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oA1/ApoB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冠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

2023-12-14 13:08陳超魏玉嬌王安陽于寧波田新濤安毅
青島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危組脂蛋白膽固醇

陳超,魏玉嬌,王安陽,于寧波,田新濤,安毅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山東 青島 266100 1 急診科; 2 心血管內科)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以動脈壁內脂質和炎性細胞積聚為特征的慢性疾病,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炎癥、氧化應激、血小板聚集及脂質沉積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血小板計數/淋巴細胞比值(PLR)、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單核細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MHR)等比值指標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且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具有一定的相關性[1-2]。載脂蛋白A1(ApoA1)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主要載脂蛋白,具有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此外,人們一致認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載脂蛋白B(ApoB)是LDL-C的主要載脂蛋白,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預測因子[3-4]。目前關于ApoA1/ApoB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關系很少有研究報道。本研究回顧性地分析了該比值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關系,并探討該比值在評估冠狀動脈病變程度中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根據第4版心肌梗死通用定義[5],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于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冠狀動脈造影術病人566例。排除標準:①代謝系統相關疾病(腎病綜合征、甲狀腺功能異常、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②急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級Ⅱ、Ⅲ、Ⅳ級)、急性腦血管疾病、心肌炎、嚴重外傷、既往接受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或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者。該研究經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納入研究的病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收集病人年齡、性別、吸煙及飲酒史、既往史等基礎信息。所有病人均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并檢測血常規、血脂分析、肝腎功能等實驗室指標。采用標準Judkin’s技術對所有病人進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根據Gensini(GS)評分法[6],由兩名以上心血管內科專家對冠狀動脈病變程度進行評估,并將病人分為兩組:高危組241例,GS評分≥60分;低危組325例,GS評分<60分。

1.3 統計學分析

2 結 果

2.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病人的性別、高血壓疾病史、體質量指數(BM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低危組相比,高危組吸煙史、糖尿病病史、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發生率和射血分數(EF)明顯增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153~27.077,Z=-3.460,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基線資料比較(例(χ/%))

2.2 兩組病人實驗室指標比較

兩組病人白細胞、血小板、清蛋白/C反應蛋白(CRP)、三酰甘油、總膽固醇、LDL-C、ApoA1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低危組相比較,高危組的PLR、NLR、MHR均顯著增高(Z=-4.075~-3.089,P<0.05),而ApoA1/ApoB顯著減低(Z=-8.953,P<0.001)。此外,兩組病人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LR)、ApoB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Z=-8.093~-2.413,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實驗室指標比較(M(P25,P75))

2.3 高危組病人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吸煙、糖尿病、高NLR、高PLR、高MHR、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發生率均為高危組的危險因素(P<0.05),ApoA1/ApoB、高HLR、HDL-C、EF值為高危組的保護因素(P<0.01)。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ApoA1/ApoB是高危組的獨立保護因素(P<0.001),高NLR是高危組的獨立危險因素(P<0.01)。此外,吸煙史、糖尿病、單核細胞、EF值、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發生率也是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獨立預測因子(P<0.05)。見表3。

表3 高危組病人危險因素的的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2.4 ApoA1/ApoB、NLR、PLR對GS評分級別的診斷價值

結果顯示,ApoA1/ApoB、NLR、PLR對GS評分級別均具有診斷價值(AUC=0.58~0.72,P<0.01),其中ApoA1/ApoB的AUC值(0.720)最大,預測價值相對較高,相應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1.37%和65.23%。見表4、圖1。

圖1 ApoA1/ApoB、NLR、PLR診斷GS評分級別的ROC曲線

表4 NLR、PLR、ApoA1/ApoB對GS評分級別的診斷價值

3 討 論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以動脈壁內脂質和炎癥細胞聚集為特征的慢性疾病,在STEAMI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顯示,PLR、NLR、MHR、LDL-C/HDL-C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相關[1]。ApoA1是血漿中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組成成分,可促進細胞內膽固醇外排,并將膽固醇從外周組織轉運至肝臟,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ApoB主要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中,其測量結果可反映潛在致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蛋白顆粒的數量[3,7]。LDL-C作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作為LDL-C的主要載脂蛋白,ApoB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預測因子[4]。

ApoA1和HDL對動脈粥樣硬化均有保護作用,通過清除巨噬細胞和血管平滑肌細胞中過多的膽固醇和磷脂,從而阻止泡沫細胞的形成,是抗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關鍵因素。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巨噬細胞和血管平滑肌細胞中,ATP結合盒轉運體A1(ABCA1)的表達及其與ApoA1結合能力顯著降低,導致ApoA1介導膽固醇逆向轉運(RCT)功能喪失,進而導致脂質沉積,加重動脈粥樣硬化[8]。此外,在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附近的氧化應激狀態和炎癥微環境中,在中性粒細胞髓過氧化物酶等化學酶的氧化、硝化等化學作用下,ApoA1的功能結構遭到破壞,失去了對膽固醇的調節作用,加重動脈粥樣硬化[9]。最近的研究發現,由于脂蛋白獨特的功能和結構蛋白組成,ApoB被認為是比LDL-C更好的冠心病風險標志物,且優于非HDL-C標志物。ApoA1和ApoB作為HDL-C和LDL-C的關鍵成分,在冠心病的診斷和預測中具有較高的相關性。ApoA1/ApoB被認為是冠心病的獨立保護因素[3]。BODDE等[10]在調整了影響因素后發現,ApoB和ApoB/ApoA1的升高與發生STEMI的風險增加有關,且ApoB優于非HDL-C和LDL-C腦血管疾病風險的預測因子。有研究顯示,AopB/ApoA1是冠心病敏感的生物標志物,而ApoB被確定為較非HDL-C更精確的心血管風險生物標志物[11]。目前,我國和美國心臟協會/歐洲心臟病學會的血脂異常指南都偏重于以降低LDL-C作為主要治療指標,對LDL-C基線水平有越來越高的要求。研究顯示,ApoA1抗體濃度升高與心血管預后不良相關,ApoA1抗體有望作為心血管自身免疫的標志物[12]。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顯示,ApoA1抗體對于心肌梗死、嚴重頸動脈狹窄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顯著預測價值[13]。因此,ApoA1抗體濃度可能是未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最佳預測指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ApoA1/ApoB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有明顯的相關性,提示ApoA1/ApoB有望成為監測心血管殘余風險、預測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敏感指標。血小板計數升高會增加血液黏度,促進炎癥反應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而淋巴細胞計數減少會降低機體的抗炎能力,導致短期的炎癥狀態;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反映了機體持續存在的非特異性炎癥反應[14]。這些研究提示了炎癥細胞在炎癥反應中的作用,而且動脈粥樣硬化與炎癥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KURTUL等[15]研究顯示,PLR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術后無復流、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心肌再灌注不足和住院不良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結果也提示,高水平的PLR和NLR在預測GS評分病變程度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綜上,ApoA1/ApoB有望成為預測STEMI病人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敏感指標,對于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危組脂蛋白膽固醇
談談膽固醇
降低膽固醇的藥物(上)
降低膽固醇的藥物(下)
超聲心動圖用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顫動患者卒中危險分層
膽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藥嗎等7題…
ING4在結腸和直腸的胃腸間質瘤表達的研究
非配套脂蛋白試劑的使用性能驗證
高密度脂蛋白與2型糖尿病發生的研究進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對泡沫細胞形成的作用
結節性黃瘤并發Ⅱa 型高脂蛋白血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