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視素材積累 提高寫作水平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

2023-12-09 16:03江蘇省南京市中電頤和家園小學張世琴
天津教育 2023年30期
關鍵詞:課前預習寫作能力課外閱讀

■江蘇省南京市中電頤和家園小學 張世琴

思想是作文的靈魂,素材是作文的血肉,教師注重學生思想的創新是提高作文核心價值的關鍵。一篇優秀的作文不僅需要深邃的思想,更需要豐富的素材支撐觀點。在開展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素材積累,培養學生的素材積累意識,掌握素材積累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開展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語文作文教學亦是如此。教師可以通過課前預習指導培養學生的素材意識,指引學生圍繞作文主旨開展優秀例文的解讀,實現素材的積累,學習素材描寫的基本方法,進行獨立思考,為作文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素材意識

評價一篇文章的好壞不僅在于思想的深度,更在于論述的邏輯和論證方法。寫作對小學生來說是一件困難的事,他們缺乏豐富的生活閱歷,難以拓展思想的深度,無法采用豐富的素材,教師需要進行針對性訓練,在課前預習環節讓學生意識到素材積累的重要性,培養素材意識。

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將相和》一課教學中,教師要想引導學生以本篇文章的核心思想為指引,實現愛國主義文章的寫作,就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制作微課視頻,以豐富多彩的動畫形式重溫將相和的基本內容,通過優秀例文的展現,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內心深處擁有一個自我衡量的標準,一篇優秀的文章應該有怎樣的結構、思想和素材,意識到素材的豐富和恰當對寫作的重要性,培養素材積累意識,從優秀的例文中汲取營養。

素材是作文內容豐富與否的關鍵。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必然要幫助學生構建素材積累意識,使其在課前預習階段就實現素材的有效記憶,從而增強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有話可說的基本目標,引導學生完成一篇作文,這是所有作文練習最基礎的前提。

(二)實現素材解讀

一篇優秀的文章需要素材論證核心思想,這是素材應用的第二個階段,是學生在課前預習中需要著重把握的部分。小學生雖然缺乏生活閱歷,但是針對某一主旨總能寫出一兩句話,甚至舉出一些生活實例,如何增強素材運用的恰當性與合理性才是關鍵。

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一課教學中,要想增強課前預習效果,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專業化的指引,通過優秀例文的解讀,幫助學生了解優秀文章的寫作思路,明白文章寫作的關鍵所在。如從本文的標題出發,學生就可以掌握文章的基本內涵,對文章的基本內容和結構進行探索,發現這是一篇側重自然科普類的文章,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識,從速度的科學對比中,分析哪些事物比獵豹的速度更快,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科學性,讓讀者信服。

要想構建高質量的作文教學,教師需要意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從素材的內容和應用出發,幫助學生實現素材的基本解讀,汲取素材的豐富內容,掌握素材應用的基本方法,為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增強學生作文學習的感悟,提高寫作效率,為寫作指明方向。

二、開展素材教學

作文是小學語文的重要內容,是思想和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表現。而素材是作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開展專門的素材教學課程,傳授素材積累的基本方法,強化學生的素材積累能力。

(一)傳授積累方法

語文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學生開展豐富的語文閱讀和生活實踐,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實現深度思考,增強情感體會,方能有所進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傳授多元的素材積累方法,讓學生有目的地積累素材,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牛郎織女》一課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文章的解讀幫助學生重新梳理對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故事的認知,以此為出發點,開展作文訓練,除了文章主旨的確定,還需要指導學生收集寫作素材,為作文自主訓練奠定基礎。如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檢索相關優秀的文章,幫助其重新梳理故事基本情節,確定寫作的基本立意,或者通過檢索相關動畫增強學生的情感體悟,還可以通過相關紀錄片,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增強學生對牛郎織女的多元認知,實現語文素材的有效積累。

素材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重在日常。小學生需要意識到作文練習是思想和情感的自我創造過程,在日常的練習中學生可以根據主旨搜集素材,順利完成寫作內容,但是在語文考試的過程中,學生只有依靠自己的素材儲備來實現作文主旨的論述,因而掌握多元化的素材積累方法,擴充學生的素材庫尤為重要。

(二)強化素材應用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素材應用亦是如此。小學生可以出于興趣閱讀大量的語文素材,也認真觀察過日常生活,但并不意味著能夠實現素材的靈活應用,擁有優秀的寫作能力。如何實現素材的靈活應用,需要教師提供專業化的指導,掌握科學的方法,在實踐訓練中逐步提升。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示兒》一課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作文類型的多元化,如有一類作文以古詩歌為出發點,讓學生根據核心內容自擬題目,進行思想的論述或情感的表達。學生要想鍛煉語文習作能力,必須適應這種作文類型,加深對古詩文的理解,根據詩歌主旨,從自己的腦海中尋找素材,采用一一對應的方式,一個觀點對應一個素材,為自己的觀點提供科學論證?!妒緝骸愤@首古詩表達了陸游對收復山河的渴望和遺憾,寄托了作者濃濃的愛國情懷,學生可以在從古至今的歷史故事中尋找合適的素材,支撐自己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考驗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

“文不達意”就是思想和論證方法不一致所導致的結果。教師要意識到素材積累的重要性,但素材的應用同樣重要,需要通過專業化的指導,以優秀例文為依據,展現素材的應用方式,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讓自己的素材能夠支持自己的觀點,增強作文的說服力。

三、開展課外閱讀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要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知識的來源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直接經驗,二是間接經驗,而小學生的人生閱歷不足,實現素材積累的最快方式便是課外閱讀,在多元化的閱讀活動中汲取營養,豐富素材庫。

(一)豐富素材內容

寫作對小學生而言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活動。要想讓學生有話可說,憑借自己的語文素養和積累實現思想情感的自然表達,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多元化的課外閱讀活動,擴大課外閱讀范圍,領略不同領域的閱讀內容,在此過程中豐富素材庫,提升寫作能力。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少年中國說》一課教學中,教師在課文講解過程中不僅要傳遞本文的核心思想,展現中國青年的蓬勃朝氣,讓學生明白中國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還需要引導學生實現深度閱讀,提供相關素材,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如作者梁啟超的生平故事、梁啟超的其他作品、戊戌變法的相關史實等,讓學生對文章的寫作背景擁有更加深刻的認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核心思想,從而在今后的文章寫作中能夠應用有據,懂得在何種場合和題材中借用本篇文章作為論證素材,增強文章的情感,提升表達能力。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知識的指引,學生需要通過少年中國說實現知識的拓展和素材的擴充,把握歷史脈搏,從紛繁復雜的社會風云中體會先輩們的勇敢和智慧。

課外閱讀是豐富思想和情感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意識到閱讀對寫作的重要指引作用,通過多元化的課外閱讀,學生能夠汲取豐富的思想情感,實現寫作素材的積累,從字、詞、句到故事的擴充,有利于美化學生的寫作語言,增強說理過程,深化學生的寫作思想,激發學生的情感流露。

(二)提供素材路徑

相同的素材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會有不同的解讀,也會有不同的應用場景。小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的廣泛參與,會發現不同的作者,即便同一份素材也會有不同的解讀路徑,從而為自己的寫作提供理論依據。學生需要從課外閱讀中掌握素材的多元路徑,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本文的核心思想,拓展思想深度和廣度,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以“圓明園”為核心,圍繞相關歷史和文學著作,強化學生對中國百年屈辱歷史的認知,了解“圓明園”這座人類文化瑰寶背后的殘酷現實,進而從多元的課外閱讀中積累相關素材,分析這些素材應用的基本路徑,從哪一個角度進行分析,達到什么目的,從而提升學生素材應用能力。

課外閱讀提供的不僅是學生視野的開闊、思想的深化、不同的思維路徑,而且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在感悟中體會素材應用的多元路徑,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懂得從主旨出發,截取素材的相應部分,提出富有說服力的論證觀點,讓讀者能夠支持自己的想法。

四、開展生活實踐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學生需要明白寫作是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是生活的文字闡述,要想提升自身的語文寫作能力,必須鍛煉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思考能力,對某一現象擁有自己的體會,作為語文素材的重要內容,能夠增強作文的說服力,讓作文內容富有生機。

(一)提高觀察能力

生活是一個大熔爐,充滿著人生的悲歡離合,每天都在上演著不同的故事。要想提高作文品質,讓讀者擁有獨特的體驗,學生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從日常生活的細節出發,認真思考該現象出現的原因,展開思考,讓文章內容更有深度。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太陽》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科學的角度對太陽有一個基本認知,明白太陽對地球和人類的重要性,從說明文的角度分析太陽的物理特征。隨著我國歷史文明的不斷發展,“太陽”一詞被古圣先賢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學生要想實現素材的靈活應用,就需要理解這些內容的基本含義,從日常生活的觀察中理解不同內涵的應用場景。

生活是語文寫作的源泉,大量的素材均來源于生活。學生要想提高語文寫作能力,必須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通過日常生活的觀察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寫作視角,為自己的論證提供豐富多彩的素材。生活的感悟是文章的靈魂,教師要傳授給學生日常觀察的方法,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強化思考能力

寫作素材最根本的途徑來源于日常生活。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出發,認真思考每一件事背后的基本路徑,從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可能會擁有不同的感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讓作文擁有全新的思路,增強作文的創意。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松鼠》一課教學中,要想讓學生掌握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實現本篇素材的靈活應用,需要從日常生活實踐過程中強化思考能力,探析素材應用的多元路徑,如播放相關紀錄片,展現松鼠的生活狀態,從生活環境、喜愛的事物、基本運動、生活的特點出發,實現全方位認知,有利于增強說明文的真實性,讓讀者對松鼠擁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引導學生參觀動物園,近距離觀察小松鼠,從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一角度深化思考,拓展文章深度。生活化的思考才是文章寫作的核心所在,是個性化的體現,學生要懂得素材并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要善于思考,對日常生活的細節追本溯源,擁有更清晰的理解,這才是個性化文章形成的關鍵因素。

語文素材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日常生活是一個重要來源。學生要認識到作文和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不要追求辭藻的華而不實,要側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增強作文的內涵,通過生活化的素材積累讓讀者感受到生活的真諦,實現“以小見大”的客觀效果。

五、結語

積累素材是提升寫作能力的前提。教師要重視素材積累的作文教學,首先,利用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通過微課視頻的方式指引學生開展素材積累活動,培養素材積累的意識;其次,強化課堂教學的基本作用,傳授素材積累的多元方法,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增長學生的見聞,從閱讀中汲取素材;最后,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為文章寫作提供富有生活氣息和深度的素材,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猜你喜歡
課前預習寫作能力課外閱讀
挖掘創造潛能,提高寫作能力
課外閱讀——寫作的源頭活水
加強互動交流,提升寫作能力
做好課外閱讀指導之我見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理論思考
小學數學課前預習式微課的應用策略
用好導學案將課前預習進行到底
淺議語文教學的課前預習
做好課前預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