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文化元素在旅游景區開發中的挖掘與融入
——基于棗莊市3A級以上景區的調查

2023-12-14 05:08梁秀平
棗莊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景區融合旅游

梁秀平

(棗莊學院心理與教育科學學院,山東棗莊 277160 )

隨著人們消費觀念和旅游景區的轉型升級,游客在旅游活動中不再滿足于觀景休閑,而是更加追求精神需求。游客在欣賞景區自然景觀的同時,更加注重對當地文化的體驗。近幾年,文化體驗已成為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國內關于文化與旅游融合的研究也隨之增多。將檢索條件設置為“文化與旅游融合”的主題詞進行精確檢索,期刊來源類別設置為“北大核心+CSSCI”,文獻檢索年限為2001~2022年,得到文獻487篇,構成本研究數據分析的基礎數據庫,圖1和圖2為檢索文獻的可視化分析圖。從圖1可以看出,國內文化與旅游融合研究在21世紀前10年較少,后12年有明顯增長,特別是2018 年以后相關研究增長更快。從圖2可以看出,關于“文旅融合”的研究文獻占比較大,接近20%;關于“旅游產業”“文化產業”和“融合發展”等的研究也比較多。其中,關于“文旅融合”的研究主要圍繞文旅融合的動因、文旅融合的路徑及個案分析進行。本文對前人關于文化與旅游融合的相關研究進行分析與總結,在對棗莊市重點景區進行調查的基礎上,探索如何挖掘地方文化元素并將其有效融入景區,以促進旅游景區的轉型升級和文化教育的深度體驗。

圖1 2001~2022年文化與旅游融合研究文獻年度發文量分布圖

圖2 2001~2022年文化與旅游融合研究文獻主要主題分布圖

一、地方文化與旅游融合研究綜述

什么是文化?由于其具有不同的屬性,所以不能簡單地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人類學家泰勒(Taylor)曾經這樣界定文化: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它包含社會一切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和風俗等,以及社會成員的能力和習慣。[1](P1~5)文化,作為一個抽象概念,被雷蒙斯(Raymond Williams)用來指涉我們的全部日常生活,它包括人類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和思想意識等。文化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起著重要的傳播和教育作用,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體現。

(一)地方文化元素的挖掘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理區域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步形成了形色各異的地方文化。地方文化是地方物質和精神成果的一種展現,是經過長期沉淀、發展和升華的產物,充分顯示地方文明和魅力。地方文化元素較多,可分為物質文化元素和非物質文化元素,物質文化元素主要有自然景觀、建筑設計、地方飲食、基礎設施等,非物質文化元素主要有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2](P998~1002)在設計景區規劃時,需要對當地文化元素進行充分挖掘,以發現可供游客欣賞和體驗的價值所在,將旅游區域論、景觀生態學、旅游美學、旅游地學理論與與景區旅游開發相結合。[3](P31~47)

1.物質文化元素挖掘

第一,區域旅游的布局會受到自然因素,如氣候、地形、植被和水文等的影響。[3](P31~47)中國地大物博,富有美麗神奇的地形地貌,不同的地形地貌又富含不同的文化基因。古代無數文人騷客的足跡遍布祖國山川河谷,留下了許多被后人傳頌的詩篇,賦予了冰冷的山水以濃郁的文化氣息。如泰山景區中,泰山自身就是一種文化,“會當凌絕頂”的攀登意志、“重如泰山”的價值取向、“不讓土壤”的博大胸懷、“捧日擎天”的光明追求和“國泰民安”的美好寄托早已成為泰山固有的文化基因。[4](P208)人們游覽泰山,不僅僅是欣賞泰山的自然風光,而且還意在發現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受泰山帶給人們的文化體驗,以求達到人、情與景三者合一的境界,實現心情和品格的升華。第二,建筑設計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藝術,建筑設計特別是古代建筑蘊含了當地的文化風格。建筑設計的美感,不但是建筑本身的物質美,還有一定歷史背景條件下的藝術美。北京故宮、孔府孔廟、西安大雁塔、周莊水鄉和喬家大院等等,都不是簡單的物質建筑,更多的是一種文化藝術存在。第三,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差別很大。不同地域的居民,在食物的樣式、色澤、口味和制作方法上不相同,在飲食的習慣、器皿的使用和餐桌文化等方面也各具特色??傊?,各地物質文化千姿百態,地域不同,氣候不同,歷史文化差異較大。旅游景區應因地制宜,把地方物質環境的文化價值進行充分的挖掘,并向游客進行展示。

2.非物質文化元素挖掘

第一,中國地大物博,各地具有不同風土人情,包括當地戲曲、手藝、古法、燈謎、春聯、花燈、剪紙、高蹺、舞龍、舞獅、婚喪嫁娶、節日習俗和民間傳說等。[5](P10)旅游景區在發展過程中,應注重發現當地人文環境的價值,這也是我國現階段旅游業發展的一種趨勢。在挖掘民俗文化時,一方面要多角度展示地方特色,并找出文化背后的精神意義,特別是要發掘隱藏在民間的藝術形式并闡明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挖掘非物質文化元素,要真正體現當地的特色,不能為了商業利潤以假亂真,更不能把不是本地的文化生搬硬套地引入景區。第二,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留下了很多值得后人瞻仰的歷史遺跡和歷史故事,這些歷史文化需要挖掘,挖掘歷史故事的形式有很多,各景區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方式:一是通過博物展示,將歷史留下的遺跡或出土的文物,以靜態室外原址或放在室內展廳的方式向游人展示;二是通過文化演藝、電影、實景演出、歌舞演藝等形式展現歷史故事;三是通過游樂體驗,將歷史文化故事融入現代游樂園之中;四是通過紀念館、展覽館,將紅色文化遺跡、紅色故事等紅色文化進行細致挖掘和展示。景區的自然景觀本身或許冰冷無情,但是當這些自然景觀與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融合在一起,就擁有了生命力。

(二)文化與旅游融合研究現狀

文化與旅游的融合,表面上是“文化促進旅游,旅游彰顯文化”,而實質上是“游客參與創造文化旅游體裁的過程”。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內在邏輯,不僅僅是經濟效益,還有文化的建構價值。[6](P89~100)文化與旅游景區的融合,不是簡單地直接連接,也不是機械地融為一體,而是要構建游客主體與文化旅游客體(旅游地、吸引物等)之間的互動關系。[7](P162~166)文化與旅游的融合既要注重宏觀的融合,又要注重微觀的融合。在宏觀上,要注重地方文化與旅游的實際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融合戰略,實現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協同發展。在微觀上,要對地方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和提煉,并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提高融合效率,促進文化與旅游的資源共享。[8](P42)將文化內涵賦予旅游產業商品開發之中,以文化內涵為依托發展旅游地文化娛樂業,以文化內涵為載體培育品牌旅游文化企業。[9](P118)文化與旅游的關系網絡為“共生—共建—共享”。其中,共生是文化與旅游的理念融合,文化是靈魂,理念是載體;共建是文化與旅游的職能融合,要求政府及旅游相關各方在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分工實施等各方面進行統籌;共享是文化與旅游互惠互利,實現合作共贏。為此,文化與旅游就在理念、職能、產業、市場、服務和交流方面形成了六大融合矩陣。[10](P340~348)從產業鏈視角來看,在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的過程中,不但要推動資源和產品的融合,還要注重市場營銷和消費的融合,走資源驅動、產品驅動和市場驅動等三大融合發展路徑。[2](P998~1002)[11](P12~16)

二、文化與旅游融合的機理

文化與旅游是相互獨立的,文化與旅游產生的基礎和發展的軌跡并不相同,文化保護和旅游開發存在一定的競爭;但是文化與旅游也是可以相互促進的,文化保護和旅游開發并不一定相互矛盾。從近幾年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理論和實踐來看,普遍認為文化與旅游密不可分,二者相輔相成,可以實現共同發展。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既能很好地傳承優秀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又能為社會增添發展動力、提供發展載體,還能有力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開拓新的增長點。[12](P76~83)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是加快現代服務業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9](P118)社會與政府支持、建立產業對接機制、行業組織參與在內的環境引導力,已經成為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最為重要的動因。[13](P124~126)

第一,旅游景區的內涵需要地方文化進行補充和提升。文化是旅游的靈魂,一個單純的地理特征難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也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而文化可以為旅游發展提供價值引領。當賦予景區以文化內涵時,可以增強旅游者的文化認同感,提升旅游景區的文化層次。如果說景區的自然環境與硬件設施是景區的外在美,那么文化就是景區的內在美。賦予景區更多的文化內涵,景區才能不斷延長生命周期,持續散發青春活力。因此,文化是提升旅游景區吸引力的主要因素之一。[14](P41)

第二,地方文化的發展需要旅游景區的帶動和推廣。文化相對比較抽象,不能孤立地存在于社會之中。文化的呈現需要挖掘,也需要載體,需要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向大眾展現,而旅游景區是一個城市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理應成為當地文化展示和傳播的重要載體。游客在欣賞景區美景的同時,更愿意感受當地的文化內涵和參與到其文化活動之中,以滿足更多的精神需求。旅游景區越來越成為地方文化元素的展示平臺,越來越成為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

第三,地方文化與旅游的耦合性。文化是旅游發展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發展的載體,二者具有一定的耦合性。不同地域的居民造就了特色鮮明的地方文化,地方文化是現代旅游業發展中非常重要的旅游資源,而旅游產業競爭的核心本質上是文化產品的競爭,因此地方文化是旅游發展的基礎,也是旅游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撐。文化與旅游融合研究,可以使文化得到很好地保護和傳承,也可以使旅游景區的質量得到提升。

三、棗莊市地方文化與旅游景區的融合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地方文化與旅游景區融合的現狀

棗莊市地處魯南地區,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燦爛的地方文化。近年來,棗莊市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旅游業,使當地的文化和景區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第一,突出地形地貌特征,廣泛開展知識科普。棗莊市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區,境內地勢多樣,山地、丘陵、平原相互交錯,山川湖泊河流眾多,孕育了魯南豐富而獨特的自然景觀。景區以各種形式向游客普及地理知識,讓游客領略不同地形地貌的特征。號稱“天下第一崮”的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屬于典型的、魯南特有的地貌“崮”型特征,游客既可以直接欣賞到“崮”的雄偉姿態,也可以通過景區廣告了解“崮”的形成原因和景區植被特點。在熊耳山景區,游客既可以體驗“雙龍大裂谷”的宏偉地貌,也可以親身感受由地震引起的巨大山體破壞和自然界的力量之大,還可以由此了解我國地震帶的分布和地震發生的原因等地質知識。在微山湖紅荷濕地景區,游客在欣賞作為京杭大運河北部主要水源之一的微山湖的美景的同時,也可以探察其成因——因黃河決口注水到地殼運動凹陷地域而成;此外,這里還特地建立了國家濕地博物館,集中展示濕地生態景觀,為游客科普濕地知識。

第二,注重挖掘紅色文化元素和愛國主義元素,建設紅色旅游觀光基地,發展國家級旅游景區。作為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棗莊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紅色故事。鐵道游擊隊、八路軍一一五師等英勇抗戰的故事,都發生在這里,這些紅色文化很好地融入到當地的旅游景點之中。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選址之處曾是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一一五師的重點活動基地,景區里為此建立了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園、一一五師紀念館、王麓水紀念館、影像播放廳、文藝演出園等7個歷史展館和多個功能場館,集中展示了八路軍一一五師在魯南的光輝歷程和魯南軍民抗日革命歷史。[15](P233~234)此外,臺兒莊古城景區是國家5A景區,抗日戰爭時期這里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中國軍民與日寇的大會戰,曾經繁華的古城毀于戰火,重建后的臺兒莊古城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和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多角度、全方位地向游客展示了可歌可泣的全國軍民抗戰故事。微山湖紅荷濕地是國家4A景區,位于微山湖邊,聞名于世的鐵道游擊隊當年在微山湖一帶抗擊日寇,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這些紅色故事在景區得到了很好地詮釋。

第三,圍繞增強魯南文化認同感,抓好民俗文化融入工作。棗莊地處魯南地區、蘇魯豫皖交界地帶,以及典型的淮河流域,具有淳樸的民風和獨特的習俗。棗莊各景區深入挖掘當地民俗文化,使游客可以體驗到當地濃濃的地域文化。當地飲食注重鮮美、香辣、醇厚,以“羊肉湯”“辣子雞”和“菜煎餅”為代表的飲食在景區得到很好的展示。在鐵道游擊隊影視城,游客可以欣賞到草房、石屋以及抗戰時期魯南一帶的街市。翼云石頭部落景區還向游客集中展示了石板房、石街、石徑、石器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山村風貌,讓游客體會魯南往日的鄉村民風。廣受喜愛和傳唱的地方戲曲——柳琴戲,以及魯南剪紙技藝、運河糖畫、棗莊泥塑、伏里土陶、山亭皮影、竹木玩具、棗莊方言和婚喪嫁娶等習俗,在各景區都有很好的展現。[16](P76~81)

第四,復活千年京杭運河,再現沿河人民智慧。京杭大運河從棗莊南部穿城而過,為這座小城帶來了靈氣,也給其披上了一件神秘的面紗。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沿河流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大運河文化,它既是自運河開鑿以來長期創造形成的物質財富,又是運河流域社會歷史積淀的精神財富。不同地域的運河文化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棗莊各景區在挖掘和打造運河文化時,既注重了運河文化的共性,又突出了地方特色。臺兒莊古城景區集中展示了明清時期的運河文化,棗莊南部沿河而建的臺兒莊小鎮,曾是明清時期著名的商賈云集之地,一度成為京杭運河重要的港口碼頭,南來北往的商船絡繹不絕,各地不同地域的文化在這里碰撞和交融,被清朝乾隆皇帝盛贊為“天下第一莊”。當年往來的商人們帶來了各自家鄉的建筑風貌,游客在這里不僅可以欣賞到北方的四合院、魯南的民居,還可以欣賞到南方徽派的馬頭墻、嶺南的耳房等,臺兒莊的古建筑群再現了當年南北文化交融的盛景。

第五,講好歷史文化故事,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棗莊市歷史文化悠久,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和歷史名人數不勝數。棗莊各景區也不同程度地向游客展示了發生在這里的歷史故事。墨子紀念館和滕州博物館集中展示了發生在棗莊地區的歷史故事和歷史文化,如墨子故事和墨家文化,讓游客體驗到墨子文化的博大精深;奚仲故事和造車事跡,讓游客體驗到古代造車故事和古人技術智慧;魯班故事和工匠文化,讓游客體驗到我國古代的技術發明和工匠精神。其他景區也向游人展示了如西漢丞相匡衡“鑿壁偷光”的歷史故事,好客養士的孟嘗君故事,能言善辯、勇于自薦的毛遂故事,乾隆沿運河下江南的故事,鐵道游擊隊故事,血戰臺兒莊故事,等等。

(二)地方文化與景區融合存在的問題

棗莊市旅游景區在地方文化元素挖掘和融入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提升了景區文化內涵,為景區賦予了新的生命力。但是,在文化挖掘深度和融入力度上還很不夠,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文化挖掘不深。地之脈是旅游資源形成的基礎,文之脈是文化資源開發的命脈。[14](P69~71)當地文化的挖掘離不開大的資源環境和文化環境,而棗莊景區在文化挖掘上系統性不夠,文化之間的聯系度不夠,一些過度的商業化操作使得原有文化失去本色,不能夠形成強有力的文化品牌。

第二,展示形式較單一。文化不能獨立存在,要置于符號之上。景區內的一些文字、圖案、材料、顏色、建筑、路標、街區、活動、演出、廣告、飲食、紀念品和交通工具等各類實物和事件,都可以成為文化呈現的載體。棗莊景區在文化融合的形式上還不夠豐富,知識科普的普及還僅僅停留在文字介紹上,趣味不足,稍不留神,游客就會與之失之交臂。景區內的文化展示形式、文化活動形式等也呈現出較為單一的特征。

第三,文化體驗性不足。游客不僅希望在景區感受到文化的熏陶,還希望能夠參與到文化活動之中,傳統的觀光式旅游越來越不為游客所認可,相反,體驗式旅游為更多的游客所尊崇。棗莊景區在游客的動態參與上做得還不夠,更多的是靜態的文化植入,缺少游客的體驗項目。

第四,資源整合不足,文化聯動較少。棗莊當地文化不可能獨立存在,它與周邊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棗莊景區在文化打造上與齊魯文化、淮海文化、運河文化的聯系不夠緊密,與周圍地區的文化項目有較大重合度,缺乏區域型的協調與聯動開發。

四、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景區的創新對策

隨著游客的需求發生變化和新的技術手段不斷被應用,旅游景區在挖掘與融入地方文化方面應該不斷完善和創新。

(一)提高地方文化元素挖掘深度,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

第一,要跨越歷史時空,將當地歷史長河的燦爛文化在景區集中展示。作為景區,要善于挖掘當地歷史長河中的瑰寶人物和瑰寶故事,并將歷史文化與景區硬件設置有機結合、合理植入。建立“名人墻”“文化巷”“故事欄”“展覽廳”“紀念館”“體驗館”等多種形式,讓游客全方位地感知當地歷史文化的魅力??梢圆捎弥T如“歷史故事一畫欄”“毛遂故事一扮演”“中興公司一展廳”“墨子文化一條”“鑿壁偷光一面墻”“革命事跡展覽廳”“歷史名人塑像站”和“魯班藝術體驗館”等多種形式,將當地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呈現給游客,讓游客對當地歷史文化進行全方位、多形式的認知和體驗。第二,將“地脈”與“文脈”相結合。景區應聯合社會各界學術力量,通過各種方式將更多的地方文化元素挖掘出來,將地方文化加工成影視、歌曲、舞劇、雕像等藝術作品,打造更多適合交流傳播的文化藝術作品,把地方文化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提煉好、展示好,以多種形式向景區游客展示當地文化和精神。棗莊青檀寺這個國家4A景區,景區內成千上萬棵青檀樹扎根于巖石泥土之中,像一群絕不向命運低頭的斗士昂首向天、迎風斗霜,屹立于懸崖峭壁之上。歌曲《青檀頌歌——禮贊共產黨人的品德之歌》就是基于景區地貌特征創作的,該歌曲既展示了魯南人民堅忍不拔、艱苦創業、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形象,也熱情謳歌頌揚了共產黨人扎根群眾、服務人民、不屈不撓、忠誠擔當的革命斗爭精神和高尚品格,從而形成了獨特的“青檀文化”。該歌曲的創作就是對地方文化進行深刻挖掘的典型。

(二)促進文旅融合渠道多元化

文化與旅游的融合是全方位、多渠道的,不管是在資源、職能和功能上,還是在技術、人才和市場上,都要實現有機融合。[17](P10~181)在職能上,地方文化的挖掘要與地方經濟發展規劃、城鄉建設、旅游項目開發和景區設計相結合,將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的各個職能環節中去。在資源上,要將地方物質文化資源與非物質文化資源相整合,在自然景區內融入更多的非物質文化元素。在功能上,將地方文化融入到特定的旅游項目或活動功能中,如地方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融合,地方文化與團建活動的融合,等等。在技術上,充分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現代技術,將地方文化與景區旅游有效融合起來,逐步培育數字文化產業新業態,推動地方文化資源數字化,讓地方文化資源借助現代技術“活起來”。在人才上,應加大投資力度,培養與引進文旅人才,打造一批文化水平較高、專業素養較強的人才隊伍,促進地方文化的挖掘、宣傳和旅游的融合。在市場上,要關注消費者旅游需求趨勢,結合消費者文化旅游的特點,研究文化與旅游產品的創新和推廣,以滿足更多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棗莊景區應充分發揮地方文化元素的多樣性,借助現代技術手段將文化產業與旅游開發相融合。臺兒莊大戰紀念館的全景畫館,一個18邊型筒式建筑,高28米,建筑面積3100平方米,是全國唯一一座反映抗戰場面的大型全景畫景。全景畫館利用現代攝影、繪畫、場景設置、藝術燈光和聲音模擬等技術,再現了當年中國軍民“血戰臺兒莊”的抗戰畫卷,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激發了人們的愛國之情,增強了游客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優化文化項目融入方式

第一,文化融入要合理利用景區的游覽主線。從景區入口到景區內部再到景區出口,形成一條主線。在這條主線中,根據游客的游覽習慣,合理布局可供游客體驗的地方文化元素。文化元素的融入不可過于集中,也不可過于分散,過于集中會造成游客的選擇困難,過于分散會造成游客的時間浪費。

第二,文化植入要合理利用景區的立體空間。從空中到地面,從地面到地下,從室內到室外,從地面到水面,每一個可利用的空間都可設置文化項目。要根據文化元素的性質合理布局空間位置,有些項目設置在水上較好,如“乾隆運河出行”;有些項目設置在地面較好,如“魯南剪紙藝術”;有些項目設置在室內較好,如“紅色電影展播”;而有些項目設置在室外較好,如“魯南新婚花轎”;等等。

第三,在景區內融入地方文化元素要靈活多樣,利用各種形式分別加以呈現,如展館、路牌、表演、影視、水幕表演等,針對文化項目的特點,充分調動游客的各種感覺器官,使游客可以看得到、聽得見、嗅得著。

第四,使游客的文化體驗不斷升級。體驗式旅游更加注重游客的心理感受和文化體驗,能夠真正幫助游客提高旅游質量,有助于滿足游客精神層面的需求。因此,在旅游景區中植入地方文化元素,既要考慮靜態的植入,抓住游客的視覺、聽覺和味覺,使游客可以看到、聽到和嗅到,還要重視動態的植入,緊緊抓住游客的觸覺。景區應多設置一些簡單易行的、免費的或收費較少的項目供游客參與,使游客可以親身參與到文化活動中去,實現游客對文化的體驗升級,如:景區內的剪紙藝術,不僅僅供游客欣賞和收藏,還可以讓游客參與學習和制作;景區內的的“菜煎餅”,不僅僅供游客品嘗和購買,還可以讓游客親手配料和制作;景區內的“柳琴戲”,不僅僅供游客觀看和聆聽,還可以讓戲曲愛好者游客穿上戲服跟師傅學唱一段,過一把戲癮。諸如“祭河”“漁獵”“拉纖”“出船”“采蓮”“皮影戲”“扒飛車”“挖煤窯”,以及“乾隆巡游臺兒莊”和“萬家小姐拋繡球”等魯南地區民間活動,都可設置一些游客能夠直接參與的節目,使游客在項目參與中真正體驗到夫妻同心、母女配合或全家上陣的生活樂趣。

(四)實現文旅項目的聯動效應

地方單一景區,特別是規模較小和知名度較低的景區,難以有效吸引游客,所以區域旅游聯動為越來越多的景區所重視。棗莊市旅游景區較多,但是大都名氣不大,規模較小,難以滿足游客多方面需求。因此,地方政府應注重文旅項目的頂層設計,積極吸引社會資金,不斷提高旅游營商環境,合理統籌各景區資源,將臺兒莊古城、微山湖、石榴園、鐵道游擊隊紀念園等各景區進行聯動,這樣才能形成對游客的虹吸效應。各景區在設置文化項目時,既要分工合理,又要相互支撐,形成整體互補,實現“1+1>2”的協同效應。除了本地文旅項目的聯動,還要實現與周邊城市的聯動,如與臨沂、菏澤等市共同打造“魯南紅色旅游專線”,與濟寧、徐州、淮陰、揚州等市共同打造“運河文化旅游專線”。此外,也可以與“好客山東”和“環微山湖旅游帶”“大淮海旅游”等旅游項目相融合,實施更廣泛的區域文化旅游聯動。實施區域文化旅游聯動,還要避免同質化競爭,各部門、景區不能各行其是,應該統籌兼顧,優化布局,明確各自的定位與特色,以實現優勢互補。

文化體驗是未來旅游的發展趨勢,文化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景區要不斷開動腦筋、因地制宜,在文化的挖掘與融入上推陳出新。既要滿足游客的心理需求,又要體現景區的歷史、地域和資源特色。本次研究總結了地方文化元素挖掘和文旅融合的理論和方法,但只是基于對棗莊市重點景區的調查基礎所做出的總結,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他景區或相關方可以作為參考。由于時間、人員和資金等條件限制,本次調查還不夠全面和充分,得出的結論與提出的建議還需要進一步驗證。今后還會進行更多的相關研究,以彌補本次研究的不足。

猜你喜歡
景區融合旅游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云南發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區擬確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摘牌』
“摘牌”
某景區留念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