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傳統書畫藝術的解讀(七)

2023-12-19 15:33陳玉圃
美術界 2023年10期
關鍵詞:藝術大師書畫藝術講究

文/陳玉圃

陳玉圃 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教授

上期說的是用水,傳統文化講究的就是“上善若水”,所以牽強附會說了點,稍顯具體,講得不好處,也請大家指正。其實,一切藝術形式都值得我們尊重和理解,不能說傳統藝術就是第一,了不起,不能這么說。只是,在正確理解人生、引領幸福生活層面,傳統書畫藝術確實也有明顯的優勢。

譬如入門的規矩最淺,老小咸宜不說,在材料上的講究也可以落實到極簡,花費很少,“揚州八怪”之一的高鳳翰甚至用指頭畫畫,連毛筆都不用。在環保方面,一切材料皆可降解不說,對畫家而言,也不用擔心水、墨會有毒,直接喝點都不算什么,有的人甚至還喜歡用舌尖蘸點墨,不說干凈與否,至少丙烯顏料他肯定不敢這樣做。再有就是藝術理論簡單明了,形而上,所謂畫道,一言以蔽之,不過“真誠”而已,直抵人心,沒有秘密可言。形而下,則自魏晉南北朝謝赫“六法”以來,基本就在六個范疇內來回折騰,出圈的人也不是沒有,但大多都在歷史的浪潮中默默無名了。這些優勢都顯而易見,卻不是我今天要講的,我們要從“筆墨”兩個字去好好了解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優點。

“筆墨好”“筆墨不好”,往往是懂畫的人或者不懂畫的人最喜歡用的、頗能一針見血的評語。不過“筆墨”究竟是什么,代表著什么,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我曾說,筆墨是中國傳統書畫藝術最基本的繪畫語言,又說,古人說“但有輪廓而無皴法,即謂之無筆;有皴法而無輕重向背明晦,即謂之無墨”,等等,都是一個時期的真誠體悟,雖不是妄言,但稍顯概念化,以至于很多讀者對“筆墨”還是有些模糊不清,并不能為他們的藝術創作提供許多的助力,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結果,所以,在此結合自己最近的一些繪畫理解,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的書畫創作有所幫助。

中國書畫藝術講究筆墨,根植于傳統文化的價值觀教育并不以追求物質利益為主,它更期望從撫慰人的情趣的角度去體現書畫藝術的社會價值?,F在批評中國當代藝術教育體系的人很多,認為新的教育體系摒棄了許多傳統書畫藝術教育的優點,都在問為什么沒有培養出真正的中國藝術大師等。這真是導致中國書畫藝術衰落的根本原因嗎?個人覺得,雖然現代藝術教育體系并不完美,根植于西方過于重視物質利益的獲得的價值觀,比如要反映時代風氣、時代大事,要承擔起社會責任,要真實描述事件,等等,但它的標準還是有益于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發展的,并不能一概而論之。而且,真正的藝術大師不是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大多也需要歷史來評定,這個時代的人不了解也算是正常的現象。之所以還是有很多人焦慮、憤怒、懷疑等,主要還是源于不自信,不知道筆墨的真正價值,失去了自我情緒管理的能力,如矮人觀場,哭笑由人。于是,現代教育并不足以解決畫家、藝術評論家和收藏家們的情緒問題,這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就成了他們的發泄出口。

實際上一切痛苦、煩惱、憤怒、焦慮等情緒都是人造成的,如果只以物質價值的獲取為目標,以為這是近代以來人類社會獲得巨大進步的基礎,值得肯定,那就會出現競爭、欺騙、霸權、鉤心斗角,乃至戰爭等。人需要面對自己的內在價值,體會情緒上的平和自如,這才是培養藝術大師的沃土。所以,孔子才說,人能遠道,道不遠人。于繪畫而言,繪畫是非常個性化、私密性的事情,它天生就不應該是痛苦、憤怒、仇恨的,而應是平和、自如、幸福的。畫家就是繪畫世界的上帝,一切因繪畫而產生的痛苦其實都來自畫家本身,而非其他的人、事和物。太強調我和他人,乃至這個世界對我的傷害等,不僅得不償失,反而是刻舟求劍、緣木求魚、水中撈月,根本觸及不到書畫藝術的核心本質,又奢談什么藝術大師呢?對此,中國傳統書畫藝術采取了比較溫和且堅定的教育路線,就是一切都要圍繞著“筆墨”來認識和實踐。

我們中國人對筆墨非常關注,就是因為它代表著文化傳統,它提供的是一種當下體悟的踐行,而不是一種空洞的概念。筆墨代表人生的一種整體感受,你必須從點、線、構圖、布景、人物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去體會、認知。每一個人都需要真誠地面對內心價值,對畫家來說,這就是筆墨的內涵:一方面它是平和的、包容的、自由的、活潑的等一切能引發正見、增進人生幸福的情緒;另一方面,它還具有“止觀”的訓練作用,臨摹的時候,體會古人的一筆一畫,創作的時候,體會自己的一筆一畫,見賢思齊也好,自我成就也好,都是一個實踐的結果。所以,筆墨講究的是知行合一,真誠相待。一個畫家如果連自己的意識都欺騙,再如何炒作,其實在筆墨這個環節,他就失去了踐行的前提了。

至于為什么每個時代乃至每一個人的筆墨都會不一樣,這與個人對世界的體悟深淺、踐行能力的高低有密切關系。譬如我的繪畫風格,20 世紀80 年代是一個風格,90 年代是一個風格,2000 年之后是另一個風格,現在老了,筆墨開始追求荒率之意,并不是我不想保持一個風格,以維護市場利益,而是如果真誠面對內心價值,在“觀”的過程中,一筆一畫自然會產生變化。所以,古人從來都是從筆墨的角度去判斷繪畫的好壞。即使是齊白石的真跡,如果畫得不好,也沒有價值。這就是說,認知了筆墨,就會透過表象去認識真實,繪畫本應是有助于情緒管理,且令我們生活幸福的東西,寫意的傳統是真誠,而不是以意為實,執著表象。要知道,這世界上的一切表象和真實之間是有距離的,有的甚至是相反的。執著表象,無論是寫實還是寫意,都是不講究筆墨;直面真實,無論寫實還是寫意,都是筆墨俱足。

如上所示,筆墨其實代表了中國書畫藝術的傳統,乃至文化傳統、民族本性,一是自覺的領悟,二是自信的踐行。雖然可以說它是一種繪畫語言,但其實它又是繪畫本身,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不能輕易地否定筆墨,說“筆墨等于零”,等等。由此,一個畫家的社會責任也就可以判斷了,你首先要自己面對內心價值,成為一個幸福的人,然后組成一個幸福的家庭,如此外延,整個國家、整個人類社會都會感受到幸福。

猜你喜歡
藝術大師書畫藝術講究
吃火鍋的這些講究,你知道嗎?
與古代藝術大師畫水墨
和藝術大師畫秋天
下期主題 和藝術大師畫春天
和藝術大師畫冬天
健康吃飯有講究
唐寅書畫藝術問題淺說(之四)
書畫藝術殿堂學生作品
河北省書畫藝術研究院2015年會勝利召開
伍文勝書畫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