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御策略分析

2023-12-10 02:20鄒雁杭
中國新通信 2023年19期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教育網絡安全

摘要:高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為高校落實網絡安全教育賦予了全新的意義?,F階段,我國各個高校在技能實踐、課程設置、宣傳普及和教育儲備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樹,并且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進一步吸引學生積極地融入網絡安全教育。然而,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高校學生在架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御相關意識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多的難點和痛點?;诖?,本文以高校學生視角為出發點,首先,系統地闡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特征;其次,明確高校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御工作的重要作用;再次,調研當前高校學生在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御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后,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旨在有效強化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教育;網絡安全;引導機制

一、引言

在當代大學生進行日常學習和發展的進程中,網絡所具備的價值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不僅能夠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還能夠讓大學生透過網絡更加直觀地感受世界。

然而,在具體應用時,互聯網也蘊含著大量的良莠不齊、魚目混珠的不良信息,容易誘發青年學生出現情緒變化,進而影響人生觀、法治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與發展[1]。

據此,本文將圍繞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御對策展開全面地分析,這對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安全發展具有指導性意義,對高校網絡安全相關內容的教育具有理論性意義。

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特征

我國于1994年開始正式通網,在世界范圍屬于網絡世界的新手?,F階段,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移動互聯網正處于飛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正逐步滲透于各個行業之中,并與傳統通信行業融合發展,使其突破原有的束縛。在具體應用中,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特征如下:

(一)互動性

移動互聯網能夠打破傳統媒體的桎梏,使其不再被空間和時間所限制,實現隨時隨地的互動,人與人之間即便相隔萬里也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辦公協作、即時交流、聯機娛樂、資訊共享等功能。

(二)碎片化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碎片化主要指代兩個方面,即傳播內容和傳播渠道,最能夠凸顯這一特征的便是當下特別流行的短視頻App。

(三)及時性

信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傳遞給受眾人群,并實現全時段發布、更新和接收。

(四)廣泛性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廣泛性主要體現在地域、參與兩部分。其中,地域的廣泛性是指媒體能夠站在空間的維度之上進行搜索和整理信息,不再被地域所限制[2]。參與的廣泛性是指大眾擁有話語權,無論是信息發布者還是信息接收者,都能夠通過轉發、聊天、評論等多種方式平等地表達自身觀點。

三、高校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御工作的重要作用

1.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核心內容是網絡意識形態安全

大學生作為國家發展的新一代支撐力量,具備思維敏銳、思想解放、易于接受新興事物的特征。然而,也正是由于具備此類優勢,導致大學生在成長與學習的過程中容易被社會上部分錯誤的思潮所影響。尤其是部分西方國家在意識到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后備軍、生力軍,開始將其視為意識形態滲透和“顏色革命”的主要對象。因此,高校應該從多個角度出發,意識到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能夠直接影響院?!傲⒌聵淙恕苯逃砟?,并引導學生架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御概念。

2.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發展極為迫切

作為在校大學生,筆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快速發展的網絡技術對于人們現實生活的影響之大,能夠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價值判斷和思維意識。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其所具備的人人都能夠生產信息和去中心化的特征也愈發明顯,使得大學生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受到了更大的威脅[3]。

互聯網是相對開放、自由的空間,其涵蓋的內容復雜多樣,各方敵對勢力都擁有高超的技術手段包裝其潛在的、不利于我國發展的意識形態,表現形式可以是交友、購物、娛樂等。此類行為加大了網絡意識形態斗爭的復雜性,并且極容易腐蝕大學生的價值觀和網絡意識形態。

四、目前高校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御中存在的不足

(一)思政教育沒有顧及時效性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進程中,相關責任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意識形態教育的價值。大學生在接受該項教育時只能淺顯地接收教師所傳達的價值理念和意識形態,教師并沒有積極帶領大學生進行更深層次地探索。

不僅如此,部分教師在教學思政教育內容時所選擇的教學模式機械化、單一化,將教育重心置于理論觀點和理論知識方面,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無法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整體質量[4]。

(二)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逐漸被削弱

主流意識形態主要指的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為主導的意識形態,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指導思想。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其在傳媒領域、教育領域等行業迅速擴張,網絡自媒體更是以多種方式將信息傳遞給公眾,而當代大學生將首當其沖,成為非主流意識形態的第一批受害者,導致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話語權被極大地削弱。

(三)西方價值觀念和文化思潮的入侵

眾所周知,西方的部分敵對勢力自始至終都沒有結束遏制、打壓中國進一步發展的想法。即便是強大如今天的中國,敵對勢力依然會利用互聯網等平臺向我國輸送不良意識形態,目的是讓我國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被其主導的價值觀念所影響,最終從意識形態入手瓦解我國力量。

近幾年,在校園生活中能夠看到許多享樂主義作風、拜金主義作風和個人英雄主義作風等,這與西方價值觀念、文化思潮的入侵是密切相關的[5]。如果不能高效、快速地完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御工作,大學生將逐步懷疑甚至否定傳統文化、社會體制和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等主導的主流意識形態。

五、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御優化策略分析

(一)利用校園網絡平臺建設規范化網絡環境

1.學校方應該構建系統的信息過濾機制

校方可以通過校園網平臺過濾網絡中的有害信息,為學生營造穩定和諧的網絡環境,并以此為基礎,深度落實商業廣告的過濾工作,從而有效縮減學生的消費風險,全面保障學生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高校還可以根據以往的經驗,構建學校黨委、教師、家長的聯合式過濾系統,從而更為精準、全面地把控校內傳播的非主流意識形態信息。

2.結合高校內部的互聯網信息,建立健全的準入機制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很多學生無法依靠自身力量抵御文化入侵。因此,校方需要建立健全的校園網絡管理章程,明確不同類別違規行為的懲罰措施,并進一步強化防火墻建設,借助現代化的網絡防護技術為校園網絡增添無形的保護罩,隔絕暴力、色情、賭博等不良信息。高校還可以規定大學生登錄網絡的時間,定期定時地隔斷網絡,使學生能夠更專注于學業發展和能力提升。

(二)建立動態化高校熱點輿情事件引導機制

1.通過系統分析輿情動態,把控輿情事件的整體發展動態

高校需要制定更加高效、完善的應對處理措施,進一步縮減輿情事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還可以借助高校思政課程等多元化平臺,通過專業的政治理論知識分析輿情動態和相關事件的走向[6]。如果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對事件進行分析、甄別,便能夠有效避免被錯誤的思想價值觀念、錯誤言論所誘導,從而有效提升主流意識形態所具備的話語權。

2.落實完善的網絡輿情引導相關工作

高校思政課程教師應該時刻關注社會的發展動態,全面推動網絡輿情與思政課程教育的科學融合,以積極、正確的態度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在真實事件中強化辯證思維,從而有效抵御網絡中的不良信息。

3.積極創設高校網絡意識形態主流平臺

該環節的改革發展能夠讓學生及時、快速地掌握輿情動態和后續的發展走向,從而不斷提升透過問題看本質的能力,并在網絡平臺中發表積極、正向的輿情內容,輔助主流意識形態占據有利位置,強化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7]。

(三)校方需要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展和落實高校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御措施的進程中,校方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積極學習、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從而有效提升治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為學生的發展帶來更為正確的指引。

第一,不再局限于國界限制,強化網絡意識形態的治理工作,并達成國際合作;

第二,強化對高校學生意識形態的教育力度,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促使大學生以更加全面、具體的方式了解主流意識形態,并提升整體思想道德素養;

第三,制定有效措施,強化保護民族文化的力度,減少外來文化入侵的負面影響,為大學生的在校發展構建更加健康、穩定、和諧的發展空間;

第四,強化對網民的互聯網教育,促使網民擁有更強的自律意識和互聯網道德[8];

第五,組建具有中國發展特色的師資隊伍。

總之,高校教師應當學習更加多元化的、先進的管理經驗,并將其轉化發展成為符合中國發展特色的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御管理措施,為引導、保護學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正確發展保駕護航[9]。

(四)豐富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內容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能夠以更加豐富的形態快速傳播。為了精準地分辨信息真偽和意識優劣,大學生需要不斷地豐富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學習,才能夠在紛繁的網絡世界中保持清醒和自律。

首先,應當不斷強化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力度,從本質上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立場、方法和觀點,從而擁有與錯誤思潮做斗爭的力量[10]。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掌握主流意識形態和非主流意識形態信心之間的差別,學會甄別非主流意識形態所偽裝的“新自由主義”等內容。

其次,應當強化學習、傳承中國優秀文化的力度,堅持遵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發展理念,提高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最后,應當全面學習專業知識和歷史知識,建立健全的批判性思維,在面對繁復的網絡信息時,保持理性地判斷和處理,以個人的觀點和立場做出正確決策,不人云亦云。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數據信息為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御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和機遇。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和工具,充分發揮其對于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正向作用,這對于大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成長具有重要價值,對于國家人才力量的積聚與發展具有推進性價值。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推進高校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御工作的進一步完善,同時,作為學生,我們也應當意識到主流意識形態的形成對于保護自身的意義,并帶著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的任務朝向更好的自己發展。

作者單位:鄒雁杭 多倫多大學圣喬治校區

參? 考? 文? 獻

[1]賈鋼濤.新時代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新探索——評《大數據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3(1):15-17.

[2]汪寅,張慧.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風險及其防范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40(12):108-113.

[3]周衍彤沈穎達.基于“三個關鍵階段,四個保障機制”的新時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應對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21):131-133.

[4]趙爽.新時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風險分析和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學,2021,012(003):43-44,47.

[5]李嘉興.淺談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面臨的風險及應對策略[J].大慶社會科學,2022(5):57-59.

[6]曾學清.信息化時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面臨的挑戰及治理能力提升策略[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5(6):84-86.

[7]趙玥,劉雨萌.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徑研究[J].2021,12(23):43-44.

[8]姜慧.網絡消費主義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J].現代營銷,2021,000(039):7-9.

[9]黃水根.物聯網背景下計算機網絡安全及其防護策略分析[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3,47(33):44-47.

[10]向丹.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融入高校的現狀分析[J].時代人物,2021,29(15):14-18.

鄒雁杭(2001-),女,漢族,浙江紹興,本科,研究方向:數據統計。

猜你喜歡
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教育網絡安全
網絡安全
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應“實戰化”
上網時如何注意網絡安全?
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革新的探索與研究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高校體育開展拓展訓練課程教學思考
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微信商城創新模式分析
我國擬制定網絡安全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