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融合“崗課賽證”的工匠精神培養模式研究
——以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例

2023-12-19 09:35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崗課賽證工匠競賽

王 云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0 引 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1]。2021年4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投入力度,弘揚工匠精神”。黨和國家對工匠精神的重視達到了新的高度,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促進新興工科產業發展,加快傳統工科產業轉型升級的有力人才支撐和技術保障。

高職院校作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工匠精神是學生必備的核心素養,也是新工科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理念與目標遵循[2]。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水平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培育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踐行技能報國,是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將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探索適合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新模式。

1 融合“崗課賽證”的工匠精神內涵

“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是2021年4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提出的全新育人模式。該模式以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抓手[3],通過“崗課賽證”四大育人要素相互融合滲透,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增強就業競爭力,促進高質量就業創業,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復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所以,“崗課賽證”綜合育人就是新時代工匠精神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融合[4]。

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態度、職業品質、職業作風的體現,是從業者內在價值取向和外在行為表現的統一。工匠精神的內涵可以概括為敬業樂業的精神、專注堅守的態度、勇于創新的品質、精益求精的作風。在“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中,“崗”是育人的起點,通過精準分析崗位勝任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增強學生對崗位的認同感,提高職業匹配度,愿意在工作崗位上辛勤付出、堅持不懈,這正體現了敬業樂業的精神;“課”是育人的核心,以“必須、夠用”為原則,合理設置課程內容,使學生學懂一門課程、精通一項技能,在工作中干一行、專一行,這正體現了專注堅守的態度;“賽”是育人的升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技能競賽、創新創業等活動,通過競賽比拼,鍛煉了學生的專業操作能力、抗壓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促進學生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創新實操技能,在工作中勇于突破自我、挑戰自我,這正體現了勇于創新的品質;“證”是育人的檢驗,對接行業標準,融合企業認證,使學生在畢業時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崗位所需的職業資格證書,在工作中更加高標準、嚴要求,這正體現了精益求精的作風。由此可知,“崗課賽證”綜合育人內涵與工匠精神的內涵是高度一致的,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2 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現狀

2.1 育人過程中,工匠文化氛圍不濃

高職院校是大國工匠培育的搖籃,肩負著工匠文化的傳播使命。加強文化建設是提升工匠精神培育氛圍的有效舉措。我國職業教育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這必然使高職院校積累和沉淀不夠,導致自身文化底蘊不足,校園文化建設相對滯后,文化傳播氛圍比較淡薄。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科研成果、技能競賽等方面加大宣傳力度,但在工匠文化、匠人事跡等方面的宣傳卻很少。同時,由于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自身文化基礎比較薄弱,自我認知不足,缺乏自信,往往存在“我不行、我做不到”的觀念,對工匠精神的認識程度偏低,缺乏職業追求和職業信念[5]。

2.2 教學過程中,工匠精神融合不夠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作為傳統工科專業,在新興產業不斷涌現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沖擊下,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現階段,高職院校課程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需求結合不夠緊密,有些內容雖然是理實一體,但實踐操作內容相對陳舊,無法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選用的教材相對滯后,缺乏新技術、新要求和新標準的典型案例及工匠精神相關的先進事跡的融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工匠精神內涵理解不夠,企業崗位經驗不足,沒有將工匠精神與專業課程學習相融合,教學方法單一固化,教學評價不夠客觀全面,缺乏理論聯系實際,因此,難以滿足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需求。

2.3 實踐過程中,工匠傳承引導不足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性,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為主,因此,離不開工匠精神的融入。目前,高職院校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工匠型人才的培養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設置了大量的實訓課程,但在實踐過程中,沒有將工匠精神有機融入其中,只是單純、機械地按照課程章節開展實踐,不少實訓內容更新滯后,沒有緊跟產業新業態和行業新技術的發展,學生缺乏自我思考,往往存在“差不多”的觀念,技能水平的提高非常有限。同時,大部分高職院校技能競賽普及度不高,學生缺少參與競賽的積極性,遇到困難時容易產生畏難情緒而中途放棄,真正愿意在比賽中磨煉、提升自己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

3 融合“崗課賽證”的工匠精神培養策略和實踐

3.1 崗位導向,增強職業責任感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定位必須對接企業崗位能力需求。通過畢業生跟蹤調查、企業調研、問卷調查、招聘網站調研等方式,明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職業目標崗位?;趰徫还ぷ鲀热莺凸ぷ鬟^程,融入工匠精神元素,確定勝任崗位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學生認真負責、務實肯干、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職業精神,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工匠精神與目標崗位、能力需求的融合見表1。

表1 目標崗位、能力需求與工匠精神

3.2 課程改革,重塑職業價值觀

根據實際崗位能力需求,優化課程結構,融合課程思政,進行教學改革。深化產教融合,校企雙方共同制定課程標準、設計教學任務、開發教材,開展教學活動。聘請企業中的技術骨干、省市級技術能手擔任實訓教師,以實際崗位工作內容開展實踐教學,引入行業、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使學生提前適應職場環境,畢業就能上崗、上崗就能操作[6],進而幫助學生磨煉意志、習得技藝、塑造匠心[7]。

以智能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課程為例,該課程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課程對接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崗位需求,以校企合作項目“咽拭子采集機器人安裝與調試”為課程內容,開展實踐教學。咽拭子采集機器人工作要求精度高、延時低、抖動少、力控準、慣性小,學習任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通過學生擔任設計員、安全員、裝配工、調試工等身份,還原企業真實工作情景,使學生養成規范、科學的職業素養。根據裝調零件由大到小,精度要求由低到高,難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通過理論精講、虛擬裝配仿真、真機操作,使學生掌握機器人安裝與調試的方法,能夠解決裝配與調試過程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細致嚴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過聘請企業工程師擔任實踐教學的導師,幫助學生解決任務中的難點,使學生除了向企業工程師學習技術技能,也學習他們在工作中愛崗敬業、專注堅守的職業精神。教學過程與工匠精神的結合見圖1。

圖1 工匠精神融入教學過程

3.3 競賽引領,激發職業創造性

技能競賽作為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重要載體,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將技能、學科競賽引入第二課堂,創建“智能機器人社團”等體現專業特色的學生社團,開展課外活動和競賽訓練。通過新生宣講、專業教育、技能節等方式,鼓勵更多的學生積極參加競賽。通過將企業項目、競賽項目引入教學過程,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激發創新意識。通過“校賽—省賽—國賽”三層選拔機制,挖掘優秀的學生參加高級別的競賽,不斷精進技術技能。學生不僅在大學生機械設計競賽、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大賽、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大學生機器人競賽等省級競賽中名列前茅,更在全國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大賽、全國高校智能機器人創意大賽等國內大賽中獲獎。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近三年競賽獲獎情況見表2。實踐表明,這種三層選拔機制,既是學生自身內在成長的過程,也是職場外在適應的過程[8]。

表2 近三年學生競賽獲獎情況

以省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大賽為例,該賽項涉及的知識面廣、操作技能要求高。學生主動放棄課余休息時間,在實訓室刻苦訓練,常常為了攻克一個技術難點而通宵達旦;也會為了實現機器人更優的控制效果而不斷完善程序、優化方案。正是由于平時高標準、嚴要求的訓練,讓學生在比賽中穩定發揮,取得佳績。競賽的歷練,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不斷創新學習方法,提高技術技能水平,也鍛煉了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4 證書檢驗,樹立職業發展觀

職業資格證書是檢驗高職學生技術技能獲得的有效手段,通過對接行業標準,將課程要求與職業標準相結合、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應,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融合,打通學生職業發展渠道,增強崗位勝任力和就業競爭力。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團隊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選擇上充分考慮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崗位能力需求和課程改革需要,注重學生技術技能培養的整體性提升和個性化發展。

以 “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工業機器人裝調與應用(中級)為例,將證書培訓內容與教學內容結合、證書考核標準與課程標準對接、證書的獲得與課程的評定對應,使學生以更加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做到操作規范,明白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瑕疵,都會導致設備裝調不符合要求而無法正常工作,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例如,在工業機器人裝配考核中,要求工業機器人5軸處皮帶的張緊頻率為140~163 Hz之間,需要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嚴格按照標準進行裝配,并學會規范使用聲波張力儀進行頻率測試,樹立良好的標準意識;同時,只有經過反復訓練和操作,才能做到熟能生巧,于細微之處體現匠人品質。自開展該技能等級證書鑒定以來,通過率達到100%;畢業學生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企業的高度認可。

4 結 語

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將“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與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相融合,不僅體現了“職業”特色,而且彰顯了“育人”本色。通過以崗定課、以課促改、以賽促學、以證促教,在育人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融入工匠精神元素,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和職業品質,成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復合型人才,助力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制造強國建設。

猜你喜歡
崗課賽證工匠競賽
2020絲綢之路數學競賽
90后大工匠
工匠風采
“崗課賽證”融通的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模式研究與實踐
電子商務專業“崗課賽證”融通的課程重構實踐研究
工匠神形
我看競賽
創新思維競賽(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