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視域下的傳統文化傳播路徑探索

2023-12-26 01:07張靜靜
記者觀察·下旬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中華受眾傳統

張靜靜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辛勤耕耘,逐漸積累起豐富的精神文化遺產,這些精神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彰顯著中華民族的獨特風采。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是中國人積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然之路,也是每個中國人必須承擔的時代使命??v觀社會歷史進程,社會發展離不開科技和文化這兩大助力。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變得十分豐富,其中新媒體技術更是大放異彩,成為了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甚至成為了當代社會精神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如果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概念界定

新媒體

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新媒體”一詞便已正式問世。新媒體引起了我國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與新媒體有關的研究成果十分豐富。但當前國內外學術界尚未形成統一的新媒體理念,不同學者對新媒體的理解有諸多不同之處。本研究認為,新媒體從本質上來看是在四大傳統媒體基礎上所發展起來的新興信息載體,是傳播技術發展和時代進步所帶來的必然結果。新媒體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通過移動終端為用戶提供海量的媒體資訊。這使用戶獲取信息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因而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青睞。

傳統文化

我國學者對“傳統文化”這一概念的認定有比較統一的看法,認為“傳統文化是世界備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積累的精神文明成果”。但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傳統文化的范疇并不僅僅局限于精神文明成果,還包括能夠對社會政治、經濟、思想等各個領域產生普遍影響的各種物質文化。

新媒體與傳統文化融合的意義分析

傳播方式更加快捷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媒體的形式也更加豐富、更加多樣,除了新興的網絡視頻,傳統電視媒體也在現代科技的助力之下實現了創新發展,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提供了可靠的支持。近年來,短視頻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短視頻也成為了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有效方式,傳統文化類短視頻有的以美食文化為主線,分享美食制作的方法;有的以傳統工藝為主線,講解養蠶制衣的技巧,這些視頻題材豐富多樣,涵蓋了人們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向全世界展示了古老、質樸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了人們探尋中華傳統文化奧秘的熱情。發揮短視頻的優勢,有利于我們創新傳統文化傳承的渠道,突破以往以紙質媒體、電視媒體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傳承模式,利用更加便利的網絡渠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風采。這一方法不僅能夠使文化傳承工作突破時空的限制,不再受場地、流程、工具等因素的影響,也可以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弘揚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從而使文化傳承、文化弘揚的效果更加明顯。

文化覆蓋人數更多

以往由于信息宣傳渠道少、影響范圍窄,導致傳統文化宣傳工作始終不理想。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成為了當前信息傳播的主要手段,不僅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還拓寬了信息傳播的范圍,成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可靠手段。比如,央視借助新媒體平臺打造《中國詩詞大會》這一節目,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相關話題的瀏覽量超過千萬,使受眾領略到中國優秀古詩詞的內涵,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各大地方電視臺也積極打造了《漢字英雄》《見字如面》等一系列與傳統文化緊密相關的電視節目,這些節目的播出吸引了受眾的高度關注,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饋,獲得了受眾的高度青睞和普遍贊賞。與此同時,近年來各大高校也積極開展各種成語大會、詩詞大會活動,甚至邀請外國友人參加活動,多渠道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社會價值提煉催生

互聯網是社會的“紐帶”.把每個人都連接了起來。新媒體是互聯網的衍生品,也充分發揮了“粘合劑”的作用,將各個行業連接起來,促進行業融合,實現綜合性發展。近年來,“新媒體+傳統文化”的理念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被廣泛運用于各個行業之中,這種融合不僅有利于行業創新發展,把握更多的發展機遇,還有利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時代化創新,使其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這是社會進步的象征,也是文化傳承的標志。

現階段傳統文化傳播的現狀與困境

外來文化涌入,本土文化弘揚受阻

互聯網的發展,有效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擴大了本土優秀文化的社會宣傳力度,但也給一些外來文化開了“方便之門”。近年來,我們常??吹揭恍┩鈬耙暪澞吭趪鴥纫曨l平臺上播放,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生活,但也對我國的一些本土傳統文化節目造成了沖擊,甚至會導致部分受眾輕視本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了“趕潮流”而過度追捧外來文化。

社會關注度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素。集中大眾對傳統文化的注意力,還需要發揮新媒體技術的作用。利用新媒體技術在宣傳方面的優勢,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模式,與時代接軌,創新發展,才能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下綻放新的光彩,不會被外來文化潮流淹沒。

娛樂至上導向,傳統文化關注度較低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大眾對明星八卦、新奇趣聞的關注度遠遠高于傳統文化資訊,一些明星私生活總是登上話題熱搜,而一些優秀傳統文化節目卻備受冷落。一檔優秀的傳統文化節目從團隊的組建、節目的制作,再到后期的播放,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但是最終節目播放的收視率卻無法達到預期目標,許多文化類節目的成本與收益往往不成正比。一些低俗的娛樂八卦節目卻能夠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話題討論度高、流量多、收益好。這便導致諸多電視臺出于利益考慮而不得不制作娛樂類節目,沒有足夠的資金制作高質量的文化類節目。久而久之,受眾便習慣了快餐式的娛樂信息,而對需要仔細思考、細心品味的文化類節目失去了耐心,不愿觀看。

受制客觀因素,文化需求難以滿足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諸多變化,這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也導致了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所取得的效果十分不穩定。有些新媒體平臺在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并沒有深度剖析文化的內涵,只是簡單地把文學知識或古代禮儀生搬硬套到大屏幕上,或者通過拍攝紀錄片、撰寫長文章的形式展現傳統文化作品,這種做法不能很好地把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在新媒體時代下,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如果不能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那么傳統文化的傳承將會受到更多阻礙,大眾對傳統文化所提出的更高水平的需求也難以得到滿足。

過于迎合受眾,傳統文化內核偏移

為了提高傳統文化傳承的社會關注度,許多傳播者對傳統文化進行了娛樂化改造,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文化造成了負面影響。比如,川西民歌《康定情歌》原本是傳統文化與地方文化的完美結合,但是一些平臺為博眼球、引流量而對其進行惡搞,搞笑的畫面的確吸引了諸多受眾,但也導致這一民歌的文化內涵被嚴重扭曲。再比如,《木蘭辭》被惡搞成搞笑小品在備大網站播放,完全歪曲了花木蘭的形象,這導致傳統文化作品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即使滿足了受眾對娛樂的需求,但也使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產生了偏差和扭曲,傳統文化傳承工作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新媒體視域下,傳統文化傳播路徑分析

挖掘明星效應,打造優質文化品牌

當代年輕人十分崇拜偶像,把偶像的言行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因此,充分發揮偶像的“明星效應”是宣傳傳統文化節目的可靠手段。在打造文化類節目時,可以邀請明星來做宣傳,這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受眾。比如,《上新了·故宮》這一故宮歷史文化節目便邀請了知名演員擔任故宮文創產品的開發員。起初許多受眾是奔著看明星的念頭去的,但是節目所宣傳的文創產品十分精美,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使越來越多的受眾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欣賞的過程中去,使節目真正發揮了文化傳承和弘揚的作用。

雖然當前許多文化類節目在開播的過程中會邀請一些明星來助力,但是在正式確定邀請名單之前,應當建立一套完整的考量標準,不能“流量至上”,要提前了解擬邀請明星的社會風評、文化水平、對傳統文化的認識等一系列內容。如此一來,才能確保這一文化節目的質量,能夠真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邀請明星可以提高文化節目的收視率和社會熱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節目的經濟收益,確保節目制作方能夠收回成本,有利于進一步激發節目制作方制作優秀傳統文化節目的熱情,以此達到拓展文化傳播范圍、擴大文化影響力的目的。

創建文化數據,加快文化普及交流

以往紙質媒介是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渠道,但紙質媒介具有諸多缺點,容易受資金、人力、時空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新媒體的出現則有效克服了這些限制,助力了傳統文化傳承、發揚,一批批大規模信息化電子數據庫的建立,推動了傳統文化資源數據化發展。其中“古籍庫”項目作為國家圖書館的重點數字化數據庫工程,將眾多傳統文化資料納入其中,以數字化的形式進行儲存,此項工程包括20個大類,細分為100個子目,涵蓋了科學、人文等多個學科。不僅實現了海量文化資源的便捷儲存,也為傳統文化的宣傳、普及和交流奠定了可靠的技術基礎。

加強內容監管,拓寬文化傳播渠道

當前我國高度重視新媒體平臺的規范,出臺了一系列規章政策對新媒體平臺進行監管,但是所制定的規章政策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比如,部分法律條文過于籠統,可操作性相對較弱。因此,政府部門應當出臺明確的規定,禁止新媒體平臺為滿足受眾娛樂性需求而扭曲傳統文化的行為,新媒體平臺也應當嚴格把控好傳統文化內容的質量,貫徹落實政府規定,從管理和技術方面來不斷完善平臺監管工作。比如,使用關鍵詞匹配技術,實時監測平臺上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不良詞匯、敏感詞匯,一旦發現就立刻刪除;再比如,建立實名制制度,約束信息傳播主體的行為,從源頭上杜絕扭曲傳統文化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各大新媒體平臺還應當積極開展教育培訓工作,提高公眾的媒介素養,也可以發揮大博主、粉絲團等意見領袖的作用,呼吁新媒體平臺用戶抵制消極的泛娛樂化現象,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價值。

我國始終高度重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采取多樣化措施鼓勵各民族人民積極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一些小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沒有如預期得到可靠的保護和傳承,反而瀕臨險境,面臨著后繼無人的窘境。為了防止優秀傳統文化消失,我國政府部門撥款,成立了社會科學基金和藝術基金。但只有資金支持還不夠,還需要發揮新媒體的力量,提高新媒體工作者的文化意識,使其積極開展文化宣傳、推廣工作,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范圍更廣。

融合時代元素,促進傳統文化創新

事實上,近年來“風”元素已經成為了社會新熱潮,許多導演和音樂制作人都將“風”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公眾了解傳統民族文化的興趣,樹立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比如,李曼、宋晨、馬雪晶三位設計師設計的《中國日報》海外版封面,便巧妙地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藝術形式進行融合,不僅在國內贏得了人們的高度贊賞,也在海外刮起了一股“中國風”。

事實上,早在18世紀西方國家的設計師就認為“風”是設計中必須存在的元素,沒有“風”,設計就沒有貴氣。因此,許多西方建筑、服裝等設計中都能看到“風”元素的身影。我國設計師也應當樹立這一理念,充分挖掘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新風采,向全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滿足大眾文化藝術欣賞需求的基礎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

綜上所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應當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既要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也要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F階段,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發揮傳統文化優勢是助力國家繁榮、民族興旺的可靠手段,而這便需要我們樹立新媒體意識,利用新媒體技術來傳承、創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更多人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風采,并積極加入到文化傳承的隊伍中來,從而進一步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最終以現代科學技術弘揚中華文化精華,使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得以永世流傳。

猜你喜歡
中華受眾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用心感動受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