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背景下鐵路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2023-12-18 14:55莫柳
廣西教育·C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

莫柳

【摘要】本文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鐵路物流管理專業為例,論述“三方向、三驅動、四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基于“三方向”設定人才培養目標、實施“三驅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構建“四遞進”能力培養體系以提升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西部陸海新通道 鐵路物流管理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7-0119-05

西部陸海新通道連接著重慶、廣西、貴州、甘肅、青海、新疆、云南、寧夏、陜西、四川、內蒙古、西藏、海南、廣東等?。ㄗ灾螀^、直轄市),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在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中發揮著重要的戰略作用。廣西自2017年與重慶、貴州、甘肅等省區市簽署“南向通道”(“陸海新通道”前身)框架協議以來,一直在大力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截至2023年7月,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已覆蓋18省61市120站,其中廣西區內班列已基本實現全覆蓋,陸路端與中歐、中亞班列有效銜接,已延伸至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海運端可通達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提供海鐵聯運全程“一口價、一站式”服務。

在此背景下,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鐵路物流管理專業探索基于崗、賽、證“三方向”,實施師資隊伍建設、教材教法改革、實訓基地建設“三驅動”,構建基礎能力、專項能力、綜合能力、拓展能力“四遞進”能力培養體系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培育服務廣西,懂鐵路貨運、全程物流、貨運代理的高素質復合型鐵路物流人才,更好地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發展。

一、基于“三方向”設定人才培養目標

崗、賽、證“三方向”指的是:以職業崗位為主導,緊貼崗位需求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以職業技能大賽為導向,將大賽內容融入教學內容;以職業技能證書為導向,將證書標準融入課程體系?!叭较颉币浴皪徴n賽證融通”為綜合育人目標。

(一)以職業崗位為主導

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不斷推進,中歐班列、海鐵聯運不斷發展,對鐵路人才的需求已從過去的單一功能型人才轉向多元復合型人才。鐵路物流管理專業除了面向傳統的鐵路貨運、倉儲、配送等崗位,還要培養集裝箱管理、多式聯運管理、報關報檢、貨運代理等崗位需要的且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

為了讓人才培養工作更加契合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的特點,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鐵路物流管理專業(以下簡稱鐵路物流專業)與鐵路局集團相關企業、中歐班列貨運代理企業、高鐵快遞、商貿物流等一批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或配套產業的鐵路物流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學院邀請企業專家進行指導,實現校企協同育人。專業教師對鐵路物流企業發展需求展開調研和分析,獲取崗位需求以及從業人員職業能力、就業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具體要求,與行業內的企業專家、基層管理人員、鐵路物流專業畢業生舉行研討論證,討論鐵路物流包括國際鐵路物流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的要求變化,認真剖析企業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及要求。如下頁表1所示。

匯總調研結果中的知識點和技能點,需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突出鐵路物流崗位核心技能的課程體系。對此,高職院校鐵路物流專業應選擇典型工作任務,根據序列和工作邏輯設計教學項目,重新組織課程內容,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崗課融通”。

(二)以職業技能大賽為導向

以職業崗位為主導的同時,鐵路物流專業還要融入符合職業崗位需求、體現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趨勢的職業技能大賽的相關知識。因此,大賽項目應引導課程體系設置,大賽項目需融入課堂教學項目,大賽訓練則要融入課程實踐教學,實施“賽課融通”。

鐵路物流專業參與的職業技能大賽主要是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的智慧物流儲配方案設計與實施技能賽項和貨運代理賽項。這兩個賽項,一個對應物流綜合業務的操作,一個對應國際物流、海鐵聯運、中歐班列等業務的操作,很好地契合了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需求。學院鐵路物流專業教師對各級別的智慧物流儲配方案設計與實施技能賽項和貨運代理賽項等的內容進行解構、重組,歸納出知識能力需求,并將其融入課堂教學(如表2所示)。

鐵路物流專業教師參考競賽形式設計課內實訓流程,運用競賽模擬平臺進行教學或考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用比賽訓練方法,引導學生代入崗位角色,完成指定的訓練模塊任務。同時引入真實工作案例或比賽中難度較大、困難較多的競賽項目,引導學生運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學習更高效的工作方法。

(三)以職業技能證書為導向

目前,適應鐵路物流專業的職業技能證書主要是物流管理“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國際貨代行業崗位專業人員培訓證書、外經貿單證專業培訓證書、關務水平測試的相關內容也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鐵路物流專業教師結合職業技能證書標準制訂課程體系、修訂課程標準,在課程教學內容中融入證書知識點和技能點,證書考核環境融入學習環境,實施“課證融通”。

首先是對標證書標準,重建課程體系。比如參考物流管理“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結合《高等職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探討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既要滿足“1+X”證書的知識、技能要求,又要凸顯數字化、智能化等智慧物流的特色(如下頁表3所示)。

其次是將證書培訓考核環境融入學習環境。一是利用先進的教學平臺輔助教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運用實訓基地的職業技能證書學習平臺,組建視頻、圖片、在線題庫、微課等資源庫,供學生自學。二是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實訓課程教學中應按照職業技能證書培訓要求,運用討論法、演示法、游戲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以學生練習、講評、演示為主,以教師指導、總結為輔。三是采取多樣化的考核方法。將職業技能證書的考核環境融入課堂學習環境中,考核不應局限于卷面考試方式。如鐵路物流安全與規范課程的考核可包括三個部分:鐵路物流業務危險源及風險辨識、消防實操考核、急救實操考核。其中“鐵路物流業務危險源及風險辨識”是對小組提交的書面作業進行考核,消防實操和急救實操則是針對單人的實操考核。

二、實施“三驅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三驅動”指的是師資隊伍建設、教材教法改革和實訓基地建設,以這三方面的建設改革為驅動,不斷充實教學團隊力量,豐富教學資源,完善教學設施設備,從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服務。

(一)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是從崗、賽、證“三方向”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專業人才培養應基于崗、賽、證“三方向”,師資隊伍建設同樣可以從這“三方向”入手?!皪彙狈矫?,主要是推進校企共育,組織教師到鐵路物流企業掛職鍛煉,利用企業資源,讓教師深入理解崗位設置、掌握崗位技能,并了解行業動向、學習前沿知識?!百悺狈矫?,形成“智慧物流儲配方案設計與實施技能賽項”和“貨運代理賽項”競賽指導團隊,定期組織教研活動,深挖競賽內容;同時,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別教學能力比賽,讓教師在賽中學、在賽中練,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白C”方面,組織教師參加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等權威機構組織的“1+X”證書師資培訓或知識更新培訓,并讓教師通過集中備課、研討等活動共享培訓資源,分享學習收獲。

其次是積極參與國際交流。一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國際交流,如組織教師參加亞歐互聯互通與產業合作論壇等活動,與歐洲鐵路聯盟等國際組織交流,了解“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發展的新變化,交換人才培養意見。二是教師應積極承接泰國、老撾等國際班鐵路物流相關課程的教學任務,向留學生及外方教師了解當地鐵路物流行業的現狀和特點,并吸收他們的經驗,收集實踐案例,進而調整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最后是提升教師數字素養。教師應積極自學和參與培訓,主動學習和探索數字技術、工具和平臺的應用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運用數字技術和工具,如使用多媒體教具、線上教學平臺、云端直播間、虛擬仿真設備等,學會整合在線教育、移動學習、混合式學習等教學方式,構建數字化育人場域。另外,教師可申報或參與數字化科研項目,以不斷更新課程資源,建設數字化、智慧化鐵路物流專業資源庫。

(二)教材教法改革

首先是教材改革。以崗、賽、證“三方向”為導向,以“基于學習領域課程方案、圍繞專業教學項目”為思路,開發新形態工作手冊式或活頁式教材,弱化“教學材料”的特征,強化“學習資料”的功能。通過行動引領,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管理體系,“以鐵路物流企業崗位任職要求、職業標準、工作過程或產品”作為教材主要內容,將“完整工作過程”和“思政”元素有機融入教材中,并引入企業專家,校企雙方按照鐵路物流人才需求共同開發課程、編制課程標準、設定課程結構、開發課程資源。教學內容則參考真實工作任務,按照工作任務的實施過程選取知識和技能,并進行排序,給每項任務設定完成目標,使教材內容與工作崗位要求和職業技能證書、職業技能大賽相融合,提高學生整體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其次是教法改革。鐵路物流專業課程應充分實踐“崗課賽證融通”,參考崗位能力需求,對照《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高等職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并參考職業技能大賽的內容,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調整。比如,高鐵快遞業務、報關實務、鐵路線路與站場等課程可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利用云課堂輔助教學,設置在線頭腦風暴、即時反饋評星級等互動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學效果。鐵路貨運組織、鐵路物流客戶服務等課程根據崗位工作過程設置課程模塊,每一節課都是一個具體的工作任務,教師通過分組演練、情景模擬等方法講授業務流程。物流基礎設備操作、物流大數據應用等課程則重點介紹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新形勢下大數據、云平臺、智能化等最新科技支撐的物流設施設備。

(三)實訓室建設

首先,學院的實訓室建設以“培養懂鐵路貨運、懂全程物流、懂貨運代理的復合型鐵路物流人才”為思路,通過崗位分析,與鐵路局貨運中心合作,建設能容納50個工位的校內鐵路物流貨運綜合實訓室。該實訓室配備通用貨車車輛模型、特種貨車模型、貨物裝載加固設備及備品、鐵路貨運管理系統軟件及配套設施等,用于鐵路線路與站場、鐵路貨運組織、國際多式聯運方案設計等課程的教學與實訓,多場景展現鐵路的新型運輸組織形式,解決貨運員、貨運計劃員、貨運核算員、貨運檢查員、貨運安全員和貨運值班員的崗位工作技能學習和實訓問題,將鐵路貨場移植到學校課堂。

其次,學院積極完善原有的倉儲配送實訓室,配備貨架、電動叉車、托盤、周裝箱、折板箱、手推車、手動托盤車(地牛)、手持終端、一維及二維條碼掃描器、條碼打印機、模擬廂式貨車、WMS(倉儲管理系統)、DPS(電子標簽揀選系統)、理貨臺、手動或半自動打包機、配送管理軟件、包裝箱等,用于物流基礎設備操作、倉儲運行與操作、智能倉儲裝備應用及維護等課程的教學與實訓。同時,完善貨運代理實訓中心,配備計算機、貨運代理訓練軟件、單一窗口報關報檢軟件、正版office英文軟件,用于開展空運、海運模塊訓練、商務信函編寫、報關填單業務的教學與實訓。

最后,學院積極推進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提供貨運組織、行包運輸、倉儲管理、配送管理等相關實習崗位,涵蓋當前鐵路物流管理專業發展的主流技術,可接納一定規模的學生群體實習;配備相應數量的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實習進行指導和管理;制訂和完善能保證實習生日常工作、學習、生活的規章制度。

三、構建“四遞進”能力培養體系培養學生能力

“四遞進”是指從基礎能力、專項能力、綜合能力、拓展能力四個方面循序漸進地設置專業課程,培養學生能力(如圖1所示)。該體系涵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所需的鐵路物流人才的知識技能,并在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進行了拓展。

(一)提升學生基礎能力

基礎能力是指學生從事鐵路物流工作所需的基本素養和能力。圍繞基本素養培養,學院開設大學生安全教育、大學生心理成長、體育與健康、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軍事理論、勞動實踐及思想道德與法治等公共基礎課程,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身體、心理素質,以及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和團隊協作意識。

圍繞基本能力培養,學院開設了普通話、公共英語、信息技術、大學語文、應用經濟數學、貨物學基礎、物流基礎設備操作、鐵路線路與站場、鐵路機車車輛及牽引供電、鐵路信號與通信設備、認識實習等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參考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中的職業道德和環境保護與職業安全認知、物流基礎與行業認知、基本管理技能應用等幾個模塊的教學要求,讓學生了解物流行業,學習鐵路物流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

(二)提升學生專項能力

專項能力是指服務于西部陸海新通道鐵路物流企業各工作崗位群所需的理論知識、分析技能和崗位操作能力。經梳理,鐵路物流專業目前對應的崗位群主要是倉儲運輸崗位群和貨運代理崗位群。

圍繞倉儲運輸崗位群,學院開設了倉儲運行與操作、倉儲與配送業務實訓、配送業務操作、倉庫規劃與設計、鐵路貨運組織等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處理鐵路貨運及相關倉儲運輸崗位作業的能力。

圍繞貨運代理崗位群,學院開設集裝箱與多式聯運、貨運代理業務與操作、鐵路物流客戶服務、報關實務等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國內、國際貨運代理、通關手續辦理、集裝箱管理及多式聯運業務辦理等技能。課程內容都按照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中物流市場開發與客戶管理、倉儲與庫存管理、配送管理、運輸管理等模塊的要求進行建構,參考職業技能大賽的競賽內容開展針對性的能力訓練,提升學生專項能力。

(三)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鐵路物流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指學生能對鐵路物流工作有全局思考,具備協同合作、方案設計、綜合應用的能力和素質。圍繞綜合能力,學院開設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物流成本管理、鐵路物流安全與規范等專業課程,按照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中職業道徳與職業安全及環保認知、物流成本與績效管理等模塊的教學要求設置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從企業整體運營、供應鏈管理、安全管理、成本優化等更宏觀的角度去學習和思考。

同時,開設國際多式聯運方案設計、物流沙盤實訓、物流管理“1+X”考證實訓、鐵路物流畢業綜合實踐、崗位實習等實訓課程,參考職業技能大賽的競賽項目,以項目一體化教學為主要特征,根據業務需求對鐵路物流倉儲、運輸、信息管理、客戶服務、貨運代理、關務、外協資源管理、物流系統運營等模塊內容進行優化,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提升學生拓展能力

鐵路物流專業學生的拓展能力是指為將來工作崗位和職業生涯高技能崗位的提升及職業遷移而設計的適配能力。圍繞拓展能力,學院開設智能倉儲裝備應用及維護、物流大數據應用、物流電子商務、高鐵快遞業務、鐵路物流市場營銷、管理學基礎等專業拓展課程,使學生掌握綜合應用鐵路物流專業知識,構建從事鐵路物流作業管理、貨運站場管理、物流大數據管理、基層班組管理的知識體系,能夠從事鐵路物流相關工作,如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

教師按照物流管理職業技能證書和職業技能大賽中的物流創新優化與創業、數字化與智能化應用等模塊的教學要求進行教學設計。在構建教學內容時,教師融入創新創業元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評估、自主發展的理念,提升學生的拓展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

在廣西大力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大背景下進行鐵路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我們總結出“三方向、三驅動、四遞進”的思路,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助推廣西經濟社會發展。鐵路物流專業開辦時間不長,人才培養方法一直在探索中,目前雖已取得一些成效,但還存在缺乏精品教學資源、實訓設施設備無法快速更新、校企合作不夠深入等問題,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參考文獻

[1]戴開勛.中歐班列開行背景下的國際鐵路物流人才培養研究[J].智庫時代,2018(44).

[2]王雪,葉超.診改視角下高職鐵路物流管理專業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8).

[3]楊沁,毛鶴.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鐵路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6).

[4]趙智鋒.高職鐵路物流(物流)專業建設質量的現狀調研與提升對策[J].物流技術,2020(10).

[5]王瑋,戴園妹.鐵路貨運改革背景下高職鐵路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經濟師,2020(10).

[6]鄧德艾,馮梅,龍雯.物流管理專業基于“崗課賽證”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大視野,2021(5).

[7]廖建國.高職“1+X”證書試點的實踐探索: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1(11).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
情景教學法在酒店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新時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探究
基于“創業崗位”需求的新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從美術創作論人才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員育人的三級管理體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完善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