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區依托型鄉村民宿空間分布的特征及影響因素
——以武陵源區3個旅游村為例*

2023-12-21 04:52謝文海于卓璇徐綺祺彭俊瑞吳吉林
關鍵詞:民宿景區村民

謝文海,于卓璇,徐綺祺,張 璇,彭俊瑞,吳吉林

(吉首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湖南 張家界 427000)

民宿是利用當地閑置資源,民宿主人參與接待,為游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設施[1].民宿作為旅游村的重要配套服務設施,得到了不同游客的追捧,旅游民宿已成為鄉村旅游轉型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2]、《旅游行業標準LB/T 065-2019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3]、《關于促進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4]等文件中多次提出鼓勵發展民宿產業,建立市場新規范,促進民宿市場健康發展.作為武陵山片區重要的民宿集聚區之一,張家界市近年將民宿產業發展列入長期發展規劃,出臺系列民宿管理、評定辦法及指導意見,如《張家界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張家界市民宿(客棧)、社會飯店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5]等,用來規范行業發展,鼓勵引導民宿集聚發展和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支持居民自主建設經營民宿,吸引外來投資商開發建設精品民宿,引導成立旅游客棧協會,開展民宿相關的營銷活動.截至2019年,張家界市共有各類民宿客棧1 300余家,建成“五號山谷”“回家的孩子”“水木瀟湘”“梓山漫居”“璞舍”“百年華真”“龍舍”等眾多國內外知名的優質民宿.為了指導鄉村民宿選址,促進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筆者擬選擇武陵源區(中國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3個景區依托型村莊(龍尾巴村、泗南峪村、野溪鋪村)為研究對象,采用參與式農村評估法、興趣點分析法和GIS空間分析法,對研究區民宿空間分布的特征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 案例地概況

1.1 案例地選擇

武陵山片區地跨湘鄂渝黔4省市的71個縣(區、市),區域內民宿產業蓬勃發展.湖南省張家界武陵源區與永定區交界處、湖北省利川市與恩施市交界處、湖南省鳳凰縣形成了民宿高密度集聚區[6-7].本研究案例地位于“張家界-恩施-鳳凰”民宿群落高密度集聚區域,具有較高的代表性.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距省會長沙約400 km,景區總面積500 km2,境內石英砂巖峰林地貌世界罕見,旅游資源豐富.本研究選擇的3個旅游村(龍尾巴村、泗南峪村、野溪鋪村)皆位于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附近,風景優美,屬于景區依托型村莊(表1).3個旅游村地理區位優越,靠近武陵源核心景區,旅游村與景區之間的旅游通達性較好.

表1 3個景區依托型村莊的基本情況(2020年)

1.2 案例村民宿發展特征

3個景區依托型村莊民宿發展特征見表2.

表2 3個景區依托型村莊民宿發展特征

(1)民宿產品特征.龍尾巴村產品定位以高端民宿為主,投資方式以社會資本為主,多為外來投資商通過投資、租賃等方式建設和經營民宿.龍尾巴村民宿的設計風格以原鄉輕奢生態民宿為主,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態環境與注重旅居質量的輕奢服務、簡約現代的建筑風格與窗外阡陌縱橫的百畝景觀田相得益彰.例如,土家民族風情和現代建筑的碰撞與融合讓民宿“梓山漫居”聲名大噪,為龍尾巴村吸引了大量客源.

泗南峪村產品定位以低端民宿為主,投資方式以當地村民投資為主,多為本地居民利用自家閑置房產自主經營的傳統民宿.泗南峪村民宿的設計風格以民族風情特色客棧為主,獨特的吊腳樓、封火墻和雕花木窗等建筑元素都向游客展示著土家族的民族風情,散發著泗南峪村作為“湖南最美少數民族特色村鎮”的民俗魅力[8].

野溪鋪村民宿產品定位屬于高端民宿和中低端民宿相結合,投資方式為社會資本與當地村民投資相結合.高端民宿“五號山谷”“回家的孩子”等由投資商即社會資本建造經營,絕大多數的中低端傳統民宿通過政府扶持由村民自主建設經營.野溪鋪村民宿的設計風格以野奢田園度假民宿為主,古樸的民宿風貌與周圍山野環境相呼應,游客在與天然美景親近的同時還能體驗奢華的旅游接待服務.野奢田園度假民宿選址大多處于偏僻的山野叢林之中,盡可能與自然環境深度融合.例如,高端現代民宿“回家的孩子”和“五號山谷”分別處于清風峽組團和青泥堰組團盡端的山谷峽口.

(2)配套服務設施.龍尾巴村配套設施不齊全,種類最少.以梓木崗門票站游客服務中心為分界線,核心區特級保護區界線外只有少數配套設施(如特色餐館、便民超市)零散分布,核心保護區界線內因禁止開發建設而無相關配套設施.

泗南峪村配套設施齊全,依附于天子山鎮形成村鎮中心級別規模的核心區域,服務設施配備較完善,沿路集中分布有茶樓餐館、商鋪超市、銀行營業廳及其他娛樂休閑運動場所等.

野溪鋪村楊家界門票站附近分布有特色商鋪、便民超市、游客服務中心等配套服務設施,其規模與數量不及泗南峪村,但多于龍尾巴村.

(3)政策支持.龍尾巴村利用臨近梓木崗門票站的區位優勢吸引投資,打造了“梓山漫居”“璞舍”等高端民宿,進一步帶動了普通客棧發展,促進了村民就業和村內經濟發展.2018年,龍尾巴村被列為“武陵源區鄉村振興示范點”,2019年被評為“湖南省美麗鄉村示范村”“湖南省第1批鄉村旅游重點村”.梓木崗門票站核心區特級保護區內組團受到嚴格的生態管控,禁止新增旅游服務設施,也不允許翻新住宅[9],龍尾巴村民宿只能集聚在核心保護區界線外的空間.

作為武陵源區精準扶貧示范村,泗南峪村是一個鄉村建設成功轉型的案例[8],2015年獲得“湖南省最美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稱號.村莊整體民宿產業發展較快,目前雖以低端民宿為主,但集聚程度和接待能力在穩步提升.

野溪鋪村于2016年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單,2017年進入全國第2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錄.野溪鋪村依托村落格局和旅游資源優勢,大力推進旅游民宿產業發展,其中“回家的孩子”“五號山谷”在一眾鄉村民宿客棧中脫穎而出,成為野溪鋪村旅游民宿產業的帶頭企業.

2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1 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主要包括3個方面:(1)通過實地調查來確定2020年3個旅游村民宿分布的基本格局.(2)利用參與式農村評估法,獲取2020年3個旅游村的基本概況和民宿發展的相關文獻資料.(3)借助AMapPOI軟件工具獲取2020年武陵源區所有民宿的興趣點數據,再利用ArcGIS10.2軟件從中篩選出1 300個民宿興趣點.通過與實地調研的民宿資料進行比對,最終確定龍尾巴村有56個民宿點,泗南峪村有89個民宿點,野溪鋪村有92個民宿點.這些興趣點數據將用來分析3個旅游村民宿的空間分布特征.

2.2 研究方法

2.2.1 最鄰近指數 點狀要素空間分布分為集聚分布、均勻分布和隨機分布3種類型,均勻分布的最鄰近距離最大,隨機分布次之,集聚分布最小.本研究主要通過最鄰近指數測定民宿間的平均距離,從而判斷民宿分布類型及集聚或分散的程度[10].最鄰近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R=dobs/dexp.

其中:R為最鄰近指數;dobs為觀測點到最鄰近點的平均距離;dexp為假定隨機分布時所期望的平均距離.一般認為,R=1,表示隨機分布;R<1,表示集聚分布,且R越小,集聚水平越高;R>1,表示趨向均勻分布(離散分布).

2.2.2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一般用來反映相關要素在空間分布層面上的相對集散程度,通常用于分析研究對象的空間連續性分布特征[10-11].本研究通過核密度分析來確定3個旅游村民宿分布的密度及其核心區域.核密度的計算公式為

2.2.3 緩沖區分析 緩沖區分析是用來探索某一地理實體對其周圍地物的影響,確定不同地理要素空間臨近性或接近程度的空間分析方法[10].緩沖區分析的公式為

B={x|d(x,o)?L}.

其中:B為緩沖區;d為x與o之間的距離;L為緩沖距.

2.2.4 興趣點分析 隨著電子地圖和定位技術的快速普及,利用大數據進行地理事物空間分析已成為地學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興趣點作為一種新的空間數據源,具有數據量大、覆蓋面廣、實時性強、精確度高等優勢,在城市空間分析與基礎設施規劃領域有廣泛應用[12].

3 旅游村民宿空間分布的特征

3.1 總體上呈現集聚分布模式,且集聚程度不一

對與實地調研信息匹配后的村域邊界內的含有空間位置信息的民宿興趣點數據,借助ArcGIS10.2軟件并運用“最鄰近分析”計算出3個旅游村民宿的最鄰近指數R.結果顯示,3個旅游村民宿的最鄰近指數R均小于1(表3),說明三者在空間分布上均呈現集聚分布特征.龍尾巴村民宿R=0.763,比其他2個村莊集聚度低;泗南峪村民宿R=0.549,呈現中度集聚特征;野溪鋪村民宿R=0.392,呈現高度集聚特征.

表3 3個景區依托型村莊民宿最鄰近分析數據

3.2 集聚模式呈現明顯的多中心和等級分布特征

運用核密度分析法對民宿興趣點數據進行分析.在具體計算過程中,若核密度帶寬設置過大,則可能遺漏某些細小區域的變化情況;若帶寬設置過小,則無法呈現整體區域的密度變化規律[11].經過多次實驗表明,將帶寬設置為250 m較合適.采用自然間斷點分級法對核密度進行等級劃分,共9類,各村民宿的核密度分布如圖1所示.由圖1可見,3個旅游村的民宿在空間上均呈現明顯的等級分布特征和多中心(以多個民宿集聚區為中心并向外圍擴散)的空間分布形態.

龍尾巴村以武陵源景區梓木崗門票站為界,分為核心區特級保護區內外兩部分.核心區特級保護區屬于武陵源核心風景區,受嚴格生態管控,禁止民宿開發建設,因而龍尾巴村民宿高度集聚于梓木崗門票站外的非核心區特級保護區.由圖1(a)可見,龍尾巴村民宿構成一主一次雙中心的空間結構.村莊入口區域形成了以“梓山漫居”為核心的高端現代民宿群,在空間分布上是核密度最高的一級中心;梓木崗門票站附近區域是民宿分布密度較高的次級中心.

泗南峪村民宿呈現雙核集聚的空間分布特征.天子山景區門票站所在支路與村莊主路的交匯點是核密度高值區域,即民宿空間分布高度集聚的一級中心;武陵日出觀景臺所在支路與主路的交匯點是次級中心.

野溪鋪村民宿形成3個不同等級的集聚中心.一級中心位于楊家界景區門票站附近,形成了以農家體驗為主的中低端民宿群,其空間集聚現象最顯著;二級中心位于青泥堰和清風峽,分別形成了以“五號山谷”和“回家的孩子”為核心的野奢田園度假民宿群;三級中心位于景區門票站與“五號山谷”民宿群道路之間.

圖1 3個景區依托型村莊的民宿核密度分布Fig. 1 Distribution of the Guest Houses Industry in Three Scenic-Reliant Villages

3.3 趨向旅游資源豐富的主要景區集聚

運用ArcGIS10.2空間分析工具箱的“緩沖區分析”工具,以500 m為緩沖帶半徑,對各村域范圍內的風景名勝區興趣點數據進行緩沖區分析,并統計位于緩沖區范圍內的民宿數量(表4).由表4可知,各村多數民宿位于風景名勝區500 m緩沖帶內,其分布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武陵源景區豐富的旅游資源,在空間布局上具有毗鄰主要景區的特征.

表4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500 m緩沖區內3個景區依托型村莊的民宿數量

3.4 依附村內主要交通干道集聚

利用緩沖區分析工具建立50 m緩沖帶,對各村域主要交通干道進行緩沖區分析,并統計位于緩沖區范圍內的民宿數量(表5).由表5可知,各村民宿主要集聚在村內交通便利的主要干道附近,充分說明了交通因素對民宿空間布局的引導作用.

表5 主要交通干道50 m緩沖區內3個景區依托型村莊的民宿數量

3.5 民宿空間分布特征

民宿空間分布特征如圖2所示.運用最鄰近分析法對民宿集聚程度進行縱向比較,發現3個旅游村均呈現集聚分布模式,且集聚程度不一;運用核密度分析法橫向比較民宿的集聚程度,發現3個旅游村均呈現多中心分布模式,且具備不同規模數量的集聚中心;運用緩沖區分析法分別建立村域內風景名勝區500 m緩沖帶及主要交通干道50 m緩沖帶,統計位于緩沖區內的民宿數量,發現3個旅游村的民宿均趨向旅游資源豐富的主要景區和村內主要交通干道集聚.

圖2 景區依托型村莊民宿空間分布特征Fig. 2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uest Houses in Scenic-Reliant Villages

4 景區依托型鄉村民宿空間分布的影響因素

通過梳理相關研究發現,交通條件和旅游資源是民宿空間分布的共同影響因素,市場需求、區域品牌及政策條件是影響民宿空間分布的重要因素[10-14].結合前文對研究樣本的民宿發展特征分析,最終確定景區依托型鄉村民宿空間分布的影響因素為旅游資源、交通條件、產品定位和政策支持.

圖3 景區依托型鄉村民宿空間布局的驅動機制Fig. 3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Spatial Layout of Rural Guest Houses in Scenic-Reliant Villages

如圖3所示,景區依托型鄉村民宿空間布局的驅動機制,受旅游資源、交通條件、產品定位和政策支持等多種因素影響.各因素通過要素間的相互作用,影響著鄉村民宿集聚程度和空間布局.3個旅游村雖然在開發定位、設計風格、配套服務設施、投資方式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特征鮮明各異,但是在民宿空間布局上具有共性.

(1)旅游資源.旅游資源是影響景區依托型鄉村民宿集聚的早期動力和決定性因素[13].張家界以旅游立市,是國內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武陵源區旅游資源更是山岳景觀奇異,對游客有極大的吸引力.本研究區域內民宿類型屬于鄉村民宿,城市中心區區位對其影響較小,其空間分布更依賴于臨近熱門景點的區位條件.也就是說,旅游資源的分布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引導著民宿的空間布局.

(2)交通條件.交通是影響民宿空間分布特征的基礎條件,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在自駕游興起的大背景下,良好的交通可達性成為游客的首選.交通區位條件影響整個鄉村民宿的發展速度,交通設施會影響民宿空間分布模式和集聚程度,交通設施越完善,民宿的空間集聚程度越高.

(3)產品定位.產品定位也影響鄉村民宿的選址及集聚程度.高端民宿以獨棟建筑和單獨地塊建設為主,傳統民宿則多為村民利用房產自主經營,傾向于連片式集聚.高端民宿分布趨向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等資源豐富的區域,如野溪鋪村的“五號山谷”、龍尾巴村的“梓山漫居”等,多獨立分布在環境及景觀條件較好的地段;中低端民宿分布則主要圍繞楊家界、梓木崗門票站及主要道路交叉口等交通方便的地段.

(4)政策支持.生態保護政策、耕地保護政策、自然保護地政策及鄉村旅游用地等政策為鄉村民宿的發展提供了支持,同時也影響著鄉村民宿的空間布局.例如,由于鄉村民宿的開發建設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因此核心景區(保護區)內的建設活動受到嚴格限制,使得龍尾巴村鄉村民宿主要分布在梓木崗門票站外.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結合參與式農村評估法、興趣點分析法和GIS空間分析法,對張家界市龍尾巴村、泗南峪村、野溪鋪村民宿空間分布的特征及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結論如下:(1)民宿空間分布均呈現集聚模式,且3個村莊的集聚程度不一;集聚模式呈現明顯的多中心和等級分布特征;民宿主要集聚在旅游資源豐富的景區和村內主干道附近.(2)民宿空間分布的影響因素多元化,旅游資源、交通條件、產品定位和政策支持是鄉村民宿選址與空間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

5.2 發展建議

(1)利用景區資源優勢,明確民宿產品定位.要充分利用景區旅游資源及其客源市場,深入發掘地域特色和鄉村文化,融入自然山水景觀和人文風情,強調體驗性和互動性,打造個性化、定制化的民宿產品.如“五號山谷”定位為頂級野奢民宿度假區,“梓山漫居”定位為原鄉輕奢生態度假區,都是成功的例證.

(2)提供暢通便利的交通環境,完善民宿配套服務設施。要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工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等鄉村振興項目,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進一步加大政府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提供鄉村公共服務的力度.按照政府主導、多主體參與的思路,政府要制定資金和稅收政策,拓寬融資渠道,重點建設道路、衛生、供水、消防等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及衛生間、停車場、生活超市、快遞點、電動汽車充電樁等生活配套服務設施,打通鄉村民宿“最后一公里”,提升鄉村民宿交通的通達性及配套服務設施便捷性.

(3)鼓勵多元投資主體參與,完善各項民宿支持政策.要完善相關政策,鼓勵農戶個體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積極開展鄉村民宿建設,吸引社會資本及其他投資商下鄉投資,通過租賃、合作經營等方式實現農村閑置宅基地使用權的活化利用,形成多元靈活的民宿建設經營模式.針對文化和旅游產業項目用地審批,宜在遵循規劃先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耕地的前提下,采用點狀報批和供應的項目用地方式.此外,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提供民宿經營所需的保險服務,以提高鄉村民宿應對疫情等突發事件的能力,同時舉辦民宿管家職業培訓,助力就業增收,賦能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民宿景區村民
孿生院子民宿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云南發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區擬確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摘牌』
“摘牌”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某景區留念
選擇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嗎?
你是民宿達人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