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志愿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的優化路徑研究

2023-12-19 00:53曹迎
成長 2023年11期
關鍵詞:助力志愿大學生

曹迎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 (湖南省長沙市 410100)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團結引領廣大團員青年積極參與“百萬青年建功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戰略等實踐育人行動,引導青年學生將田野大地作為學思踐悟的廣闊舞臺,在基層的豐富歷練中增長才干,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青春光彩。青年大學生作為志愿服務的先鋒,如何直面新時代新形勢下的挑戰,以志愿服務助推鄉村振興和技能型社會建設任務的如期高質量完成,成為亟待探究的命題。

1 大學生志愿服務融入鄉村振興的作用

大學生作為重要的人力資源,是國家發展和社會建設的生力軍,是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征程中,大學生主動擔當,通過志愿服務形式投身農村熱土,發揮才干,大展拳腳意義重大。

1.1 有利于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

大學生志愿服務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結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學生志愿服務參與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亟需壯大人才隊伍的需求相匹配,目標相契合。在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大學生群體作用發揮不可忽視。大學生群體來自不同的院校、專業,人數眾多,擁有緊跟時代前沿的理論引導、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身體素質好,精力旺盛,同時充滿志愿情懷和服務熱情,愿意參與到各項志愿服務。大學生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和期許,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大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過程中,給鄉村帶去新理念,新知識,用科普的方式將科技力量、科學知識、現代理念深入農民心中;用專業技能服務鄉村產業,用科技幫扶推動農業創新,用互聯網助推當地農產品銷售。用支教助力孩子完成學業,為鞏固鄉村脫貧攻堅成果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大學生力量積極融入鄉村發展,為鄉村帶來新的力量和升級,推進了鄉村振興的步伐。

1.2 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大學生志愿服務在有效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的個人成長產生著積極促進作用。實踐出真知,志愿服務作為高校推進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和方式,為大學生走出校園,在實踐歷練中增強本領,增長才干,拓寬眼界提供了重要的舞臺。隨著鄉村振興步入全面加速推進的快車道,鄉村為大學生提供新的教育素材和鍛煉機會。農村是施展才華、歷練人數的大舞臺、大學校,當代大學生主動走出象牙塔,關注社會需求,擔當時代使命,將小我融入大我,在用腳步丈量土地的過程中感知國家的發展、鄉村的振興,切實體會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共產黨的優越性,增強愛國之心和民族榮譽感,使得社會實踐成為一堂行走的思政課。在走訪調研鄉村振興實施時,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關注最基層、最民生的問題,結合自身專業所長,積極建言獻策,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思路,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學生在參與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以專業為支撐,以團隊為抓手,以推動鄉村經濟、社會、政治發展為目的,積極探索和發現自身價值所在,明晰理想信念,拓寬視野格局,積累人生經驗,在助力鄉村振興的同時實現自身全方面、綜合性的提升和發展。

1.3 有助于弘揚志愿服務文化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暗交鶎尤?,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這不只是一句單純的口號,更是一種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大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參與鄉村振興,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為指南,以踏實、嚴謹的工作態度,在基層這里大熔爐在錘煉自身,對于傳遞志愿服務精神、傳遞愛心,傳播文明具有重要作用。青年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主力軍,以助力鄉村發展、助力鄉村治理、幫助鄉村困難學生學業等內容為重點,參與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一方面消解了人和人之間的隔閡感,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大學生們主動擔當、關懷和奉獻,通過社交和互相幫助,助力了友愛文明的種子在鄉村間的播撒和傳播,匯聚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社會暖流,積極推進了和諧鄉村、美好鄉村、友愛鄉村的建設。另一方面,大學生們在鄉村不斷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對鄉村尤其是接受了幫助的孩子們產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傳播愛的過程中也在孩子們的心中播撒了愛。愛心和文明從一群人身上傳遞到另一群人身上、一代人傳播到下一代人的心中,對于鄉村的發展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大學生們以青春志愿之名,深入弘揚了志愿服務精神,大學生用青春和理想,照亮了自身和他人未來之路。

2 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志愿服務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共同要求,也是新時代大學生參與公共事業的重要路徑。近年來,全國高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和政策,大力開展和推進大學生志愿服務參與鄉村振興實踐。作為一項年輕的事業,在實踐中仍有許多問題存在,需要克服。

2.1 高校大學生參與動機呈功利性特點

近年來,國家為了激發大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參與鄉村振興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大學生有一定的優惠和激勵措施,對于激發大學生的參與熱情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走訪調研發現,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的目的包括歷練自己、增加社會實踐經歷、充實業余時光、提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等。但也有部分學生明確表示,參加此類活動的目的在于增加學分,在評先評優、入團入黨等方面中有一定的優先權。不同的出發點也直接影響到了志愿服務開展的成效。參與志愿服務呈現功利性特點的同學不能較好的意識到志愿服務活動的重大意義,認知不夠深刻,責任意識單薄,面對困難和挫折容易產生消極情緒,打退堂鼓,在活動中敷衍了事。這些行為都直接影響到了志愿服務的效果和當地村民對于大學生志愿服務隊伍的總體評價。

2.2 高校大學生缺乏全面系統了解

在全面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積極融入鄉村振興,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展開服務,為鄉村發展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高校組織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多集中在寒暑假期間,大多具有范圍小、時間段和項目少的等共性問題。大學生參與時間有限,調研深度不夠,也一定程度會影響到大學生對于志愿服務的價值判斷。對于志愿服務活動的宣傳不足、力度不夠、形式單一,大學生主動參與志愿活動的積極性、自主性及有效性不高。學生容易將志愿服務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缺乏深層次的思考,僅僅圍繞相關服務活動的短期宣傳效果而忽略為鄉村長足發展的價值判斷。

2.3 高校志愿服務類型單一

從目前各高校開展的大學生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項目來看,志愿服務項目比較趨同和單一,多集中在常規性基礎性服務,如走訪調研、政策宣講、參觀訪問和鄉村支教等基礎性服務內容部分。隨著鄉村的發展,農民對于科技幫扶、醫療下鄉、法律咨詢等更高層次專業技術性的服務需求緊迫性更高。大學生受限于專業學習時長不足、實踐經驗不夠等現實問題,對此提供的服務往往限制在表層,無法切身實地解決當地農民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大學志愿服務專業能力有限,存在大學生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存在服務能力和志愿服務對象需求不匹配的問題。

2.4 高校大學生自身勝任力不強

大學生作為巨大的人才儲備資源,是實現鄉村振興不可缺少的“方陣”。但隨著志愿服務在農村的深入開展,大學生志愿者在勝任力上所存在的“缺陷”也不斷暴露。在具體實踐中,大學生受限于地域、時間限制,參與鄉村志愿服務精力有限,作用不明顯。在服務技能上,大學生大多擁有較強理論素養,在與具體實踐結合上可能產生沖突,弱化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容易陷入知識恐慌、本領恐慌。在責任擔當上,隨著00后大學生成為大學生志愿服務的主力,00 后學生的個性特點更加凸顯。在實踐中主動意識不強,過分在意個人感受,缺乏溝通和團隊合作意識,不擅長與人溝通等消極行為的出現也影響了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效果。在引導大學生意識到志愿服務鄉村振興的意義,進一步強化志愿服務的內涵有了新的要求。就目前而言,從勝任力角度分析,認為大學生需要從強化責任擔當、提高服務技能、建立長效機制方面實現“質”的突破[1]。

2.5 高校志愿服務機制不健全

當前許多高校的大學生志愿服務主要是由校團委主導,單兵作戰,僅作為一項常規、普通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忽視了志愿服務精神內涵的挖掘和教育導向功能的發揮。未從招募動員、培訓培育、保障激勵、評估轉化等方面形成完備、成熟的機制,在志愿者招募動員過程中沒有一套完備的考核體系,在培訓方面缺乏專業化平臺,在經費保障方面缺乏強有力的支撐,在評估轉化過程中后勁不足,成果轉化不明顯。在以高校為主體的部分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項目設置上缺乏創新性,具有隨機性,未能較好的與專業特色、學科優勢相結合,常規設置機制保障?,F階段需要加強探索引導機制的研究。從高校層面來看,現行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力差、專業性不強、相應保障不配套等問題為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增加了難度。

3 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的路徑

國外高校在大學生志愿服務中有些頗具特色的經驗和做法。韓國大學將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時間和內容作為選拔考核的內容。美國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主要通過公益平臺把服務開展到各個階層和區域。日本青年大學生志愿服務為政府承擔了大量的社會公共服務行為。辯證地學習吸收國外成功經驗,有利于拓展和豐富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工作思路。在我國正處于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關鍵階段,從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需求出發,構建大學生志愿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體系,完善高校實踐育人內容,聚集青春力量助力鄉村的建設和發展,也為高校志愿服務特色化開展、品牌化建立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鑒。

3.1 強化責任擔當,提升政治站位

高校的作用不僅局限于理論實踐和專業技能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幫助當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可以更好的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高校作為培養人才主渠道,必須樹立起正確的教育理念,高校積極營造責任擔當的教育氛圍[3]。高校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行為引導中,要抓住各種教育時機,從學生專業提升、自我發展、學分獲取、職業發展等角度出發,以學生需求為綱,積極鼓勵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助力鄉村振興。意識到鄉村振興的重要價值、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意義所在、實質性關聯,強化使命擔當,讓學生以十足的熱情和責任感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去。針對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過程中產生的基本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方面的困惑,鼓勵大學生在實地調研走訪中、在與村干部的交流中,在為村民服務的獲得感中認識鄉村社會發展,了解基層社情民意,培養社會責任擔當,培育內心家國情懷。高校要站新的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出發,充分發揮大學生自身的人才、智力、科技等多重優勢,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3.2 打造典型品牌,聚力守正創新

為破解常規大學生志愿服務形式簡單、單一、創新力不足的現實難題,大學生志愿服務短期化、形式大于內容、“一陣風”的現象,實現大學生志愿服務助力鄉村振興活動的常態化運行,高校志愿服務品牌的打造十分必要。通過不斷培育、挖掘高校在鄉村中效果好、口碑佳、作用大的志愿服務活動,幫助其成長為體系化的志愿服務項目,廣泛借鑒行業領域專家教授、高校黨團組織和鄉賢干部們的建議,吸收、借鑒、學習其他高校的優質做法,梳理探索和打造典型具有本校特色的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品牌。通過將志愿服務與高校其他工作整體推進提升,切實提升志愿服務的工作實效。在志愿服務品牌打造過程中要凸顯特色,在保證志愿服務鄉村振興內容獨特性的同時,打造可推廣、可復制的示范樣板和服務經驗,通過網絡、自媒體等新媒體方式廣泛推薦,確保落到實處、落到細處、落到深處。

3.3 夯實技能培養,做強服務項目

大學生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強調將大學生自身專業知識與志愿服務實踐相結合,從而提升其志愿服務能力[3]。針對現行大學生志愿服務能力不足、范圍受限的問題,加強大學生志愿者業務能力培訓十分重要。通過對駐村大學生志愿者進行服務理念、服務技能、自我調適等一體式的綜合培訓,拓展大學志愿者們的視野和知識,從而引導大學生開展更有質量的志愿服務,為鄉村發展注入青春動能。在日常教育學習中將大學生專業與勞動教育相結合、與志愿服務相結合,縱深專業型志愿服務能力的培養。開發專業型較強的高端志愿服務育人項目,將所學的專業理論運用于實踐,通過相關服務領域扎實的理論和技能,滿足鄉村村民在醫療、法律等更專業化、更系統化需求。結合社會發展的生動素材,擦亮青年突擊隊、青年志愿者等工作品牌。

3.4 精準活動設計,提高服務品質

推動大學生志愿服務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和高效實踐育人工作的高質量發展,與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需求相結合是必然趨勢。按照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根據人民群眾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的雙重需求,精準設計各類型志愿服務活動。在扎實完成志愿服務項目、切實解決鄉村治理難題、助力鄉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掘項目背后的價值和意義。針對大學生志愿服務階段化的難題,結合大學生網絡原住民信息運用優勢,運用“互聯網+”思維助力鄉村振興,可以采取“線上+線下”“直播+錄播”“集中+分散”等形式,推動志愿服務活動全覆蓋、無死角的開展。優化大學生志愿者助力鄉村振興的現有路徑,完善大學生志愿者助力鄉村振興項目運作的各個環節。

3.5 完善體系搭建,構建長效機制

為推薦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的規范化運作必須構建相應的志愿服務體系框架,并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調整和完善。在人員招募上,在充分挖掘鄉村振興中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人才振興和組織振興五大需求,結合各學院的專業特色,統籌全校志愿者的招募。高校進一步完善志愿者組織的相關管理流程和章程細則,明晰財務制度、記錄制度、優秀志愿者評選制度等,推動高校志愿服務活動更加有章可循、規范運轉。落實后期反饋機制,及時對接志愿者在參與鄉村振興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意見建議,不斷對志愿服務項目內容進行充實、鞏固和提高,推動大學生更好的助力鄉村振興項目。以機制為保證,團結引領廣大青年在鄉村經濟建設主戰場、生態文明最前沿、鄉村振興第一線領域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積極建功立業。

猜你喜歡
助力志愿大學生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該何去何從?
助力成功七件事
我志愿……
助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自能”學習助力有機化學的學習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為更適宜的閱讀之地助力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愛匯聚,志愿同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