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宜”定位下佛山市經濟—環境—旅游業耦合協調研究

2023-12-15 07:17張爽張利青陳澤佳
中國市場 2023年34期
關鍵詞:耦合協調綜合發展路徑選擇

張爽 張利青 陳澤佳

摘?要:經濟、環境與旅游業的耦合協調程度體現了一座城市的高質量與可持續發展水平。本研究以佛山市為例,基于耦合協調度模型,在構建經濟、環境及旅游業三項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主要運用改進熵值法分析了2011—2020年佛山市經濟、環境及旅游業的綜合發展水平及其耦合協調關系,為佛山市協調發展的路徑選擇提供一定的實踐參考,使佛山市真正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粵港澳大灣區現代都市。

關鍵詞:改進熵值法;耦合協調;綜合發展;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34-000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34.005

1?引言

長久以來,區域的經濟發展需要資源消耗與環境承載力的支撐,因而普遍認為,一個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免不了環境的犧牲。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就提出了綠色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我國經濟的發展也逐漸向可持續、高質量的要求轉變,城市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也是當下發展的基本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1]。從報告中可以看到,生態文明建設關乎國家與民族的永續發展,至關重要,在此背景下,旅游產業現已成為我國現代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動力之一。2019年2月國務院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定位是“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在“三宜”定位下,如何使經濟、環境與旅游業協調發展已成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熱點課題。佛山市是大灣區西翼經貿中心,制造業與民營經濟發達,其經濟、環境、旅游業的協調發展對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

2?文獻綜述

經濟增長、環境保護、旅游業發展之間的耦合協調關系是研究的熱點與重點,三者的協調有利于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耦合協調是指兩個或以上的系統,在外界的影響下與相互作用中達到一定的協同狀態[2]。

在研究模型與方法上,國內外學者對經濟、環境、產業的協調發展研究已從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轉變,多采用引入耦合協調度模型測度的研究范式,測度方法包括熵值法、灰色關聯分析、時空地理加權回歸等綜合評價與時空數據分析方法。關于經濟與環境關系的研究,現大致形成了增長型、生態型、綜合型和可持續型四種測度指標體系[3]。

在耦合效果分析上,發現區域內部協同是主要的研究內容,如環杭州灣城市群環境與經濟耦合協調[4]、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耦合協調[5]等研究。此外,也有分析省份或城市發展的耦合協調情況,如海南省的旅游與經濟耦合[6]、江蘇省常熟市的縣域環境與經濟耦合[7]等研究。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戰略發展的重點,其經濟與生態環境的耦合協調機制也是研究的重點[8],在區域合作與產業一體化研究中,發現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呈現“東南獨高、中北趨凸、周邊低凹”的特征[9],佛山市與香港、深圳、廣州及其鄰近局部地區的耦合程度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本研究以“三宜”定位為背景,使用定量研究方法,探討佛山市經濟、環境、旅游業的耦合協調關系。

3?研究區概況

佛山市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接廣州,南連中山,毗鄰港澳,是珠三角地區西翼經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享有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是嶺南文化發揚、興盛以及傳承地之一,截至2021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156.54億元,同比增長8.3%,社會經濟穩步發展。佛山市地處河網密集地帶,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截至2022年,佛山市擁有50多條主要水(河)道,湖泊水庫140多個,建成濕地公園達80多個,佛山市以其良好、獨特的天然生態環境,為我國生態文明發展探索出可復制、可借鑒的成功經驗。佛山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古城、國家園林城市,是我國歷史上“四大名鎮”之一,廣東省主要旅游城市之一。

佛山市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位置,作為大灣區重市,地位不容小覷。2022年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為實現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要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打造高品質生產生活空間;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打造綠韻水鄉美麗家園。經濟、環境與旅游業三系統具有緊密的聯系,其中經濟系統的快速發展會帶來正負兩方面的影響,經濟系統可以為環境治理與旅游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經濟基礎,同時也造成了人口增長、生態環境破壞、資源過度消耗等問題。如何協調好經濟、環境與旅游業的關系,使三者均衡可持續發展,是佛山市亟待解決的問題。

4?研究方法

4.1?指標選取

文章在參考蘇智杰、陳鋒儀等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基于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定位,結合佛山市的實際情況,將佛山市的經濟、環境及旅游業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按照指標體系構建的科學性、全面性與可操作性的原則,構建了佛山市2011—2020年經濟—環境—旅游業耦合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在構建經濟評價指標體系上,選取經濟規模、經濟結構、人口概況3個方面6個指標。在構建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上,選取環境質量、環境污染、環境治理3個方面9個指標。在構建旅游業評價指標體系上,選取旅游市場規模、旅游要素結構、旅游產業經濟效益3個方面7個指標。

以上指標體系及權重詳見表1。選取數據均來源于政府官方統計數據,包括《廣東省統計年鑒》(2011—2021年)、《佛山市統計年鑒》(2011—2021年)等。

4.2?模型構建

4.2.1?改進熵值法賦權

指標賦權方法包括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兩大類,主觀賦權法包括專家咨詢法、層次分析法等;客觀賦權法包括熵值法、離差法等[10]。為了使指標更加規范準確,文章采用改進熵值法,通過計算指標的信息熵確定指標權重,相對其他賦權方法更為客觀,克服了主觀賦權的缺點[11],也能體現各指標本身的價值。具體賦值過程如下:

(1)為消除原始數據單位及數量級差異對評價結果的影響,采用極差法對正向、逆向指標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同時為了防止數據的無效化,對極差公式進行改進[12]。

x′i=xi-ximinximax-ximin×0.9+0.1(正向指標)(1)

x′i=ximax-xixmax-xmin×0.9+0.1(負向指標)(2)

(2)確定指標權重。采用改進熵值法,通過獲取到的指標數據求取信息熵,再計算各個指標權重,具體為:

Ej=-k∑ni=1pijlnpij(3)

其中,pij=xi∑ni=1xi,?k=ln?(x)-1

指標權重為:

Wj=(1-Ej)/∑mj=1(1-Ej)(4)

式中,Ej為第j項信息熵,Wj為第j項指標權重。

4.2.2?構建耦合協調模型

佛山市在2011—2020年的經濟、環境和旅游業耦合協調情況,經濟、環境和旅游業三個子系統的綜合水平評價函數如下:

A(x)=∑ni=1aixi(5)

B(y)=∑ni=1biyi(6)

C(z)=∑ni=1cizi(7)

式中,經濟、環境和旅游業系統的綜合評價指數由A(x)、?B(y)、?C(z)表示;三個系統中各項指標的權重為ai、?bi、?ci。

耦合協調模型的建立基于耦合協調發展理論,常用的測量指標是耦合度C值、協調指數T值、耦合協調度D值?;隈詈蠀f調發展理論,將兩系統耦合模型拓展得到三系統耦合度模型。佛山市經濟—環境—旅游業耦合度模型表示為:

C=A(x)B(y)C(z)A(x)+B(y)+C(z)3313(8)

C為耦合度,取值區間為[0,1],C=0,說明三系統處于無關狀態;C=1,說明三系統處于最佳耦合狀態[12]。

三個系統的綜合評價指數用T表示,各子系統的權重用α、?β、?γ表示,文章認為經濟、環境與旅游業同等重要,因此取相同的系數,即α=13,?β=13,?γ=13。

T=αA(x)+βB(y)+γC(z)(9)

耦合度雖可以反映經濟、環境與旅游業三大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程度的強弱,但無法反映各系統相互作用中良性耦合程度的大小和協調狀況的好壞。因此文章在耦合度模型的基礎上建立了耦合協調度模型,以期更好地分析經濟—環境—旅游業之間的相互協調程度,公式為:

D=?CT(10)

式中,D表示三個系統的耦合協調度,取值區間為[0,1],值越大,表示系統間耦合協調性越好,反之越差。具體的耦合協調度劃分標準見表2。

4.3?結果分析

將獲取到的三級指標數據引入構建的模型,得到三級指標權重(見表1),通過計算得到2011—2020年佛山市經濟—環境—旅游業的三系統耦合度C和耦合協調度D,通過對照表2的耦合協調度劃分標準,得出不同年度的耦合協調類型,具體見表3與圖1。

通過改進熵值法確定權重,構建經濟—環境—旅游業三系統的綜合水平評價函數,最終確定了不同年度的經濟、環境及旅游業綜合評價指數,即A(x)、?B(y)、?C(z)。單獨分析三個系統,其中經濟綜合評價指數跨度最大,從2011年的0.168上升到2019年的最高值0.948,說明佛山市在近10年間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佛山市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不斷推進產業升級,尤其是在傳統制造業上,全力推動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佛山市在不斷發展中“提質進階”,經濟綜合實力快速躍升;環境綜合評價指數前期呈波動上升趨勢,后期發展為直線上升,這與佛山市歷年來在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佛山市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等一系列國字號榮譽,佛山市正大步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旅游業綜合評價指數在2019年以前總體呈上升趨勢,2020年驟降到最低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2019年年底全國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2020年受疫情影響,旅游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快速增長的勢頭戛然而止。

通過表3與圖1可得知,佛山市經濟—環境—旅游業三系統具有較為復雜的耦合度與協調度,10年間跨越了5個耦合協調類型,早期的2011—2012年,屬于勉強協調類型;2013—2014年,屬于輕度協調類型;2015—2016年,屬于中度協調類型;2017—2018年,屬于良好協調類型;2019年,三系統的耦合協調度呈現出最大值,劃定為優質協調類型;2020年有所下滑,回到良好協調類型。整體上,三系統的耦合協調度呈現出穩步上升的水平。由于三系統的發展水平與頻度不同,有些系統在加速發展,而其他系統發展速度與節奏較慢,則產生了相對滯后的效應。因此將A(x)、?B(y)、?C(z)進行對比,出現了三種不同類型的滯后系統,如2011—2014年,旅游業發展較好,經濟與環境系統相對滯后;2015—2016年,由于佛山市大力改善生態環境,經濟與旅游業系統相對滯后。2017年以后,佛山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13],在保證經濟穩步增長的同時,逐漸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在此階段,環境與旅游業相對滯后。

5?結論與建議

為了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內“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定位,文章構建了三系統評價指標體系,利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實證剖析了2011—2020年佛山市經濟—環境—旅游業三元系統的耦合協調度,得出以下結論與建議:

三系統的耦合度均在0.89以上,說明三系統的耦合性較好;耦合協調度體現了表征指標之間的同步性以及相互影響程度的強弱之分[14]。耦合協調度從2011年開始逐年上升,說明系統間耦合協調度較好,發展較為同步,三個系統之間形成了一種正向的影響與促進關系。

2011—2019年,佛山市經濟、環境與旅游業的綜合效益值均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其中經濟增長最快,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渴望。從圖1可以看出,近年來佛山市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城市環境發展水平提升。經濟與環境的改善也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但后期對比經濟系統,環境與旅游業發展相對滯后,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經濟與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前提,因此更應加大力度對環境進行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藍天碧水保衛戰。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與沖擊,佛山市的經濟與旅游業綜合效益值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旅游業受到了沉重打擊。對三系統的耦合協調度也產生了影響,從優質協調型降為良好協調型。在未來的發展中,應做好科學規劃,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之間的協同發展。經濟上,由于佛山市制造業發達,占產業比重較大,應加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轉型;旅游業上,應打破當前的蕭條格局,及時調整業務模式,推進商業模式的優化和創新,尋求新的增長點。佛山市是著名的歷史名城,文化底蘊深厚,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旅產業項目,應將旅游業向多元化、數字化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文化旅游、數字旅游、工業旅游等,激發旅游市場新活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黨的生活(黑龍江),2022(11):4-23.

[2]?舒小林,高應蓓,張元霞,等.旅游產業與生態文明城市耦合關系及協調發展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5(3):82-90.

[3]王育寶,陸揚,王瑋華.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耦合研究新進展[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5):84-94.

猜你喜歡
耦合協調綜合發展路徑選擇
論新時期如何做好中學生物教學工作
區域經濟與人力資源耦合協調發展分析
中國西部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與城市化耦合協調發展研究
經濟快速發展地區的城鎮化發展綜合機制研究
農業技術進步與要素稟賦的耦合協調度測算
重視高中化學情感教學 引導學生綜合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