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三三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23-12-02 06:43王慧鄔策覃小華
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旅游管理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王慧 鄔策 覃小華

摘 要:產教融合是新時代推動院校與企業開展合作育人和協同創新的重要機制。文章基于產教融合背景,以南寧師范大學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為例,開展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三三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對于解決當前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培養新時代所急需的旅游職教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產教融合;旅游管理;職教師資;“三三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Research on the “Double Trinity”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Vocational Teachers in Tourism Manag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Wang Hui Wu Ce Tan Xiaohua

(School of Tourism & Culture,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01)

Abstract:The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to promot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in the new era.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taking the major of vocational teachers in tourism management in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e article did a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Three Trinity” talent training mode,whic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training of tourism management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cultivate the tourism talents urgently needed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tourism management;vocation teachers;“Double Trinity” talent training mode

2017年以來,國務院、發改委、教育部等部門先后印發了多個關于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文件,包括《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等,明確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是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面對旅游行業的轉型升級、文旅融合、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趨勢,旅游教育需要協同多方力量,以更新人才培養方式做出回應,滿足日益個性化、差異化、品質化、多樣化的旅游市場消費需求,促進旅游人才的產供銷有效銜接,實現旅游人才供給結構的升級?;谝陨犀F實需求,本文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探討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三三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并提出具體實踐思路。

一、“三三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三三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是通過“知識積累—實訓見習—雙通道實習”形成“知識、能力、素養”一體化的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見圖1)。該人才培養模式強調理論教學的專業性、時代性與實踐教學的應用性,學生通過見習實訓和雙通道實習積攢專業經驗和實踐教學經驗,增強自身的綜合職業能力,從而達到學校、企業、中職院校等共贏的目的,使所培養的旅游教育人才能夠與市場的需求相符合,達到“知行合一、理實一體”的培養理念。

二、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三三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一)三重育人目標

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人才培養總目標是滿足旅游市場日益個性化、差異化、品質化的需求,以培養“知識、能力、素養”交叉并重的具有扎實旅游教育理論基礎與教學能力,能夠以豐富的專業知識、能力、素養為基礎開展旅游職業教育的職教師資應用型旅游人才。

第一重目標是知識結構上實現從“固定知識掌握者”向“動態知識應用者”轉變。知識結構包括旅游專業知識與教育素養知識。其中,旅游類專業知識是指旅游管理專業核心課程所涵蓋的核心知識。為適應新時代對旅游人才的需求,專業核心課程除包含管理學、經濟學、旅游學、文化學等方面外,還應考慮滿足新時代旅游經濟發展,設置符合與旅游發展前沿接軌的項目課程,如紅色旅游、研學旅游等,為新一代旅游人才培養方案增加時代特色;教育素養知識是指以職業教育學為核心的教育理論知識,強調職教師資專業的育人性,為了使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的學生更好地將自身豐富的旅游管理知識帶入中職課堂,使中職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解,提高課堂效率,其專業核心課程除了教育學原理、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基礎教育學專業科目外,還應設置與中職學校相符合的科目,如現代技術教育學、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論、職業教育科研方法等學科,并且融入課程思政元素,鍛煉職教師資專業學生在中職課堂培養學生愛黨、愛國精神,增加中職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增強企業責任感和認同感。

第二重目標是能力結構上實現從“單一技能者”到“復合技能者”的轉變。能力結構是學生應對實際工作中的專業問題時所展現的綜合能力的構成,是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皬秃霞寄苷摺钡哪芰Y構則指學生可以靈活地將旅游專業相關知識與職業教育學相關理論相結合,即“復合技能者”既要具備旅游專業技能,又要具備教育專業技能。隨著旅游業的不斷轉型升級,中職旅游教育業也應該緊跟市場變化改變教育教學方式和內容,為適應新時代旅游教育人才的需求,“三三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注重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學生的能力的獲取、培養與運用,要求不斷學習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融入到日常教學工作中并熟練運用,在面對新的旅游教育熱點問題時,能采用求真務實的態度分析、判斷并運用各種專業知識和方法理解和解決問題,達到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融會貫通。

第三重目標是素養結構上實現從“旅游管理職教師范生”到“合格的旅游中職教師”轉變。素養結構主要是指在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基礎上,通過內化使兩者融合所形成的品質?!叭惑w化”人才培養模式所培養的旅游職教師資人才的素養結構最終目標是使學生體會到旅游文化的魅力,并且愿意投身旅游教育事業中,樹立強烈職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建立健全旅游行業與旅游職業教育的職業認同感、職業責任感與職業修養,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旅游中職教師。

(二)三層進階旅游類課程體系

文旅融合激發了傳統文化潛力,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同時也對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為順應文旅融合這一趨勢,在“三三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下,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在課程體系方面,應該以行業的時代需求為標準,政府、行業專家、企業高管,三方聯同學校形成政產學研的合力,共同制定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旅游類課程體系(見圖2)。

1.三層一階課堂,逐步提升學生專業水平

旅游類專業課程體系可分為“旅游行業知識與技能”“旅游管理綜合職業能力”“旅游發展創新創業能力”三個層次。首先,開設“旅游行業知識與技能”類型的課程主要是為了讓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學生了解旅游行業,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同時融入旅游行業發展的一些新理念與新要求,將文化、歷史、社會等學科中與旅游相關的內容融入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中。交叉學科課程設置不僅可以豐富專業基礎課程內容,還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培養復合型旅游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奥糜喂芾砭C合職業能力”課程是在學生掌握“旅游行業知識與技能”后安排學生去見習實訓的基礎上開展的。返校實習后的學生已經對旅游行業一線部門有了初步的認知和了解,此時,旅游管理類課程的學習更容易幫助學生將自己頂崗實習期間的經驗與管理類知識相結合,學會從一個管理者的角度看待問題進而培養綜合職業能力?!奥糜伟l展創新創業能力”是學生完成前兩個階段學習后組成學習小組,以創辦旅游類企業為主題,進行創業設計,邀請業內高管及學校專家對其打分,分析項目可行性進而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加強學生對未來旅游行業發展機會的嗅覺靈敏度。

2.系統開設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科學設計第二課堂,整體規劃第二課堂的內容與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導游服務技能、團隊合作能力、酒店服務技能、旅游管理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實現全方位育人。具體實施方案則是:第一學期舉辦導游知識競賽,提升學生導游業務能力;第二學期開辦酒店服務技能比賽,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參加不同酒店部門比賽的活動,提高學生酒店服務技能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第三學期是組織旅游管理模擬大賽,引導學生對旅游行業的一些新興項目或者課題進行研究探索,如鼓勵學生自行組隊設計紅色研學旅游路線等時下熱門旅游項目,培養學生旅游職業關鍵能力;第四學期開展旅游英語知識競賽,安排學生模擬旅游服務中面對國外客人時場景的對話,提升學生英語口語水平和隨機應變能力。

3.校企協同辦學,滿足學生個性化需要

學校依托地域特點開設適合當地旅游行業發展的興趣課堂,如南寧師范大學旅游與文化學院職教師資班與廣西順景茶葉公司開設高級茶藝師培訓基地;與南寧多家星級酒店合作辦學開設“管培生菁英班”;與南寧WSET培訓基地開設初級葡萄酒品鑒班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個性化需要選擇喜歡的課程,發展學生興趣愛好的同時培養學生寬厚的專業素養,并為學生成為“雙師型”教師提供更多可能的空間。

(三)三性合一教育類課程體系

1.提升學生職業認同感,加強“職業性”的理解

一直以來,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與職業教育備受歧視相一致,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社會地位和民眾認可度普遍不高[1],這使得許多職教師資的學生對于自己的職業認同感和職業理解普遍偏低。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學生作為未來旅游教育推動者之一,雖然還沒走進真實中職課堂成為教師,但現在是他們以成為優秀的中職教師為目標,堅定職業理想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也是職教師資專業學生成為合格的中職教師前重要的預備時期。[2]在這一時期,學校教師應將中職教師職業理解與認識貫穿于整個教育類課程體系中,同時突出中職教師職業價值觀教育與中職教師個人素養方面的課程設置,積極引導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學生思考旅游職業教育的價值,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職業信念,培養出教育信念強、專業素質高的職教師范生。

2.促進學生專業教學水平,突出“師范性”的能力

首先,南寧師范大學針對旅游管理職教師范生的特點設計課程,將旅游專業課程與教育課程有效融合在一起,提高專業教學能力。學??茖W安排旅游類專業課與教育類專業課的順序,做到前后連貫,相互銜接。例如在現代教育技術、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法等教育類課程中,可以有效融入導游業務、酒店餐飲管理、旅游客源國概論等旅游方向的課程教學案例,教師分析案例過程中要結合情境性的特點,激發學生對于旅游類課程教學法的思考,使學生不僅懂得如何去學旅游類專業課程,更精通如何在未來中職院校的教師崗位中去教他們之前所學的專業課程。[3]其次,在教育類課堂中改進教師上課的死板性,避免照本宣科,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變得靈活起來,鼓勵教師開展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積極與學生交流溝通,注重師生間思想、情感、教學行為等方面的相互交流,進而實現教學經驗共享的目的。[4]最后,學校定期開展一些提升教學技能的比賽,比賽活動應突出教學情境性的特點,多給學生動手、動腦、動嘴以及團隊協作的機會,提升學生的教學體驗。同時,建立相關教學技能考核機制,對各項教學技能設立相關標準并且進行評分,塑造學生的專業能力。

3.樹立學生終身學習思想,培養“學術性”能力

旅游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必然帶動旅游教育的不斷變革,這就對未來的中職旅游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此,學校要培養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培養與時俱進的自我學習意識。同時,在日常教育類課程中,教師將教育科研方法等教育研究類課程與其他職業教育理論類課程相互結合,針對中職旅游教育的特點來深化旅游職業教育知識,揭示教育規律,幫助學生養成建立科學正確的思維方法,學會辯證地看待現象與問題,養成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進而掌握旅游專業知識研究與實踐研究的方法,了解旅游職業教育實踐研究的途徑,提升對科學問題的探究能力。

(四)與時代相接軌的專業技能課程體系

1.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立足于理論與實踐科學結合的旅游類課程

目前,很多高校的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學生雖然擁有豐富的旅游理論知識,但缺乏與之匹配的實干意識和實踐經驗。南寧師范大學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應將旅游專業技能課程教學放在突出位置,技能操作課程課時比例適當增加,解決學生不會靈活運用知識的難題,滿足新時代旅游行業對旅游人才的需求。南寧師范大學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引進企業導師兼職授課,使學生邊學習理論知識邊實踐,改變以往的教師單向理論教學,而是要立足于理論與實踐的科學結合,搭建旅游類專業基礎技能課、旅游類專業技能提高課、旅游類專業技能證書課的課程體系,使學生由淺入深,逐步提升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出專業理論扎實、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旅游人才。

2.引進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促進學生教學能力現代化

為了培養新時代的中職旅游教師,學校引入現代教學信息技術課程,培養學生自己獨立制作微課視頻,并且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教學信息技能大賽。同時,學校改善了微格實訓教室的環境與管理辦法,引進最新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靈活使用微格實訓教室,進而可以使學生可以自主練習,學生通過錄像與同學交流自己上課時的不足,并且與老師溝通和反饋,促進學生教學能力現代化的同時也提高了微格實訓教室的使用效率。

(五)三段銜接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是以專業理論課程為基礎,以實踐活動為核心,以培養學生實際專業應用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內容基本框架及其組織形式。產教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三三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包括課程見習、教育實習、見習實訓。

1.協同構建實踐教學育人平臺,提升課程見習中學生感性認識

課程見習主要是在大學一年級和大學二年級階段,讓學生完成某一門旅游類專業課程的學習后,學校安排學生去一些旅游企業如旅行社、酒店、景區等地方進行為期一周的有關課程的實習。過往的旅游類課程見習因實習時間短,一些旅游企業因時間、培養成本等問題不愿意接收這樣的學生。因此,學校在學生課程見習階段與當地一些培訓條件良好的知名旅游企業協同建設實踐培訓基地,基于產教融合的大背景,進行智慧化合作,多元協同構建實踐教學育人平臺,促進課程理論與課程實習有效銜接,使學生通過在短期的課程見習,對之前所學的理論知識有一定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建立“雙導師”制度,共同促進學生在見習實訓中形成自身的專業職業能力

見習實訓是穿插在學生大學的前兩年,學生會在這一階段去旅游企業進行為期六個月的實習。見習實訓是學生對前一段時間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的總結與深化,可以體現出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下其學習能力、社交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等多方面素質的功能。因此,學校嚴格選擇與其合作的旅游企業,建立“校內+企業導師”雙導師制度。在學生見習實訓過程中,企業導師與校內導師要合作協同形成緊密的教學團隊,共同編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且要求校內導師在學生校內實踐課程與課程見習中就開始根據學生個人興趣與能力指導他們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企業導師主要是在學生實習過程中根據共同編訂的培養方案對學生進行培訓與管理,同時及時與校內導師溝通,反饋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使學校了解社會對旅游人才的新要求,推動校內教學改革,完善教學體系,最終促進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將自身實踐經歷真正轉換成實踐能力,形成自身的旅游職業能力。

3.注重學生在教育實習中的“思考性”,促進學生基本教學能力的形成

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學生的教育實習是在本科階段的最后一年進行,屆時學校會安排學生進入廣西的中職院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教育實習。由于三個月的教育實習期比較短,所以學校會合理安排實習計劃,同時教育實習導師會全程跟蹤,關注學生個體的“思考性”。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對自身所教課程的思考,學生要學會根據自己所教的課程目標與內容開發教學情境與教學方法,同時還可以融合地區發展特色與行業發展特點來開展特色教學,如校本課程的開發。其次,促進學生從“教學的實施者”到“教學的反思者”的轉變,使學生懂得將之前理論所得的教學知識運用到具體實踐中,提升學生對教學的認識,最后要求學生能夠依托自身教學目標、課程目標以及課堂目標,對中職學生進行多角度、科學性的評價。通過由局部到全面的循序漸進的教育實習方式,避免了學生對過往教學行為的機械性模仿,促進了學生基本教學能力的形成,為其成為“預備教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三三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建議

(一)打造“與行業接軌,理實結合”的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是課程順利開展的關鍵因素,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學校應加強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要求教師除日常滿足教學課時外,還要每學年外出企業進行深造,與行業接軌,督促教師自身發展與時代需求同步。為此,學校積極發展高素質專業化師資團隊協同拓寬校企師資雙向交流溝通渠道,健全校企合作利益協調制度,打造“校企雙向流動”的師資團隊。校企雙方通過互聘方式,建立起學校教師進企業參與工作、企業工作人員進學校講授課程的橋梁,積極推動專業教師參與企業工作,積累實踐技能經驗,將實踐經驗融入學校教學;鼓勵有資歷的企業工作人員、行業專家走進學校課堂成為兼職教師,將旅游教育相關知識與技能融入教學。

(二)搭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育人平臺

育人平臺是整體教學內容開展的基礎所在,在校企合作的引導下共建動態化的教學育人平臺能夠充分引導學生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教學育人平臺是培養旅游應用型人才的載體,同時也是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三三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優質中職教師的重要載體。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核心,發揮各個主體在不同方面的資源優勢,進而彌補單一主體育人資源不足及利用不充分的問題;以“多方聯動、互為支撐、協同推進”為平臺運行原則,各主體通過簽訂協議、合同等方式,圍繞協同育人全過程制定課程目標,構建課程體系、教學實踐體系、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等。用人單位、企業助力育人,學校向用人單位、企業進行人才輸出回饋,建立合作共贏機制,協同提高育人效率;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作為技術支撐,將互聯網技術與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教育相結合,運用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積極推動各育人主體進行溝通交流,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進行信息交換、學術交流、成果推廣等工作,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三)構建“多元評價,系統聯動”的教學評價體系

1.多元評價,形成教育合力的評價主體

為了提升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培養質量,有效促進人才培養的評價質量,需要多方主體進行多元評價,創建“學校、旅游企業、實習學?!比灰惑w的多維度、立體化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評價標準與學校的培養目標要相結合,通過各方資源,建立由學校、行業、企業、實習學校、學生及其家長等多方共同參與且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同時促進各評價單位之間的聯動,打造“校企雙向流動”的師資評價團隊,根據旅游行業、企業、中職學校的標準與發展方向,緊跟熱點,理實結合,不斷規范、優化人才培養考核方式,使得校內考評與校外考評得到有效融合,共同構建多方聯動、多元互動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2.以背景評價為基礎,形成過程性評價與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

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學校、旅游企業、實習學?!辈粌H要對學生的最終成績和實習成果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實習期間的表現進行科學評價與反饋。各個主體評價單位以學生的學習背景、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和綜合素質現狀進行深入學情背景分析,建立起個性化的評價體系。在核心課程的學習階段,教師要注重學生階段性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專業知識水平、專業技能水平、創新精神等方面的評價,多與學習者溝通,鼓勵其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雙通道實習過程中,企業導師和教育實習導師要著重關注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習期間的心理變化,同時要與校內導師保持溝通聯系,發現問題后應及時更改培養方案并對其給予針對性的評價與反饋,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與職業素養的養成。

3.構建以賽促評,崗賽融通的評價標準

在校內,學院定時舉辦旅游管理職教師資專業相關的知識與技能比賽,并且組織專業教師與行業專家進行評判打分,比賽內容多以學生所學知識、專業技能、創新能力為主,教師按照事先規定好的評分標準,從學生專業知識、實務能力到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及創新能力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打分,在促進學生的專業能力形成的同時學院也能及時收到學生的學習反饋。[5]學校與企業通過共同構建協同育人平臺,積極開設與行業相關的技能證書培訓班,依托各類技能比賽與證書等級考試,通過以賽促學、崗賽融通的評價標準,增加學生專業學習的趣味性、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最終將各類證書的獲得與學生考評掛鉤,以此激發學生參與比賽考取證書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鄧秋霞.旅游管理職教師資本科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以廣西師范學院為例[J].當代職業教育,2013,(3):51-53、44.

[2]楊永豐.南海.論旅游管理職教師資本科生專業教學能力的培養——基于有效教學的研究視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15):25-28.

[3]虞凱.產教融合視角下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問題與路徑[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5(6):74-78.

[4]閆春榮.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三融四化職場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與實施[J].職教論壇,2010(15):13-18.

[5]熊俐.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問題試析[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7(1):31-34.

(責任編輯 郭曉勇)

猜你喜歡
旅游管理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淺議物流管理專業的產教融合
一種旅游管理教學板的設計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旅游管理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紅色旅游產業現狀分析及發展中管理問題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