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陰市三條河道低效防護林現狀與改造策略

2023-12-21 15:45王東華
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 2023年6期

王東華

摘要:【目的】探討江陰市三條河道低效防護林改造策略,為江陰市內三條河道防護林科學改造提供依據,對增強河道防護林的防護功能、發揮河道防護林的生態屏障作用和美化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同類河道低效林改造提供參考?!痉椒ā吭趯幨袃葨|青河、青祝河和馮涇三條河兩岸的森林資源分布現狀調查基礎上,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低效林現狀,進一步分析低效林形成原因,提出三條河道低效防護林改造策略?!窘Y果】根據對河道沿岸森林質量提升的要求、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程,提出了三條河道低效防護林采用補植改造和綜合改造策略,并分別簡要設計了每種改造方法的適用條件、技術要求、實施地點與面積以及采用的具體技術措施,為河道低效林改造實施提供了方案?!窘Y論】低效防護林改造是長防林建設工程項目的重要措施,是改善生態環境的迫切需要。江陰市域內三條河道低效林,按照本方案實施改造后,將新增高質量林分1300畝,區域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生態屏障作用更加明顯,可減輕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養能力,促進全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關鍵詞:低效林;改造策略;江蘇江陰

防護林體系建設是我國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防御自然災害、改善人居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林業生態建設,防護林體系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有效保障了國家生態安全。近年來,營造的防護林普遍存在樹種單一、結構簡單、初植密度不合理、林分生長不良等情況,加之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導致防護功能下降、病蟲害加重、林木損失加大,影響林業生態建設作用的發揮。因此,加強對低效防護林的科學改造工作,保障防護林健康有序更替,關系我國生態修復成果的鞏固,關系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關系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強大功能的發揮。江陰市地處長江下游、太湖流域水網地區,境內河網密布,多年來,江陰市各級黨委政府非常重視河道兩側防護林建設,以營造河道兩岸森林生態景觀廊道,構建連續完整、結構穩定的河道兩岸森林生態系統為目標,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河道防護林系統。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加上受到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部分河道兩側防護林穩定性失調、林木生長發育衰竭、系統功能退化和喪失,成為低效防護林。低效防護林改造是國土治理和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改善林種樹種結構、提升林分質量、提高林地生產力、最大限度提高森林資源三大效益的重要森林經營措施。本文在對江陰市內東青河、青祝河和馮涇三條河兩岸的森林資源分布現狀調查的基礎上,介紹了低效林現狀,分析了成因,并根據對河道沿岸森林質量提升的要求,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程,提出了三條河道低效防護林改造策略。對江陰市河道防護林科學改造、增強河道防護林的防護功能、發揮河道防護林的生態屏障作用和美化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為類似河道低效林改造提供參考。

1 江陰市自然條件

1.1 地理位置

江陰市位于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北面長江與靖江隔江相望,南面與太湖和無錫惠山區、錫山區接壤,東面緊靠常熟市和張家港市,西面連接常州市,地處江尾海頭、長江咽喉,是長江南北較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江海聯運的天然良港城市,地理位置介于北緯 31°40′34″至 31°57′36″,東經119°59′0″至 120°34′30″之間。

江陰市交通條件優越,有蘇南沿江城際高鐵;有京滬高速、滬蓉高速、滬武高速等三條國家級高速在境內交會等;水路有江陰港、蘇南國際碼頭、錫澄運河。

1.2 地貌地形

江陰全市地勢平坦,地貌為古代沉積平原,地質是長江沖積和太湖沉積。北部的沿江區域長江沖積平原,高程2.0-4.5m;南部區域太湖水網平原,高程5-8m,其中西南圩區地勢低洼,高程僅1.5-2m;平原區域占全市總面積的83.15%。山丘區域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和中部,大小山頭18個,高程200m以下,最高為273.8m,占總面積的3.97%;市內水域面積廣闊,占總面積的12.88%。

1.3 氣候特征

江陰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比較長。年均氣溫15.2℃,最高氣溫39.4℃,最低氣溫-14.2℃。全年無霜期有227d,年降水量1071.3mm,雨日數122d,全年日照2163.3h。春季多雨陰濕,夏季有明顯梅雨季,秋季常有臺風危害,秋旱或連日陰雨天氣時有發生,冬季期短嚴寒,雨日較少。

1.4 土壤條件

江陰市域內土壤分為水稻土、潮土和黃棕壤 3個土類,分為潴育型水稻土、漂洗型水稻土、脫潛型水稻土、滲育型水稻土、灰潮土、粗骨黃棕壤、普通黃棕壤 7個亞類,有11個土屬、30個土種及若干變種。江陰北部沿江是以沙質為主的潮土和滲育型水稻土,西南部和東南部是黏性較強的脫潛型水稻土,中部是漂洗型水稻土和潴育型水稻土,低山丘陵區是粗骨型黃棕壤和普通型黃棕壤。

1.5 水文條件

江陰市地處長江流域太湖水系,地表水豐富,外來水源充足,境內河流縱橫、湖泊眾多,水域面積198.75km2,流經江陰的長江岸線長約35km,江面寬2-4km,水深30-40m,年平均徑流量 9730億 m3,年大氣降水補水9.8億m3,地表徑流為1.5億m3。境內河網密度為4.98km/hm2,已形成12條通江河道,8條橫向調節干河,199條鎮級河道,929條村級生產河道,組成了境內四大水系:澄西新溝河水系,中部錫澄運河水系,東部張家港河水系和夏港河水系。

1.6 森林動植物資源

江陰氣候上屬于亞熱帶北緣,中國植被區劃上屬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帶,江蘇植被區劃上屬于長江三角洲丘陵平原櫟類典型混交林,喬木層常綠闊葉樹以苦櫧和青岡為主,常見冬青、石楠等,經過長期人工林演替,次生林植被增多,如楓香、黃檀、榔榆、三角楓、牛鼻栓、山胡椒、胡枝子、白檀、烏飯樹、女貞、野柿等,人工栽培樹種有香樟、銀杏、桂花、廣玉蘭、中山杉、水杉、池杉、落羽杉、雪松、紫葉李、七葉樹、櫸樹、樸樹、雞爪槭、柳樹、楓楊、楊樹、欒樹、無患子、藍果樹(紫樹)、烏桕、合歡、鵝掌楸、櫻花、海棠、冬青衛矛50余種等。

《無錫市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編制研究》資料顯示,江陰市陸生野生動物有狼、獾、狐、獐、華南兔、野兔、黃鼬、鼠類、蛙類、蛇類等;鳥類121種,隸屬于14目39科64屬。有留鳥、候鳥、旅鳥類型,包括雉雞、斑鳩、翠鳥、白鷺、蒼鷺、燕雀、喜鵲、麻雀等。部分大型動物種類數量逐漸減少。

2 江陰市三條河道低效林現狀與成因

2.1 江陰市三條河道低效防護林現狀

江陰市內東青河、馮涇河和青祝河三條河道兩側,根據樹種、林帶分布,河道兩側溝、渠、路、橋梁、房屋建筑物等開展低效林小班區劃,三條河道兩側林帶共區劃為127個小班,面積1489.6畝[1]。林種為防護林,權屬為集體,林分起源為人工林;地貌為平原,土壤為水稻土,土層厚度100cm,林分郁閉度在0-0.9之間;主要樹種有楊樹、樟木、旱柳、喜樹、櫸樹、廣玉蘭、水杉、雪松、欒樹、紫葉李、無患子、女貞、楓楊、夾竹桃等。三條河道兩側防護林林相參差不齊,缺株斷帶嚴重,有的小班無林木覆蓋,地被植物為雜草;有的小班種植蔬菜、農作物;有林地小班自然生長的構樹、桑樹較多,造成郁閉度過高,小班內目標樹種因光照不足,生長不良,枯死枝較多。低效防護林小班區劃情況見表1。

2.2 低效林形成原因

2.2.1 自然原因

三條河道兩側林帶立地條件是河堤,土壤肥力低下,雖距水源近,但根部水分不足,同時常遭病蟲危害等不利因素影響,林分質量下降,形成了低效林。

2.2.2 樹種組成單一

三條河道防護林樹種主要有楊樹、樟木、喜樹、廣玉蘭、水杉、欒樹、夾竹桃等,森林群落結構單調,違背自然界植物多樣性規律,因此,在林分生長形成中相繼發生林木生長量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退化,形成低效林分。

2.2.3 經營管理不善

三條河道防護林普遍存在初植密度過大的現象,林分郁閉后,林木間生長競爭加劇,互相爭奪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導致林木生長瘦弱、樹冠稀疏,加上林地立地條件差,同時未能及時采取撫育間伐等措施,造成林地衛生狀況差,病蟲危害嚴重,導致林木生長抑制,林分整體質量下降,生態防護功能不斷降低。

2.2.4 缺株斷帶現象嚴重

河道沿線兩側工礦企業、村莊較多,常常發生與林爭地現象,有的地段種植蔬菜農作物,有的地段為工礦拆遷地,導致河道兩側防護林存在缺株斷帶現象。

3 低效林改造策略

根據對河道沿岸森林質量提升的要求,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程,三條河道低效防護林采用補植改造和綜合改造策略[2]。

3.1 補植改造

3.1.1 適用條件

缺株斷帶、郁閉度較低的林分,采取補植造林的方法,培育形成復層林、異齡林等混交林分。補植改造的樹種適應現有林分樹種的生物特性與生態習性,有利形成穩定結構林分。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均可采取補植的方法:一是無林木覆蓋的地段;二是現有林木株數低于該類林分的合理密度;三是郁閉度小于0.5,依靠天然更新無法達到林分生長要求;四是林木分布不均勻,含有大于25m2的林中空地[3]。

3.1.2 技術要求

補植樹種可選擇與原林分相同目的樹種;為了提升景觀效果和調整樹種結構,可結合去針加闊、加闊留針等交叉法補植,選擇一種或多種目的樹種,培育異齡復層混交林。根據保留林木分布特征、經營方式和種苗特性,確定栽植苗木是均勻分布還是群團分布,補植后應及時進行幼樹管護[4]。

3.1.3 地點及面積

補植改造地點主要位于東青河和青祝河兩岸,補植面積70.0畝,共涉及16個小班,詳情見表2。

3.1.4 技術措施

1)林地清埋。限制全面清林。在改造林地內,存在雜草灌木叢生、采伐剩余物堆積、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嚴重等情況,應充分保留原生植被,禁止全面深翻整地的開展林地清理。

2)樹種確定。篩選的補植樹種要與現有林分樹種的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適應,形成結構穩定的林分。根據現有林分的實際樹種選擇垂柳、樟、銀杏、落羽杉、女貞、海棠、連翹、海桐、迎春、杞柳 等喬木、灌木樹種。

3)造林位置。補植點位配置在缺株斷帶、林中空地、郁閉度小于 0.5 的林分或郁閉度大于 0.5 但林木分布不均勻的林分。

4)造林整地。造林整地盡量采用穴狀對地表植被破壞少的整地方式,整地規格為 40cm*40cm*30cm。開挖定植穴時盡量使用人力開挖,輔助使用小型挖掘機械,限制使用大型機械整地,以減少施工機械對原生植被和土壤反復碾壓產生的破壞;造林整地應盡量避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造林整地,應設置截水溝、植物籬、溢洪道等水土保護設施。

5)造林密度。根據項目區造林地立地條件、樹種特性、培育目的、施工方法等因素,為保證造林成功,加大初植密度,株行距為 1.5m*2m、2m*2m、3m*3m、3m*4m等,密度達到56-222株/畝,驗收時保存株數不低于56株/畝,平均密度達到3m*4m,即為補植造林成功。

6)種苗規格。垂柳、香樟、銀杏、落羽杉、女貞、海棠等均為帶土球苗木,胸徑4cm,高2-3m,夾竹桃、連翹等灌木類苗木為容器苗,冠幅50cm左右,杞柳苗木地徑1cm,均為I級苗。

7)苗木栽植。栽植時間為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栽植宜選擇雨前或雨后陰天進行,天旱土干時不宜栽植,如栽植,要先將定植穴澆足水,栽植苗木時扶正踩實,再澆足定根水。

8)苗木養護。苗木栽植后要及時進行養護,以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及時培土扶正,天氣干旱要及時澆水,在雜草幼、中齡階段(生長旺季),選用高效低殘毒的除草劑噴施,滅除或抑制雜草生長。同時,對于用除草劑未除盡的雜草人工除去,并將雜草覆蓋在苗木根部周圍,保持林地衛生。

3.2 綜合改造

3.2.1 適用條件

根據東清河、青祝河和馮涇河三條河道兩岸林分現狀,除了部分小班因各種原因無條件進行低效林改造外,對其他小班進行補植改造和綜合改造。綜合改造措施主要為割灌修枝,割灌就是按照林分現狀對林分內雜灌木有區別處理,郁閉度較高的林分,林分內構樹、桑樹等自然生長樹種,胸徑小于3cm的灌叢狀林木要進行割除清理,對保留的構樹、桑樹要進行修枝處理;郁閉度不高的林分,盡量保留自然生樹種,但是對保留的自然生樹種林木,要進行修枝處理。人工栽植林木,根據生長情況和樹冠、側枝分布情況,適當進行修枝處理,清除林分內枯死木、病死木和樹冠下層枯死枝。

3.2.2 技術要求

修枝是指通過人為的措施對樹干和樹冠的生長適當地控制和調整,修去枯死枝和一部分活枝,改善樹木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樹木生長,增強樹木對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提高森林景觀效果。主要在自然整枝不良、通風透光不暢的林分中進行。重點針對側枝、萌條、枯死枝過多的樹木。

修枝強度分為3級,即強度、中度和弱度。弱度修枝修去樹高 1/3以下的枝條,中度修枝修去樹高 1/2以下的枝條,強度修枝修去樹高 2/3以下的枝條。修枝強度由樹種、年齡、立地和樹冠發育情況等因素確定。一般以中等強度修枝為宜,只修除力枝以下的枝條或者修去枯死枝和林木下部 1-2 輪活枝。

總體要求是修枝高度,幼齡林不超過樹高的1/3,中齡林不超過樹高的1/2[5]。

3.2.3 地點及面積

綜合改造實施地點為東青河、青祝河和馮涇河兩岸防護林有林地,對現有林分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割灌、清雜、修枝,改善林分環境條件,提高林分景觀功能。三條河道綜合改造實施規模為1300畝,其中,東青河6號小班,小班面積34.1畝,其中,補植1.8畝,綜合改造17.0畝;馮涇河北岸的21號和22號小班,樹種為楊樹、喜樹,因樹木初植密度大,林分郁閉度較高,林木主干細長,平均胸徑18cm,平均高度17.5m,易遭大風折斷,給河道來往船只帶來安全隱患,為此,對上述兩個小班的楊樹、喜樹截干處理,保留樹干高度3m。詳情見表3。

3.2.4 技術措施

對林分改造作業剩余物應按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環境保護等要求,及時清除枯死木、剩余枝丫材、修枝落地物、雜灌木、藤條和雜草等剩余物,確保林地衛生,防止病蟲害蔓延,減少森林火災隱患等。

4 結語

江陰市是工業大市、強市,要確保全市人民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宜居,必須加大河道低效防護林改造力度,確保生態安全。低效防護林改造是長防林建設工程項目的重要措施,是改善生態環境的迫切需要。市域內三條河道低效林改造后,將新增高質量林分1300畝,區域生態環境進一步得到提高,森林的生態屏障作用更加明顯,有利于逐步減輕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養能力,促進全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江陰市環保局.2015年度江陰市環境狀況公報[R].2016.

[2] 國家林業局.低效林改造技術規程:LY/T 1690—200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3] 國家林業局.造林作業設計規程:LY/T 1607—2003[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4] 中國樹木志編委會.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4.

[5] 鄧東周,張小平,鄢武先,等.低效林改造研究綜述[J].世界林業研究,2010,23(4):65-6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