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美育課程傳承傳統文化現狀調查分析及應對策略
——以“中國傳統色彩”課程為例

2023-12-18 22:31馬藝芳朱文明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美育色彩傳統

馬藝芳,朱文明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素質賦能中心,廣東 深圳 51817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瘪R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天然的、內在的契合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出臺《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完善美育課程體系,開設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藝術經典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公共藝術課程[1]。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美育課程是落實《意見》精神,將專業知識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相融合的載體之一。教育部發布《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號)提出,“高等職業學校應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育課程’‘職業素養’等課程列為必修課或限定選修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深化體育、美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盵2]因此,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美育課程中傳承的現狀,加速傳統文化在美育課程中的融合進度,是本次調研的首要課題。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1.1 國外研究現狀

有研究者指出,當代西方國家對“美育”的研究與探討主要是在兩個領域:一個是“教育學”,一個是“藝術學”,而美育處于二者的交叉區域,因此美育的發展要基于“藝術教育”的建設。但美育不僅是單純的藝術欣賞,更重要的是人文素養的訓練。2006年,第一次世界級“藝術教育”大會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行,此次會議的主旨是“建設21世紀的創新能力”。同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藝術教育路線圖》,并制定了藝術教育的四個目標[3]。

國外美育研究方向廣泛,從探討美育的傳統意義,到研究美育與社會文化、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關系,都有相應的研究。例如,澳大利亞的美育研究注重從教育哲學、社會科學等角度探究美育的理論基礎,而美國則更加關注美育的實踐應用,研究如何將美育融入實踐教學。許多國外學者還研究了美育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從而促進了國際交流與合作。一些研究則探討了高校美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以及其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關系等。此外,一些學者還研究了不同美育形式的實施效果,如校園文化活動、美育課程設計等。

綜上,高校美育的發展研究已經形成了周密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方向,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對于推動高校美育工作的發展和創新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更加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推動高校美育研究的深入發展。

1.2 國內研究現狀

在國內高職院校中,美育作為重要的教育課程也逐漸受到重視,并且在推進中不斷發展。郁琪琳指出,在中國美育教育中,應當重點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思維發散性、自信樂觀等意識,同時需要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4]。王強認為,要提高美育的成效,需要教育機構和教師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各種文化、藝術形式的接受和認識能力[5]。當前,藝術實踐也是美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更好地理解藝術。因此,國內高職院校也在努力尋找一些更為豐富和實用的美育教學內容,以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

美育是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國內美育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發展現狀如下:首先,美育課程在高職院校中的普及率逐漸提高。許多院校已經將美育納入到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中,并且通過舉辦講座、展覽、比賽等活動來增強美育工作的實效性和生動性。其次,美育課程對相關從業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最后,高職院校美育經常與文化藝術產業緊密結合。高職院校與各大文化藝術機構實行良性合作,搭建學生參與文藝創作和實踐運營的平臺。

總之,國內美育在高職教育的發展進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在本研究中,我們將以“中國傳統色彩”課程為例對高職美育課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應對策略。

2 調研設計

2.1 調研背景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深信院)不斷提升對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調整提高美育課程占比。深信院素質賦能中心藝術美育教研室目前共有公共拓展課33門,涵蓋音樂、繪畫、舞蹈、文學、電影、建筑等多個傳統藝術門類及跨學科領域,其中與傳統文化直接相關的美育課程11門,在美育課程體系中的占比與2021年素質賦能中心成立之前相比,提高了28.5%。其中詩經系列課程、“中國傳統色彩”、“民俗與影像”、“走近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美育課程頗受學生歡迎,有助于提高學生美育素養,尤其是傳統文化素養。但美育課程存在傳統文化意識薄弱、文化與課程資源建設不充分、文化與現實生活脫節,教學內容缺乏拓展性、教學手段單一、教材更新不及時等現象,這對高職院校來說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2.2 調研目的與對象

本次調研旨在梳理美育課程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現狀,通過分析二者融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進策略,以期更好地發揮美育課程特殊文化屬性的特長,提高學生的美育素養,增強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構建完善的可持續審美觀?!爸袊鴤鹘y色彩”課程承擔著用色彩傳承文化的教學目標。筆者在2021—2023年間的各個學期初和學期末,分別抽取該課程的學生(共計242人)進行調研。

2.3 調研內容與方法

調研問卷分為兩個模塊,第一個模塊為調研對象基本信息,第二個模塊為調研設計的具體問題。調研問題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狀況、學生對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知及“中國傳統色彩”課程中中國傳統文化作用的發揮情況、傳統文化內容融入美育課程情況、美育課程教學實施傳統文化教育情況、學生傳統文化素養評價現狀。本次調研以問卷調查為主,以訪談調查為輔,所收集數據運用SPSS24.0軟件進行處理與分析。

2.4 調研實施

在調研實施過程中,為能較為科學合理地推測出美育課程的基本情況,實施大樣本調查。調研對象為2021—2023年間選修了“中國傳統色彩”課的2020級、2021級學生,涵蓋網絡技術、大數據、智能制造、數字媒體、物流管理、英語、文秘、會計等多個文理科專業。調研工具為問卷星、調查派等網絡軟件,回收問卷253份,有效問卷242份,回收有效率為95.65%。調研樣本基本信息中,男女生人數比例約為1∶2;2020級、2021級學生人數比例約為2∶1;而文理科學生的比例約為1∶4。

3 調研結果與分析

3.1 學生逐漸認識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對學習美育課程的影響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開展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6]。但是對生長在信息時代的學生而言,中國傳統文化神秘又遙遠,在學期初,學生還沒能清楚認識到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經過課程的學習,學生們逐漸認識到學習傳統文化對學習美育課程重要性。

調研發現,2020級學生在學期初對“學習傳統文化對學習美育課程很重要”的認可程度為31.9%,經過一學期的課程學習,學期末這個數值達到了84.6%;2021級學生的這個數值則從27.1%上升到了83.4%。因此可以得出,學生逐漸認識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對學習美育課程的影響?!爸袊鴤鹘y色彩”課程中的傳統文化知識,不僅可以增強學生文化底蘊,培養學生品德和修養,還可以增強愛國主義情懷,提升美育素養。

3.2 “中國傳統色彩”課程中的文化屬性在就業過程中開始得到學生重視

學生必須先經過藝術限定性選修科目的學習獲得藝術學分后才能畢業的政策,讓學生在畢業時達到一定的藝術與文化素養標準成為硬性要求。

調研發現,經過課程學習,文科專業學生對文化素養有利于就業的滿意度從學期初的35.6%上升到學期末的96.7%,上升幅度為61.1%。其中,在學期末,大多數文科類學生都認為“中國傳統色彩”課程中的文化素養對于以后就業有幫助,他們認為中國傳統色彩不是只存在于文物中,它在現代工作中也能得到應用。而理科類學生的該項數據是從22.3%上升到了75.5%,上升幅度略低于文科類專業。經訪談發現,在表示不確定和不同意的理科類學生中,部分學生表示他們對于未來工作的規劃并不明晰,不能確定“中國傳統色彩”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就業崗位是否具有相關性。因此,雖然美育課程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受學校對學生職業技能訓練偏向性與就業技能需求的影響,此類課程在師生心中的重視程度還是低于專業課程,從而容易忽視美育在整體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

3.3 教學過程融入了更多的教學方法

“三教”改革中教法的改革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推動教法改革[7]。

調研結果顯示,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認可度在學期初僅為16.1%,而經過課程的學習,在學期末提升到了68.1%,其中有36.2%的學生表示課堂中信息化的實踐案例能讓他們更深層次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課程的吸引力更加明顯。同時,持否定態度的同學中,有5%的學生建議課堂教學中還能夠增加更多的前沿科技與傳統文化相互融合的內容,希望課程能和前沿的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3.4 評價體系逐步優化

教學評價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做到破“五唯”,以構建一個更符合中國實際教學情況的評價體系。

調研結果顯示,在學期初,13.3%的文科學生表示認可課程評價方式利于課程開展,而學期末,這個數值提升到了88.8%;在學期初,35.5%的理科學生認為“中國傳統色彩”教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不能完全滿足并適配高職學生的需求,但是在學期末,這一數值下降到6.1%。通過訪談得知,在學期末學生認為課程應將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教育模式納入評價范疇,否則缺乏激勵性。

4 對策與建議

4.1 充分發揮“中國傳統色彩”課程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視覺數字化優勢

隨著信息技術更迭,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在視覺數字技術的助力下迅速擴大。視覺內容可以根據創作材料和媒體的變化,對傳統文化載體進行藝術再創作。依托于AR與VR技術,視覺數字化賦予視覺藝術更多的內容,更新了學生看待傳統文化的視角,讓學生能夠通過大數據從更高維度來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爸袊鴤鹘y色彩”課程是傳播傳統文化重要的視覺數字化載體,是依據琳瑯滿目的文物與博大精深的文化進行傳統色彩知識的傳遞,并可以便捷地將千里之外的文物直觀地呈現到學生面前,讓他們近距離體驗到看到實物的震撼。例如從敦煌壁畫中提取畫面的人物、形態、服飾、色彩等視覺形象,通過虛擬人對敦煌壁畫人物視覺形象進行二次創作,并巧妙地將其融入到設計作品中。通過巧妙的融合與再創造來促進傳統文化和現代設計的協同發展,提升動態視覺設計作品的文化韻味[8]。此種視覺數字化的訓練同樣應用到了“中國傳統色彩”課程中的唐朝漢服造型色彩搭配、宋代汝瓷天青色再現等實踐項目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傳統色彩”課程的視覺數字化,在將優秀傳統文化根植到學生的思想中的過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4.2 加強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打鐵還需自身硬”是教師站好講臺的重要理念,教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踐行者,要做到以身作則、行為世范,才能將趣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融入到課堂的知識講解中。提升教師文化素養的方式包括:一、通過組織美育教師參加線上線下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前沿發展、傳統文化與專業融合、傳統文化與美育等專題培訓學習[9],提升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課程教學改革能力、傳統文化與課程知識融合能力、專業實踐能力等;二、教師可以利用假期到文化產品相關的校企合作單位進行崗位輪訓和企業調研,不斷提高教學團隊的傳統文化應用能力、傳統文化與美育創新能力、專業實踐技能等;三、教師積極參加國家、省市級教學能力大賽持續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并從宏觀的角度理解傳統文化對美育課程的作用,更好地實現“三全育人”。

4.3 進一步優化“中國傳統色彩”課程建設

4.3.1 加強課程思政,筑牢思想陣地

美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秉持以德樹人的理念,筑牢自身的思想陣地。在進行藝術課程思政教學時,緊密結合民間藝術課程的知識點,運用鮮活的教學實踐案例,找準課程思政的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浸潤學生心靈。使藝術課程教學具備精神與文化并存的內涵,推動課程思政從培養部分優秀學生的“有效教學”走向促進每一個學生煥發生命活力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卓越教學”。

4.3.2 建設課程資源,增強項目化訓練

加強“中國傳統色彩”課程教材建設,將課程案例以項目化的方式放置教材中,同時引入更加鮮活生動的案例層層遞進,加深學生對于中國傳統色彩的理解和應用。

課程中引入項目化教學模式,結合實踐訓練,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課程實踐包含傳統服飾色彩分解與重構、傳統文物色彩再現、傳統技法色彩訓練等內容。該課程每學期學生藝術創作作品總量80余件。課程通過與企業進行接洽,由企業選取優秀作品進行深加工,并通過企業平臺進行售賣,同時舉辦美育課程作品展,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與創作力,提升了他們對于課程的滿意度。通過課程項目化的實踐訓練,學生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應用,提升了審美水平。

4.4 探究多樣地提升高職學生美育素養的課程實施策略

4.4.1 扎根嶺南文化,提取文化內核

“中國傳統色彩”課程中涉及了大量的文物古跡和風土人情,很多學生對本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夠深入,需要課程與嶺南文化深入融合來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堅持以嶺南文化為文化基地,以工匠精神為賦能基礎,全方位立體化打造傳統文化傳播環境,提取傳統文化精神內核,教授傳統文化知識。嶺南地區的特色文化是支撐“中國傳統色彩”課程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涵蓋了音樂、舞蹈、民俗、飲食、語言、服裝等方面的內容,它所包含的歷史內涵、風土人情、生產生活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課程中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內涵理解不能僅留存于表面,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背后的精神內涵與審美元素,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才能激發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情。

4.4.2 依托詩經基地,打造美育平臺

深信院國家級教育部詩經文化傳承基地,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優質渠道之一。該詩經文化傳承基地下設產學研基地、素質賦能中心、詩經雅物工作坊、詩經雅樂工作坊、詩經募蓁草木坊、詩經陶藝工作坊、深信合唱團、深信舞蹈團、深信書法協會、和悅香道社、樂兮漢服社、雙創崢藝協會等,在2021年至2023年間,共舉辦活動30余場,輻射人群上萬人次,舉辦學生美育作品展4屆,學生作品在媒體上發布后,點擊率達3萬次,學校美育成果在高職院校中成為典范。

“中國傳統色彩”課程依托該基地,打造“詩經+”文化IP,通過詩經的文化意象,學生設計出大量可視化元素,重現詩經畫面,讓學生通過色彩感受詩經的傳統文化,從而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中。

4.4.3 利用混合式教學,打造信息化手段

借助傳統文化重組美育基礎課程知識范疇,依托信息化專業群優勢系統開發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的課程體系,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以傳統文化為主線開展美育教學活動。

遵循學?!叭鞭k學理念,以文化創新為驅動,以信息技術為抓手,以美育課程為載體,構建“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下課程建設:依托雨課堂、智慧樹等教學平臺,實現線下智慧課堂教學;依托實訓室、工作坊等場地,提供線下互動場所。線上課程建設:依托騰訊會議、釘釘等會議軟件,實現線上見面零距離;依托數字技術虛擬實訓,如VR虛擬場景、Lab-X.com虛擬仿真實驗、AR增強現實系統等,開展傳統文化資源創意創造教學。通過合理運用新型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美育混合式教學,可以有效應對新時代的美育變革,提升教學質量,將傳統文化融入素質教育中,提升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與自信感,從傳統文化中挖掘精髓內涵,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4.4.4 筑牢產教融合,激發學生活力

強化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企業資源。首先,可以邀請企業工匠大師進校園,分享傳統色彩與企業文化設計的應用關系,以及工匠精神的體現方式。通過現實人物和實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色彩,喚醒自身在傳統文化中尋找職業價值的認識。其次,可組織學生參觀優秀企業和進行頂崗實習,讓他們深入感知企業文化中所蘊含的傳統色彩和工匠精神,同時思考中國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產生的深遠影響;再者,讓學生“動起來”,不定期舉辦一些活動,如校園卡卡面設計征集、“以詩書畫”主題設計作品征集、非遺畫工、“詩樂中國·雅頌灣區·深信有禮”詩經文化藝術精品展等,引導學生參與創造作品,并由企業導師同步點評和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

4.5 完善課程評價體系,關注學生上升空間

“中國傳統色彩”課程目前采用的評價方式以完成實踐作品為主,評價內容涉及傳統文化、色彩搭配、空間結構等方面,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但是忽視了學生的理論掌握能力,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因此,本課程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一、開發學生自主出題模式,增強學生課程參與感,讓學生從參與者變身為模塊規則制定者,豐富評價內容;二、提高課堂互動頻率,加強對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引導,平衡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掌握與提升;三、關注學生的素養成長與認知提升,完善過程性評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的重要支撐。在后續的課程建設中,“中國傳統色彩”課程教學將繼續秉持常改常新的精神,讓更多優秀的傳統文化走進課堂,為學生量身定制更多的特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

猜你喜歡
美育色彩傳統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神奇的色彩(上)
美育教師
春天的色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