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保護地旅游者-環境互動:量表開發與驗證

2023-12-25 02:26鐘雪晴徐菲菲嚴星雨
自然保護地 2023年4期
關鍵詞:題項旅游者感官

鐘雪晴 徐菲菲 嚴星雨

(1.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 南京 211189;2.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 南京 210096;3. 東南大學生態旅游與區域發展研究所, 南京 211189)

原有的自然環境和人居環境發生變化,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方式遭到破壞,也引發了亞健康和心理疾病等問題。自然環境成為人們緩解心理疲勞的理想休憩地,自然旅游是最普遍的休閑旅游方式。我國在發展大眾旅游初期,建立了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以供公眾游憩,目前正大力建設自然保護地體系,強調全民共享,未來也會形成諸多自然旅游地。同時,在后疫情時期,環境優美、空間廣闊的戶外自然旅游地益發受到青睞。

旅游者在自然旅游環境中獲得放松主要來自身處其中的感知體驗,是復雜的人-環境互動的結果,是地方環境的物質特征與人的認知、情感和行為特征交互作用的綜合性體驗[1-2]。環境感知是人對環境及其要素在大腦中形成整體印象的心理過程[3],人是環境感知的主體,其個人特質會對環境感知評價產生影響,而景觀則是環境感知的客體,構成這一客體的有形或無形要素也是感知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基于游客視角的旅游環境感知研究不能僅停留于客觀物理要素的呈現,也應考慮主體對環境信息的認知加工及人與環境的互動過程[4]。在環境心理學研究中,有學者關注到景觀的心理意義,也對這種互動過程進行了定性描述,并在景觀設計實踐中強調了景觀互動性[5-6]。此類研究雖肯定了環境互動的重要性,但缺乏對其具體構成維度和要素的識別與驗證。旅游學界對“與自然環境/景觀互動”有所關注,但對其結構維度和具體內涵的識別卻鮮有深入研究,對環境恢復效益的研究也主要聚焦于環境物理特質感知層面,缺乏對旅游者-環境互動影響作用的探究。

基于此,筆者通過質性分析和量化分析,選取自然要素豐富、有機會深度融入的自然保護地作為研究對象,構建并驗證旅游者-環境互動的測量量表,并在此基礎上探究旅游者-環境互動各維度對心理恢復的影響,以期為自然保護地旅游者-環境互動提供可借鑒的測量技術,深化自然旅游環境感知與心理恢復的研究,為自然旅游地游憩區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

1 文獻綜述

“互動”是心理學和物理學的名詞,互指交替,動指產生作用,互動即彼此發生作用變化的過程[6]。環境互動的概念來自于環境心理學,景觀感知理論的經驗范式提出環境感知分為主體、客體及主客體間的互動。環境互動是在感知過程中主體(旅游者)與客體(環境)間的互動及由此產生的結果[7]?!盎印北徽J為是景觀感知的本質,是景觀感知理論的核心[8]。景觀感知中的主體參與性、人與景觀的互動性被視作景觀感知研究的趨勢和重點[4]。環境心理學既往研究更多是將環境當作物質性的,但生態和人文趨向的環境心理學進一步增強對環境的整體理解,也更關注人與環境的互動及環境的心理意義[9]。環境認知的過程是,人通過感官接受環境客觀刺激并轉換為感覺信息,大腦對其加以組織并與記憶表象進行初步比較和識別,形成對事物的解釋,根據固有知識和經驗判斷事物綜合屬性并形成認知,個人可能把感知的環境信息貯存備用,也可能作出行為反應[10]。有學者指出,景觀環境應充分調動游客各感官的積極參與[11],感官刺激會引發游客的自我意識,形成一種對象化的概念,進而引發單個主體或群體自覺融入環境中[12],形成一種互動式關系。心理景觀學派認為,旅游者欣賞景觀分為3個階段,即對景觀產生直觀感受;根據個人經歷、文化素質和思想情感等,運用聯想、想象、移情等心理活動開拓景觀意境;超越客體景觀和聯想,上升到哲學層面的思考[13]??偟膩砜?,環境心理學中的環境互動不再僅停留于物質層面的接觸,更深入到環境對人的心理認知層面的作用和人賦予環境意義的過程,但仍存在界定模糊、劃分維度不清的問題。

在有關旅游的研究中,關注較多的是主體間的主客互動[14]對旅游環境感知的影響,而對旅游者-環境互動的研究較少,分散在“旅游者與目的地互動”“旅游互動”的研究主題下。王泓硯等[15]關注到景觀類型對游客的環境認知和情感的影響,但對環境互動的解讀僅停留于外在行為層面,并未深入探究景觀的心理意義。由于背包旅游者更追求近距離接觸自然,更看重對旅游環境的感知,因此在兩篇背包旅游者的研究中都從互動視角關注到“與自然環境/景觀的互動”:徐紅罡等[16]將其劃分為游覽當地山水、尋找新景點兩個維度;孫九霞等[17]闡釋其內涵為徒步對身體的磨礪、視覺審美及融入個人情感與文化的深度品味。朱芳等[18]從游客-環境互動視角探究目的地環境恢復性效應,但文中未明確游客-環境互動的內涵,僅關注環境物理屬性特征引起的恢復效應??傮w而言,旅游研究中的旅游者-環境互動包含感官體驗、審美意境、主動融入等重要特征,但概念探討較為匱乏,未對旅游者-環境互動的產生和層次結構進行深入挖掘,忽視了環境的心理意義和主體的參與性及能動性;部分維度劃分也僅是針對案例地情況的簡單分析,難以形成具有普適性和可靠性的測量指標,也難以探究與其他變量間的關系。

人與自然互動不管處于何種層次,均能產生一定的恢復性效益[19],包括減緩壓力、改善情緒、減少精神疲勞、恢復注意力等[20],短期心理層面的恢復性效益被稱為心理恢復[21]。相對于環境物理要素,人與環境的互動及關系對主體心理恢復的影響作用更突出[22]。人與自然關系的強化可以有效喚醒生理和心理狀態,促進多感官參與,提升對環境的體驗感知,進而有效促進心理恢復[23]。然而,旅游者-環境互動是否會對心理恢復產生影響尚缺乏實證檢驗。

綜上所述,環境心理學理論為理解旅游者-環境互動的內涵提供了理論基礎,認識到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在旅游研究中雖有提及,但缺乏對其概念和維度結構的深入探討,無法對旅游者與自然環境的互動程度進行直觀測量。相對于環境心理學關注較多的公共綠地、城市景觀等,自然保護地游憩空間尺度更大,環境要素更為豐富,游客較長的停留時間也提供了產生深刻感知的可能性。因此,筆者將基于環境互動相關研究,嚴格遵循量表開發程序,從自然保護地旅游情境識別旅游者-環境互動的維度結構和題項構成,并逐步驗證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對象

公眾游憩是自然保護地的利用方式之一,在眾多自然保護地類型中,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和濕地公園的建設時間較長,旅游發展較為成熟,更為大眾所知曉,因此在自然保護地游憩利用的研究中多以這5類保護地作為研究對象,所以本研究選取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和濕地公園作為質性分析研究對象。森林公園是以自然為主導的綠色空間類型[24],富含負氧離子和植物精氣,具有豐富的康養景觀資源[25]。因此,在定量研究階段,選取南京紫金山國家森林公園作為樣本采集地。南京紫金山國家森林公園擁有森林面積2 107.6 hm2,其中保留了大量古樹名木,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景觀資源稟賦優良。內部旅游服務設施完備,能為游客提供登山健身、自然觀光、林間游憩等多種親近自然的活動,符合研究要求。

2.2 研究方法

根據以往經典研究量表開發實踐[4,26-27],量表開發與檢驗一般要經過以下6個步驟:構念確定、形成題項庫、量表前測、量表修正與檢驗、正式測量、信度與效度評估。本研究將分-為質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兩個部分:1)質性研究在確定構念范圍的基礎上,分析質性資料并形成初始題項,邀請相關領域研究者檢驗題項的表-面效度及內容效度,精煉初始題項;2)量化研究在質性研究的基礎上,通過預調研收集數據,根據受訪者反饋和信度分析修改題項,再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確定量表維度構成,最后,進行正式調研和測量模型檢驗。

質性研究階段采用扎根理論分析游記數據。在國內知名的旅游網站攜程網和馬蜂窩旅游網的游記版塊檢索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和濕地公園的相關游記,按如下標準篩選:1)記錄全面完整,且具備一定解釋性,剔除簡短不連貫的游記;2)真實可信,剔除營銷類文章;3)內容盡可能多地展示行程細節和心理情感變化。經過篩選,共獲得有效樣本66篇,總計近19萬字。將其中的50篇游記(編號Y1~Y50)用于編碼分析,其余16篇(編號Y51~Y66)用于理論飽和度檢驗。利用質性分析軟件NVivo11 Plus處理文本。

量化研究階段數據采集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于2022年9月10-11日在南京紫金山國家森林公園進行預調研,問卷內容包括人口統計信息和旅游者-環境互動量表,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36份,有效率為90.67%,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第二階段于2022年9月-2023年3月進行正式調研,共發放問卷540份,回收有效問卷510份,有效率94.44%,用于驗證性因子分析及效標效度檢驗。量表采用Likert 5級量表,從1至5依次表示“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分析軟件為SPSS 25.0和Amos 28.0。

3 質性研究:發展初始題項

3.1 界定構念范圍

從內涵上看,旅游者-環境互動應符合環境認知過程,具備景觀互動的參與性和動態性特征,也應契合旅游情境體驗。一方面,遵循環境認知理論,旅游者-環境互動應體現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刺激-感覺-知覺-認知-動作反應”過程[10]。此外,根據景觀感知理論和景觀互動性研究,旅游者-環境互動不僅與物理要素呈現的特質有關,還應關注主體對環境信息的認知加工以及人與環境的行為和意義互動[9]。另一方面,從旅游情境的體驗上看,自然保護地旅游環境有足夠豐富的環境要素吸引旅游者自發去搜尋有趣線索,并產生審美體驗和情感共鳴,進而進入身心沉浸狀態[28]。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將旅游者-環境互動界定為:在自然保護地旅游環境中,旅游者在感官、認知、行為和意義層面與自然環境產生相互作用的過程,包括通過感官接收環境要素刺激形成直觀感受,結合個人的經歷和情感拓展景觀意境,自覺主動融入環境,產生超越情境的哲學思考等內容。

3.2 維度提取

對研究資料Y1~Y50進行開放式、主軸式和選擇式編碼,經過多輪原始資料與概念的比對,進而得出主要的范疇;研究資料Y51~Y66用于飽和度檢驗,未產生新的符碼,因此編碼達到飽和。在開放式編碼和主軸式編碼階段,根據符碼意義和聯系劃分次亞范疇,再進一步歸納亞范疇和主范疇,主范疇、對應范疇和涉及概念如表1所示。選擇式編碼是識別核心范疇,建立起范疇間的聯系。對各級范疇再考察,辨識其中的邏輯結構,并據此提煉出“旅游者-環境互動”這一核心范疇?;?級編碼過程,本研究提出了旅游者-環境互動的4個維度,包括感官刺激、情境喚起、行為聯結和感悟思考。

表1 維度提取結果Table 1 Dimension extraction results

感官刺激是指旅游者的感官接收到的環境信息,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感知是旅游者與環境互動的初級階段,體現在自然旅游的整個過程。Barsalou[29]提出,人體主要通過多感官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和信息交互,當外界環境刺激人體感官時,人會形成多種感覺,這種以感官狀態為起點的認知活動屬于基礎認知。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不斷接收著來自不同自然要素的感官信息,形成初步淺層的情緒反應[30]。在感官系統中,視覺和聽覺是旅游者獲取外界環境信息的主要渠道[31],對地方的完整認知具有更重要作用[32-33]。如“耳聞鳥兒歡唱,眼觀翠竹溪谷,我陶醉在武夷山的大山深處中了”(Y4)。

情境喚起是指旅游者結合個人經歷、文化素質和審美感受等,通過聯想、想象、移情等心理活動生成新情境。在旅游想象和體驗模型中,景觀類似于詮釋學中的文本,旅游者經過迂回的想象和聯想,建立起景觀與主體的緊密聯系[34]。在多維感知的基礎上,旅游者的經歷或知識被喚醒,環境與主體想象相互作用,在更高層次建立起與旅游環境的聯系。在旅游審美過程中,旅游審美觀照是連接主體和客體的媒介,主體在暢游時實現了與自然景觀的對話,由于心靈知覺的參與,客觀事物也具有了人的情感[35]。通過歸納提煉,旅游者通過過往回憶、旅游經歷或文藝作品意境建立起環境客體融入主體心理時空的同時共感狀態。同時,環境客體得以感性呈現,客觀事物富有人的情感,物趣擁有了生機。如小蟲化作“熱情好客的山野主人”(Y3),“紅松昂首挺立,頑強生長,為文人墨客留下了無數絕唱”(Y7)。

行為聯結是指自然環境要素激發旅游者的自我意識,自主能動地融入自然,產生行為上的聯系。在情境喚起的基礎上,會喚醒人類固有的與自然的情感聯結[36],聯結增強又可能會使主體自發探尋自然環境中的有趣線索[37]。Zube[38]提出,人應作為環境的積極參與者,環境提供了意義和動機信息,并允許在其中移動和探索,誘發有計劃、受控制的認知行為。旅游者自發融入環境并產生近距離接觸的行為包括拍攝記錄、學習自然知識和主動探尋景觀,建立和加強了旅游者與環境的直接互動關系。如“沿著溪水尋找源頭,一路進入大山的深處”(Y57)。

感悟思考是指旅游者超越自我和情境,產生哲學層面的思考。旅游者經過長時間與自然的互動融入,價值觀念與具體體驗情境交織,自我經歷上升為一種對生命和世界的思考,這種體驗和感悟是自然審美的至高境界和最終歸宿[35]。自然保護地的路況、天氣等磨煉了旅游者的身心,也深化了他們對旅行意義的感悟,同時,他們對生命、人生等宏大問題獲得新的感悟和啟發。如“生命是個謎,不必猜測謎底。只要循著春秋的印痕,將漫長的過程填充,完成生活給予的使命”(Y15)。面對自然壯觀景象,旅游者也會自覺“山川之博大,自身之渺小”,生發出對自然的敬畏感,深化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3.3 測試題項生成

本研究按照如下步驟設計初始題項:首先,根據劃分維度和符碼具體內容形成初始題項;其次,借鑒相關研究,對初始題項進行補充和修正;最后,邀請5位旅游領域研究者對維度和初始題項進行評估,包括維度合理性、題項與維度匹配性、題項完整性和文字表述等。通過刪除語義重復、不能準確反映測量概念的題項,修改表述不準確的題項,增加部分重要題項,最終形成16個題項。

4 定量研究:題項純化與檢驗

4.1 探索性因子分析

預調研樣本中,女性略多于男性,以19~35歲的人群為主,學歷以本科及大專為主,職業以公司職員和學生為主。信度分析和題目純化主要參考以下標準:量表Cronbach’sα系數高于0.7;項目總體相關系數(CITC)值大于0.4;Cronbach’sα系數在刪除題項后提高[39]。分析發現,Cronbach’sα系數為0.898,4個題項由于CITC低于0.4被刪除。對保留題項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為0.879,可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過旋轉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方差解釋累計百分比為74.144%,大于50%,說明測量題項具有較好的解釋力。按照題項內涵將4個公因子分別命名為感官刺激、情境喚起、行為聯結和感悟思考(表2)。

表2 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Table 2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4.2 驗證性因子分析

在正式調研的樣本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占比分別為54.3%和45.7%;年齡以19~35歲為主,年齡≤18歲、19~35歲、36~50歲、51~65歲以及>65歲的游客占比分別為7.8%,61.6%,22.9%,5.5%和2.2%;學歷以本科及大專為主,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中專、本科及大專、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游客分別為1.4%,6.7%,74.1%和17.8%;職業以公司職員和學生為主,公務員、私營業主或個體商戶、公司職員、學生、事業單位職工、自由職業、退休人員及其他的占比分別為2.2%,4.3%,39.4%,37.5%,6.7%,4.9%,0.6%和4.5%。

通過AMOS 28.0軟件,選取最大似然估計法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通過模型擬合指標判斷模型擬合效果,檢驗測量模型與樣本數據的擬合程度。由表3可知,模型擬合效果達到擬合標準(χ2/df<3,RMSEA<0.08,GFI/NFI/CFI/TLI/IFI>0.9),模型擬合效果良好。

表3 測量模型分析結果Table 3 Measurement model analysis results

對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進行檢驗,包括組合信度、收斂效度和區別效度。一般認為,當組合信度大于0.7時,樣本數據具有良好的組合信度,4個因子的組合信度介于0.777~0.866,表明量表具有較強的可靠性。收斂效度良好需滿足如下標準:標準因子載荷均大于0.5;平均變異抽取量(AVE)大于0.5;組合信度(CR)大于0.7。由表3可知,測項因子載荷均高于0.6,且4個因子的AVE值均大于0.5,組合信度均大于0.7,因此,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針對區別效度,若某一因子與其他因子間的相關系數均小于其AVE值的平方根,則表明因子間的區別效度良好[40]。如表4所示,4個因子的AVE值的平方根均高于該因子與其他因子間的相關系數,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區別效度。

表4 區別效度分析結果Table 4 Discriminant validity analysis results

4.3 效標效度檢驗

量表能否預測某些已知變量是判斷量表可靠性的重要標準,即效標效度檢驗[41]。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的旅游者-環境互動均能產生一定的恢復性效益[19],多維感官信息的組織加工會使旅游者產生獨特的恢復性環境體驗[42],感官刺激也能推動旅游者體悟與環境的關聯情感,更敏銳感知自然恢復特性[43]。因此,選取心理恢復這一構念,用以反映環境影響個體產生心理恢復的結果。心理恢復的量表基于奚望等[21]、劉群閱等[44]、Korpela等[45]的研究進行調整,包括5個題項,采用Likert 5級量表形式。

采用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檢驗旅游者-環境互動量表的效標關聯效度。在相關分析中,4個維度與心理恢復效標構念之間均呈現出顯著正相關(p<0.01)。在回歸分析中,將4個維度作為自變量,心理恢復作為因變量。如表5所示,感官刺激、情境喚起、行為聯結3個維度對心理恢復的回歸模型均顯著,均為正向影響,旅游者-環境互動對心理恢復具有一定的解釋力。研究結果表明,旅游者-環境互動量表具有良好的預測效度。

表5 回歸分析結果Table 5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5 結論與啟示

本研究在回顧既往文獻的基礎上,提出旅游者-環境互動的構念范圍;嚴格遵循量表開發與驗證流程,設計了旅游者-環境互動的測量量表,并在此基礎上探究了各維度對心理恢復的影響關系。研究發現旅游者-環境互動量表由4個維度、12個測項構成,其中感官刺激、情境喚起、行為聯結對心理恢復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研究結果深化了環境認知理論、景觀感知理論和景觀互動性理論在旅游領域的應用,進一步將理論中強調的“主體與客體間的互動”細化,也對自然旅游地游憩區的管理建設具有指導意義。

5.1 理論啟示

首先,基于以往研究及旅游情境,本研究明確了“旅游者-環境互動”的概念界定,即在自然保護地旅游環境中,旅游者在感官、認知、行為和意義層面與自然環境產生相互作用、逐漸深化的過程。具體而言,感官刺激是指旅游者的感官接收到的環境信息,建立了旅游者與自然環境的直接聯系;情境喚起是指旅游者自身的生活經歷、文化修養、情感特質等與自然環境所具有的形象特質、意義象征等無形與有形的要素相互作用,通過聯想、想象、移情等心理活動生成新情境;行為聯結是指自然環境要素激發旅游者的自我意識,自主能動地融入自然,產生行為上的聯系;感悟思考是指旅游者超越自我和情境,產生哲學層面的思考。感官刺激是旅游者-環境互動的物質基礎;情境喚起是旅游者-環境互動的思維加工環節;行為聯結是由感官刺激和情境喚起導致的行為結果;感悟思考是由外部環境和內部意識共同作用的意義建構過程,也是旅游者-環境互動的最高層次。各環節不是單獨割裂發生的,而是相互嵌入和作用的。這種深化過程也是景觀感知理論所強調的,環境本身是基礎,而由“互動”產生的要素更為重要[8]。因此,在自然環境與旅游者的互動中不僅要關注物質媒介的接觸,更應關注環境要素傳達意義、旅游者賦予意義的過程[9]。

其次,本研究為“旅游者-環境互動”這一抽象概念提供了可定量測量的方法,進一步深化了自然保護地環境體驗的研究。具體而言,本文研究提出的旅游者-環境互動量表整合了分散在旅游者與目的地互動和旅游互動研究主題下的旅游者-環境互動維度和內涵,并結合環境心理學研究和質性資料進行了有益補充。例如,在旅游互動的研究中,感官刺激[4,15,17]、行為聯結[16]等要素被證實是深化旅游者自然環境體驗感知的重要因素。同時,其他研究中提到的情境喚起、感悟思考[12-13,43]等維度也在文中識別出與環境體驗相關的具體內涵,使對旅游者-環境互動的詮釋更加全面。由此而形成的量表為理解和測量自然保護地旅游者-環境互動程度提供了一個更加直觀可靠的工具,為自然保護地環境體驗的后續實證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最后,本研究在確定量表的基礎上,實證驗證了旅游者-環境互動對旅游者心理恢復的影響關系。不同于以往直接測量環境客體特質所引起的恢復效益,本研究是將旅游者作為環境的積極參與者,證實旅游者-環境互動對心理恢復的作用。由分析結果可知,感官刺激、情境喚起、行為聯結3個維度對心理恢復具有顯著正向影響,與仇夢嫄等[46]提出的旅游者恢復性環境體驗的多維感官屬性、Tang等[37]提出的個體主動搜尋自然環境中的有趣線索能幫助游客獲得更顯著的恢復性益處、Letho等[47]提出的中國游客傾向于將景觀與過去(歷史、文學)聯系在一起,可以使其有效激活無意識注意力,緩解定向注意力疲勞等觀點相一致。上述發現進一步豐富了自然環境恢復效益的研究視角。

5.2 實踐啟示

本研究對自然旅游地游憩區建設具有一定指導意義,為促進旅游者與環境互動深化,充分發揮游憩環境的功能價值并滿足旅游者需求,可對游憩環境和活動進行針對性設計提升[48-50]。首先,在游憩區建設過程中,應關注景觀互動性,注重景觀的空間和季節組合,合理配置芳香植物、植物色彩和互動設施等,充分調動旅游者的感官體驗和情緒反應;其次,合理設計私密性和開放性休憩空間,滿足旅游者靜心感受自然、放松沉思或探索求知等需求;最后,對景觀進行知識展示或導覽講解,結合文藝作品和名人典故開發旅游活動和線路,如“跟著詩詞游”系列、徐霞客游線等,突出自然旅游地的文化價值,喚起旅游者的文化記憶和傳統的感性及意象,深化情感體驗。

5.3 研究局限與未來展望

本研究還存在以下局限:首先,本研究僅選取了自然保護地中典型的目的地類型作為研究對象,未來可擴大選取范圍,驗證研究結論的普適性;其次,自然環境對游客的心理恢復作用機制復雜,本研究只探討了旅游者-環境互動的影響作用,而對于環境客體的不同資源類型、景觀特征、活動組合方式等是否會影響恢復效益,旅游主體的空間行為、心理特征等如何作用于心理恢復,本研究未深入探討。未來可結合腦電、皮電實驗、時空分析等方法,識別心理恢復的影響因素、實現路徑和后續效應等。

猜你喜歡
題項旅游者感官
喀拉峻風景區旅游者的生態意識和生態行為研究
幼兒家長學前教育立法需求調查問卷的編制
教師教學風格測量工具TSI修訂的實證研究
感官訓練紙模
感官并用,形象飽滿
感官訓練紙膜
旅行社未經旅游者同意安排購物屬違約
高職學生價值觀調查的研究變量的項目分析
12題項一般健康問卷(GHQ-12)結構的多樣本分析
淺論生態旅游者的分類與識別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