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地理學視角下的華山風景名勝區國土空間定位解讀

2023-12-25 02:26王瑞琦
自然保護地 2023年4期
關鍵詞:五岳華山道教

王瑞琦 樓 穎 李 雄

(1. 北京建筑大學, 北京 100044;2. 重慶大學, 重慶 400044;3.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 100091)

我國早期的自然崇拜使得古代空間營造者賦予自然山脈不同的主觀意念,以山川作為地理空間系統坐標規劃大尺度的名山序列[1],其發展過程的實質是人與大自然精神關系的不斷深化[2-3],形成的十二山體系[3]、五岳體系[3-6]、昆侖仙山體系等[6-8],成為諸多傳統風景名勝地之肇端[9],在當代被定義為風景名勝區,是自然保護地體系最具中國特色的組成部分。因此,研究古人在大尺度地理空間進行的探索和實踐,分析名山在國土范疇的軸線關系、山岳崇拜的等級秩序以及宏觀尺度的五方定位等內容[10],有助于全面認識風景名勝區風景系統形成的基礎內涵。

中國傳統地理學是與中國傳統思想觀念相適應的關于天、地、人之間關系的思維體系,廣泛應用于中國古代的地理規劃、選址布局等方面[11],其知識體系和價值觀念能夠幫助厘清當代風景名勝區成為景觀遺產的內在原因。近年來我國風景園林學、地理學、旅游學等學科的學者逐步深入挖掘個體名山風景名勝區的空間特征[12]、價值功能[13-14]、歷史沿革、遺產管理等方面,主要聚焦于現狀特征和問題的解讀,而對歷史成因的闡釋相對較少。而從歷史沿革的角度出發,個別大山在歷史長河中能夠發展為區別于其他自然山川的名山風景名勝區,主要受到了自然環境因素和人文因素兩個方面的影響。目前學者對其歷史成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個體名山的相關宗教和信仰[15-18]方面,缺乏從傳統地理學空間邏輯角度對個體名山風景名勝區的形成基礎和內在規律進行整體系統剖析。華山是中國傳統名山體系“五岳”之西岳,因其附會神仙世界的地理條件、生態環境和宗教神秘色彩,成為了區別于青城山、武當山等其他道教名山的“洞天福地”,在國土尺度下表征的空間對位和空間控制關系具有特殊性,其相關空間的秩序結構、選址布局深受中國傳統地理學思想的影響。

因此,本研究以中國傳統地理學為視角,利用解釋性歷史研究方法,對歷代的皇帝敕諭御碑、大臣奏疏、碑文、山志、地方志集、文賦、游記等進行梳理,從理想格局[8]和差序結構[19]兩方面解讀華山風景名勝區在我國傳統名山序列及國土地理格局下的空間對位和空間控制關系,促進其在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重構的初始階段得到妥善的保護管理,同時也為從風景園林學視角研究我國風景名勝區的國土空間定位提供框架。

1 中國傳統地理學的起源與概述

地理學的概念在近代興起于歐洲,西方近現代地理學理論在1920年前后傳入中國。在此前長達數千年間,中國自有一套地理學的科學思維方式和學術系統,以作為觀察研究天、地、人之間關系,選擇不同的人應當居住、生活的不同環境,布置和創建自己的生活空間,處理生產和生活中的地理問題,選址布建人居環境,如國都、城市、村鎮和宅居等的理論依據。以歐洲現代學科之名稱呼我國古代經史著作中上述治經釋地思想的說法,稱之為“中國傳統地理學”[11]。中國古代的地理學起源于距今64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發現的遺址中挖掘的代表青龍、白虎,天圓地方的圖案說明中國古代特有的地理學觀念已經形成?!妒酚洝は谋炯o》記載,我國較大范圍的地理空間測繪的實踐活動在夏禹期間就已產生[20]?!渡胶=洝贰渡袝び碡暋返葌鹘y地理學著作也采用一套類比人與物感應的思維模式以領會地理空間關系[21]。傳統地理學文化傳承了幾千年,北京天壇建筑群的布局安排是這一地理學思想的體現。中國傳統地理學在自然地理學、實地考察、沿革地理、方志學、地圖學等領域創造出了燦爛的地理科學成就。

北京大學的于希賢[11]將中國傳統地理學的內容總結為三個方面:①中國古代“堪輿”“風水”“地理”的精華;②闡述中國傳統地理學的起源、發展和內涵,以及與中西方地理思想進行比較的部分;③中國古代在行政管理、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和鄉村建設等方面與古代傳統地理實際應用有關的內容[11]。其中,內容①以象、數、理、氣等思維模式認識天、地、人之間有機關系,用均衡、和諧、對稱、協調的道理來俯察地理;而內容③與中國悠久的政治文化和豐富的政治地理實踐相關,從中國古代本土的思想傳承、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和現實問題需求角度影響著古代山岳的國土空間定位。

中國傳統地理學以道教風水思想和政治地理思想為重要的思想源頭:其一,道教風水思想闡述了宇宙演化運動規律的陰陽兩儀的辯證說、五行生克的平衡論和道教風水堪輿理論,盡管現世普遍認為的道教風水理論其實質并不屬于道教,但兩者關系緊密,共同利用象數理論控制著民間信仰與世俗生活,對中國傳統地理學空間觀念的形成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反映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宗教實踐和文化積淀的結果(圖1)。風水堪輿理論是道教思想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地理學中貫穿于官民陰陽宅的選址之中,甚至滲透于國家都城的選址,最終推動我國古代形成“三大干龍”的學說[8]。其二,政治地理學是中國古代帝王專制文化背景下產生的豐富的政治地理思想和實踐成果,在中國傳統地理學中有深入的研究[22]。劉云剛等[22]從政治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及學科體系入手,將我國古代政治地理按照尺度劃分為地緣政治(國際)、行政體制(全國)和地方政治(省市縣等)等內容[23]。因此,本研究將風水觀納入道教的宇宙觀中,沿用卿希泰等[24]在《道教風水學》中所述的“道教風水”一詞,專指道教中的堪輿理論和其教徒的堪輿活動,探討中國傳統地理學中“道教風水”思想的產生與表現。根據有關古代政治地理議題的專著研究,將中國古代的政治地理思想分為:地方尺度的地利,包括都城和軍事功能樞紐的選址;國家尺度的地政,包括國內中央對官民關系的治理;國際尺度的地緣,包括關乎外民族軍事外交關系的應對[23](圖2)。

圖1 道教風水思想中的宇宙觀Fig. 1 The formation of Taoist cosmology

圖2 中國古代政治地理的三級尺度模型[23]Fig. 2 Three-tier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political geographical thoughts in ancient China

2 華山國土空間定位體現的中國傳統地理學

空間定位在現代地理學中是確定對象具體位置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是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技術方法。追溯到古代,大范圍的空間定位則多以具有地標性質的山川為標準,探索對象與山川之間的空間對位關系[17]。風景名勝區的國土空間定位,即國土尺度下對傳統名山序列及地理格局的對位關系和空間邏輯進行解譯。

五岳是中國歷史上最深遠的一次地理觀念建構[25]。華山作為五岳之西岳,是見證中華五千年發展的名山之一;在文化背景上,華山是道教華山派和隱仙派的發源地,以“藏形避世,性命雙修”的隱逸宗風聞名于中華道教文化中;在地理位置上,華山地處十三朝京畿地區,歷來受皇家高等禮遇。三重因素的疊加使得華山成為我國宗教山岳風景的杰出代表類型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因此,從中國傳統地理學角度解讀華山的國土空間定位十分重要。在國土空間尺度下對華山在名山序列、禹貢地理空間、軍事邊防、都城黃陵等重要空間坐標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進行分析解讀,作為佐證華山“亙古之岳,華夏之西”的五岳地位并成為道教名山的重要依據。

2.1 秩序與選址:道教風水思想影響下的理想格局

道教風水思想將客觀的自然與文化的景觀看成是一個具有活力與力量的系統,將人與自然的關系看成一種結合體?!瓣庩枴焙汀皻狻笔瞧渲械幕疽?,兩者的關系是“陰”“陽” 兼有則能生“氣”,而“生氣”所形成的虛無的滯留或保存的場所即為“龍脈”[26]。具體到中國古代地理實踐,道教風水思想包含諸多基本原則指導選址、空間格局規劃和環境評價模式等。這種對位置或形勢的評價和追求,實際就是道教風水思想的理想格局[8]。獨尊道教的華山在國土尺度空間秩序和周邊城邦選址上與這種風水環境的追求密切相關,體現在三大干龍學說、四岳五岳遞嬗過程和陰陽八卦九宮模式3個方面。

2.1.1 中國三大干龍學說中的吉壤所在

出于古人對大范圍地理空間認知的需求與渴望,風水堪輿理論在多個知識傳統共同作用下演變發展,在趨吉避兇的信仰指導下形成關于大跨度、大范圍的特定山水脈絡,這種通常涉及古代“天下大勢”的宏觀風水理論被學者周星[8]歸類為“大風水”?!渡袝び碡暋芬郧G、衡、岱、太華四山結合四水和海將全國劃分為九州,并假托“大禹治水”的神話利用天下“導山”而“導水”[27]?!皩健狈譃樽晕飨驏|成數列分布,而東漢經學家鄭玄和馬融則分別提出“四列”與“三條”[8]。后清代崔東壁依據鄭馬兩人的理論融合為北條北境、北條南境、南條北境、南條南境此“四境四列”[28]。華山位于北條南境(圖3),該境由“西傾、朱圉、鳥鼠至于太華,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①(清)崔東壁. 考信錄[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12.?!叭龡l四列”為后世“三大干龍”學說奠定了附會和演繹的基礎。

圖3 華山在禹貢導山中的空間定位Fig. 3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Mount Hua in Yugong Mountains System

地理界的定說,中國“三大干龍”明確于宋明時期,其主要內容可簡述為:以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為界,將中國山系分為長江以南為南龍,長江黃河之間為中龍,黃河以北為北龍②(明)王士性. 廣志繹[M]. 呂景琳,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1981.。以此為前提解說各地的地域風水,各個城市和地方的也會努力與之相附會。華山既屬于“主干龍”,又屬于包含秦嶺一脈的“中干龍”,如此雙重身份讓華山在“三大干龍”學說中擁有超凡的意義,被稱為是“吉穴”“吉壤”之所在(圖4)。

圖4 華山在 “三大干龍”中的空間定位①(明)王圻,王思義. 三才圖會[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Fig. 4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Mount Hua in Three Main Dragons

2.1.2 四岳五岳遞嬗過程中的五方中位

殷后期已形成五方觀念,是在南、西、北、東四方中增設“商”共同合為五方[1]。五方觀念的形成是對中位核心的關照[3],表明華山在四岳五岳的遞嬗和確立過程中有著重要政治和宗教意義?!蹲髠鳌贰渡袝び碡暋贰渡袝虻洹返葰v史典籍中解釋“四岳”是由五座山岳組成,以華岳為姜氏女神山核心主體,另有首陽山、陽華山、夸父山以及雷首山4座男神山為配偶山[29]。由于姜氏先民對“四”這個數字的神秘崇拜以及母系社會頑固的思維方式,華山之岳“五”被稱為“四岳”,一直沿用至西周。

戰國時期,鄒衍的“五德轉移”②(戰國)呂不韋. 呂氏春秋新校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學說促進了五岳地望的確定,華山在此過程中由周代的“四岳之首”發展為“五岳之西岳”。西漢時期,地望明確的五岳正式形成,而其中唯有“西岳”尚未確定為何山。主要原因是西漢都城在長安今西安,而華山在其東,此前《周禮·職方氏》③(東漢)鄭玄. 周禮·儀禮·禮記[M]. 長沙:岳麓書社,1989.列之為“豫州鎮山”。至漢宣帝《漢書·郊祀志》④(漢)班固. 漢書[M]. 北京:中華書局,2012.言之曰:“‘西岳’華山于華陰”,由是醞釀已久的五岳說得帝王之實定而歸于凝固。據張勛燎分析[30],《漢書·武帝紀》中“朕用事于華山”說明其時以華山為西岳實際已確定,宣帝再次明確提出不過是對武帝所定“祭祀常禮”的進一步確定。至此,為湊齊“五行之說”而形成的“五岳”地望已定。

在五岳地望的確定過程中,有古籍和早期儒生注書中開啟了主觀的“五岳隨都而變”的思維[5],華山的方位多次更變。西漢辭書《爾雅·釋山》⑤(晉)郭璞. 爾雅注疏[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中先后兩次言及五岳,但所指之地并不一致。東漢經學家鄭玄注《周禮·大司樂》中提及的五岳亦是與《爾雅·釋山》的卷首相同,但在注《周禮·大宗伯》中又有“東岳泰山、中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西岳岳山”。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繼漢武帝改定霍山為南岳以來又一次改定五岳,有術士提出以華山為東岳,欲奪泰山地望,但并未得到皇室的認可①(后晉)劉昫. 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這種思想主要源于唐朝皇室極度重視華山,促使朝野臣民、道教道眾等紛紛想借機提升華山的地位。綜上,五岳定名自西漢至隋,華山一直屬五岳之一的地位并無改變(圖5)。

圖5 華山在四岳五岳中的空間定位Fig. 5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Mount Hua in Four Marchmounts and Five Marchmounts

2.1.3 陰陽八卦九宮模式中的八卦艮位

華陰城位于華山之北、黃河之南,因此而得名?!瓣庩枴痹缙诘亩x是“山北水南謂之陰,山南曰陽”。在華陰城變遷過程中,雖然其名稱和治所經過數次變化,但大多與“陰”或是華山景觀存在一定關聯,可見華山對該地區的地域文化的形成、發展和保持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和精神支持[31]。

華陰城的選址體現了“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道教宇宙觀中陰陽八卦九宮論。華陰城址自隋至今從未變遷,根據其功能區劃和周邊微環境地貌的關系大致能夠看出隋代華陰城的選址規劃中暗含道教 “陰陽八卦九宮”理論,對應著八大方位和中宮。其中,天地定位、風雷相博遵循固定的后天八卦宇宙觀方位,而山澤、水火的位置選定,在不違背南陽背陰的大原則基礎上,可根據城址周圍的實際地貌環境來確定。即南部的火與山位可互換,相應地,北部的水域澤位也可互換。根據華陰城址周圍的實際地貌與環境,華陰城以東南方為天位,西北方為地位;正南方為山位,正北方為澤位;西南方為火位,東北方為水位;正東方位雷位,正西方為風位;以華陰城為中宮。由此可見,華山在隋代華陰城遷址中是八卦的“艮位”。耿奎[32]認為艮卦代表“止、實、沉、重”,因其對應的山可以阻擋風而具有“使運氣停滯”的意義,暗含新的發展方向,能夠為華陰城的發展帶來吉兆(圖6)。

圖6 華陰城選址中陰陽八卦九宮模式Fig. 6 The Eight Diagrams Nine Palaces of Yin and Yang in location selection of Huayin City

2.2 功能與等級:政治地理思想影響下的差序結構

中國古代政治地理思想強調中心化、統一和等級[29],《尚書·禹貢》《山海經》兩部中國古代地理學著作所述的空間觀念便已經將國土尺度的地理空間認作不同等級層次的差序結構。進入國家文明階段后,基于現實政治的由“中心-邊緣”所組成的等級差序的政治地理結構[29]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對我國古代社會影響深遠。華山在政治地理思想影響下在功能和等級兩方面成為文化構成觀念和歷史記錄的宗教名山,在地利、地政、地緣三方面表現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2.1 地利:都城地望與軍事屏障

華山靠近國家都城位置的地理優勢為其發展帶來便利條件。自秦代至南宋,歷代都城大多距離西岳華山較近:秦古都咸陽和十三朝古都西安距離華山約100 km;商、夏、西周、東周、西晉、東魏、北齊、北宋的都城均在河南境內,距離華山約500 km。東晉、南北朝以及南宋時期的都城距離華山稍遠,南宋都城杭州距離最遠;金、元、明、清時期的都城皆為北京,較之南宋前,都城與華山的地理距離變遠(圖7)。唐朝史料記載①(清)董誥. 全唐文[M]. 北京:中華書局,2013,靠近古都的華山得到官吏們的重視,地理區位優勢賦予其在政治地理中的重要地位。后南宋遷都杭州,華山的發展有所停緩。隨著后續朝代定都北京,封建制度空前發展與“大一統”的空間意識形態日趨完善?!度障屡f聞考》②(清)于敏中. 日下舊聞考[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描述北京的大環境,稱其:冀都山脈從云中來,前有黃河,左龍有泰山,右虎有華山,前案有嵩山。清代《欽定古今圖書集成》③(清)陳夢雷, 蔣廷錫.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M]. 濟南:齊魯書社, 2006.也有對北京風水的描述:“皇陵形勝,起自昆侖,然而太行、華、岳連亙數千里于西山,以海達醫巫閭?!苯Y合以上各家對北京堪輿定龍脈正穴的闡述,繪制其作為“風水寶地”之圖(圖8),華山為其右砂山即白虎山。

圖7 華山與各朝都城的地理空間關系Fig. 7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ount Hua and capitals of each dynast

圖8 華山在北京風水中的空間定位Fig. 8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Mount Hua in Beijing Fengshui

華山作為關中要塞和軍事屏障方面同樣意義非凡。華山脈屬秦嶺,北臨黃河、渭河、洛河,因天然地理優勢而享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譽。華山作為秦嶺山脈的一部分,是關中地區北部的自然屏障,東臨要塞潼關,山下有“入關第一沖邑”①(明)王九疇. 華陰縣志[M]. [DB/OL].愛如生數據庫,清乾隆刻本.華陰縣,其固國安邦和軍事防御的地位尤為彰顯。在歷史事實上,體現為華陰縣的戰亂年代將軍屯兵建糧倉的首選地位、華山十三朝古都長安的重要“捍衛者”角色以及作為人工邊塞工程的一部分[33]。

2.2.2 地政:等級禮制與正統符號

由于臨近都城,華山在上古“四岳五山”“秦十二山”以及漢代至今的“五岳”名山體系中,一直享受帝王親祭的禮遇和優待,在祭祀區劃、祭祀等級和祭祀禮制三方面表現了古代解決中央集權政治問題的方式。

祭祀區劃上,華山的祭祀權利是國之地望、疆域邊界的象征?!渡袝び碡暋冯m將天下分為“九州”并“隨山刊木,定高山大川”,“州”與“岳”并無直接聯系[5]。這意味著“五岳”祭祀無涉九州,而是代表“天下一統”,諸侯皆“四面朝于方岳之下”(《尚書·舜典》)。華山在先秦時期處于秦晉兩國邊界,其祭祀權利勢必為兩國之爭。華山見證了秦以前國家分裂時期各國的盛衰,對其祭祀權利的掌控標志著關中政治版圖的控制。

祭祀等級上,華山歷來享受一等山川祭祀的禮遇?!秶Z·魯語上》中記載山川祭祀等級因功能不同而不同,分為與社稷并列的功烈山川和“出財用”的九州名山川澤,這兩種山川功能一虛一實,或恰對應《尚書》《周禮》中的“五岳”與九州鎮山。西漢對此祭祀等級觀念承襲,發展為“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圖9)。在統一天下以后,因當時的五岳四瀆皆在東方,天下不均,秦始皇“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史記·封禪書》),“精心設計”域內山川祭祀的格局,史稱“秦十二山體系”。新的體系依托五岳,將秦故國和東六國的山川整合,劃分為東、西兩個空間地理單元,形成以“華、殽”為界的“雍地五山系統”與“東方五山系統”[34]。華山既是傳統的五岳之一,也是連接雍地五山系統與東方五岳系統的紐帶。由此可見,華山在秦代的山岳祭祀體系中,起到了從自然地理角度協助統治者化解東西隔閡、強化自身權威的作用。

圖9 秦十二山體系的地理空間關系和祭祀等級Fig. 9 Geographical spatial relationship and sacrificial hierarchy of Twelve Mounts in Qin dynasty

祭祀禮制上,華山享有祭品、管理上的優待?!渡胶=洝分杏杏涊d:“華山,冢也。其祠之禮:太牢……其余十七山之屬,皆毛牷用一羊祠之?!比A山是隋代一統后首個設立宗廟的五岳名山[33],西岳廟成為祭祀西岳神的主要場所,也是國家祭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35]。發展至唐代以后,山岳祭祀也分為大祀、中祀和小祀3種等級,使山川祭祀活動推至高潮。隋唐宋以來,華山的祭祀禮制規格與等級由于其不斷提升的政治地位而日益提高。

2.2.3 地緣:華夷之別與萬山之宗

“華夷”觀念為“兩戒”學說提供了地理空間界線的思想基礎。華夏民族在夏商周時期萌生出“夷夏”的觀念,《尚書·舜典》載:“蠻夷猾夏,寇賊奸究,汝作士” 。至周代,形成“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的地理觀念。西周后,華夏“禮”的民族精神外化[36],形成了民族優越感??鬃佑诖呵飸饑鴷r期提出“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形成“華夷之辨”的觀念,以區別漢族與少數民族[3]。唐開元年間(713-741)的著名僧人張遂(法名一行),把中國的山河大勢歸納為南北兩戒(界),形成“山河兩戒”之說。明人屈大均在《登華山記》中提及此學說①(清)屈大均. 翁山文鈔[M].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48.,他認為華山是“大中至正”天下中位,集結于華山四面的山峰越過黃河延伸至國家北部、南部的各大山脈,在天地初形之時,華山的形成確定了天下的山河形式,是“名山大宗”,五岳中其他四岳皆為“支庶”(圖10)。由此可知,天下幾乎所有的名山,大都可以納入以“華山”為宗的天下萬山的譜系中。

圖10 華山在山河兩戒中的空間地位Fig. 10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Mount Hua in the “Two Boundary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3 結論

華山風景名勝區體現了“中干龍脈,京畿重地”的國土空間定位:“中干龍脈”反映在華山作為“吉壤”“吉穴”之所、“四岳五山”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華陰“陰陽八卦九宮”的風水寶地模式的“艮位”;“京畿重地”則主要源于華山作為軍事屏障、祭祀圣地以及“天下中位”在地利、地政、地緣三方面表現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這種傳統名山序列和國土地理格局的空間對位和空間控制關系,蘊含了中國傳統地理學思想的多重知識體系和價值觀念,是我國古代國土空間的文化構圖[17]的思想基礎,也是推動當代風景名勝區成為景觀遺產的文化內核。這種互為表里的佐證關系即使是歷經時代和文化的變遷也依舊無法抹除的。因此,從中國傳統地理學思想視角出發,解譯風景名勝區在國土空間尺度下對重要空間坐標之間以及對其中暗含的空間邏輯,探究其與道教仙道的理想世界以及傳統專制政治地理格局的內在聯系,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本土文化內核和哲學內涵。這對于保護華山風景名勝區景觀文化遺產、整合風景名勝區與自然保護地體系的關系、推進“五岳聯合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都具有積極意義,是全面認識風景名勝區的完整布局和空間邏輯的理論基礎,也是中國向世界自然保護地體系貢獻中國方案的實踐,更是展現國家形象和堅定文化自信的文明密碼。

猜你喜歡
五岳華山道教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Control for Euler-Lagrangian Systems with Uncertainties
詠華山
隨王履登華山
五岳獨尊
五岳獨尊
西夏道教補議
試論《水滸傳》的道教思想
介休城內五岳廟及山門戲樓考略
五岳
華山歷“險”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