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日斷食對小鼠血液紅細胞和白細胞含量的影響

2023-12-14 13:07王成楓張少澤李芷璐閆震周宇
青島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斷食白細胞紅細胞

王成楓,張少澤,李芷璐,閆震,周宇

(青島大學,山東 青島 266071 1 基礎醫學院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系; 2 臨床醫學系)

為了減緩與年齡相關的功能衰退,科學家們嘗試了很多方法,其中飲食熱量限制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5]。隔日禁食促進健康是最受歡迎的方案之一[6-9]。在一定程度上隔日斷食對動物和人類健康有積極的作用[10-12]。但關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別是在健康受試者身上,仍有爭論[13-14]。有研究發現,24 h能量限制會影響年輕健康男性的餐后血糖控制[15]。因此,需要對不同間斷性進食方案在模型動物和人類中的效果進行更多研究[16]。有研究顯示,在雌性和雄性小鼠中隔日斷食均可使體質量降低[10]。有研究發現,隔日斷食可誘導年輕小鼠全身炎癥反應降低,而自由進食年輕小鼠全身炎癥水平較高[17]。因此,本研究選用3月齡小鼠,探討隔日斷食3個月對小鼠血液紅細胞和白細胞含量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分組及處理

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公司的3月齡C57BL6J雄鼠12只,隨機分為對照組(自由進食)和實驗組(隔日斷食),每組6只。小鼠飼養于青島大學醫學部動物中心,實驗組每天18:00加入或撤出鼠糧,對照組一直供給鼠糧,持續3個月。

1.2 小鼠血常規測定

用1 mL注射器(鶴壽公司)采集小鼠血液,將血液注入抗凝管(三立公司)中充分混勻,準備上機實驗。將兩組小鼠血液依次放入全自動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愛德士公司)中,按照儀器使用說明書操作,讀取小鼠血液中的紅細胞和白細胞含量。

1.3 統計學分析

2 結 果

2.1 隔日斷食對小鼠紅細胞含量的影響

兩組小鼠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266、1.039,P>0.05)。表明隔日斷食對野生型年輕雄鼠血液的紅細胞含量無明顯影響,不會造成小鼠貧血癥狀,不影響小鼠的基本生命健康。見表1。

表1 隔日斷食對野生型小鼠紅細胞和白細胞含量的影響

2.2 隔日斷食對小鼠白細胞含量的影響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小鼠血液中白細胞總量、嗜酸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含量顯著降低(t=2.359~4.778,P<0.05),而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的含量無明顯變化(t=0.642~1.516,P>0.05)。見表1。

3 討 論

自20世紀以來的許多研究證實,隔日斷食可以延長酵母、果蠅、小鼠及人類等很多生物體的壽命,發揮抗炎和神經保護作用[18-19]。在野生型小鼠中,隔日斷食可以預防糖尿病、癌癥、心腦血管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20]。隔日斷食對野生型小鼠的改變是整體的,涉及包括血液系統在內的全身各個系統[21]。本研究旨在探討隔日斷食對小鼠血液紅細胞和白細胞含量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自由進食的野生型小鼠相比,隔日斷食3個月的野生型小鼠紅細胞總量及血紅蛋白含量無明顯變化,說明隔日斷食不會使小鼠出現貧血的癥狀[22]。后續實驗我們將進一步探究隔日斷食對紅細胞含氧量以及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形態結構的影響。

本實驗結果表明,隔日斷食可以降低小鼠血液中白細胞的總量。有文獻報道,白細胞數量的減少可能是白細胞遷移的結果,隔日斷食能夠改變某些趨化因子、細胞因子的分泌,進而促進白細胞遷移,這種遷移在免疫監測和免疫啟動方面起至關重要的作用[22-24]。本文結果為既往研究中隔日斷食的抗炎作用提供了直觀的血液成分數據支持[25-26]。血液中較低的白細胞含量提示隔日斷食的干預方式使小鼠進入“低炎癥、高監控”狀態,可能表明在炎癥疾病中,小鼠隔日斷食有助于抵抗炎癥反應,促進炎癥消退[27]。另外有一種可能是,隔日斷食直接降低了小鼠血液中白細胞含量,這提示隔日斷食可能會損害小鼠的免疫反應,不利于小鼠對炎癥的監控[28]。因此,后續實驗我們將會在不同的炎癥疾病模型中,比較自由進食小鼠與隔日斷食小鼠的炎癥抵抗能力和疾病恢復能力。

現代飲食中營養過剩,過多的熱量攝入導致肥胖,間接引起炎癥的發生,促使更多的免疫細胞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直接加劇炎癥程度。而隔日斷食可以降低小鼠血液中白細胞的總量,減輕外周血液炎癥[29-30]。隔日斷食有望應用到臨床試驗中,改善多種與炎癥有關疾病的病情。

猜你喜歡
斷食白細胞紅細胞
紅細胞的奇妙旅行
神回復
白細胞
斷食晚餐能緩解脂肪肝?盲目斷食或出現低血糖
白細胞降到多少應停止放療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發生及防治
白細胞介素17在濕疹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雞住白細胞蟲病防治體會
羊附紅細胞體病的診療
一例與附紅細胞體相關的犬脾臟腫大的診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