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貸參與、內生動力與農戶收入

2023-12-25 07:29周文定韓紀江
金融理論與實踐 2023年11期
關鍵詞:信貸農戶變量

熊 芳,周文定,韓紀江

(1.中南民族大學 經濟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2.中國科學院 國家民委農業信息技術研究與開發聯合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074;3.北方民族大學 經濟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一、引言

穩定提升農戶收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不斷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既是早日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也是走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5100 元,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但是,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并且明確提出,到2035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臺階,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①資料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http://www.gov.cn。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農戶收入,讓農民更加富裕,成為學術界關注的問題。

大力發展普惠金融,不斷提高農戶信貸參與,是我國促進農業農村發展、促進農戶共同富裕的重要發展戰略。2004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繼續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此后,又先后提出大力發展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服務,加快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普惠金融和推動金融機構增加鄉村振興相關領域貸款投放,均體現了以信貸支持來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政策意圖。

政策的推動極大地促進了農村金融體系的完善和農戶信貸參與,對提升農戶收入、幫助貧困地區人口脫貧致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與國際實踐相一致,信貸參與對我國農戶收入影響也存在一定差異。一方面,通過制度和技術創新,讓傳統上難以獲得信貸的農戶參與信貸,緩解了部分農戶面臨的外部資本約束,有助于這些農戶不斷擴大生產,拓展增收渠道、改善收入分配和優化消費結構[1-3],是提高農戶收入、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4-5]。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指出,信貸參與也可能降低農戶收入,加深農戶貧困程度[6],甚至加劇農戶收入不平等,產生較為明顯的“馬太效應”[7];而且,信貸參與對貧困地區家庭消費的促進作用也并不明顯[8]。

如何解釋信貸參與對農戶收入影響的效應?馬克思的辯證法思想表明,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因此,資本約束只是影響農戶收入增加的外因,只有突破農戶的內在約束并激發農戶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信貸參與才能切實提升農戶收入。有學者將“希望”(Aspirational Hope)引入信貸參與的分析框架,發現希望水平越高的農戶,其信貸參與的概率也越高[9]。此后,也有研究發現,作為一種內生動力,希望有助于引導個體為實現目標而投入更多資金并更加努力,從而增加收入并形成“收入增加—投入更多資金、更加努力—收入再增加”的良性循環。因而,信貸參與對家庭收入的影響可能會因農戶希望水平的差異而不同。如果農戶希望水平很低,那么信貸參與就很難達到預期的經濟效果[10]。并且有研究證實,信貸參與能夠弱化貸款人的內部心理約束,激發其有抱負的希望并持續強化,從而帶來家庭收入的增加[11]。

信貸參與能通過影響農戶內生動力進而影響農戶收入嗎?如果能,應該如何突破農戶的內在約束? 本文以希望水平作為農戶內生動力的代理指標,建立信貸參與、希望水平和農戶收入的聯動模型,并利用寧夏575 位農戶的調研數據對信貸參與和希望水平對農戶收入的影響,以及信貸參與和農戶希望水平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檢驗并進行異質性分析。相對于現有文獻,本文在以下三個方面可能產生邊際貢獻:一是現有文獻主要聚焦于緩解外部資本約束對農戶收入的影響,而本文通過外部資本約束和內生動力相融合的視角,檢驗了信貸參與和希望水平對農戶收入的影響,研究結論為如何提升農戶收入,更快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二是如何衡量內生動力,現有研究尚無統一標準,大多數文獻都是基于研究目的采用單一的問項進行衡量。而本文采用經濟學和心理學等跨學科研究方法,借鑒最新文獻成果,用希望量表測度指標構建內生動力的代理變量,該指標能更好刻畫農戶參與信貸的心理動機。三是現有文獻較少關注農戶的主體地位和心理動力因素。本文基于我國情景,以希望的三要素為突破點,深入解析了信貸參與影響希望水平的機理,以及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研究結論有助于完善普惠金融發展理論,并為相關主體采取針對性措施優化普惠金融信貸政策提供經驗支撐,也為如何激發我國農戶內生動力提供可操作的具體路徑。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一)信貸參與影響農戶收入的機理

農戶是否參與信貸取決于參與意識和參與機會。傳統農村金融服務模式由于存在成本高、風險大、收益低等缺點,難以滿足農戶的實際需求[12]。農戶往往也因為自身金融知識和非認知能力等原因不愿意參與信貸[13-14]。普惠金融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其宗旨是讓所有有信貸需求的客戶都能以可負擔的成本獲得信貸資本。因此,普惠金融制度的實施,在解決外部資本供給的同時,也打破了傳統金融的地域和身份歧視,從而激勵農戶積極參與信貸。

積極推動農戶參與信貸,促進農戶投資資本的形成,是打破“貧困惡性循環”,提高農戶收入的必然選擇[15]?!柏毨盒匝h”理論表明:一方面,低收入帶來低儲蓄,導致低資本形成,而低資本形成又制約生產率提高,進一步造成低收入;另一方面,低收入也會帶來低購買力,進而使得投資動力不足,而投資動力不足又制約生產率提高,進一步造成低收入。因此,農戶資本投資不足是制約其家庭收入的重要因素,且農戶投資不足具有內生性。如果農戶可以獲得信貸,就能增加資本投資和提高投資產出效率,進而提高農戶收入;農戶收入的增加又會帶來“儲蓄增加—資本形成增加—生產率增加—收入增加”的良性循環。

一般來說,農戶獲得的信貸資本可以轉化為人力資本投資、物質資本投資和社會資本投資。研究表明,人力資本投資有利于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健康狀況和增加子女教育費用,進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并降低健康沖擊對農戶家庭脆弱性的不利影響。物質資本投資則可通過生產性資產的增加和改善生產要素的配置及流通條件,進而直接促進農戶收入增加。而對農戶來說,社會資本是信息分享與資源配置的重要替代機制。社會資本投資增加能夠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從而促進家庭收入增加。如有研究對農戶信貸參與和家庭收入關系進行嚴謹評估后發現,獲得格萊珉貸款的農戶收入顯著增加[16-18]。而后有學者用108個國家2005—2015年的數據所作的實證分析也證實,信貸參與顯著增加了樣本家庭收入和家庭支出[19]。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說H1。

H1:信貸參與能夠提升農戶收入。

(二)希望水平影響農戶收入的機理

20 世紀50 年代,隨著積極心理學運動的興起,希望作為心理資本的一個重要維度受到學者們的極大關注。其中,心理學家Snyder 提出的希望理論(Hope Theory)影響最為廣泛[20]。Snyder 認為,希望是個體積極尋找和使用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方式去實現預期目標的積極心理狀態[21]。2006 年,Ray 首次將希望理論引入經濟學領域[22]。希望理論表明,希望也是影響個體經濟行為和決策的關鍵因素[23]。希望缺乏會使個體因“有限的愿望”而導致投資等前瞻性經濟活動不足,從而降低農戶的家庭經濟福利;而希望水平提升,不僅能使個體養成“努力就有回報”的樂觀心態,還有助于個體形成“具有現實可達性的渴望”,進而具備通過現實的路徑實現這些目標的能力[10],由此激發個體內生發展動力并最終促進家庭收入的提升[24]。具體來說,在不存在外在約束情景下,希望水平主要通過影響投資和就業兩條路徑影響農戶收入。

一方面,希望水平的提高,能夠提升農戶物質資本投資力度和產出效率,進而改善農戶收入[25]。對印度尼西亞雅加達2042 名小規模企業主的實證研究表明,近半數企業都只是保持現有規模甚至消失的原因,都是因為企業主自身缺乏擴大生產的渴望[26]。只要這些企業主獲得了渴望中的成功,他們會很快升級渴望,擴大投資并取得更好的績效。對玻利維亞531 名奶農的隨機對照實驗結果表明,經過設定生產目標、觀看勵志紀錄片以及參加小組研討會等一系列干預措施后,實驗組奶農的希望水平在三個月后顯著提高,養殖技術得到明顯改善,對奶牛的生產投入也不斷增加,牛奶質量和市場接受率都得到明顯提升[27]。

另一方面,希望水平提升使農戶更加注重人力資本投資,從而促進了農戶就業。低人力資本所導致的弱就業能力,是制約農戶收入的關鍵因素[24]。農戶希望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其形成更高的職業渴望和教育渴望[28],并意識到投資人力資本可能帶來的未來收益,因此職業培訓參與程度、勞動力市場參與率以及對子女的教育支出都將顯著增強,農戶就業水平得以提高。這不僅能夠直接增加農戶的工資收入,同時還能通過對留守勞動力和土地資源的重新配置,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進而提升農戶家庭經濟福利[29]。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說H2。

H2:希望水平的提升能夠提升農戶收入。

(三)信貸參與影響農戶希望水平的機理

希望是復雜的且不斷變化的個體因素和情景因素的結合,包括渴望(aspiration)、動力思維(agency thinking)和途徑思維(pathway thinking)三個維度。其中,渴望指個體設定的關于未來收入、成就、社會地位等的目標;途徑思維指實現目標的具體方法和計劃;動力思維是個人執行路線、追求目標的動力,屬于希望的動機成分[21]。

希望水平既由個體自身稟賦和所在社會環境孕育,又能隨著個體自身經歷和所處的社會情景的變化而改變[9]。一般來說,農戶由于缺乏內在動力和外在機會,較少可能通過實踐來積累可以改變自身希望水平的經驗。改變理論(Theory of Change)認為,外在環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塑個體的希望水平[11]。參與公共項目、樹立榜樣等方式,都有助于幫助個體通過社會比較和社會互動來提升希望水平。農戶獲得信貸后,將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更多信息、資源和榜樣,因而信貸參與有助于提升農戶希望水平。

具體來說,信貸參與能通過影響希望的三個維度提升農戶希望水平。一是信貸參與通過社會比較機制拓展了農戶的“渴望窗口”①渴望窗口指個體能夠觀察并感知的與自己背景相似的人群的集合。,進而提高農戶的渴望。社會比較是形成渴望的重要基礎[15]。農戶獲得信貸后,社會網絡進一步擴大,此時,背景相似而又取得成就的其他個體往往能成為農戶的榜樣,該榜樣被農戶納入“渴望窗口”,其行為結果成為農戶調整和提升渴望的“替代性經驗”[22]。二是信貸參與通過緩解農戶面臨的信貸約束進而增強農戶的途徑思維。在信貸約束下,即使農戶有追求成功的渴望,但如果總是面臨資金短缺問題,找不到實現渴望的途徑和渠道,那么他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將會慢慢消退。然而,獲得信貸后,農戶不僅破除了資金上的限制,能按現有方案實現預期目標,而且其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存款、保險、匯款、基金等系列金融服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其實現預期目標的渠道和方法。三是信貸參與通過提高農戶的自我效能感②自我效能感是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20 世紀70 年代提出的,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進而提升其動力思維。獲得信貸的成功經歷通過自我反饋機制給農戶帶來獲得感和成就感,農戶自信心得到提升,更加認可努力的重要性,不斷發掘自身潛在能力和正向力量,農戶不斷向內歸因,自我效能感得到增強。此時,農戶遇到障礙和困難、面對壓力時,通常有足夠的毅力去戰勝挫折,并將這種挫折看作成長的契機,農戶的動力思維得以增強。

因此,本文提出假說H3。

H3:信貸參與能夠提升農戶的希望水平。

三、數據來源、變量選取與模型設定

(一)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2021年5月課題組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吳忠市、固原市和中衛市的9 個縣(區)47 個村莊進行的調研。其中,銀川市有園藝村等6 個村莊,共計樣本161 戶;吳忠市有八方村等18個村莊,共計樣本159戶;固原市有陳莊村等20個村莊,共計樣本235戶;中衛市有雙達村等3個村莊,共計樣本45 戶。選定寧夏回族自治區作為調研地區的原因在于:寧夏回族自治區曾經是我國金融扶貧攻堅的重要陣地,涌現出一批服務農戶的領先型金融機構,農村信貸的覆蓋廣度和覆蓋深度都處于較高水平,信貸參與對農戶的影響更容易捕捉。本次調研由寧夏當地大學生假期返鄉進行,調研方法為實地觀察和訪談法,共發放問卷600 份,剔除殘缺值、離群值、固定反應等異常值樣本后,獲得有效樣本575個,有效率為95.83%。

(二)變量選取與描述性統計

1.農戶收入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農戶收入,選取樣本農戶2020 年家庭年收入衡量農戶收入狀況。問卷中,相關測量題項為:“您家2020 年的收入大概是多少元?”為排除量綱影響,進一步對收入取對數處理。

2.信貸參與

考慮到信貸參與對希望水平的影響具有一定時滯性[30],選取127 戶在2020 年從正規融資渠道獲得過貸款的農戶作為處理組,其余448 份在此期間未獲得過正規貸款的農戶為對照組。問卷中的測度題項為“您家在2020 年是否從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獲得過貸款?”,若農戶獲得過貸款,信貸參與變量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

3.希望水平

在希望的三維度中,因為途徑思維和動力思維本身就蘊含著渴望,實際測度希望水平時,往往只測度途徑思維和動力思維[21]。由于Snyder的特質希望量表在實踐中具有良好效果,故本文擬用特質希望量表來測度希望水平。設計調研問卷時,結合調研對象的實際情況,對量表的部分問題進行優化。特質希望量表共有6個問題,其中3個問題測度受訪農戶的途徑思維,3 個問題測度受訪農戶的動力思維,測量選項用“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的李克特5級評分法賦值(見表1)。信效度檢驗結果顯示,特質希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較好反映樣本農戶的希望水平。同時,運用主成分分析法計算得出每位樣本農戶的希望水平指數[11]。

表1 特質希望量表

4.控制變量

除以上關鍵解釋變量外,本文還參考其他學者的研究,設置了個人特征、機構特征、家庭特征和村落特征等作為控制變量[31]。其中,個人特征包括受訪農戶的年齡、性別、受教育水平、健康狀況、金融素養;機構特征包括受訪者對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整體服務的評價(簡稱服務評價);家庭特征包括家庭勞動力數量(簡稱勞動力數量)、耐用品總值、是否移民戶①這里的移民戶指的是由于個人、家庭、政策的自愿或非自愿原因,從家鄉或原居地搬遷到調研地的農戶。、與本村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簡稱生活差距)、社交頻率、收入來源;村落特征為村落距縣城的駕車距離(簡稱縣城距離)。表2 匯報了主要變量的含義與描述性統計結果。

表2 變量含義和描述性統計

(三)模型設定

1.信貸參與、希望水平對農戶收入的影響

為檢驗信貸參與、希望水平對農戶收入的影響,本文構建如下基準模型:

上述表達式中,農戶收入(ln incomeij)為被解釋變量,信貸參與(loan-parij)以及希望水平(Hopeij)為解釋變量,Xij為控制變量,μi為縣(區)的地區固定效應,εij為隨機干擾項,i 代表農戶所在的縣(區),j代表農戶個體。其中,γ1和γ2是本文主要關注的系數,用以判定信貸參與、希望水平對農戶收入是否有影響,以及影響的方向和程度。

2.希望水平的中介效應檢驗

本文進一步探究希望水平是否在信貸參與對農戶收入的影響中起到中介作用。由于經濟學中的中介效應檢驗往往存在內生性偏誤和部分渠道識別不清等問題,本文通過觀測核心自變量(信貸參與)對中介變量(希望水平)的影響進行機制檢驗[32]。

是否參與信貸是農戶的“自選擇”過程,可能受到某些不可觀測因素的影響。因此,本文采用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構建反事實分析框架并進行實證分析,以有效克服有偏估計與樣本“自選擇”導致的“選擇偏差”?;舅枷胧峭ㄟ^對獲得信貸的農戶和未獲得信貸的農戶進行匹配,使得參與的和未參與的農戶趨于均衡可比狀態,再進一步比較其希望水平。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選擇協變量進行匹配。本文將對信貸參與及農戶希望水平產生影響的變量作為協變量(即表2 中的控制變量),具體可分為個人特征、家庭特征、機構特征和村落特征。

第二步,通過logit 回歸計算傾向得分值。運用logit 回歸計算既定條件下農戶參與信貸的概率,也即傾向得分(PS)。logit模型如下:

模型(2)中,P(Di=1|xi)為農戶i 參與信貸的傾向得分或概率,xi為協變量。

第三步,進行傾向得分匹配。本文選用最近鄰匹配、k近鄰匹配(k=4)、卡尺內k近鄰匹配、核匹配、樣條匹配等五種方法進行匹配。同時,為使均方誤差最小化[33],將k 設定為4,將卡尺范圍①本文參照以往研究,先計算傾向得分的標準差,然后乘以0.25,得到卡尺范圍。經過計算后,將卡尺范圍設定為0.06,這意味著對傾向得分相差6%的觀測值進行一對四匹配。設定為0.06[34]。

第四步,計算平均處理效應(ATT)。此處采用平均處理效應(ATT)估計信貸參與對農戶希望水平的影響程度。模型如下:

模型(3)中,Y1為農戶參與信貸后的希望水平,Y0為農戶不參與信貸時的希望水平。

四、實證分析與結果解析

(一)基準回歸結果及分析

表3 匯報了信貸參與、希望水平對農戶收入影響的基準回歸結果。第(1)列為單獨加入信貸參與的回歸結果,第(2)列為單獨加入希望水平的回歸結果,第(3)列為同時加入信貸參與和希望水平的回歸結果。結果顯示,單獨回歸和共同進行檢驗,信貸參與、希望水平對農戶收入影響系數的方向與顯著性均相同。

表3 基準回歸結果

具體來看,信貸參與在1%的水平顯著正向影響農戶收入,且相較于未參與信貸的農戶,信貸參與會使農戶收入正向增長17.9%。該結果表明,信貸參與能夠顯著提升農戶收入,假說H1 得到了驗證。希望水平在1%的水平顯著正向影響農戶收入,且農戶希望水平每增加1 個標準值,農戶收入上升16.6%。這表明,希望水平的提升能增加農戶收入,假說H2也得到驗證。

從個人特征看,農戶健康水平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健康水平作為重要的人力資本,對農戶收入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金融素養越高的農戶,家庭收入越高,這是因為農戶參與金融知識培訓后,更有機會接觸到農業信貸、農業保險等金融業務,增收渠道得以擴展。從家庭特征看,家庭勞動力數量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家庭勞動力數量越多,收入水平越高。相較于當地農戶,移民戶的家庭收入水平更高。從收入來源看,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為務農的農戶,收入水平要顯著低于其他農戶。

(二)內生性處理

有研究發現,農戶收入越高,獲得信貸的概率也更大。而且,相對富裕個體的希望水平往往也更高[15]。因此,信貸參與和農戶收入,以及希望水平與農戶收入之間都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導致的內生性問題。本文使用工具變量法來解決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選取“距離農戶所在村10 公里范圍內農村商業銀行的數量”(簡稱“農商行數量”)作為信貸參與的工具變量,原因在于:當地農村商業銀行的數量越多,農戶獲得信貸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滿足工具變量相關性的假定;農村商業銀行的設立須滿足一系列的條件,相對于農戶收入又具有外生性。同時,選取“生活滿意度”①問卷中,生活滿意度的測量題項為“您對目前的生活評價是?”測量選項用“非常滿意=5”至“非常不滿意=1”的李克特5 級評分法賦值。作為“希望水平”的工具變量,原因在于:農戶生活滿意度越高,農戶希望水平越高,滿足相關性要求;而農戶的生活滿意度對農戶的家庭收入難以產生直接影響[35],也滿足外生性的假定。

本文使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法(2SLS)估計回歸系數,結果如表4 所示。結果表明,農商行數量與信貸參與呈顯著正相關關系,且F統計量大于10,說明農商行數量符合相關性要求,且通過了弱工具變量檢驗。列(2)結果表明在處理內生性問題后,信貸參與對農戶收入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與基準回歸結果一致。列(3)與列(4)的結果也同樣顯示,在考慮內生性問題后,希望水平對農戶收入仍存在顯著的促進作用,驗證了基準回歸的可靠性。

表4 工具變量回歸結果

(三)穩健性檢驗

為驗證基準回歸結果的可靠性,本文采取以下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

一是替換被解釋變量。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收入水平的高低決定著消費能力的高低。因此,本文用“農戶家庭消費”作為農戶收入的代理變量,進行穩健性檢驗[36]。結果如表5 列(1)所示,估計結果與基準回歸結果保持一致,表明信貸參與、希望水平對農戶家庭年消費均有顯著正向影響。二是替換解釋變量。首先,重新界定“信貸參與”變量的含義,將2018 年至2020 年間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過貸款的農戶定義為信貸參與農戶[37]。②問卷中,詢問受訪農戶:“您家最近一次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是哪一年?”并根據其回答劃定農戶貸款年份。若農戶回答的貸款年份為2018年、2019年或2020年,則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其次,用“渴望差距”作為“希望水平”的代理變量??释罹嘀皋r戶目前的生活水平與渴望的生活水平之間的差距,相關研究證實,渴望差距能夠影響農戶希望水平的變化,渴望差距越大,農戶希望水平就越低[22]。相關結果如表5 列(2)所示。數據顯示,信貸參與對農戶收入仍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且“渴望差距”對農戶收入的影響系數也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兩組結果均證明基準回歸結果具有穩健性。三是剔除特殊樣本??紤]到銀川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普惠金融發展現狀與其他幾個城市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將銀川市的樣本剔除后再回歸。結果如表5 列(3)所示,信貸參與和希望水平的系數仍然顯著為正,再次證明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表5 穩健性檢驗

五、進一步討論:希望水平的中介效應

(一)信貸參與對農戶希望水平的影響效應測算

1.共同支撐域與平衡性檢驗

信貸參與農戶和未參與農戶的傾向得分有一定的重疊區間,稱為“共同支撐域”[38]。共同支撐域的范圍越大,匹配過程中樣本損失的可能性就越小。為保證樣本數據的匹配質量,本文在獲得傾向得分后進一步繪制了密度函數圖(如圖1),以檢驗匹配后的共同支撐域。圖1所示①本文用5種匹配方法匹配效果均良好。因篇幅所限,圖1中僅顯示了k近鄰匹配(k=4)結果圖。,參與信貸和未參與信貸的農戶的傾向得分有較大范圍重疊。五種匹配方法中,最多損失14個樣本,表明匹配效果良好。

圖1 匹配前后信貸參與農戶和未參與農戶傾向得分的概率密度

為確保匹配結果的可靠性,本文還檢驗了協變量的平衡性。即經過匹配后,信貸參與農戶和未參與農戶在協變量方面不存在顯著的系統差異。結果如表6 所示。數據顯示,Pseudo R2值由匹配前的0.123 顯著下降到匹配后的0.007—0.034;LR 統計量由匹配前的74.50 顯著下降到匹配后的0.78—11.51,解釋變量的聯合顯著性檢驗由匹配前的高度顯著(P 值=0.000)變成在10%的水平上總是被拒絕(P 值>0.100),解釋變量的均值偏差由匹配前的26.4%減少到3.1%—11.4%,中位數偏差由匹配前的21.0%減少到2.9%—9.1%,總偏誤大大降低。上述檢驗結果表明,運用傾向得分匹配法可有效減少對照組和處理組之間解釋變量分布的差異,并消除樣本自選擇導致的估計偏誤。

表6 傾向得分匹配前后協變量平衡性檢驗結果

2.影響效應測算

本文利用PSM 對模型(3)進行估計,結果見表7。五種匹配方法所得結果基本一致且ATT均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檢驗,表明樣本數據的穩健性良好。為便于實證分析,選擇其算術平均值表征影響效應。從平均值來看,農戶若沒有獲得信貸,其希望水平為3.779,但由于獲得信貸,農戶的希望水平增長到3.907,增長了0.128 個標準值,增長率為3.39%。②增長率的計算公式為:增長率=ATT均值/對照組均值×100%。兩組數據表明信貸參與對農戶希望水平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假說H3得證。

表7 傾向得分匹配的平均處理效應(ATT)

(二)信貸參與影響農戶希望水平的異質性分析

即使在同一地區內部,信貸參與對不同類型農戶的影響也可能存在較大差異[39]。本文以樣本農戶的控制點、社交頻率、收入水平、是否是脫貧戶等作為標準進行分組,進一步檢驗信貸參與對農戶希望水平影響的異質性?;趉近鄰匹配的估計結果見表8。

表8 信貸參與影響農戶希望水平的組群差異

1.控制點的影響

控制點理論認為個體對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及其結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釋。內控型個體相信事情的發展和結果取決于努力程度等內部因素,因此內控者更有毅力和決心;外控型個體認為事情的結果由機遇和運氣等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決定,因而外控者遇到問題時更容易放棄努力[40]。本文將農戶劃分為內控型人格農戶和外控型人格農戶進行分組檢驗。①在問卷中設置“對于成功,您覺得哪項更重要”這一問題以衡量農戶的控制點類型,根據農戶對該問題的回答,將選擇“付出艱苦努力”的農戶定義為內控型,將選擇“機遇、運氣”的農戶定義為外控型。結果表明:內控型人格農戶參與信貸業務后,希望水平顯著提升了0.118 個標準值,增長率為3.08%;對外控型人格農戶,信貸參與對希望水平的影響為正但不顯著。兩組數據說明信貸參與對內控型人格農戶希望水平的促進作用更強。

2.社交頻率的影響

社交頻率創造的社會關系和社會資本的強弱會顯著影響農戶信貸參與的經濟福利效應[41-42]。為考察信貸參與對希望水平的影響在不同社交頻率的農戶間的差異,本文先測度了樣本農戶的社交情況②本文用以下三個問題測度樣本農戶的社會互動情況,分別是“您家參與村里的各項集體活動的情況是”“您家與親戚往來的情況是”“您家與本村其他村民的往來情況是”。測度選項用“非常多=5”至“從不=1”的李克特5 分制量表賦值。農戶社會互動情況由這三個問題的總得分反映,最低分為3分,最高分為15分。,再以樣本農戶社交頻率的平均值為依據,將樣本劃分為低社交頻率組和高社交頻率組。結果表明,獲得信貸后,高社交頻率農戶的希望水平顯著提升0.124個標準值,但低社交頻率農戶的希望水平無顯著增長。

3.是否是脫貧戶的影響

部分脫貧戶由于自身發展意愿和能力不足,同時家庭資產積累較少,存在脆弱性脫貧情況,在外部幫扶弱化的情況下,便有可能再次返貧[43]。本文根據“您家之前是否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這一問題的回答,將樣本劃分為脫貧戶和非脫貧戶,分組檢驗的結果見表8。結果顯示,參與信貸后,脫貧戶的希望水平可從3.435 增長到3.681,增長幅度為0.246 個標準值,增長率為7.16%;而非脫貧戶的希望水平從3.878 增長到3.977,增長幅度為0.098 個標準值,增長率為2.55%。結果表明,信貸參與對脫貧戶和非脫貧戶都有正向促進作用,但對脫貧戶的影響更顯著。

六、結論與建議

農戶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之一,提高農戶收入和促進共同富裕不僅要重視解除制約農戶發展的外部資本約束,還應從內部調動農戶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從根本上激發農戶發展的內生動力。本文在理論邏輯演繹的基礎上,建立信貸參與、希望水平和農戶收入的聯動模型,并利用寧夏575 位農戶的調研數據,實證分析了信貸參與和希望水平對農戶收入的影響,以及希望水平在其中的中介效應,得到以下結論。(1)促進農戶參與信貸有助于提高農戶收入。信貸參與有助于打破“貧困惡性循環”,幫助農戶增加投資進而提高生產率,從而帶來家庭收入增加。(2)提升農戶希望水平有助于提高農戶收入。解除農戶生產發展的外部資本約束并不意味著農戶必然會增加投資,提升農戶希望水平有助于增強其發展的內生動力,幫助農戶通過增加物質資本投資和人力資本投資等途徑,提升家庭收入。(3)信貸參與能提升農戶希望水平,且信貸參與對更相信自身努力的農戶、社會互動更頻繁的農戶、收入水平相對較高的農戶以及貧困農戶的影響更大。農戶參與信貸后,將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更多信息、資源和榜樣,從而可以通過社會比較和社會互動來提升希望水平。

以上結論表明,不斷提高農戶收入,需要從緩解農戶面臨的外部資本約束和增強農戶內生發展動力兩個層面同時著力。具體來說有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推動更多有需求的農戶參與信貸。積極開展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尤其是鄉村振興專屬信貸產品和首貸產品創新。比如,積極推廣農村非抵押信貸模式,接受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產、大棚等資產作為“準抵押物”,保障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的信貸可得性。同時,通過各種非金融服務,增強農戶對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的信任感來提升農戶參與信貸的積極性。如探索“政府+金融機構+高等學?!焙献鏖_展金融健康和金融知識宣傳活動,提升農戶金融知識素養和金融數字技能,幫助農戶真正能夠“學金融、懂金融、用金融”。另外,要通過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支持農業數字經濟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保障農戶可以更便捷、更低成本參與信貸。

另一方面,要通過激發農戶希望水平來提升農戶內生發展動力。一是要樹立榜樣??梢栽黾有刨J參與帶動農戶發家致富的正面事例宣傳,用“身邊人”和“身邊事”為農戶樹立積極榜樣,激發農戶對更加美好生活的渴望。二是通過完善“銀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等服務模式,幫助農戶建立與市場的利益聯結機制,幫助其更好融入農業現代化,以增強其對未來發展的希望。三是要協調各類政策,持續激發農戶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如通過對農廣播等方式加大宣傳普及,讓更多農戶理解、認同各項“利民”“利農”政策。以“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幸福鄉村”為抓手,讓農戶切身感受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果,從而憧憬鄉村振興的美好前景。

猜你喜歡
信貸農戶變量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抓住不變量解題
也談分離變量
聚焦Z世代信貸成癮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變量
綠色信貸對霧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分離變量法:常見的通性通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