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詩歌閱讀之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

2023-12-26 18:06張達富
關鍵詞:桃李首詩賞析

張達富

高頻考點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是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題的考點之一,也是高考難點之一。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是指對詩歌的主旨、背景、價值意義的分析以及感情基調的把握。而所謂“評價”,大多是對詩歌內容、方向作出判斷。

對詩歌情感的理解,一般會考查情感的內容、抒情的方式方法、情感的變化以及分析情感產生的原因。

“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是在分析概括的基礎上,對作者的觀點和態度作出自己的評價,如:詩歌的觀點是否正確,認識是否全面,思想是否健康,對讀者有什么有益的啟示,在今天有什么現實意義,等等。

另外,還要對別人的評價進行分析比較,作出正確的判斷。作者的態度包括:對事物、人物的態度,對社會現實的態度,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態度,對人生感悟的傾吐等。態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作者可以選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融志于事或用典來表達。

設題方式

與傳統命題比較重視古代詩歌的情感分析相比,現在的高考命題越來越重視思想內容的理解和概括。因此,考生應高度關注高考命題的這一變化。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設題方式如下:

1.這首詩(詞)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2.這首詩(詞)的主旨是什么?

3.這首詩(詞)可分為幾個層次?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4.詩的尾聯(或某一聯)是什么意思?

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設題方式如下:

1.這首詩(詞)體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全詩(詞)予以分析。

2.是否同意某人對這首詩(詞)的評價?為什么?請結合詩(詞)句說說你的理由。

3.關于這首詩,有人這樣認為,有人那樣認為,你的觀點呢?

提分要領

1.抓住關鍵詞句,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有些詩人會在詩中有意識地用一兩個關鍵詞或關鍵句來明示詩歌的主旨或點明感情基調,如“詩眼”,就是一首詩中最能體現作者情感態度的詞句。抓住關鍵詞或關鍵句,往往能快速而精準地把握其思想內容。

2.把握詩歌創作的特定背景,理解作者的觀點態度。詩中所表現出來的作者對社會、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種現象或褒或貶,或贊美或嘲諷的態度,總是帶有時代的烙印。因此,分析作者的觀點與態度時,考生應盡可能多地了解詩歌創作的特定背景,結合詩的內容進行細致、全面地分析。特定背景包括當時的時代背景、詩人當時的境遇以及寫作緣由,這些大多可從注釋得知。

3.把握詩歌情感,領悟作者的觀點態度。詩句都是作者情感的反映,或愉悅歡快,或沉痛哀傷,或贊美仰慕,或豪邁閑適。但不管是哪一種情感,都隱含著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對人生的觀點態度。

4.把握詩句的深層含意和意境,感知作者的觀點態度。在大多數詩歌中,作者是通過寫景、記事或營造特定的意境來含蓄地表達自己對生活、對社會、對人生的觀點態度。因此,在把握直接體現作者觀點態度的詞句的基礎上,仔細分析詩中景物、意境(事物、人物)的特點,探尋其深層含意,就可感知作者的觀點態度。

5.從辨別用典入手,把握詩人的觀點態度。用典,既可使詩歌的語言精練,又可增強詩歌內容的豐富性和表達的生動性、含蓄性,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詩人往往借用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6.對詩詞作品觀點與態度的概括要準確、恰當,不夸大,不縮小、絕對化。要因詩論詩,因人論詩,因事論詩,不能隨便“套用”某首詩的評價內容,尤其是要防止想當然地照搬某些現成的詞語,使得評價出現似是而非,言不及義的現象。作者在詩中的觀點態度,需要我們在鑒賞時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詩中作者的觀點態度所包含的幾個方面都要概括到,避免以偏概全。

直擊高考

一、(2023年全國甲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各題。

臨江仙

◎〔北宋〕晁補之

身外閑愁空滿,眼中歡事常稀。明年應賦送君詩。細從今夜數,相會幾多時。

淺酒欲邀誰勸,深情惟有君知。東溪春近好同歸。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

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詞真實地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充分地表現出詞人對朋友的眷戀之情。

B.詞人時常感到缺乏快樂,而即將到來的離別又會強化這種愁悶的感受。

C.因不忍與朋友分別,詞人更珍惜當下,數算還剩下多少時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將到來,詞人希望與朋友同歸東溪游覽,共同欣賞春日的美景。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A項“真實地描寫了送別的場景”錯。詞中“明年應賦送君詩。試從今夜數,相會幾多時”,意思是眼前雖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別你了。從今夜開始細數,到明年分離時還有多少相聚的時候。據此看出詞人是明年送別朋友,這句詩屬于虛寫,并不是真實的場景。故選A。

【參考答案】A

15.詞的結尾兩句被后代評論家稱贊為“絕妙”,請簡要分析其妙處。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結尾兩句“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意思是觀賞那江水中倒映的柳影和隱在雪中零落的梅花。

詞句選取春日的“柳影”和“梅花”作為意象,用動詞“垂”“謝”賦予景物動態的美感,寫出楊柳的婀娜多姿和梅花的零落之態。運用虛寫的手法,想象在秀麗的春季邀約友人同去東溪岸邊,觀賞依依楊柳映在水面的倒影和枝枝梅花在白雪中紛紛零落。

詞人通過想象未來再聚之景,表達了對離別后再相聚的期盼。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詞,既安慰了即將分別的友人,又表達出對友人離別的不舍,將離別的傷感融入一片春光之中,傷感中又帶有樂觀豁達的情愫。

【參考答案】用動詞“垂”“謝”賦予“柳”“梅”動態的美感,運用虛寫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約友人同去東溪岸邊,觀賞秀麗的春景。

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詞,通過想象未來再聚之景,表達了對即將再會的期盼,安慰即將分別的友人,更表達出對友人離別的不舍之情和樂觀豁達的情愫。

二、(2023年新高考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各題。

湖上晚歸

◎〔宋〕林 逋

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

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濕飛如見避,紅蕖香嫋似相迎。

依稀漸近誅茅地〔注〕,雞犬林蘿隱隱聲。

〔注〕誅茅地:詩中指人的居所。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描寫自己乘船歸家途中所見,筆下畫面隨著行程逐次展開,自然流暢。

B.詩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暉的映照之下,有動有靜,多姿多彩,令人愉悅。

C.詩人如處仙境的感覺被人居之地的雞鳴狗吠之聲破壞,心情也發生了變化。

D.詩人調動多種感官,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狀物生動,筆觸鮮活而細膩。

【解析】詩人在船舷上臥著,望著遠方,對所見的景物進行了生動的描繪。詩中沒有提到詩人的心情因為雞鳴狗吠之聲而發生變化。故選C。

【參考答案】C

16.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边@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請簡要分析。

【解析】王國維這句話的意思是“用我的觀點、立場、方法看待或處理事物,所以萬物都帶有我的主觀思想”。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歸家途中內心的喜悅。

首聯詩人點出自己乘船回家,途中景色迷人,眼前所見景色竟如蓬萊仙境,詩人歸意甚濃。頷聯寫時值秋日,色彩斑斕,小橋流水、山寺云峰,都在夕陽晚照之中顯得非常寧靜,“橋橫”“寺倚”表現出景物悠然的狀態,也含蓄地寫出詩人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很享受這種幽靜和安閑的行程。頸聯描寫了歸家的小舟驚動了安靜地棲息在水草邊的鳥兒,小鳥振翅飛走;粉紅色的荷花姿態婀娜,仿佛正在熱情地歡迎詩人的歸來。詩人采用擬人手法,細膩生動地描繪了湖面上的動植物,又一次表現出此時愉悅的心情。尾聯寫小舟不緊不慢地在水面行駛,終于靠近目的地,詩人遠遠地就能聽到雞鳴、犬吠之聲,表達了恬淡的心境。全詩由遠及近地描寫,動靜結合,景物繪聲繪色,交織在一起,襯托出詩人歸家時內心的喜悅,以及對平淡、隱逸生活的向往。

【參考答案】這句話的意思是“用我的觀點、立場、方法看待或處理事物,所以萬物都帶有我的主觀思想”。

首聯“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表現了詩人在歸途中的思緒和期待,將眼前的景色與仙境蓬瀛相聯系,表達了他對歸家的渴望和美好的幻想。

頷聯“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描寫了“橋橫”“寺倚”等悠然的狀態,表現了詩人對這種幽靜和安閑的享受。

頸聯“翠羽濕飛如見避,紅蕖香嫋似相迎”運用生動的比喻和意象,將翠羽濕飛和紅蕖香嫋與湖上的景色相聯系,這種色彩的賦予和景物的擬人化,反映了詩人主觀感受對于描繪的影響。

尾聯“依稀漸近誅茅地,雞犬林蘿隱隱聲”,詩人在歸家的途中,逐漸靠近自己的居所,聽到雞鳴狗吠的聲音,表達了詩人即將歸家的喜悅之情。這客觀上反映了詩人個人情感對景物理解的變化。

三、(2023年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各題。

答友人論學

◎〔南宋〕林希逸

逐字箋①來學轉難,逢人個個說曾顏②。

那知剝落皮毛處,不在流傳口耳間。

禪要自參求印可,仙須親煉待丹還。

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③。

〔注〕①箋:注釋。這里指研讀經典。②曾顏:孔子的弟子曾參和顏回。③鶴山:南宋學者魏了翁,號鶴山。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的首聯描述了當時人們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

B.詩人認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獲得,不能簡單依靠口耳相傳。

C.頸聯中使用“自”“親”二字,以強調要獲得真正學識必須親自鉆研。

D.詩人采用類比等方法闡明他的治學主張,使其淺近明白、通俗易懂。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賞析詩歌語言、手法的能力。A項“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錯誤,“學轉難”表明用“逐字箋”的學習方法難以理解經典的真諦,且“逢人個個說曾顏”也并非指努力學習圣人之道,而是諷刺當下人們對圣人之道的學習流于表面。

【參考答案】A

16.詩的尾聯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苯Y合本詩主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詩句內涵,把握詩歌主題的能力。

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安挥谫u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意為不在賣花擔上看桃李,在樹頭枝底觀賞才能體會到其活潑的精神狀態。接著把握本詩尾聯內容,并結合主題談理解?!百u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是說大家在肩挑的擔子上觀看鮮花,在喧鬧的酒樓上欣賞音樂,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綻放的盛況,也不可能體會到絲竹管弦的精妙。結合詩歌的標題可知,此處用“看桃李”來喻指做學問,以“樹頭枝底”來喻指學問的本源,說明要想獲得學問的真諦,需要回歸本源,這就如同觀賞桃李,賣花擔上的桃李雖美,但離開“樹頭枝底”就沒有了活力,唯有到樹頭枝底才能體會到其活潑的精神狀態。

【參考答案】①賣花擔上的桃李,雖然也繽紛絢爛,但活力已經不再。②唯有回歸本原,方能獲得學問的真諦,就如同在樹頭枝底欣賞桃李,方能體會到其活潑的精神。

試題演練

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小題。

酬樂天詠老見示

◎〔唐〕劉禹錫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炙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是唱和詩,既是詩人內心世界的自我表達,又是對老朋友柳宗元的寬慰和鼓勵。

B.衰老是這首詩的核心話題,詩人認為,老年固然有可感傷的一面,但也有可欣慰的一面。

C.這首詩歌中,詩人覺得老了也有很多優點,克服對衰老的憂愁便會自由自在。

D.本詩由失落轉為豁達,傷感轉為振奮,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情感變化相同。

2.詩中“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兩句,深為人們贊賞,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簡要賞析。

答:

二、閱讀這首宋詩,完成后面小題。

病后登快哉亭①

◎〔北宋〕賀 鑄

經雨清蟬得意鳴,征塵斷處見歸程。

病來把酒不知厭,夢后倚樓無限情。

鴉帶斜陽投古剎,草將野色入荒城。

故園又負黃華②約,但覺秋風發上生。

登快閣

◎〔北宋〕黃庭堅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東南,本詩是詩人被貶徐州病后所作。②黃華:菊花。

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賀詩與黃詩都以登樓抒情,賀詩以“病后”登樓引發愁情,黃詩以“了卻公事”引發快意。

B.賀詩“倚樓”黃詩“倚晚晴”,黃詩用“倚”字虛實相兼地展現了快閣之上的“晚晴”美景。

C.賀詩與黃詩都以對美酒的貪戀和青睞來消解愁情,黃詩以典故表達了知音難尋的落寞無奈。

D.黃詩尾聯以與鷗鳥相伴來表達歸隱之志,賀詩的尾聯亦如此,借赴菊花之約表達歸隱之志。

2.同樣是登高望遠,賀詩的頸聯和黃詩的頷聯在意境營造和情感表達上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

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小題。

九日登東山寄昌叔①

◎〔北宋〕王安石

城上啼烏破寂寥,思君何處坐迢嶢②。

應須綠酒酬黃菊,何必紅裙弄紫簫。

落木云連秋水渡,亂山煙入夕陽橋。

淵明久負東籬醉,猶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詩寫于1051年,這一年作者31歲,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妹夫。②迢嶢:高山。③分:甘愿。

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A.第一句運用以動襯靜的手法,以劃破寂靜的烏啼聲,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頷聯寫作者登高賞菊,“紅”對“綠”,“紫”對“黃”,色彩斑斕,場面歡樂。

C.第五句詩中有畫,流云將“落木”“渡口”連成一片,畫面開闊,氣韻生動。

D.第六句“亂”字,既寫出了群山連綿起伏之狀,也表現了作者內心的紛亂不定、猶豫彷徨之情。

E.本詩既有東山所見實景,也有展開的聯想,虛實結合,寄托情思,表達心志。

2.這首詩的思想感情較為復雜,請簡要分析。

答: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小題。

醉落魄·人日〔注〕南山

約應提刑懋之

◎〔南宋〕魏了翁

無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村村簫鼓家家笛。祈麥祈蠶,來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孫扶掖。商行賈坐農耕織。須知此意無今昔,會得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舊俗以農歷正月初七為人日。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詞人在人日約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體弱,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

B.在人日這天吹打奏樂,祈盼農桑豐收,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C.這首詞以樸實的筆觸描繪當時農村的風俗景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D.詞人以議論入詞,能夠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論隨,全詞并無生硬之感。

2.詞人在下闋發表議論,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詞中談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答:

猜你喜歡
桃李首詩賞析
《上課沒人搶》
我想寫首詩給你
桃李面包
桃李滿園
從“讀首詩再睡覺”看聽覺閱讀
過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詩
步輦圖賞析
Alfred & Emily——在諒解和赦免中回望賞析
只為桃李現芬芳
作品賞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