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立德樹人視域優化道德與法治作業

2023-12-06 09:00王日艷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立德樹人

王日艷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要堅持德育為先,以人為本。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基于立德樹人視域優化作業設計,可從挖掘作業資源、創新作業形式、加強作業針對性這三方面入手。

[關鍵詞]立德樹人;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 ? G633.2?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22-0040-03

學者杜威曾提出“作業即學習活動”的理念,他認為作業設計要體現整體性、情境性和真實性,遵循不同階段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強調育人功能。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其作業設計要側重提升學生道德修養、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增強學生責任意識,也就是說要堅持德育為先、以人為本。

一、多元整合,挖掘道德與法治作業資源

(一)結合“拓展空間”欄目,創造性整合資料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并結合課本中的“拓展空間”欄目,設計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多種途徑搜集相關資料,并創造性整合資料,制作主題活動成果手冊或撰寫調查報告,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提升道德水平。

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九課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法律的產生是文明進步的表現,體現了人們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教師可以結合該課的“拓展空間”欄目開展以“秉公執法”為主題的講述歷史小故事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搜集相關故事。該課的“拓展空間”欄目中以圖片的形式展現了狄仁杰、包拯、海瑞等清官的雕像,學生可以上網搜索他們的人生經歷,了解他們明斷是非的具體故事。然后讓學生自主編寫“名人小檔案”,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記錄名人的生平,并說說自己對“嚴格執法、清正廉明”的理解。這樣的作業融合了課內外資源,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具有生動性、新穎性,學生可以自選作業表現形式,可操作空間比較大。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積累知識、反思自我,提升道德修養,同時能自主整理歸納資料,更好地完成作業。

(二)挖掘時事新聞,凸顯作業的人文性

指導學生挖掘時事新聞,也是豐富道德與法治作業資源的好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渠道關注時事新聞,并從中挖掘和道德與法治學科有關的內容,結合這些內容設計出具有人文性的作業。

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八課第一框“憧憬美好集體”的教學重點是集體的重要性以及美好的集體具有的特征。教師可以結合集體主義精神挖掘相關作業資源,設計體現人性光輝的作業。教師給學生展示從神舟五號飛船到神舟十六號飛船的圖片,給學生講述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獲得的發展。然后結合這些時事資料設計作業:“載人航天工程是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參與單位有幾千個。只有相互配合,構筑美好的集體,每一個人都具備犧牲和奉獻精神,才能完成這些偉大的任務。那么,你所在的班集體是不是一個美好的集體呢?你認為美好集體的特征是什么?試著寫下美好集體的標準,然后對照自己的班級,指出有待改進的地方?!边@個作業既與時事相關,又體現出人文關懷,有助于學生反思自我,更好地融入班集體。將時事融入作業,能讓作業體現出時效性、生動性、新穎性,也能讓學生關心社會,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懷,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進而落實立德樹人要根本任務。

(三)關聯現實生活,解決問題

作業內容應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生活性。教師要挖掘現實生活中的素材,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提升了待人接物的能力,這樣的作業取得了德育效果。

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七課第一框“單音與和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懂得如何解決集體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并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教師要關聯現實生活,融入生活資源。該課作業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為“發現集體矛盾”,學生回憶在集體生活中發生的較為嚴重的沖突以及集體成員在面對沖突時的不同態度。第二個環節為“探討化解途徑”,學生開展小組互動討論,商量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并嘗試寫一份計劃書,總結優化集體關系的具體方法。第三個環節為“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用課本劇表演的方式,展現生活中有可能發生的問題及其正確的解決方法。這樣的作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將真實生活融入其中,在提升學生待人接物的能力的同時,端正他們的品行。在作業中融入生活資源,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也能讓作業具有實踐性。

二、引導認同,創新道德與法治作業形式

(一)議題類作業,升華家國情懷

議題類作業指的是圍繞某個議題布置的作業。教師可以將家國情懷融入議題類作業,讓學生探討自己能為家鄉做些什么。

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九年級下冊第四課第一框“中國的機遇與挑戰”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中國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迎接挑戰、步步向前的過程。該課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議題類作業,讓學生辯證分析自己家鄉的發展變化,既要看到家鄉獲得的巨大發展,又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問題,最后試著提出問題解決方案,讓自己的家鄉更好更快地發展。學生可以分三步完成作業。第一步,搜索資料,結合本地新聞,了解近年來當地在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獲得的成就。同時,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說說家鄉還有哪些地方有待提高。第二步,開展互動討論,說說自己是如何看待家鄉發展的,其中有哪些機遇,又碰到了哪些挑戰。第三步,試著撰寫小論文,寫一下家鄉未來的發展方向。在議題探討過程中,學生能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提升愛國愛家的情感。

(二)調查類作業,強化法治觀念

調查類作業有助于學生深入社會,了解不同人群的觀點和想法。學生在完成調查類作業的過程中,能提升社會責任感、強化法治觀念。

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十課第二框“我們與法律同行”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增強法治觀念,引導學生思考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自己應該做些什么。該課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設計調查類作業,引導學生探究法治問題。第一步,學生設計調查方案,確定調查的問題和采訪的人群,并猜想在采訪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障礙。第二步,學生開展實踐調查,并整理收集到的資料。第三步,學生結合分析結果撰寫小論文。在小論文中,學生不僅要呈現收集到的數據,還要闡述自己的計劃,如自己打算如何學習法律,如何遵紀守法,在遇到問題時會采用哪些方法維權。這三步能提高調查類作業的完成度,并強化學生的法治觀念,讓他們辯證思考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系。

(三)公益類作業,樹立責任意識

公益類作業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學生在完成公益類作業的過程中,可以展現個人風采,同時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健全人格。

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五課第二框“少年當自強”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個人的未來與民族的未來緊密相連。該課教學結束后,教師可布置公益類作業,引導學生參與關注進城務工人員群體的社會公益活動。該活動分三個環節展開。在第一環節“了解進城務工人員的需求”中,學生可以開展調查采訪,了解進城務工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如“拖欠工資”“得不到他人尊重”等。在第二個環節“公益演講活動”中,學生可以分為兩組:一組學生給進城務工人員演講,鼓勵他們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積極維權,給他們介紹各種維權方法;另一組學生號召大家關心、愛護進城務工人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他們。在第三個環節“反思自我活動”中,學生思考自己以往的言行是否尊重進城務工人員,以后要如何改善自己的言行。在完成該作業后,學生提升了社會責任感,學會了善待他人。

三、尊重差異,加強道德與法治作業針對性

(一)利用高頻錯題,引導學生自我診斷

教師按照“挖掘教學資源、設計針對性作業、指導自我診斷”的步驟開展教學,有助于構筑“以人為本”的課堂。

在教授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一課第一框“開放互動的世界”時,教師發現有不少學生不清楚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有哪些因素影響了商品交易。于是教師針對這個問題設計以下作業:讓學生以“經濟全球化給世界文化多樣性帶來的是發展機遇還是挑戰”為題撰寫一篇小論文,并開展辯論活動。辯論活動過后,教師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并進行自我診斷:“你們小組在辯論中是否取得了勝利?如果沒有,你認為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嘗試找到原因,并找出解決方法?!比绱嗽O計作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共性,有效挖掘了學生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同時,這樣的作業也增強了學生的自我認知。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是育人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該作業也具有立德樹人的作用。

(二)調動心理體驗,引導學生辯證判斷

不同的學生生活經歷不同,人生感悟也不一樣,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給不同的學生創設不同的情境,指導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七課第二框“走向未來”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思考自己的前進方向。該課教學結束后,針對活潑好動的學生,可以組織他們開展討論活動,讓他們說說自己初中畢業后是到高中繼續學習還是參加工作,思考這兩種選擇孰優孰劣,讓他們學會辯證思考問題。針對性格內向的學生,則可以讓他們圍繞同樣的話題,上網搜集資料,并撰寫小論文。針對社會經驗豐富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說說不同職業的特點以及自己未來會選擇什么職業。針對經驗不夠豐富的學生,則可以組織他們開展角色扮演等活動,讓他們在獲得切身感受后再判斷。在這一系列的作業中,學生對未來進行了暢想,同時認識到不同的職業只是分工不同,都能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三)指向興趣特長,引導學生放飛個性

教育的關鍵不僅在于“教”知識,還在于“育”人性。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結合他們的興趣特長設計作業,同時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展示空間,讓他們提升自己的能力。

如在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九年級下冊第六課第二框“多彩的職業”的教學結束后,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主選擇作業形式。有的學生性格比較活潑好動,他們可以采訪家長、鄰居等,了解他們從事的是什么職業,工作重心是什么,然后說說自己將來打算從事什么職業。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沉穩,他們可以選擇上網搜集資料,了解目前社會上有哪些職業,各種職業對社會的貢獻是什么,然后根據自己的實際作出自己的職業選擇。在作業呈現方式上,也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如有的學生有美術特長,可以讓他們設計圖文并茂的作品,體現他們對職業的理解;有的學生喜歡演戲,可以讓他們以小品的形式演繹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有的學生喜歡文學創作,可以讓他們設計“多彩的職業”讀本,彰顯自己在文學創作方面的才華……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也要體現出一定的思想性和價值引領性。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結合時代特點,豐富作業資源;結合學生的學情,豐富作業形式;結合學生的差異性,設計出具有層次性、真實性的作業。如此設計作業,才能滲透德育,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升思想品德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 周華. 淺談對統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理解與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21(7):47-48.

[2]? 何潔.“雙減”視域下中小學作業設計審思[J].中小學教材教學,2023(2):36-40,45.

(責任編輯? ? 袁? ? 妮)

猜你喜歡
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立德樹人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
創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究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關于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教學探討
初中數學教學中作業設計策略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