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I 多模態成像聯合常規頭頸部CTA 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大腦中動脈大血管嚴重狹窄及閉塞的臨床診斷價值研究

2023-12-06 06:56葉永鋒
影像技術 2023年6期
關鍵詞:頭頸部二者缺血性

葉永鋒

(中山市坦洲人民醫院 放射科,廣東 528467)

缺血性腦卒中又稱腦梗死,是指患者腦部動脈大血管由于出現狹窄或閉塞,造成血液循環障礙,進而使腦組織供氧不足,或者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引發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偏癱、失語等癥狀,屬于一種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該病發作時病急且兇,對語言功能、平衡功能、神經功能均產生一定影響,還會引起肺炎、腦血管痙攣等并發癥,極大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心理及生活質量[1],早期診斷不僅能預防其進展帶來的致殘致死等嚴重后果,還能積極改善預后,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因此,對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早診斷早治療對預后恢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缺血性腦卒中早期診斷的關鍵點主要在于確定血管位置及狹窄/閉塞情況,頭頸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為臨床常用診斷方式,其優勢在于能對腦部血管結構進行成像,從而判斷血管異變,對血管閉塞及狹窄情況具有一定診斷價值,但弊端在于無法觀察腦部軟組織異常病變,在腦實質、梗死占位方面的診斷價值不如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2-3]。MRI 多模態成像是一種通過設置MRI 多種掃描序列,如擴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頭頸部血管成像相位對比法(phase contrast,PC)等,運用不同掃描方式及功能成像技術,全方位多維度對同一病變部位進行分析,相較于常規影像學的單一維度觀察,MRI 多模態成像更具全面性與多維性,對血管的掌握情況更為準確,現已被證實MRI 多模態成像對骨關節炎、創傷性腦水腫均具有較好的診斷與預測價值[4-5],但此模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即在成像清晰度上不如頭頸部CTA。上述兩種診斷方式各有優勢,但二者聯合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早期診斷的相關文獻較少。因此,本研究將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MRI 多模態成像聯合常規頭頸部CTA 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大腦中動脈大血管嚴重狹窄及閉塞的臨床診斷價值,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 年8 月-2022 年4 月期間于我院診治的102 例疑似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性58 例,女性44 例,年齡范圍46-72歲,平均年齡(55.43±6.32)歲,病程3 個月至3 年,平均病程(1.53±0.44)年,發病至住院時間2-23h,平均時間(13.75±3.62)h;合并癥:高血壓6 例、肺炎4例、糖尿病5 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4 人,高中至大專41 人,本科及以上37 人。

納入標準:①性別年齡不限,結合相關指南[6]臨床初步診斷為可疑缺血性腦卒中,具體表現為急性起病、單側面部或肢體無力麻木、語言障礙,少數表現為全面神經功能缺損,經影像學檢查排除腦出血及非血管性原因;②患者入院后24h 以內完成影像學檢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存在顱內大動脈狹窄/閉塞;③入組期間未進行溶栓治療或急性血管內治療;④患者不存在腦出血或神經功能缺損,且無精神性疾病或認知障礙;⑤未加入其他臨床試驗。

排除標準:①心源性腦梗死;②存在影像學檢查禁忌癥,或對造影劑有過敏反應,體內有血管支架;③存在嚴重合并癥,如腦部惡性腫瘤、顱內感染等;④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或長期服用抗凝藥物;⑤影像學圖像缺失或不清晰,患者入院基本資料不全。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規頭頸部CTA 檢查、MRI 多模態成像檢查、DSA 檢查。

1.2.1 檢查方法

①常規頭頸部CTA 檢查:患者檢查前需清除身上金屬物、假牙,取仰臥位,頭顱正位,提醒患者檢查時勿進行吞咽動作,并告知造影劑可能引起的不適癥狀。使用CT 掃描儀(長沙影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湘械注準20232210599)進行掃描,靜脈注射碘海醇造影劑[北京北陸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169,規格:75ml:22.5g(以碘計),大容量注射劑],單次注射75ml,注射速率3-6ml/s。確定頭頸部CTA 監測點(即主動脈弓)與掃描范圍,采用螺旋式掃描,觀察動脈期、靜脈期、延時期動脈大血管(腦血管、冠狀動脈、頸部血管)情況,保存原始圖像數據,上傳至工作站進行處理分析。

②MRI 多模態成像檢查:固定患者頭部,頭底部墊放海綿。使用核磁共振儀(北京大基康明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83061830),通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設置掃描序列,包括常規MRI 序列、DWI 序列、三維時間飛躍法(3D-TOF)序列、PC 序列。掃描范圍為顱中軸,由顱頂至顱底,保存原始圖像數據,上傳至工作站進行處理分析。

③DSA 檢查:患者取仰臥位,檢查前提醒患者檢查時勿進行吞咽動作。穿刺點為股動脈,酒精消毒、鋪巾,使用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北京益民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322,規格2ml:40mg,小容量注射劑)進行局部麻醉,采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廣州愛穗科技有限公司,粵食藥監械(準)字2012 第2310856 號],造影劑同常規頭頸部CTA,置入動脈鞘,行全身肝素處理,在導絲引導下從主動脈弓與弓上大血管進行造影,再依次對鎖骨下動脈、頸總動脈、頸內動脈、椎動脈處進行造影,多角度觀察顱內血管情況,結束后中和肝素,穿刺點止血。保存原始圖像數據,并進行數字化減影處理。

1.2.2 分析方法

依據《腦血管病影像規范化應用中國指南》[7]相關標準,將血管狹窄程度由輕到重分為無狹窄、輕度狹窄、中度狹窄、重度狹窄、血管閉塞。其中,無狹窄表示血管直徑不變,輕度狹窄表示血管直徑縮小程度>0 且≤49%,中度狹窄表示血管直徑縮小范圍>49% 且≤69%,重度狹窄表示血管直徑縮小范圍>69% 且≤99%,血管閉塞表示血管直徑縮小達99%以上。采用雙盲法,將患者常規頭頸部CTA 檢查結果、MRI 多模態成像檢查結果交由放射科同一科室醫師進行影像學診斷評估,分析大腦動脈環、前動脈、中動脈、后動脈及其血管分支狹窄/閉塞情況,診斷結果需達成一致,DSA 檢查結果則由放射科另一科室醫生進行評定。

1.3 觀察指標

①MRI 多模態成像、常規頭頸部CTA 與DSA診斷一致性分析:以DSA 檢查結果為判斷血管狹窄/閉塞的金標準,分別統計患者常規頭頸部CTA檢查、MRI 多模態成像、二者聯合檢查中腦部動脈大血管狹窄及閉塞情況,計算Kappa 值。②MRI 多模態成像、常規頭頸部CTA 及二者聯合診斷效能:比較常規頭頸部CTA 檢查、MRI 多模態成像兩種檢查方式以及二者聯合對血管狹窄/閉塞的診斷效能,計算靈敏度、準確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22.0 版本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呈現,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診斷價值采用Kappa 一致性分析(Kappa>0.75 表明一致性較高,0.40-0.75 表明一致性為中等,<0.40 表明一致性較低),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MRI 多模態成像、常規頭頸部CTA 與DSA診斷一致性分析

經DSA 檢查結果統計,無狹窄-中度狹窄人數56 例、重度狹窄/閉塞人數46 例。常規頭頸部CTA與DSA 檢查診斷大腦中動脈大血管嚴重狹窄及閉塞的一致性較高(Kappa 值為0.78),MRI 多模態成像與DSA 檢查診斷大腦中動脈大血管嚴重狹窄及閉塞的一致性較高(Kappa 值為0.80);二者聯合診斷與DSA 檢查診斷大腦中動脈大血管嚴重狹窄及閉塞的一致性較高(Kappa 值為0.94)。見表1。

表1 MRI 多模態成像、常規頭頸部CTA 與DSA 診斷結果比較(n)

2.2 MRI 多模態成像、常規頭頸部CTA 及二者聯合診斷效能

MRI 多模態成像與常規頭頸部CTA 診斷大腦中動脈大血管嚴重狹窄及閉塞的靈敏度及準確性無明顯差異(P>0.05);二者聯合診斷大腦中動脈大血管嚴重狹窄及閉塞的靈敏度及準確率均顯著高于單獨診斷(P<0.05),見表2。

表2 MRI 多模態成像、常規頭頸部CTA 及二者聯合診斷效能分析(%)

3 討論

相關研究[8-9]表明,高血壓、糖尿病、吸煙史、血清蛋白水平等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隨著疾病進展,患者可能出現意識障礙、四肢癱瘓、中樞性高熱甚至死亡。有研究[10-11]證實,在缺血性腦卒中早期予以及時干預可較好改善預后,因此盡早診斷對患者后續溶栓治療及預后恢復十分重要。缺血性腦卒中早期診斷的核心在于探清血管狹窄部位及狹窄程度,常規頭頸CTA 掃描圖像雖應用廣泛,但其血管成像僅取橫斷面觀察,容易存在誤診、漏診情況。本研究中,MRI 多模態成像是基于MRI多序列、多參數,對病變部位多方位成像觀察,準確性明顯提升,但此模式在成像清晰度方面不如頭頸CTA,為進一步比較兩種模式對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價值,以及聯合應用對診斷結果的影響,本研究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兩種模式對缺血性腦卒中單一診斷與聯合診斷的價值。

此次研究經一致性分析對比,常規頭頸部CTA單獨診斷大腦中動脈大血管嚴重狹窄及閉塞的Kappa 值為0.78,MRI 多模態成像單獨診斷Kappa值為0.80,說明兩種檢查方式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動脈狹窄情況均具有一定診斷價值。二者雖然成像方式、血管的解剖面角度不同,但對腦血管狹窄及閉塞情況的評估結果存在一定重合性,因此二者均具有診斷價值。其中,頭頸部CTA 能對血管完整形態與病變進行三維重建,空間分辨率高,還可反映血管壁鈣化情況;MRI 多模態成像能針對病變部位進行多方位掃描,組織分辨率高,診斷準確率更高。研究結果顯示,MRI 多模態成像聯合常規頭頸部CTA 診斷大腦中動脈大血管嚴重狹窄及閉塞的Kappa 值為0.94,高于二者單獨診斷,且靈敏度、準確率更高,說明MRI 多模態成像聯合常規頭頸部CTA 診斷價值更優,與李振強等(2020)[12]、韓春靖等(2021)[13]的研究結果保持一致。原因可能在于頭頸部CTA 只能顯示腦血管主干及大分支,對小分支靈敏度低,無法顯示血管斑塊內部結構,因此對血管狹窄情況的判斷可能存在一定偏差;MRI 多模態成像能清晰顯示血管斑塊內部情況,可有效解決此類問題。二者聯合診斷能一定程度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對大腦中動脈大血管發生狹窄/閉塞的具體位置及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故MRI 多模態成像聯合常規頭頸部CTA 診斷價值較單一診斷價值更高。

綜上,MRI 多模態成像與常規頭頸部CTA 兩種影像模式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大腦中動脈大血管嚴重狹窄及閉塞情況均具有一定診斷意義,但二者聯合診斷價值更高,可為缺血性腦卒中血管狹窄/閉塞提供可參考依據,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

猜你喜歡
頭頸部二者缺血性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搖曳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進展
針灸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應用
金匱腎氣丸加減改善頭頸部腫瘤患者生存獲益
頭頸部鱗癌靶向治療的研究進展
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的中蒙醫康復治療
內皮祖細胞在缺血性腦卒中診治中的研究進展
頭頸部腫瘤放療引起放射性腦病的診斷和治療
頭頸部富血供腫瘤的術前栓塞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