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英語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的 意義及教學策略

2023-12-08 05:17徐蔚青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3年10期
關鍵詞:中國故事審美英語教學

徐蔚青

[摘? ? 要]國家大力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故事”教學能充分挖掘其形式觀感、心像體驗和精神求索這三種審美層次,具有深刻的人文內涵和育人價值,對于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理解和堅定文化自信有著深遠意義。小學英語教學應以2022版英語新課標理念為指導,通過教學目標素養化、教學方式活動化、教學活動情境化的手段講好“中國故事”,搭建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三層架構,讓素養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學科育人的使命。

[關鍵詞]中國故事;審美;英語教學

2022年新出版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應幫助學生涵養家國情懷”,“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價值觀;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堅定文化自信”。

小學英語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要離脫離語境運用實際的知識講授和操練遠一些,要離以教師的解讀代替學生探索活動的實踐遠一些,要離以標準答案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遠一些。在教學中,要更靠近兒童運用和學習語言的真實情境,要更靠近兒童主體體驗參與的主題意義活動,要更靠近學生的內心世界,去喚醒兒童心向性的變化,促進學生發展。

一、內涵界定:“中國故事”的審美特質概述

“中國故事”有的蘊含著文人墨客神思與物游、詩與史、審美性與思想性的有機融合;有的飽含著廣大民眾逸聞與趣事、痛與樂、抒情與敘事的兼收并蓄?!爸袊适隆币云洫毺氐膶徝酪馓N涵養著兒童的審美體驗。以許淵沖先生所譯的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Fishing in Snow”為例,探究“中國故事”的審美特質。

(一)形式觀感——深入淺出的審美基礎

“中國故事”第一個審美層次是形式觀感,它依賴于人的感官。以《江雪》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視、聽、思結合中不斷豐富審美的層次與內涵。

1.動靜結合的音韻美

文字的節奏音韻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語言學家王力認為:“要利用語言形式美引起普遍的趣味和快感,讓讀者既能欣賞詩文的內容,又能欣賞詩文的形式?!痹凇督返谝痪洹癋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中,flight和第二句“From path to path, no one in sight”中的sight押韻,第三句“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中的afloat與第四句“Is fishing snow in a lonely boat”中的boat押韻。

2.適宜留白的風光美

“中國故事”的閱讀常給我們帶來強烈的畫面感,猶如欣賞一幅幅動人的水墨畫。在此詩中,孤舟與蓑笠翁、蓑笠與翁之間是什么關系?詩人把這些無需說明的部分留白,讓核心意象格外突出??梢哉f“留白”是“中國故事”的重要特點。極致的靜,無言的美,那一點白,留得恰到好處,令人無比神往,翩翩遐思。隱形的主角,渾然的畫面,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至高境界將畫外的讀者帶到了畫里。

(二)心像體驗——由表及里的審美遞進

1.虛實相生的意境美

“中國故事”不少作品采用了虛實相生的手法,讓意境之美呼之欲出。在《江雪》中,“我”被隱藏了起來:From hill to hill, (I see)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 I find) no man in sight. ( I notice)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who is) fishing snow in a lonely boat. 詩人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把描寫對象縮小數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

2.意會言傳的人物美

在“中國故事”中,許多人物穿越時空依舊熠熠閃光:或是英雄人物,或是勞苦大眾。這些國家民族敘事下的個體人物敘事,面向中國五千年厚重的歷史,從秦皇漢武到大唐盛世的萬丈榮光,再從鴉片戰爭到民族獨立的救亡圖存,家國亂世和青春激昂的精神譜寫了中國的歷史真實與民族的精神圖像,記錄了中國不同的歷史階段。令我們看到了理想與美德、個性與智慧的彰顯,通過文化記憶的方式塑造將分散的個體人物凝聚為具有共通感的“我們”?!督分械臐O夫不畏風雪,忘我地釣魚。這被幻化的、美化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詩人本人的人物寫照。

(三)精神求索——終極追尋的審美意義

1.輕重濃淡的情感美

情感是美感的構成因素之一。文字總是與作者的情感活動連在一起,成為情感體驗的最佳載體,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跡化?!督分小肮轮邸薄蔼氠灐眱商巐onely的出現,將老漁翁身形孤獨、性格孤傲刻畫得淋漓盡致,表達詩人超然物外清高的情感。較于西方敘事人物塑造技巧,“中國故事”在濃淡之間以虛寫實,勝在傳神。

2.天地人倫的哲思美

在重視人文傳統中追求的中國價值系統中,人與天地是和諧共生的,人與人是仁愛忠信的,人對自我是明察內省的,人對生死是順應坦然的?!爸袊适隆碧N含著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精神密碼。讀者在“中國故事”的閱讀中悟先賢之道,明立身處事,從而獲得最高層次的美感。詩人柳宗元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通過詩歌加以展現,《江雪》便是其中一首。

二、價值分析:英語新課標對“中國故事”著眼審美意蘊的教學啟示

(一)教學目標素養化,喚醒兒童審美意識

在課改持續走向深層變革、學生的學習持續走向深度學習的背景下,課堂教學目標已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雙基”逐步過渡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三維目標”,再發展到新時代的核心素養,更具教育性和人本性。

新課標視野下,素養化的教學目標應該通過具體的活動來闡述。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上第一單元《愚公移山》為例,可以形成以下的教學目標,充分發揮“中國故事”的審美教育價值和作用。首先,建構知識:在看、聽、說的活動中,獲取梳理愚公移山的故事信息,描述愚公所遇的困難和解決辦法。其次,轉化能力:在教師指導下,分角色表演對話或者轉述、介紹故事;簡要分析愚公移山成功的關鍵要素。最后,形成素養:試比較《愚公移山》與《老人與?!分械膸状蟛煌?,初步感知中西方文化差異,對中國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形成文化認同。

(二)教學方式活動化,賦能兒童審美能力

2022版新課標提出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倡導,英語學習的有效途徑是活動,活動無疑應作為英語課堂的主旋律。英語學習活動觀倡導的活動應該是相互關聯、循環遞進的。學生以“中國故事”的某一核心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由一條合乎邏輯的主線為串聯,在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地活動鏈中探尋“中國故事”的題中之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活動中自主探究,向內認知,也可以在小組合作活動中思維迸發,向外行走。在“中國故事”的審美感召下,引導學生發現美、享受美、理解美,點亮兒童心中的“真善美”,讓教育的過程充滿學生與“美”相遇的可能性,進而正確地指引自己的思想行為,最終樹立健康的審美觀和審美能力。

(三)教學活動情境化,陶冶兒童審美情操

教學活動情境化是指教學活動在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大主題語境的引領下,依托語篇,基于學生現有的知識與技能,在活動情境中解決具體問題。優化情境能促進兒童情感發展和潛在智慧提升?;谥黝}語境的活動設計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的連貫性和整體性,提升設計審美。把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鑲嵌在審美的情境中,以“美”喚起“情”,增強學習的驅動力;充分挖掘“中國故事”中“有情”與“事功”、“抒情”與“敘事”、“小我”與“大我”、形式的藝術性與內容的真實性的結合等審美特點,引導兒童體味“中國故事”的人文底蘊以及其折射出的我們認同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我們共同的精神密碼等,從而培養兒童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以陶冶其思想道德的美的情操。

三、實踐探索:英語新課標理念下“中國故事”審美意蘊挖掘的教學策略

“中國故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英語教師要豐富和拓展文化積淀的載體,引導學生在理解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和升華正確價值觀的基礎上,借助該主題,提高其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從而讓世界了解極具文化魅力的中國。教師可以用新課標倡導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的三層發展性活動讓學生素養外顯。

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4 Drawing in the park的單元話題是Ability(能力),story time的主題語境是Drawing(繪畫)。從單元整體教學的意圖出發,筆者在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拓展了繪本“Ma Liang and his Magic Brush”《神筆馬良》, 從課本中I can…和I cant…的主題語境拓展出故事中“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審美價值,形成單元育人藍圖。

(一)從解意到解情:在學習理解類活動中做到深度融合

學習理解類活動是基于語篇的理解建構的活動,包括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教學活動的設計要關注學生對文化意識的體驗。在閱讀文本時,應該深入挖掘文本的發生背景、寫作意圖以及作者的情感,鋪墊必要的語言和文化背景,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思結合,學習對話核心語言,主動梳理和獲取語言、文化知識,在學習理解類活動中對語篇的理解從意義深入情感,讓學生讀懂語篇的同時也讀懂作者。

在學習第一階段的Ma Liang and his Magic Brush時,教師可以設計統領性的學習理解類活動:通過問題鏈和思維導圖,理解主旨大意,找出馬良為人們做的四件事(畫了一頭大耕牛、在監獄墻上畫門救出窮人、為農民畫水車、畫大海和金山懲處大官)。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語境中學習目標語言。學生的感情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發展,能夠初步感知馬良的愛與憎,產生一種酣暢淋漓的審美愉悅。

(二)從朗讀到表達:在應用實踐類活動中走向深層理解

應用實踐類活動是在學習理解類活動的基礎上,對新的結構化知識進行新的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內化與運用。相比喋喋不休地講述語篇大意和語言知識,教師更應該給學生沉浸于朗讀的時間;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讀、分角色讀等等,在充分朗讀的同時,教師應該通過從泛讀到精讀的多層次活動引導學生挖掘、厘清語篇結構,實現學生對語篇的整體性理解。教師在對學習活動充分預設的前提下,更要尊重和鼓勵學生在此期間的自主生成。堅持學用結合,始終具備支架意識,通過精心設計搭建的語言支架,內化目標語言,鞏固結構化知識,加深對文化意涵的理解,通過語篇理解、新知輸入到新知輸出,最后達到新舊同出的境界,從而深層理解藝術的表達魅力,產生審美的愉悅感。

在Ma Liang and his Magic Brush第二階段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故事的情境中進行角色替換,進行問答練習;也可以同伴合作,表演對話或者轉述故事,在內化語言的過程中感受中國童話故事的大膽與真實、既不可思議又合情合理,進一步體悟“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三)從體悟到創作:在遷移創新類活動中實現高階發展

遷移創新類活動是三層發展性活動的最高層次,主要是在前兩類活動的基礎上推理與論證、想象與創新、批判與評價,實現語篇的超越。要堅持學創結合,深挖文化內涵和育人價值,把握教學主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創造性的活動,挖掘語篇背后的價值取向與作者或故事主角的態度和行為。提出結構化、開放性的問題,有助于學生面對真實問題情境時能夠實現原有的經驗和遷移,甚至做到有所創新,從而鞏固新的知識結構,進一步拓展升華主題,形成高階思維和價值判斷,逐步推進學生對篇章知識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

在Ma Liang and his Magic Brush第三階段的學習中,學生對馬良和大官做出評價;然后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向全班介紹:如果你自己得到了這只神筆,你會做什么?最后為故事寫一個后續發展。在這些層層遞進的遷移創新類活動中,學生逐步體會到“中國故事”獨特的審美意蘊。中國有“夢筆生花”“畫龍點睛”的傳說,所以馬良的神筆有著含蓄的象征意義,是人民群眾意志和力量的化身。

深潛于中國的歷史和現實,講述中國故事,尋繹中國精神,塑造中國形象,都是“中國故事”審美教學的題中之義。英語新課標視野下“中國故事”的審美教學在促進英語學科能力發展的同時,也點亮了學生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王薔,錢小芳,吳昊. 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內涵、架構、優勢、學理基礎及實踐初效[J].中小學外語教學,2021,44(07).

[3]陳世克.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基礎教育課程,2019(07):51.

[4]李澤厚.華夏美學[M].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呂研)

猜你喜歡
中國故事審美英語教學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語教學為例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中國手風琴作品創作探源與審美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職業中學美術鑒賞課教學探微
現代陶藝教學特點研究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世界最大童書展,“中國故事”升溫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