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毒新形勢下中國青少年毒品認知盲區及對策研究*

2023-12-02 12:43冒小璟鄒婉盈韋艷霞張富康朱琳王一騰馬騰飛
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 2023年10期
關鍵詞:毒品青少年教育

冒小璟,鄒婉盈,2,韋艷霞,2,張富康,2,朱琳,王一騰,馬騰飛,2**

(1.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6;2.南京醫科大學藥物依賴及戒斷轉化醫學研究中心,江蘇 南京 211166;3.江蘇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江蘇 鎮江 212400;4.南京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江蘇 南京 211800)

社會公眾精神和心理健康等成為當前社會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毒品濫用和毒品犯罪的發生往往與心理精神健康密不可分。加之新型毒品種類層出不窮、廣泛濫用,當前禁毒工作正面臨新的形勢與挑戰?;谏鐣W習與社會控制理論的研究,發現青少年對毒品認知存在盲區。從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入手,不僅要融入專業知識,更要結合科技前沿、實踐探索。面向校園與社會,加大對毒品認知、毒品危害、毒品治療等方面的宣傳,建立以“專業”為導向的創新禁毒教育工作體系。本文將介紹毒品濫用新形勢下的青少年毒品認知現狀與認知偏差;探討青少年毒品認知偏差的成因,提出基于認知心理學的實踐探索、基于價值導向的科普宣傳以及基于規則導向的專業化教育等對策,為解決青少年毒品認知盲區問題提出有效舉措。

1 毒品濫用新形勢下的青少年毒品認知現狀與認知偏差

1.1 毒品濫用新形勢

根據《中國毒情形勢報告》顯示,全國現有吸毒人員人數呈逐年下降趨勢,毒品濫用規模和涉毒犯罪案件連續多年保持良好態勢,中國在毒品濫用的預防和治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毒品問題全球化以及經濟與社會信息化加快發展的影響下,境外毒品滲透不斷加劇,國內制毒問題并未禁絕,毒品濫用問題仍需受到重視[1]。

當前我國的毒品濫用形勢出現以下特征:(1)毒品種類多樣化:新型毒品種類繁多,在毒品市場占有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2],“跳跳糖”“巧克力”“奶茶”等以食品為隱藏包裝的新精神活性物質不斷出現。未列管物質,如“笑氣”,濫用的現象逐漸增加[3]。(2)網絡毒品犯罪活動增加: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線上毒品交易成為販毒分子的首選方式。研究顯示,利用網絡平臺實施新型毒品犯罪活動的案例數量持續上升[1]。青少年群體涉世未深且文化程度不高,長期沉迷于網絡,極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蠱惑,成為毒品網絡與消費市場的受害者[4]。(3)吸毒人員低齡化:我國吸毒人口中,35 歲以下青少年吸毒者占近80%,毒品嘗試日益危害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社會的穩定[5]。

1.2 青少年毒品認知現狀

近年來,國內對傳統毒品的宣傳與教育力度加強,使得青少年對傳統毒品的知曉率較高。但相較于傳統毒品,新型毒品具有較強的偽裝性、新穎性、傳播性等特點,青少年對其辨別力不強,極易造成誘惑和危害。目前“新精神活性物質”正在成為新的流行消費品,其在所謂的時尚、新潮以及“安全”“無毒”“不易上癮”“聚會社交必備”等外衣的掩護下,使得許多青少年不斷加入“新精神活性物質”的消費群體。

青少年對毒品的認知狀況受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響。自身因素如童年經歷、自我控制,外界因素如同伴吸毒、毒品知識教育經歷等均會影響青少年對于毒品吸食的認識和態度。相關調查表明,自我控制力差、毒品知識教育經歷缺乏的青少年對毒品吸食的態度呈現高傾向性[6]。中小學生對毒品種類的知曉有限,存在教育程度差異。高年級學生對毒品種類的知曉率略高于低年級學生,對傳統毒品知曉率高于新型毒品。大部分中小學生認為吸毒會上癮,而仍存在小部分學生認為只吸食一次不易成癮[7]。青少年對于毒品吸食的態度在性別上也存在差異,男生對于毒品吸食行為的接受度略高于女生,這與男生好奇心重、喜歡追求個性與刺激,更講“兄弟義氣”有關[8]。

1.3 青少年毒品認知趨勢

環境的巨大變化容易誘發許多心理相關問題[9]。調查研究發現,壓力環境公眾易產生恐懼、憤怒、擔憂、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10],尤其是女性、兒童、軀體病患、低收入人群、一線醫務人員等特殊群體[11]。而在青少年群體中,整體心理健康水平愈加嚴峻,抑郁情緒發生呈現明顯增長的趨勢[12,13]。例如,青少年群體面臨學業等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社交活動范圍的縮窄、網絡信息的沖擊、家庭關系的緊張等都給青少年群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心理傷害[14],許多青少年出現焦慮情緒、注意力下降等精神癥狀,使未成年人群體對毒品認識呈現消極態度。研究表明,心理健康與吸毒行為高度相關,壓力性生活事件與毒品使用呈顯著正相關[15]。當青少年的心理壓力過大時,其基本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把注意力轉移至其他環境,極有可能將毒品作為逃避現實壓力的媒介。

2 青少年毒品認知偏差的成因探討

針對當前毒品濫用新形勢以及青少年對毒品的認知現狀,本文將從社會學習理論、社會控制理論與自我控制理論三個角度深刻剖析青少年對毒品認知偏差的成因。

2.1 社會學習理論

1952 年,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 班杜拉提出社會學習理論,將個體的學習行為分為三種機制,即聯結、強化和觀察學習。該理論著重于強調觀察學習與自我調節在決定行為中的作用,重視個體行為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16]?;谏鐣W習理論可以看出,青少年身處復雜且隱蔽的毒品環境中,觀察學習與自我調節的個體行為往往是決定其在隱匿毒品環境中是否會迷失自我的關鍵因素。

《國際禁毒藍皮書:國際禁毒研究報告(2022)》指出,“互聯網+線上支付+線下物流”已經成為互聯網毒品犯罪的主要方式?;谏鐣W習理論,個體的認知、行為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會對人的行為產生影響[17]?;ヂ摼W新型毒品信息的充斥,難免會弱化青少年對毒品犯罪的敏感性,刺激青少年的好奇心,歪曲未成年人對毒品的認識。一些青少年由于無知好奇,或受到不法之徒的誘惑從而陷入毒品的危害之中。販毒分子通過互聯網發布販賣、訂購和制毒物品的信息,使用隱語、暗語進行聯絡,使用加密貨幣、比特幣、Q 幣等互聯網貨幣在線交易,在網絡上物色運毒“馬仔”,或者通過物流寄送渠道運輸毒品,收寄件不用真實姓名,毒品交易活動“兩頭不見人”?!盎ヂ摼W+線上支付+線下物流”的毒品交易方式不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上下線、層與層傳遞毒品的傳統鏈條模式,降低了毒品交易風險和毒品犯罪成本,大大增加了禁毒執法部門打擊互聯網毒品犯罪的難度。

近年來,一些藝人失德違法、“飯圈”亂象愈加引發公眾關注,大眾對“明星”“偶像”的定義也似乎偏離了以往“先有成就,再有人氣”的軌道,逐漸走向失控?;谏鐣W習理論,社會學習過程中的觀察學習和榜樣的作用至關重要[18]。公眾藝人總與吸毒、逃稅等行為難逃干系,無疑向大眾傳播了這些不良行為是普遍且正當的。因此,青少年從網絡媒體的負面報道中獲取的信息潛在地鼓勵了毒品相關行為。整頓藝人失德現象是目前消除不良信息對青少年影響的有效手段之一。綜上所述,社會傳遞的毒品知識越正確,引導青少年群體正確的毒品認知越清晰明確,對毒品行為的遏制作用就越強。

2.2 社會控制理論

社會控制理論也稱為“社會鍵理論”,解釋了人為什么不犯罪。社會鍵包含依戀、奉獻、參與及信仰四種成分,該理論強調青少年在社會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情感上的附著,包括對社會各類傳統活動的奉獻和參與以及對社會道德規范強烈的認同與信仰[19]?;谏鐣刂评碚?,青少年在面對毒品誘惑時,其與社會建立的社會鍵越強烈,越不可能輕易參與吸毒販毒等違法犯罪活動。

家庭是塑造人格、認知和行為的重要體系,在個體的成長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社會學與教育學認為,在家庭結構與青少年犯罪的相互關系中健全的家庭結構意味著父母教育角色的完整,具備教養子女的必要條件,而不健全的家庭結構預示著父母教育角色的欠缺,家庭教養功能的減弱,潛伏著青少年走向犯罪的危機[20]。調查顯示,家庭結構、家庭管教方式及家庭氛圍均會對青少年毒品吸食的態度產生較大影響,家庭結構是否完整、家庭氛圍是否和諧、父母管教方式是否理性都是影響青少年毒品吸食的重要因素[21,22]。家庭恐嚇、棍棒式教育容易弱化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情感連接,促使青少年轉移情感,投向社會并尋求他人認同。然而,由于青少年的社會關系薄弱,這將導致他們容易受到社會上違法犯罪分子的蠱惑,對毒品行為的認知產生偏差,導致越軌行為發生。

2.3 自我控制理論

自我控制理論認為,即使在社會控制機制正常發揮作用的情況下,個體仍然可能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自我控制即個體的自主調節行為,具有個人價值和社會期望相匹配的能力。自我控制可以引發或制止特定的行為,如抑制沖動行為、抵抗誘惑、延遲滿足、制定和完成行為計劃、采取適應社會情境的行為[23]?;谧晕铱刂评碚?,青少年毒品認知差異與自控能力大小有關。

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自我控制的程度與青少年“對毒品的態度”和“毒品相關行為”密切相關[24]。自控力低的青少年具有任性叛逆、情緒波動性大、容易出現違反規則的想法及行為,以及照章行事較困難等個性特點。標榜“時尚、新潮”的新精神活性物質,尤其符合青少年追趕新奇、個性等特點。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的青少年判斷是非能力不強、缺少主見,容易受到販毒人員、不良同伴的蠱惑,輕信“吸毒不易成癮”“戒毒不難”等錯誤說法。自我控制力低的青少年往往遇到挫折就會產生負面情緒甚至逃避現實的心理。許多青少年會采取網絡成癮、吸毒等方式緩解心理的落敗感以尋求安慰。

3 青少年毒品認知偏差的對策研究

針對當前青少年毒品認知偏差成因的分析,本文將結合認知心理學、價值導向與規則導向的理論研究,提出青少年毒品認知盲區的對策。

3.1 基于認知心理學的實踐探索對策

認知心理學認為,人的認知過程就是信息加工過程,外界因素的影響會導致對特定信息產生加工偏好,從而出現認知偏向。外界環境的變化為青少年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心理問題,也為青少年的毒品認知偏差埋下了隱患[25]。根據認知的可塑性,可以采取通過設計實踐活動與行為塑造等方式,逐步優化青少年的認知品質,積極引導其認知過程。高校作為青少年教育的主要陣地,應發揮教學示范作用,引導學生深入探索禁毒科技科研一線,正確區分毒品與藥品,了解其作用機制以及使用規范的差異;深入藥學實驗基地,了解毒品相關機制探索、治療藥物研發進展情況。高校還應當以戒毒宣傳與禁毒科技為方向,組織學生進入戒毒禁毒單位,參觀禁毒展廳,參觀模擬實踐,借助禁毒第一線專業人員對當前禁毒形勢、政策以及禁毒科技等內容的講解,最終將法律規范深入到每一個青少年的行為中。如此一來,青少年在實踐經歷中不僅培養了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力,也逐步改善了自身的認知偏向,正確認識了自身的行為表現。認知偏差的矯正過程,就是強化心理學認知過程,能夠在青少年的未來發展中提高他們對自身思想和行為的控制能力,從而調整好情緒、克服外界因素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26]。

3.2 基于價值導向的科普宣傳對策

價值導向是指社會或群體、個人在自身的多種具體價值取向中,如何確定主導追求方向的過程。電影、微博、雜志、電子文章、畫展等媒體所展現的效果就是一種價值實現過程。只有正確的價值導向才能作為社會發展的航標,引導社會群體朝著正確的人生方向和生活道路前進。青少年是國家發展的希望,因此青少年是否擁有正確的價值導向問題至關重要。

在做好培養青少年抵制毒品意識的工作中,同樣需要提供青少年正確的價值導向。其中,以科普宣傳為主的毒品預防教育仍是填補青少年毒品認知盲區、降低青少年毒品犯罪概率的最佳方法之一[27]。在新媒體不斷涌現的21 世紀,微博、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軟件受到青少年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幾乎成為他們手機里的必需品。這種新形勢下,禁毒宣傳教育也應當結合時代發展特點,采取一些新手段。例如,借助這些深受青少年喜愛的平臺進行線上科普。學?;蛘吒骷壗拘麄鞑块T可以在青少年常用的軟件上注冊官方賬號,開設禁毒教育專欄,定時發布相關教育信息,向青少年普及有關毒品的知識??破盏膬热輵斎?,從毒品的概念、危害、種類到毒品的偽裝、辨別方法等,層層遞進,不僅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對毒品知識的需求,也能夠全方面地提升青少年的防毒御毒能力[28]。此外,在傳達禁毒教育知識時,應當采取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如果科普內容能夠通過短視頻、微電影、漫畫推文等形式呈現,那么將會更容易被青少年接受,達到的教育效果也會更加理想。

禁毒教育工作需要“常態化”。在傳統宣傳模式下,某一事物總是會在相關時間節點被推上熱潮,隨后又歸于平常。正如禁毒教育內容往往只是在每年的國際禁毒日前后被各大媒體和宣傳單位進行推送,平時卻少有提及[25]。這樣會使青少年接受到的毒品知識非常局限,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因此,需要將常態化管理運用到禁毒工作中來,堅持長期地定時發布科普教育內容,使禁毒防毒工作對青少年產生持續性的影響。正確且知識化內容的常態化推送,才是對主流媒體的正確運用,才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大學生道德的自律、自覺意識產生積極的價值導向作用,這對青少年個人思想道德品質的養成具有重大影響[29]。如此一來才能發揮出主流媒體價值實現過程中的優勢,引導青少年產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道德行為。

3.3 基于規則導向的專業化教育對策

缺乏將規范法律意識教育的效果落實到法治實踐是青少年防毒拒毒意識薄弱的原因之一。如果青少年僅僅具有法律、法治的理論知識,而沒有將其轉化為行動的能力和意識,規范法律意識教育就會流于形式而變得毫無意義[30]。應當強化青少年的毒品法律意識教育,把禁毒法律內容和思想傳授給青少年,讓青少年知曉其基本內容和思想是什么,清楚應當遵守的規則是什么,不應當違反的規則是什么,同時還要讓青少年理解和認同遵守禁毒法治背后的價值和精神,以規則導向和價值導向引導青少年對毒品與禁毒相關法律的認知[31]。

另外,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毒品犯罪形勢正在往生產更為簡單、成癮性更為強大的新型毒品方向發展[32]。由于對新型毒品的認識不足以及相關技術手段的相對落后,禁毒部門在新型毒品的宣傳方面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33]。因此,提出“科研-宣傳”的新型禁毒模式,能夠及時將科研成果補充到教育范圍中,不斷地更新教育內容,始終與社會發展保持接軌狀態??蒲谐晒募尤肽軌蛱岣咔嗌倌甓酒氛J知程度,從而使禁毒教育工作向更專業、更前沿的方向發展??尚麄鞯膬热莸玫讲粩嗟难a充,青少年收獲到的知識越來越全面,受到集隱蔽性、偽裝性和迷惑性一體的新型毒品侵害的概率也會越來越低。

4 總結

在新型毒品不斷涌現、販毒方式不斷多樣化的形勢下,在互聯網毒品犯罪興起、偶像吸毒事件頻發、家庭教育角色欠缺等社會環境之下,自我控制能力薄弱的青少年容易出現毒品認知偏差問題。為此,應當引導青少年深入禁毒實踐基地,科學探索毒品危害與成癮奧秘,矯正心理認知。借助互聯網優勢,結合虛擬平臺和線上科普方式,推動正確價值導向。開發科研成果,動態更新專業知識,規范毒品教育內容。這種創新禁毒教育工作體系將有效填補青少年的毒品認知盲區,降低青少年的毒品犯罪發生。

猜你喜歡
毒品青少年教育
銷毀毒品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青少年發明家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華
火燒毒品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