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上楓橋經驗”與基層善治共同體的構建

2023-12-23 21:54
關鍵詞:楓橋網絡空間經驗

裘 斌

(紹興文理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浙江 紹興 312000)

眾所周知,“楓橋經驗”誕生于六十年前的1963年,當時浙江諸暨楓橋的干部和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創造性地運用群眾力量改造“四類分子”,取得“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就地解決矛盾,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矛盾不上交”的效果,得到毛澤東同志的親筆批示和充分肯定。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楓橋經驗”推廣到全國,并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堅持、發展、創新,如今已從剛開始的對敵斗爭經驗轉換成為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大經驗。其中,“網上楓橋經驗”無疑是對“楓橋經驗”的拓展和創新,同時也成為構建基層善治共同體的重要支撐。

一、創新和發展“網上楓橋經驗”是構建基層善治共同體的內在要求

當前,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推進和網絡社會的構建,如何協同網下治理和網上治理,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正是在這一客觀背景下,“網上楓橋經驗”在實踐中破土而出,逐漸為民眾所熟識,成為國家加強網上治理以及利用網絡推進社會善治的重要經驗。

(一)“網上楓橋經驗”與基層善治共同體的內涵闡釋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熬W上楓橋經驗”的產生本質上源于網上治理的內生性需要。較之于傳統交往方式,互聯網呈現出高速度、大容量、交互性、開放性等特性[1]?;ヂ摼W深度融入社會生活,既革新了人們的理念、生產和生活方式,也導致了不少社會風險和治理問題。在這些新問題和新挑戰面前,傳統治理方式顯得捉襟見肘。新形勢下,需要在黨的領導和廣大網民參與下,有組織、有前瞻性地開展網上治理,這既體現了以“群防群治”為要義的“楓橋經驗”精髓,也展現了基層善治的新思路和新平臺。在互聯網時代,社會治理凸顯的虛擬化、智能化等新特征,既是傳統“楓橋經驗”治理領域的拓展,也是基層治理方式的創新。與傳統“楓橋經驗”相比,在嵌入“網絡”這個變量后,“網上楓橋經驗”有了新的內涵。筆者認為,所謂“網上楓橋經驗”,是指在互聯網融入政府工作、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之新時代,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堅持和發揚群眾路線,將互聯網作為治理場所、治理手段和治理工具,推進網上和網下協同善治的理念、思路和方法。

黨的二十大將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作為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目標。構建基層善治共同體,既是我國基層治理的建設性目標,也是基層工作實踐中關于治理理念的創新性闡釋?;鶎由浦喂餐w著眼于有效治理,體現了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新理念,深化了有組織的治理的實踐成果。相對于注重體系建設的宏觀維度的國家治理、注重制度建設的中觀維度的社會治理,微觀維度的基層治理特別注重組織建設?;诖?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既是基層善治的內核,也是構建基層善治共同體的基本思路。

(二)“網上楓橋經驗”已經成為基層治理研究者的關注熱點

隨著網絡社會的建設與網上治理的實踐探索,網上治理的理論探討也日趨豐富,“網上楓橋經驗”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日益成為基層治理研究者的關注熱點。不少研究者對“網上楓橋經驗”的內在特質進行了闡釋和探討。諶洪果認為,楓橋經驗既是一個充滿歷史延續性和不斷積累的制度傳統,又是在長期的創新和轉化過程中使其內涵不斷得以豐富擴大的治理實踐[2]。周漢華指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上的信息、數據、平臺呈現出爆炸式增長態勢,傳統治理思路和方式已經很難適用于網上治理。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本身已經成為規范對象,加強信息本身的治理是構建“網上楓橋經驗”的題中應有之義[3]。探討“網上楓橋經驗”,勢必要關注網絡違法犯罪的問題。朱穗生提出的“工具對象場所說”圍繞網絡犯罪問題作了全面的闡述。他認為抑制網絡犯罪需要多管齊下,利用好網絡這一工具、治理好網絡這一對象、依托好網絡這一平臺,是我們構建“網上楓橋經驗”需要注意的三個方面[4]。

在互聯網時代,“網上楓橋經驗”對治理的推進也引起眾多學者關注。陳建明等人認為,沒有網絡安全則無國家安全,并重點介紹了網絡治理方面群眾積極參與的電白經驗[5]。金超指出,線上和線下的治理經驗是相通的,“楓橋經驗”所蘊含的法治理念對網絡社會治理仍有積極意義[6]。馬長山則指出,當今世界,存在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并存的局面,而不同于現實空間,虛擬空間的法治秩序構建面臨著多元化、扁平化、自由化的壓力,因此,構建“網上楓橋經驗”需要直面挑戰做出更多的探索和思考[7]。

比照傳統“楓橋經驗”,“網上楓橋經驗”的治理對象、手段、場所均呈現出其自身的特質?;诖?不少學者圍繞“網上楓橋經驗”的治理著力點、治理主體、治理資源等問題展開了多維探討。陳柏峰認為,“網上楓橋經驗”盡管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和非常多元的治理勾畫,然而網絡空間治理應該是其根本著力點[8]。程文鳳等論述了網絡犯罪治理中公眾積極參與、發揮主體作用的重要性[9]。蘇力則指出,不管是網下治理,還是網上治理,都是植根于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因此探索以互聯網治理為內核的“網上楓橋經驗”需要重視利用中國本土資源[10]。

(三)“網上楓橋經驗”從理念和實踐兩個層面推進基層善治共同體的構建

黨和政府對加強網絡治理一直予以高度重視。2014年,習近平同志親自擔任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認為,“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絡空間的主體是現實的,大家都應該遵守法律,明確各方權利與義務”[11]。在這里,習近平對網絡治理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作了透徹論述,他所提出的虛擬社會不等于虛假社會的重要觀點對于我們理解和建設好網絡社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互聯網+”作為推進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矛盾化解越來越注重智能化、精準化和高效性。與此同時,網絡也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對象,在“楓橋經驗”的指導下已經形成依靠群眾、發動群眾,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網絡治理共同體的基本思路。2016年,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浙江省委和政府提出構建“網上浙江”的目標,并在相關政策指引下積極探索“網上楓橋經驗”。作為“楓橋經驗”發源地的浙江紹興,正在“楓橋經驗”基本精神的指引下,不斷深化“網上楓橋經驗”的內涵,創新網上治理的方法和手段,打造網上治理的紹興市域范例。

新形勢下,推進網上治理,建設網上平安中國,已經成為國家共識和政府行動。201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將加強互聯網治理和大數據管控升格為一項國家戰略,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的范疇。2016年2月,新華社《瞭望》周刊與阿里巴巴集團聯合舉辦北京網絡“新楓橋經驗”高峰研討會,并在會上首次提出網絡“新楓橋經驗”概念。2017年,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上述論斷為“網上楓橋經驗”的創新和發展指明了方向。2018年,中央政法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網上楓橋經驗”,要求社情民意在網上搜集,矛盾糾紛在網上化解,社會治理在網上創新,成為將網上治理和網下治理有機結合的里程碑式會議。黨的二十大更是進一步提出了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的新目標。

二、實踐:創新和發展“網上楓橋經驗”的不竭源泉

較之于已有60年發展歷程的“楓橋經驗”,“網上楓橋經驗”相對而言還是一個新事物。不過,不管是線下的“楓橋經驗”,還是“網上楓橋經驗”,都需要在實踐探索中與時俱進。不管是綜合一體化治理的拓展,還是在線糾紛化解系統的創新,抑或是“一次不用跑”的探索,都證明實踐才是創新和發展“網上楓橋經驗”的不竭源泉。

(一)鎮村一體,綜合治理:著力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治理網絡

現今社會已經邁入信息化時代,與傳統類型的違法犯罪相比,網絡違法犯罪呈現出多發性、智能性、隱蔽性、廣泛性等特點,這給國家治理和社會治安帶來嚴峻挑戰。浙江省綜合治理戰線“雪亮工程”的探索和創建就是適應上述時代變遷的產物。作為浙江省政府社會體制改革與政法數字化協同的重點建設項目,“雪亮工程”源于“群眾眼睛是雪亮的”這一基本治理理念和黨的基本工作經驗?!把┝凉こ獭睂⒖h、鄉、村三級綜合治理中心統籌起來后建立了統一的指揮平臺,實現政令統一,迅速高效。該工程以綜合治理的數字化作為重要支撐,注重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互聯網絡的支持,切實提升綜合治理的有效性。同時,“雪亮工程”以網格化管理為平安治理基礎,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的聯網應用為重點抓手,建構起一張縣鄉村一體、大數據支撐的平安治理之網。作為一項具有浙江特色和區域辨識度的群眾性治安防控工程,“雪亮工程”既是黨政引領、鎮村一體、綜合治理的典型性做法,也是探索“網上楓橋經驗”的標志性實踐。

平安治理和建設實踐表明,政府力量是有限的,而群眾力量是無限的?;谶@一認識,不少地方圍繞合作治理和服務型治理作了不少創新性努力,這也是施行多元共治理念、調動民眾參與治理積極性的有效探索。合作性治理和服務性治理作為創新性的治理實踐,特別強調治理主體的多元性,同時注重拓展網下與網上有機結合的網絡治理空間,既提升了公眾和網民在多元治理中的參與,也發揮了網民在多元共治中的主動性。以北京為例,其四大群眾性神秘組織“朝陽群眾”“西城大媽”“海淀網友”“豐臺勸導隊”既體現了合作治理和服務型治理理念,也在多元共治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北京市多元治理和合作治理實踐有著較為深厚的積淀,早在2014年,北京市公安局就將群防群治理念引入網絡虛擬社會,依托“首都網警”“網警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借助網上巡查執法平臺,在推進網絡綜合執法和整體治理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諸暨市楓橋鎮作為“楓橋經驗”的發源地,在探索鎮村一體、綜合治理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首先,楓橋樹立鎮村治理共同體的探索理念。楓橋鎮社會治理中心的前身是楓橋鎮社會矛盾調解處理中心,從矛盾調解中心發展為社會治理中心,體現了楓橋鎮黨委和政府積極探索多元共治理念的努力。其次,楓橋鎮在社會治理中注重鎮村無縫對接,在鎮級成立社會治理中心,在各村設立社會治理分中心。注重鎮村號令統一,“條抓塊統”。入住鎮級社會治理中心的行政執法、交通管理、司法服務、組織管理等各有關部門在社會治理中心統一領導下獨立運作,上級考核和社會治理中心考核相結合且以中心考核為主。村里有情況時,村級治理分中心可以直接聯結鎮級治理中心網絡,鎮級治理中心有重要任務也可以直接下達村級分中心?!敖涍^精心設計和實踐探索,在很大程度上將治理中心由原來的‘物理組合’轉化成產生更多能效的‘化學聚合’?!?1)楓橋鎮社會治理中心工作人員蔡天野訪談記錄,訪談地點:治理中心辦公室,訪談時間:2022年7月4日上午。

(二)在線糾紛化解系統:以調解為內核的“楓橋經驗”拓展和創新

新形勢下,ODR(Online Dispute Resolution)在線矛盾糾紛解決機制正在矛盾調解和糾紛處理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ODR既是非訴性糾紛解決機制與信息通信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也是數字化政務、非訴矛盾糾紛、司法審判諸領域的整體統籌和深度融合。眾所周知,傳統調解主要是物理調解,其特點是注重面對面的現場調解,受到時間和空間的諸多限制。而“在線糾紛化解系統”則改變了傳統的調解模式,“在信息化的加持下打破了傳統調解方式的時間與空間限制,使得非現場調解成為可能,從而大大提升了調解的效率”(2)楓橋鎮“老楊調解中心”調解員楊光照訪談記錄,訪談地點:“楓橋經驗”陳列館,訪談時間:2023年3月17日下午。。

“技術、社會、經濟、文化與政治之間的相互作用,重新塑造了我們的生活場景?!盵12]在線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展現了“網上楓橋經驗”的實踐邏輯,多角度闡釋了“網上糾紛化解在早化解在小”“網上糾紛網上化解”的“網上楓橋經驗”理念。在線矛盾糾紛解決機制注重以源頭預防為主的網絡輿情檢測,注重加強輿情檢測系統的技術精進與系統研判。在輿情檢測預警技術的加持下,新時代數字政府更有效地加強了對網絡輿情的信息采集、文本分析和話題識別,提升了第一時間捕捉輿情的可能性。通過在線矛盾糾紛解決系統,有效建構了非訴前移的網上溝通機制,這既吻合中國悠久的非訴解紛歷史,也契合中華厚重的無訟解紛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非司法ODR為無訟文化在互聯網時代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可能。

2016年,浙江省承接了中央政法委“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體化網絡平臺”創新試點任務,并于2018年在試點基礎上推廣到全省地區?!懊芗m紛多元化解一體化網絡平臺”整合了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行業調解、律師調解等豐富的調解資源,成立了家庭事務、道路交通、電子商務、勞動仲裁等多領域的在線解紛分中心。在眾多調解員、咨詢師、調解機構的加持下,通過“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體化網絡平臺”調解的數量和成功率大幅上升。

作為以互聯網為重要產業支撐的城市,杭州市近年來積極發揮互聯網科技優勢,深入推進一站式在線解紛平臺建設,積極創建“互聯網+”社會治理模式,并在解紛平臺中集聚了咨詢、評估、調解、仲裁、訴訟等五大解紛功能,在線矛盾糾紛化解取得良好成效,成為杭州推進都市版“楓橋經驗”的十大工程之一。而在“楓橋經驗”發源地的紹興,現在已經全面啟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體化網絡平臺”,這為“楓橋經驗”注入了新的能量,開創了“楓橋經驗”的信息化時代[13]。

(三)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網下和網上“楓橋經驗”的融合與集成

2016年,“最多跑一次”在浙江省首次提出,“最多跑一次”所體現的不僅是速度和效率,更是體現了人民中心的執政理念。當前,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度介入人民生活,客觀上要求面向基層的社會治理進一步順應現代科技發展趨勢,與社會成員零距離接觸,發揮基層民眾在社會治理中的主人翁精神,不斷促進多元治理力量的開放、合作和共享。作為快捷高效的執政理念與人民中心思想的有機融合,在數字化治理的加持下,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既消除了影響行政效率和群眾體驗的時間和空間鴻溝,也讓當事人切身共享到政治體制改革乃至政治文明建設的紅利。

“網上楓橋經驗”誕生的背景是大數據時代,從注重打擊轉向注重預防,已經成為大數據時代社會治理的客觀趨勢和內在要求。這就需要實現從基于經驗治理到基于數據治理的轉換,實現從政府主導大數據治理到平臺共治的轉換。相應地,大數據時代的法治建設也呈現出從經驗思維轉換到數據思維、從物理空間法治建設轉換到數據空間法治建設的客觀趨勢[14]。

邁入新時代以來,誕生了著名“楓橋經驗”的古城紹興順應互聯網高速發展、大數據井噴增長、云計算觸手可及、人工智能和5G時代撲面而來的客觀潮流,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諸多建設領域大力推進數字化改革。具體到社會治理和社會建設,則是注重經濟、行政、法律和技術等各種手段的有機結合,努力搭建基層善治的網上和網下“同心圓”,推動“楓橋經驗”從現實空間到網絡空間的創造性轉化。

隨著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高科技信息手段的日益普及和推廣,作為“楓橋經驗”發源地的諸暨市楓橋鎮主動應對,創建了“古鎮楓橋”微信公眾號,將鎮級矛盾調解中心升級為鎮村一體、數字化全域融入的社會治理中心。依靠上述數字化治理平臺,以及傳統的線下溝通渠道,基層群眾上報的違法信息、服務訴求、交通事故、困難求助可以在第一時間集結到鎮級綜合指揮中心。與此同時,楓橋鎮社會治理中心還聯合諸暨市法律援助中心,為楓橋鎮的有關單位和民眾提供便利高效的遠程法律服務,進一步提升了社會治理的精準度和專業化水平。在楓橋鎮社會治理中心綜合信息指揮室主任陳鵬峰看來,通過線下線上兩個平臺的建設,最終目的是“建成實戰平臺、數字平臺、樞紐平臺,將所有力量聯動起來,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楓橋鎮社會治理中心綜合信息指揮室陳鵬峰訪談記錄,訪談地點:治理中心會議室,訪談時間:2022年7月4日上午。

三、從“矛盾不上交”到基層善治共同體的構建:“網上楓橋經驗”的演進路徑

時至今日,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日益融入國家建設、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好網上和網下“楓橋經驗”,是平安和諧中國建設的內在需要。新形勢下基層善治共同體的構建,需要我們將黨建引領的政治方向與人民中心的政治立場、“楓橋經驗”的原則精神與思路創新、治理的有組織化與資源支撐的多元化有機統一起來。這既是“楓橋經驗”指引下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也是“網上楓橋經驗”創新性發展的價值旨歸。

(一)黨建引領政治方向與人民中心政治立場的有機統一

東南西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以構建基層善治共同體為目標的“網上楓橋經驗”的創建,必須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48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中國網民的規模已達9.4億,中國互聯網的普及率高達67%[15]。如此龐大的網民基數,與繁雜的互聯網行為,考驗著網絡空間的內容建設與機制規范。很難想象,沒有一個政黨的堅強有力領導,能夠將互聯網空間治理好。

首先,黨要加強對互聯網治理的政治領導,集思廣益,確定互聯網治理和建設的遠景規劃和近期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互聯網治理工作思路。如果黨不加強這方面的工作,那么互聯網的治理就難免出現松散軟弱的情況,最終變成一盤散沙。值得警惕的是,現在不少敵對勢力對互聯網世界虎視眈眈。中國的互聯網陣地,我們自己不去占領,人家就會去占領。因此,黨必須加強對互聯網治理的政治領導。其次,黨要重視互聯網治理的政策制定工作。根據互聯網治理所面臨的問題、挑戰、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治理和建設方案,切實推進網絡空間基層善治共同體的建設。再次,黨要加強對網上治理的考核和總結工作,及時總結成敗得失,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提升互聯網治理的駕馭能力,避免出現網下治理和網上治理一手硬一手軟的情況,堅持和發展好網下和網上兩個“楓橋經驗”。

堅持和發展“網上楓橋經驗”還必須堅持施行人民中心理念。從根本上而言,人民是網絡空間治理成功之本。法國不久前爆發的全國性騷亂也給我們警示:基礎、基層工作單單依靠政府和法律,不管是網下治理還是網上治理,都會出現捉襟見肘、疲于應付的被動局面。只有加強對網民的引導,培養廣大網民人人注重網絡空間治理的主人翁意識,構建整體化、系統化的用網、管網、治網格局,才能加快構建政府、市場、社會、網民協作,共建共治共享,網上治理和網下治理齊頭并進的基層善治共同體。

(二)“楓橋經驗”原則精神之不變與思路創新之變的辯證統一

眾所周知,“楓橋經驗”于1963年誕生伊始,其核心內涵是在改造“四類分子”中依靠群眾,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的經驗。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乃至邁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盡管“楓橋經驗”堅持創新和發展,但是依靠群眾、矛盾就地解決,始終是“楓橋經驗”秉承的核心理念?!皸鳂蚪涷灐笔腔鶎又卫憩F代化的重大經驗,基層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支撐,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鶎又卫憩F代化之最終目的是提升基層鄉村、社區的治理能力,培育基層善治共同體文化,推進基層村落社區的和諧有序發展[16]。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日益融入生產和生活的客觀背景下,探索和創新“網上楓橋經驗”同樣需要堅持和發展好群眾路線,這是“網上楓橋經驗”不變的精髓,也是參與式、交互式網絡社區運行的前提和基礎。因此,群眾參與基層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注意的是,當下群眾參與線下線上社區共同體建設的動力尚有待于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區公共價值的實現,這是需要引起重視的。

正如意大利著名法學家莫諾·卡佩萊蒂所言,“一種真正現代的司法裁判制度的特征之一,必須是,司法能有效地為所有人而不僅僅是在理論上對于所有人可以接近”[17]。莫諾的分析可謂很有見地,“網上楓橋經驗”的創新和發展,不管是規則制定,還是方法創新,其精神和主旨仍然是依靠群眾、相信群眾、服務群眾。

值得注意的是,“網上楓橋經驗”對群眾路線的堅持和發展,當前需要更具拓展性的視野和變革性的思路。網絡社區作為網民的核心集聚區,蘊含著網絡發展的重要動力[18]。網絡空間的治理和建設,需要積極發揮社區意見領袖與草根精英的作用,從而帶動普通網民關注網絡社會、參與網絡治理,這也是網民公共參與的重要體現形式。隨著網絡社區建設的深入,網民素質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這既有利于建設法治、文明、和諧的網絡社區,也有利于構建天清氣朗的網絡空間。

(三)基層治理組織化與資源支撐多元化的有機融合

有組織的治理是打造基層善治共同體的重要前提,也是建構網絡空間治理共同體的重要保障。為之需要樹立系統性、整體性、溯源性理念,多管齊下,健全和完善網絡空間治理機制,同時也為線下“楓橋經驗”的堅持和發展提供堅實的網絡運行支撐。

一是要建立有組織的網絡治理領導機制。與線下的“楓橋經驗”一樣,“網上楓橋經驗”的具體實施和創新需要遵循“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組織保障、群眾參與”的原則精神。其中,黨委領導和政府負責是兩條關鍵性原則。當前,網絡社會紛繁復雜,網絡空間治理既需要堅定的政治方向,也需要多方資源的調配和集聚,故此,黨委的領導和政府的擔責尤顯重要。二是建立有組織的網絡治理動員機制。以網絡治理為重點內容的“網上楓橋經驗”實踐探索與理論創新需要發揮好干部和群眾兩個積極性。黨員干部要在網絡空間治理和建設中擔當起主體責任,堅持和貫徹好網上群眾路線,在網上保持和群眾的血肉聯系,關心群眾冷暖,解決群眾困難,寫好“網上民情日記”,夯實網上干部與群眾的政治信任基礎[19]。與此同時,也要調動基層民眾參與網絡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揮廣大網民在網絡空間建設中的主體性作用。三是建立有組織的網絡治理激勵機制。首先要將網絡空間各種力量集聚起來,構建網絡大V、網評專家、網絡顧問團、媒體顧問團為核心的網絡空間自治的重要力量[20],搶占輿論制高點,同時要積極組建“網上志愿警察”,當好網絡治理的哨兵,第一時間發現情況,處理問題,解決矛盾。對于為網絡治理做出重要貢獻的網民要適時予以表彰和獎勵。

與此同時,要注重網絡多元治理資源的集聚整合和有效利用。一是要加強數據整合,積極借助大數據、云存儲、云計算等信息化手段,完善信息化、立體化、動態化的網上基層治理體系。二是要加強平臺建設,有效利用網絡平臺,整合各類信息資源。浙江省有關部門在借助多元化資源創建“網上楓橋經驗”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注重網上資源的共享、平臺的共建、信息的聯通、社會的共治,努力促進應對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向善用互聯網這個最大增量的創造性轉換[21]。這對于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的先行將是不無裨益的。

猜你喜歡
楓橋網絡空間經驗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楓橋夜泊
共建誠實守信網絡空間
堅持發展“楓橋經驗” 創新楓橋警務模式
———記諸暨市公安局楓橋派出所
經驗
網絡空間并非“烏托邦”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楓橋夜泊
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探討
“政經分開”的“楓橋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