配置對企業績效影響的相關文獻綜述

創業資源是創業企業所擁有的對實現創業目標具有價值的全部要素資源的集合。[1]合理的資源配置對創業企業開發創業機會、提升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進入21 世紀以來,科技迭新與經濟全球化融合日漸加速,這使得創業企業面臨著更為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2]為攫取競爭優勢,創業企業必須明晰如何配置創業資源,實現資源價值最大化,有關創業資源配置的理論研究因此蓬勃發展。這類研究最早始于發達國家,有學者認為創業活動是整合企業擁有的資源以實現創新與創造目標的過程,其本質即是資源再創造。[3]具體而言,資源配置效率越高,創業規模也就越大。學者們進一步對創業活動進行了解構,他們指出公司創業是集創業資源配置、研發創新、風險投資與戰略重組四大環節于一體的戰略行動,其中合理的資源配置是其他三項任務的基礎和前提。

國內亦不乏相關研究,趙興廬等認為科學的創業邏輯和實施步驟是公司創業成功的關鍵,而創業資源配置能力與商業模式運作能力則是創業邏輯能否產生價值的核心與關鍵。[4]周翔等進一步指出不同類型的創業資源對創業活動的價值有所差異,需要結合企業愿景與企業目標進行識別、遴選與配置。此后,隨著人們對創業資源配置理論了解的逐漸深入,有關創業資源對企業績效影響的研究也迅速展開。[5]葛寶山等通過主成分分析與方差分析等方法對影響創業企業績效的因素加以識別,研究發現創業機會與創業資源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促成“機會-資源”的一體化整合是決定創業過程成敗的關鍵;[6]張萌萌等則著眼于高技術企業創業績效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創業資源是影響高技術企業創業發展的首要因素;[7]何紅光等通過調研數據對資源積累與創業績效的關系進行實證檢驗,研究表明資源積累能夠顯著促進創業績效,產業資源獲取在資源積累影響創業績效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中介效應。[8]

歸納已有研究不難看出,創業企業生存發展的本質是資源的整合與配置。然而,不同類型的創業資源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卻存在差異,鮮有基于創業資源分解的視角梳理創業資源的配置方法的研究。同時,在不同區域環境下企業面臨的資源獲取難度也各有不同,而將研究視角鎖定在省級區域更容易結合地緣優勢,深度發掘最佳資源配置方式。本文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步驟展開研究:一是通過資料收集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整合吉林省創業企業數據樣本,為實證研究的開展奠定數據資料基礎;二是將創業資源分解為資本資源、創新資源、文化資源、社會資源與可持續資源五類,置于同一框架下檢驗各種創業資源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差異,從而歸納出創業資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三是基于創業企業在生產類型、行業類型與產權類型等方面的異質性展開充分的分組探討和異質性探討,繼而得到不同類型創業企業進行差異化資源配置的最優方略。

三、計量模型設定、變量說明與描述性統計

(一)計量模型設定

本文設定的實證計量模型如下:

其中,Prefit為被解釋變量,即創業資源;Assetit、Invit、Culit、Socit、Susit為核心解釋變量,參照已有文獻研究的設定,分別代表資本資源、創新資源、文化資源、社會資源與可持續資源;[9-10]Controlskit為控制變量,包含財務杠桿、獨立董事占比與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是否合一;β為各解釋變量的反應系數;μp、μt分別表示行業個體效應、時間效應;εit代表干擾項。

(二)變量設計與數據說明

本文選取2012 ~2020 年吉林省創業企業數據,經實地調研、數據庫下載和數據清洗后(包括剔除顯著異常樣本、數據缺失樣本和合并分立和存續期過短的樣本),共得到2871 個創業企業樣本,數據集為平衡面板數據集。本文數據主要分為兩個類型:一是本地資料數據,主要由項目組赴吉林省創業產業園區基地或與該單位員工進行溝通獲??;二是數據庫數據,主要來自CSMAR 數據庫(https:/ /www. gtarsc. com/)。各變量的具體釋義與設定方式見表1:

表1 變量釋義表

(三)描述性統計

表2 列示了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首先,創業企業績效的平均值為-0.033,最小值為-0.549,這一數值充分表明當前吉林省創業企業普遍處于虧損或者是經營困難的境地,創業可持續性具有較大隱患。其次,就五類創業資源來看,第一,資本資源與創新資源兩類投入類資源呈現出總量較高、個體差異較大的特征,這表明當前吉林省創業企業的經營與創新能力參差不齊;第二,文化資源不充沛,具體表現為單位員工創造的營業收入較低,這表明大部分企業的企業文化并未發揮出對員工的激勵作用,創業企業缺乏核心成員,現有員工具有較強的搭便車心理;第三,就社會資源與可持續資源而言,參與社會捐助與環境績效項目的企業僅占9.9%與2.8%,熱度不高,這表明創業企業的核心目標仍是利潤率和擴大生產經營規模,而鮮有考慮企業形象和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最后,從控制變量上看,創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均值約為42.7%,接近合理的范圍,但結合標準差而言,不同企業之間的差距較大,對財務杠桿的利用率差異較大;獨立董事占比均值約為38.3%,這一指標相對合理;但兩職合一的企業占比約為40.3%,明顯偏高,說明很多企業仍不能做到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倘若該類企業的創業規模較小的話,那么將完全被個人的決策主導,這種決策方式的好處在于可以統一行動,減小不必要的組織摩擦,從而提高行事效率,但缺點是倘若外部經濟環境不確定性較大,企業經營很容易受個體判斷的影響而產生偏差,這會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因此它對創業企業績效的影響不確定,是需要重點關注的變量。

表2 描述性統計結果

四、創業資源配置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效應分析

(一)基準模型估計

為檢驗創業資源配置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本文對基準模型中各變量的反應系數進行估計,得到的計算結果如表3 所示。其中,模型(1)為基準模型估計結果,模型(2)為利用ROE 替換了被解釋變量ROA后的穩健性估計結果。五類創業資源中,資本、創新與文化三類資源對企業績效存在正向的促進作用,資本資源的作用效果最強,這表明對于創業企業而言,資本積累是提高企業經營運作能力、提升企業實力的主要途徑。社會資源與可持續資源的影響系數不顯著,這說明社會捐贈和環境績效等與企業社會責任掛鉤的指標尚不能在創業企業內激發正反饋循環,無法起到提升企業績效的作用。從控制變量的表現來看,財務杠桿具有負向影響,表明企業需適度提高負債在資產中的比重,靈活運用杠桿創造收益;兩職合一具有正向促進作用,這說明減小組織摩擦、加強決策執行力度是創業企業在早期增收的先決條件,權責合一的利大于弊,這也是創業企業理論與成熟企業理論的一個主要區別。

表3 基準模型估計結果

(二)穩健性檢驗

1.雙向因果檢驗??紤]到本文的核心解釋變量眾多,極易誘發雙向因果問題從而導致估計偏誤。因此,本文采用基于聯合工具變量的兩階段最小二乘法(Multi-IV-2sls)對基準模型進行重新估計。具體做法如下:第一,顛倒核心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Pref的位置進行反事實檢驗,倘若Pref 的估計系數不顯著,則說明該解釋變量與其不存在雙向因果關系,據此初步識別出需要進行雙向因果檢驗的變量;第二,參照已有文獻的做法,分別選取存在雙向因果問題的解釋變量的滯后一期作為工具變量,完成Multi-IV-2sls法一階段估計;[11-12]第三,聯合第一階段的估計結果完成第二階段的工具變量估計。表4 列示了反事實檢驗結果,可以看出,資本資源、創新資源與文化資源三個變量存在明顯的雙向因果關系,而另外兩個變量不存在這一問題,因此無需對其進行相應的工具變量設計。

表4 反事實檢驗

表5 列示了聯合工具變量法的估計結果,不難看出,第一階段各工具變量表現顯著,這說明工具變量的識別作用生效。在第二階段中,各核心解釋變量的系數顯著性與符號方向均未發生明顯變化,這說明基準模型估計具有穩健性。此外,為避免弱工具變量和工具變量過度識別問題,我們還進行了弱工具變量檢驗以及過度識別檢驗,結果均顯示,聯合工具變量估計準確有效。

表5 聯合工具變量二階段最小二乘(Multi-IV-2sls)估計結果

2.替換樣本檢驗。除了雙向因果問題外,基準模型的估計結果還易受到樣本期設定偏差的影響,而這也可能導致模型系數估計有偏。鑒于此,本文進行替換樣本檢驗,結果如表6 所示。其中,模型(3)與模型(4)為子樣本估計結果,模型(3)剔除了2012 年的數據,模型(4)剔除了2020 年疫情時期的數據,這樣做的原因在于2012 年距離現階段較遠,數據可能存在較大偏差,而2020 年受疫情影響,大量企業的數據均可能存在異常,故剔除這兩個年份有利于反映一般規律;模型(5)對基礎樣本進行了縮尾處理,剔除了少量指標顯著異常的企業。從表6 中可以看出,無論進行何種類型的樣本替換,估計結果與基準估計結果均相差無幾,再次證明了基準估計具有穩健性。

表6 替換樣本檢驗結果

(三)異質性討論

考慮到創業資源配置對企業績效的促進作用并非一成不變,行業特點、產權性質以及管理者特征都可能改變各種資源要素對創業企業績效的影響,因此,本文還將基于企業異質性進行進一步討論。

1.基于創業企業所處的行業類型進行分組??紤]到對創業資源向績效轉化影響最大的行業因素是行業的生產形態,本文以行業生產模式作為分組標準。借鑒已有文獻的做法,分兩步進行分組:(1)利用各行業內企業的研發支出進行K-means聚類,得到兩類行業群體,研發支出均值較高的一類為技術密集型行業;(2)更換聚類指標,利用固定資產凈額對余下企業進行K-means聚類,均值較高的一類為資本密集型企業,最后剩余的一類為勞動密集型企業。[13]行業聚類結果如表7 所示,可以看出,吉林省創業企業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所屬資本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行業的企業較少。這深刻地說明,對于吉林省等欠發達省份,創業模式多是以人力資本為主導,而鮮有出現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創業。

表7 行業聚類結果表

2.按照三類行業分組進行參數估計,得到的結果如表8 所示??梢钥闯?,不同行業中創業資源配置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相差較大,證明進行異質性分析十分必要。

表8 行業特性分組估計結果

第一,技術密集型企業的創新資源與文化資源不再影響企業績效,這說明在技術密集型創新企業,企業績效主要依賴于員工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與研發投入相關性較弱。同時,高技術輸出的特點是依賴于產品優勢,這使得與營銷高度相關的文化資源不再會顯著影響企業績效。此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社會資源開始發揮作用,這表明在高技術行業內,企業社會責任的提升對提高企業績效具有重要意義,這主要是因為技術密集型企業的主營業務較難被公眾接受和理解,受眾面較小,加之創業企業的影響力和宣傳力度都會弱于成熟企業,這從根本上決定了技術密集型創業企業很難打開市場,亦很難被公眾認可,而提高企業社會責任正是普及企業知名度和樹立企業形象的良方,因此會對企業績效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第二,資本密集型企業中僅有資本資源與文化資源對企業績效具有影響,說明當企業資本實力較為雄厚時,創業企業的利潤創造開始向傳統企業回歸,即只有擴充資本實力和增加員工收入才是令企業穩定發展并產生正反饋循環的良方。

第三,在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僅可持續資源不會影響企業績效,其他所有資源均對創業企業績效產生促進作用,且作用系數相差不大,這說明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生存最為困難,受多方面因素掣肘,這也是現階段吉林省創業企業盈利艱難,存續期較短的主要原因。

進一步地,利用企業產權性質差異(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進行分組估計。表9 列示了產權性質分組的估計結果,可以看出,非國有企業組的估計結果與全樣本估計結果高度相似,而國有企業的績效提升主要靠資本資源與文化資源。這一現象說明,國有企業應當重視資本整合與內部組織文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增強對員工的激勵;而非國有企業應當在此基礎上注重創新的作用,實現企業均衡發展。

表9 產權性質分組估計結果

最后,本文還按照管理者性格進行了分組估計,這是由于不同性格的管理者對待資源配置的態度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極有可能對績效產生不同的影響。管理者性格可分為兩種:一是過度自信型管理者,二是穩健型管理者。分組方法為:(1)計算各創業企業內前三名管理者薪資占管理者總薪資的比重;(2)分行業對這一比例求中位數;(3)若某創業企業的比例高于行業中位數,那么這一類企業的管理者即為過度自信型管理者,反之則為穩健型管理者。表10 列示了管理者性格分組的估計結果。結果顯示,在過度自信型管理者所屬企業中,資本資源與文化資源對提高績效具有重要作用,這意味著倘若管理者傾向于獨自決策,那么就要有足夠的資本實力,并給員工較大的回報,這樣才有利于企業成長;而對于穩健型管理者所屬的創業企業,資本資源、創新資源與文化資源三類資源對企業績效均有促進作用,這表明倘若管理者善于冷靜思考,群策群力,那么創新資源也會給企業帶來福祉。由此可見,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于對待創新和研發的態度,倘若企業管理者存在過度自信傾向,那么就更易于相信自己的判斷而忽略了研發的重要性。

表10 管理者性格分組估計結果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創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對于提高創業企業財務績效,強化創業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提高企業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有鑒于此,本文將創業資源分解為資本資源、創新資源、文化資源、社會資源與可持續資源五類,以吉林省創業企業2012 ~2020 年的數據作為樣本,綜合探究創業資源配置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得出的主要結論如下:第一,資本資源、創新資源與文化資源是影響吉林省創業企業績效的核心資源要素,其中,資本資源的促進作用最強,這說明擴大創業規模和增強資本實力仍是提高創業績效的關鍵;第二,就行業異質性而言,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績效會受到多方資源因素影響,說明此類企業發展最為艱難,而對于資本密集型或技術密集型企業,能夠起到決定因素的創業資源相對較少,這說明這兩類企業面臨的發展問題和發展瓶頸都較為集中和單一;第三,就產權性質異質性而言,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的主要差別在于創新資源,國有企業應當重視資本整合與內在組織文化積累,而非國企應當在此基礎上注重創新的作用;最后,就管理者特征異質性而言,過度自信型管理者與穩健型管理者所屬企業的主要差別同樣在于創新資源,過度自信的管理者易忽視創新的作用,導致創新產生的效果不穩定,而穩健型管理者則更能發揮出創新資源的作用,繼而提升創業績效。

基于研究結論,本文給出如下政策建議:第一,對創業企業績效影響作用最大的資源要素分別是資本資源、創新資源與文化資源,企業應當注重企業規模效益,保持創新優勢,建立健全員工激勵體系,高效開展創業活動;第二,精準提高創業企業的資源配置能力,根據企業特性及所處環境制定合理的資源整合與配置策略,從而發掘新的可持續創業機會,提高業內競爭力;第三,豐富和完善創業資源獲取途徑,積極探索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等新型科技,賦能創業企業資源配置,繼而破解創業企業信息閉塞問題,降低創業資源獲取難度,從而提高創業企業的穩定性、盈利性和成長性。

猜你喜歡
資源配置管理者變量
抓住不變量解題
也談分離變量
我國制造業資源配置概述
劉明懷: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當有所作為
把資源配置到貧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偵查資源配置原則及其影響因素初探
遼寧:衛生資源配置出新標準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變量
管理者當有所作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