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怡精神視域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路徑探析

2023-12-20 18:40謝喆珺
大學·課外閱讀 2023年11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摘? 要:楚怡教育是湖南職教人寶貴的精神財富,蘊含著家國情感、育人理念、創新精神等時代價值?!俺钡穆毥叹袷窃谏鐣l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是職教工作者對職教全面系統的思考總結后建立的。因此,在現代的職業教育環境下,“楚怡”職教精神已作為職業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通過推動理論和實踐的雙向育人,不斷提升學生們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和信任感,增強職教工作者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加大楚怡精神的生動實踐,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添磚加瓦,培養具有湖湘情懷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和時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楚怡精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33-0040-04

基金項目:202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資助項目“基于楚怡精神傳承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2E47)。

作者簡介:謝喆珺(1991—),女,碩士,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和理論研究。

著名的教育家陳潤霖先生,于1909年在其故鄉創辦了湖南私立楚怡初級工業教育學院,校訓“愛國、求知、創業、興工”,被譽為“楚怡精神”,這一教育理念始終激勵湖南職業教育行業的工作者砥礪前行[1]。近年來,在推進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湖南大力實施“楚怡行動”,并印發了《關于開展“楚怡”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的通知》[2]。通過推進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高地建設,成立高職高專思政理論課建設聯盟,并在全國首創了職業院校思政課程教學能力系列競賽,充分利用湖南豐富的紅色資源,以家國情懷、創新創業、興工強國等為重點,旨在進一步推動思政理論課和課程思政建設,持續掀起宣傳“楚怡精神”的熱潮。

一、楚怡精神內核綜述

(一)楚怡精神之緣起

2022年3月26日,一部開創了全國職教領域紀錄片先河的《楚怡百年榮光》記錄了楚怡精神的形成。以“愛國、求知、創業、興工”為辦學宗旨,在1909年,以著名教育家陳潤霖為代表的湖南職業教育先行者們,在當時動蕩的時局下籌辦了湖南私立楚怡初級工業學院(后改名“楚怡工業學?!保?,楚工在繼承和發揚湖湘傳統文化經世致用精神的基礎上,實現了文化自信與教育理想的有機融合、家國情感與個人意志的辯證統一、勇于改革和勇于創造精神的有力融合,激勵著一大批湖南職教人奮勇前行,對當代社會具有深遠的影響力[3]。

(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經過提質升級后,培養能力明顯增強。目前,高職高專畢業生是中國工業大軍中的一支重要后備力量,也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區域產業創新升級和新型城鎮建設的主要力量[4]。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職業教育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針,深化體制和機制的改革,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職業教育進行創新,要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引導社會各方面,尤其是產業企業,對職業教育給予積極的支持,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而奮斗[5]。之后,教育部于2020年公布了《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也在2022年底發布,這是一份由中央和國務院共同制定的文件。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要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促進高職教育的發展,推動高等教育的創新?!吨腥A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改后,新《職教法》正式生效,使職業教育與一般教育并駕齊驅,凸顯了職業教育在整個國家教育體系中的作用[6]。綜上,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三)湖南省對職業教育的相關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教育迎來發展的春天,為進一步構建我國現代職教體系。湖南省高度重視職業教育領域,出臺了《湖南省職業教育條例》和《湖南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指導文件[7]。在202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提出實施職業教育“楚怡”行動計劃,目標是繼續推進楚怡職教的理念。此外,傳承發揚新時期楚怡職教精神,以“愛國、求知、創業、興工”的精神進一步豐富和創新楚怡智庫,從全新角度深入解讀創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政策理念、政策框架和模式,以期成為國內領先的高端智庫,以此推動全省職業教育機構建設,進一步為湖南職教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戰略依據。2022年,湖南省政府決定中明確提出,把“職業教育‘楚怡行動”項目列為全省十項重點民生實事項目,旨在打造出楚怡職教品牌并作為湖南職業教育人獨有的“文化名片”。湖南省將深入開展“楚怡”教育活動,持續推動職教人才高地打造,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同湖南省經濟發展相配套、同廣大人民群眾期盼相契合的湖南省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二、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現狀

“深化‘大思政課建設,加強實踐性教育”和“深化‘大思政課建設工作方案”,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方案強調,一方面,要組織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將思政課開設到更多的實際環境中,讓同學們在實踐中認識社會、磨煉意志、積累經驗,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與自己的人生選擇和實際行動相結合,為青少年構筑精神基石、夯實人生根基。另一方面,要擴大工作模式,整合多種資源,擴大課堂半徑,形成覆蓋課堂、校園和社會的“點線面”一體的思想政治大課堂,凝聚社會育人力量,形成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啟發學生智慧和心靈的整體育人氛圍。這就要求必須要改革創新課堂教學,各高校都要嚴格落實思政課實踐教學[8]。

實踐課程作為思政課教育內容的主要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一環,對提高大學生認識世界的能力與培育品格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9]。近年來,各地學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探索,總結了許多可貴經驗,獲得了一定效果。從各高校的實踐來看,思政課實踐教學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一是發揮第一課堂的作用,依托第一課堂開展案例教學、主題討論、辯論演講等發揮學生自主作用的課程設計;二是給學生布置實踐項目,學生根據項目完成實踐論文,主要包括調研、訪談等項目;三是進行校外實踐,或是基地參觀現場教學,或是暑期社會實踐等,成果以論文形式呈現。這些探索取得了一定實效,但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在實踐中遇到了很多現實困難,實踐教學效果還不太理想[10]。

(一)形成規模的高校案例可供借鑒的較少,實踐課仍停留在理論層面

案例教學、主題討論、辯論演講、實踐論文等都屬于第一課堂理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但實踐性不夠;利用假期組織校外實踐是很好的一種方式,但需要花費時間、費用,并不是每個學校都有這樣的條件,且參與的多是優秀學生或中共黨員,很難做到全員參與,難以保障實踐教學的質量。

(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實踐教學局限性比較大

在大多數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實踐教學內容與理論教學存在偏差,大學生在實踐學習中很難將理論知識落地,實踐教學方式也存在局限性,僅局限于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和參觀考察等,很難有效提高大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雖然有些高校已經能夠推行專題式、小組討論、翻轉課堂、線上線下融合等新型教學模式,但想整體全員式地推廣下去仍有難度,而且由于受學生的學習效果、師資能力、高校教學資源、師資培訓水平等因素的制約,實踐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實施起來也比較艱難。

(三)缺乏實際統籌和整體規劃,思政課實踐教學缺乏資源整合

教育部進一步提出的“大思政”背景下的實踐教學,要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與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相結合,將傳授知識與進行思想教育相結合,將系統教學與專題教育相結合,將理論武裝與實踐育人相結合,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相結合。思政實踐活動如何定位,是和理論課程融合到一起,還是分開設置學時,屬于必修還是選修以及如何開展及資金來源從哪支出,與理論課如何銜接,最終的效果如何,采用哪種實踐方式,這些都是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三、楚怡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的意義

“楚怡”職教精神是在社會的發展之中逐漸形成的,是職業教育家們對職業教育做出全面深入研究以后產生的,楚怡精神是湖南職教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家國情懷、育人理念、創新精神等時代價值[11]。所以,在新時期的職業教育中,要積極落實并滲透“楚怡”職教理念作為職業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將其納入思想政治教學,通過理論和時間雙重育人,助推職業教育全面提升,為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牢固的基石。

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載體,關系到高職人才培養的方向與質量。充分利用好“楚怡”精神立德樹人的教育元素,展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擔當、新作為、新力量,有利于發揮思政課人生啟迪和導航作用,為職教發展增值賦能,注入思政教育向心力和凝聚力。

其次,“如何提高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有效性”也始終是高校和老師們倍加關心的重要議題,就當前的教學實踐情況而言,高職學校對思政教育理論課的教學改革也取得了一些進展。通過對楚怡精神傳承的實踐性教學創新,既有利于推動思政理論課教學的新變革,又能夠深入傳播“楚怡”精神、愛國主義精神、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精神。

四、楚怡精神視域下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路徑

(一)進一步加強思政“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及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目前,大型專業學院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步,然而在教師質量的均勻性以及“雙師型”教師的評定準則方面,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為何要繼續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在過去,學校對教師的實踐經歷極為重視,讓很多在實業界有成就的人擔任教師,早在教師招聘環節就已經對教師的“雙師型”特質有了初步界定[12]。而如今,在我國,許多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資格認證工作主要是由學校自行進行,職業“雙師型”教師認證標準沒有統一標準,在教育和產業的融合過程中,往往忽視了企業和學校的共同參與。有些高職院校在“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育過程中,企業的參與更是微乎其微,這便成了學校單方面的演出,造成了“雙師型”師資隊伍在產業中的工作經歷不足,不能適應產業和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需要?!皭蹏?、求知、創業、興工”的“楚怡”職教精神,對高等職業學?!半p師型”師資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對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促進“三高四新”戰略的實施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而湖南的高等職業學校,更應該與各大高校的實際工作相結合,充分發揮“楚怡”的職教精神,培育出一支高素質、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促進高等職業學校的發展,為建設“制造強省”作出貢獻。

(二)進一步發揮高校、師生參與實踐教學的主體作用

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必須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一方面,為了進一步推動以“楚怡精神”為背景下的實踐教學,校方可聘請業內專家學者、技術名師來參加學生人才培養計劃的修訂、教材編寫與師資隊伍共建的培養過程,而思政教師則根據楚怡精神著重于對學生的愛國、求知、創新、興工的精神培育,把湖南省職業教育史納入思政教育課程中,這將有利于學生個人與社會各界及整個職業教育事業發展中的力量相融合,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認識了解當前湖南省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進而增強身為湖南省職業教育人的歸屬感。另一方面,思政課實踐教學在課程設計中要將社會職教需求納入其中,提高思政課社會服務的導向性,把學生個人職業發展與服務社會統一起來,這樣大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教學的動機才能得到有效激發。

(三)進一步拓寬實踐教學路徑,優化育人實效

在思政課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可通過組織參與實踐活動,開闊自身的視野、培養自身的組織能力[13]。為了使該校實踐教育的效果更好,該校還可進一步拓寬實踐教學的途徑,如擴大校際資源共享,加強校際的教學合作與經驗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學校的實踐教育向開放性發展。大學可以與理想信念、歷史相結合,協助高職院校興建“楚怡”文化館。運用實物、文字、照片、錄像、動畫、虛擬現實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現“楚怡精神”的時代價值及深刻內涵。還可以與學校的歷史展廳相結合,重點陳列學校的師生們發揚“楚怡精神”,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展現他們的奮斗歷程和光輝事跡,展示他們為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作出的貢獻。給學生提供實踐教學本校平臺的同時,學??膳c周邊典型性的企事業單位、職教基地等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定期組織開展學術交流、研討和實踐傳播活動,還可以與周邊高校建立橫向聯系,建立共享共用實踐教學基地合作機制;不斷創新文化育人方式載體,擴大“楚怡精神”覆蓋面和受益面,在校內外持續掀起傳承弘揚“楚怡精神”的熱潮,激勵師生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南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加快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

參考文獻:

[1] 湖南省人民政府. 教育部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服務“三高四新”戰略意見[EB/OL]. (2021-10-12). http://jyt.hunan.gov.cn/sjyt/xxgk/tzgg/202110/t20211012_1055055.html.

[2] 周嘉懿,鄧飛. 楚怡精神融入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討[J]. 文淵,2021(11):1421-1423.

[3] 王斌. 思政課實踐教學應處理好幾個關系[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08):47-49.

[4]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 人民日報,2019-03-19(01).

[5] 彭瑛. 探索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長效機制[J]. 花炮科技與市場,2019(03):132-133

[6] 潘京萍. 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價值與路徑探討[J]. 現代職業教育,2019(15):220-221.

[7] 潘雪義. 湖湘工匠精神學校傳承的策略研究[J]. 內蒙古煤炭經濟,2020(08):210-211.

[8] 王秋香. 基于湖湘優秀傳統文化的高職學生文化自信培育[J]. 中外企業文化,2020(10):94-95.

[9] 童一帆. 湖湘工匠精神在湖南高職院校人文素養課程中的融合[J]. 財富時代,2020(10):145-146.

[10] 張微,戴順,李響初. 湖湘文化融入高職教育教學的探究[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1):10-11.

[11] 孫艷. 湖湘文化融入職業教育教學的實踐[J]. 學園,2020(33):49-50.

[12] 曹海英. 工匠精神融入新時代高職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探究[J]. 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20(02):122-127.

[13] 張雅,夏金星. 高等職業教育品牌的內涵、構建機理和實施策略研究[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2):55-58.

(薦稿人:陳為化,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索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研究型學習在傳熱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