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環境下的報刊類新聞寫作發展策略

2023-12-26 12:05劉彤
記者觀察·下旬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報刊內容

劉彤

近些年,國內國際一些紙媒關閉,讓“紙媒出路在何方”的討論之聲不絕于耳。伴隨而來的,是勢不可擋的媒體融合。為應對融媒體背景下報刊類新聞所面臨的挑戰,報刊類新聞采編人員應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優勢,加大寫作內容和方法上的創新,同時借鑒和主動學習新媒體寫作經驗,推動傳統報刊類新聞寫作轉型升級。

融媒體環境下報刊新聞面臨的現狀

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傳媒領域的廣泛運用,媒介的形態、業態、生態都在不斷革新。尤其是隨著算據、算法、算力等基礎資源和核心技術的快速突破,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已成為一種潛力巨大的新型內容生產力,從根本上改變了內容生產的方式和流程。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媒體平臺發布信息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局限,即使是突發事件,不出幾秒鐘,網絡上就會出現相關報道。而且,備大平臺也可以實現即時轉載、評論,互動性強,促使新聞受眾群體增加。

與之相較,報刊類媒體采寫和編發的新聞局限性就比較多,如新聞素材搜集速度緩慢、采編過程漫長,報紙文風嚴肅、趣味性不足,出版流程瑣碎導致新聞發布不及時等。

不過需要肯定的是,報刊類新聞依然有一定的優勢。報刊類新聞以真實性為生命,不會一味追求速度或者博人眼球而失去調查研究,如《中國青年報》的“冰點”欄目、南方周末等。與網絡新聞相比,報刊類新聞寫作更加嚴謹,審核更為嚴格,特別是一些黨報嚴格遵守“三審三?!绷鞒?,重大節點“五審五?!?,權威性和公信力強。從這個角度看,報刊類新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種高質量的閱讀體驗。筆者認為,紙媒不會“滅亡”,只是亟須轉向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

融媒體環境下報刊新聞寫作的發展方向

呼應時代回應社會關切

受快節奏生活的影響,人們追求在短時間內快速獲取新聞信息。但是,無論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要把握時代脈搏,以人民為中心,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自覺承擔起弘揚正能量的任務。

例如,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勢利導,優化調整疫情防控策略。國內媒體派出優秀記者前往疫區,采訪報道了大量提振士氣、感人至深的新聞作品。新華社記者第一時間采寫了《戰“疫”的一天——新華社記者直擊湖北保衛戰》,《人民日報》刊登《推動抗疫國際合作,中國在行動》系列文章,《光明日報》刊登《書寫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的中國奇跡》等,讓人們既了解了最權威的疫情信息,又能從新聞作品中感知溫度和力量。

筆者注意到,歷年來的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有一個共性,就是選題重大、主題鮮明、貼近時代的新聞作品必然會榜上有名。例如,第32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中,選題涵蓋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制造等方面。這些作品叩問時代,文筆有力,感染力極強。其中,新華社《砥柱人間是此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億萬人民走向民族復興紀實》一文,播發于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站位高遠,題材宏大,文筆有力,稿件獲得了特等獎。

從這個角度看,報刊類新聞寫作的首要方向一定要把握時代脈搏,緊扣重大時間節點的重要事件,同時又要圍繞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這樣才能讓新聞記錄歷史風云,回應社會關切,成為有價值有分量的優秀作品。

立足特色精準定位受眾需求

為了適應科技時代的發展,擁有更大知名度、話語權、影響力和占據更多市場份額,增加用戶數量,報刊類新聞寫作方式也應緊跟融媒體環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提高自身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積極運用不同媒體平臺,發揮不同媒體平臺的優勢,根據受眾差異化需求來使用差異化寫作方式。

筆者認為,報刊類新聞應立足自身媒體特色,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精準定位和了解受眾的喜好,找出哪一類新聞受眾群體較多、閱讀量高來設定一些特色專欄或者版面。

以《人民政協報》為例?!度嗣裾f報》是全國政協機關報,以全方位報道國內外重大新聞和各級統戰、政協部門工作,以及廣大政協委員、統戰人士為主要內容。近年來在媒體轉型升級中,人民政協報牢牢把握宣傳領域主陣地,做好對重大主題活動融合報道,特別是每年全國“兩會”期間的融合報道,是報道的“重頭戲”。2020年5月全國“兩會”期間,因疫情防控需要,人民政協報克服上會記者人數有限的困難,創新報道形式,邀請全國政協委員擔任“特邀委員記者”,推出“委員報道”版,讓委員們以記者視角撰寫會場故事,鼓勵委員主動“采訪”委員,傳播委員好聲音、好提案。該系列報道一經推出,受到廣大政協委員的歡迎和支持,更是被國內諸多媒體紛紛效仿。如今,“特邀委員記者”成為人民政協報的一項重要品牌,延續至今。很多全國政協委員在平時也以“特邀委員記者”的身份供稿。

加大原創增強內容可讀性

“原創”是媒體制勝的法寶。在媒體融合發展中,報刊類新聞工作者應進一步提升業務水平,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斷加強新聞作品的原創性與可讀性,讓報刊新聞作品在短平快的融媒體環境中一騎絕塵,彰顯自身優勢特色。

比如,報道民生選題的新聞作品時,記者應站在民生視角,用平實化、故事性的敘述報道事件。以《江西日報》為例,在2017年1月10日刊登的《返鄉妹子治蟲記》一文中,記者全文采用散文寫作手法,如“她善待這滅蟲高手,它們也愛這生態樂園,在此冬眠。冬天種菜不小心,就會鋤塌蛙洞,驚擾了青蛙關于春天的夢。于是又趕緊把它掩藏好,生怕驚走它,誤了來春的繁殖”這樣的細膩描述,突出了農場主人、31歲的邱敏高超的種植技術,原創味、特色化十足,讓讀者感受到新意。還有2022年8月21日刊登的《拆遷后閑置土地成“隱秘角落”——不敢使用、管理困難、基層政府期盼減負》一文,文章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使新聞報道內容凸顯群眾的心聲,抓住民眾的心理。

融媒體環境下報刊新聞寫作的發展策略

做好報刊類新聞寫作內容的優化

優化內容編排,提升整體設計

報刊類新聞編輯需要在內容擬定、標題形式應用、受眾需求等多方面考慮,并不是在傳統媒體報刊類新聞寫作中融入現代技術,也不是傳統認知中的新聞美化和版面裝飾,而是報刊類新聞工作者要在視覺效應、閱讀過程、市場營銷、信息傳播、整體形象設計、文化定位等多方面進行編輯和設計。

比如,版面設計方面。2023年3月7日,“中國記協”微信公眾號發布了全國“兩會”期間各家報紙推出的“兩會”特刊,并推送了一批精美的報紙版面,有中央媒體的報紙,如《人民日報》3月5日第5版、《新華每日電訊》3月6日第8版、《解放軍報》3月6日第5版、《光明日報》3月7日第5版、《科技日報》3月7日第5版、《人民政協報》3月6日第21版等,也有地方媒體報紙,如《北京日報》3月6日第2至3版,《內蒙古日報》3月6日第6至7版。這些報紙版面第一眼看上去美感很強,有的莊重大氣,有的精巧細膩,版式顏色設計各有特色,既完美呼應了全國“兩會”這一重要節點重要事件,也大大提升了讀者的閱讀體驗和氛圍。

所以,報刊類新聞工作者不管在內容的選取、文字處理,還是圖片說明和設計、標題形式的優化上,都要確保精致化、優質化、多元化,并反映出報刊類新聞寫作的特點和辦報刊理念,還要滿足受眾個性化需求,使報刊類新聞兼具真實性、審美性等特色,讓受眾能夠在第一眼看到新聞標題時,就有閱讀的欲望,憑借新聞真實的內容、醒目和趣味的標題、多元的形式、優質的圖片和精美的排版吸引讀者,以此全面樹立報刊媒體的良好品牌形象。

重視策劃,加強深度報道

加強新聞內容的連續報道、深度報道,才能發揮聚光燈效應,增強新聞可讀性和傳播力。這就要求報刊類新聞工作者增強新聞專題的策劃力度,以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關心的民生問題等內容為引領,在這些新聞素材中,以全局視角挖掘新聞蘊含的深意,并以“奇招”“新招”挖掘內容深度。

比如,在深度報道方面比較有影響力的《南方周末》。分析它的成功經驗,筆者認為,首先是經過多年積累,《南方周末》已經形成了獨有的風格——語言具有思辨色彩,懸疑式、提問式的文章結構。特別是調查類的深度稿件,采編團隊為了確保信息來源的真實性以及對事件挖掘的深度,采訪多個當事人。其次,在選題上,《南方周末》往往會選擇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想知卻不知、難知的內容,以滿足讀者強烈的好奇心理。

成功的背后,往往是強大的策劃團隊。因此,報刊類新聞作品必須加大策劃力度,守正創新,才能成就精品力作。

注重報刊類新聞寫作技巧創新

在新聞采寫過程中積極融入新媒體語言特色

互聯網技術的加持,讓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新媒體平臺充斥著大量魚龍混雜的信息,越來越多的讀者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傳統新聞的“五個W”,因此,新聞采編人員要轉換思維,適應新時代大眾心理需求。

這就需要報刊類新聞媒體重視研究新媒體語言風格。筆者注意到,微博、抖音、微信等社交平臺發布的信息,語言以短小精悍為主,標題醒目,能讓受眾很快就抓住信息的關鍵內容,表達方式上也偏口語化,與百姓生活用語相貼合。因此,在報刊類新聞寫作方面,可以借鑒優質的融媒體文章寫作方式,利用一些網絡流行詞、熱點話題等,使報刊類新聞寫作符合受眾閱讀偏好。

例如,《人民日報》在2018年11月29日第13版刊登了一篇《平臺套路多謹防網絡抽獎成“誘餌”》的新聞,從標題風格、文章選題、內容來看,完美詮釋了傳統媒體報刊新聞寫作語言借鑒和吸收新媒體語言的案例。該文不僅使用了“錦鯉”“圈粉”等網絡熱詞,而且內容本身就是針對網絡平臺流行的現象?!板\鯉”原本是一種觀賞魚,但2018年國慶期間,因支付寶在微博平臺發布一條抽獎信息,將中獎者稱作“中國錦鯉”,由此“錦鯉”一詞成為在網絡平臺廣為流傳,寓意為好運的人或事?!度嗣袢請蟆愤@篇文章及時借用這一網絡熱詞,在文中集中羅列了網絡平臺上幾個虛假宣傳案例,以提醒廣大網友擦亮眼睛,對于中獎“錦鯉”保持清醒。

通過信息傳播途徑帶動新聞寫作方法創新

為了加深報刊類新聞讀者之間、讀者與新聞媒體之間的互動交流,報刊類新聞采編人員應該主動適應當前媒體環境的變化趨勢,在切實完整闡述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利用好信息傳播平臺,加強與讀者之間的溝通交流,讓讀者積極參與新聞寫作和日常探討。

比如,報刊類新聞工作者可以將原創文章“二次加工”,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發布,并開啟大眾投票活動,讓讀者結合新聞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時,記者編輯要及時收集、整理、總結讀者意見和建議,并及時把有價值的觀點融入到新的寫作中,形成延伸報道,這樣既能吸引讀者的持續關注,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豐富報刊類新聞寫作類型

報刊類新聞工作者可以從寫作類型上進行創新。傳統的新聞題材有社論、側記、綜述等,但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側重點。報刊類新聞應豐富寫作類型,適應讀者的閱讀習慣。例如,開設新聞專題,采用專題報道、專欄等形式,選擇優質資源,打造新穎的新聞產品,以此提高報刊類新聞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同時,報刊類新聞采編人員還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定位目標讀者的閱讀需求。比如,軍事報刊新聞內容寫作、民生報刊新聞寫作等,通過瀏覽量數據分析結果,定位不同群體感興趣的內容和方向。此外,一些地方報刊類新聞媒體還可以深入挖掘區域文化特色,開展特色專題報道、專欄等,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離基層近、離百姓近的優勢,從共性中追求個性,突出個性化表達,擴大當地讀者群體,從而在眾多媒體中脫穎而出。

通過上述分析,融媒體環境下我國報刊類新聞寫作既迎來發展機遇,但也面臨諸多挑戰。作為報刊類新聞寫作工作者,應該抓住發展契機,從新聞內容、新聞寫作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進行創新,并以群眾的閱讀習慣、閱讀需求為中心,借助大數據分析手段,利用各大新媒體平臺功能優勢,提高報刊類新聞寫作內容的質量,確保報刊類新聞寫作更好地適應融媒體發展趨勢,實現長遠發展。

猜你喜歡
報刊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內容回顧 溫故知新
中國百強報刊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中國百強報刊
百強報刊
《小學生必讀》再次入選向全國少年兒童推薦百種優秀報刊
主要內容
在“門”字內加字可以組成新的字,試著填填下面的空吧!
2009年10月報刊廣告刊登額排行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