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小學英語教學設計研究

2023-12-28 19:46賁欣
校園英語·上旬 2023年7期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小學英語

摘 要:課程思政如何與小學英語教學相融合,并貫穿教學始終,在不同教學環節層層推進、逐步滲透,是小學英語教師應結合教學實踐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結合具體課例的教學設計思路,對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Story time板塊教學中實施思政教育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優化教學流程,充分發揮英語課程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課程思政;小學英語;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賁欣(1998.10-),江蘇南通人,南通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育。

一、小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內涵

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小學英語課程思政是指小學英語課程與思政教育相融合,圍繞學生生活、學習確定一個話題,將其中隱性潛在的思政元素挖掘出來,幫助學生在主題意義理解和表達過程中獲得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的綜合發展。

二、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小學英語教學設計思路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挖掘文本主題、突出文本重點內容、聚焦文本意義等方式,形成完整和連貫的教學思路以及清晰的教學主線。本文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Our animal friends”的Story time板塊教學為例,闡述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小學英語教學設計思路。

(一)解讀文本內容把握主題

為了高效設計和實施教學活動,教師應深度解讀并準確把握教學文本。教師在研讀語篇時要思考并重點回答三個基本問題:第一,語篇的主題和內容是什么;第二,語篇傳遞的意義是什么;第三,語篇文體特征、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是什么。

1.解讀語篇主題和內容。該語篇所在單元的主題是“我們的動物朋友”,其主題語境屬于“人與自然”范疇。語篇分為四個小部分,分別介紹了Nancy、Mike、Liu Tao、Su Hai的動物朋友以及動物朋友的主要特征。重點詞匯主要涉及動物的身體部位,如arm、body、foot、leg、tail、wing等;主要句型包括“I have...”“My animal friend is...”“It has...”“They have...”“It/They can...”等。

2.解讀語篇深層含義。該語篇讓學生在學習不同動物的特征與能力的基礎上,感知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進而增強學生善待動物的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并保護動物。

3.解讀語篇文體特征、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該語篇以圖文形式,通過Nancy、Mike、Liu Tao、Su Hai的介紹,呈現了fish、dog、rabbit、parrot四個動物朋友。從內容結構看,語篇從顏色、身體部位特征和能力三方面介紹了這四種只小動物。從語言特點看,語篇以一般現在時貫穿全文并以多樣形式凸顯動物的可愛特征。

(二)基于主題設定教學目標

基于對文本的深度思考,教師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語言能力:通過圖片和發音辨識所學新單詞,如arm、body、foot、leg、tail、wing,同時閱讀并應用“I have...”“My animal friend is...”“It has...”“They have...”“It/They can...”展示自己的動物朋友。

文化意識:通過圖片和所媒體資料,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朋友的重要性,增強學生愛護動物和保護動物的意識。

思維能力:通過圖片和多媒體資料來區分和識別不同動物朋友的特征,并舉例子展示自己的動物朋友。

學習能力:通過角色扮演、結對和小組合作,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培養獨立和合作的學習能力,思考和討論動物朋友。

(三)主題貫穿教學各個環節

學生是英語課程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應引導學生圍繞主題,融合入思政元素,從基于語篇的學習走向深入語篇和超越語篇的學習,幫助學生發展語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

1.基于語篇,熱身環節初步感知主題。熱身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在熱身環節,教師要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感知主題。

(1)歌曲暖場,語篇主題呈現。在熱身環節,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關于動物的英文歌曲(listen and sing)。播放歌曲結束后,教師提問學生 “What animals can you see?”,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教師呈現動物的圖片(ask and answer)。教師提示學生“These animals are cute, and they are our friends.(動物很可愛,它們是我們的好朋友)”,讓學生初步感知本課的主題“Animals are our friends(動物是我們的朋友)”,同時順勢引入本課的課題“Our animal friends”。

(2)視頻導入,整體初識故事。正式教學前,教師開展 “watch and choose”和“read and match”兩個活動,通過語篇短視頻導入,學生觀看后選出故事里的幾個人物,接著學生整體閱讀語篇,將人物與各自的動物朋友連線匹配。

2.深入語篇,教學環節深刻感知主題。為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整體語篇,教師應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進行認知活動的同時,情感得到陶冶,深刻感知主題,促進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

(1)教師引導,熟悉細化內容。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學習Nancy的動物朋友fish,學生通過“read and underline”活動,閱讀課文并畫出魚的主要特征;通過 “look and read ”活動,學生以自然拼讀方法學習“one... theother”句型;通過“watch and say”活動,學生欣賞大小不一的怪物動畫,操練“one..., the other...”句型,并開展“read and judge”活動,根據籃球和足球的圖片判斷所給句子(One is a basketball, and the other is a football.)是否正確,繼續操練“one... the other”句型。教師主要以圖片的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body、tail、arm、leg等單詞;最后開展“listen and repeat”活動,學生跟讀錄音,從整體認知Nancy的動物朋友fish的特征。

(2)小組合作,共同探究主題。在學習Liu Tao、Mike和Su Hai的動物朋友時,不再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而是讓學生以小組形式自主學習。首先,每個小組閱讀介紹這三個動物朋友的課文,分別畫出體現它們特征的關鍵詞(underline and write);其次,組長將小組寫好的關鍵詞粘貼于黑板,同時根據關鍵詞介紹其中一個動物朋友(stick and say);接著,學生通過鸚鵡的圖片復習鞏固leg、tail、body和新學wing(look and learn);最后,學生跟讀錄音,重復語篇內容(listen and repeat)。

學生學習完有關這四個動物朋友的語篇后,教師可以說“We identify the features of animals, they are human friends, we should be kind to them.(我們了解了動物的特征,它們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應該善待它們)”,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本課主題。

3.超越語篇,鞏固環節整體感知主題。語篇教學結束后,教師應設計遷移創新類學習活動,給予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學生不僅可以鍛煉自身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而且能夠整體感知本課主題和思政元素。

(1)巧用導圖,鞏固文本主題。思維導圖是幫助學生高效掌握課堂教學內容的重要工具。教師依托語篇內容,以主題為基礎,運用四種小動物簡筆畫和學生粘貼的動物特征關鍵詞,呈現出本課思維導圖。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復述整體語篇內容,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同時,促進學生感知語篇主題,進一步理解本課的思政元素。

(2)聯系生活,激發情感共鳴。課堂上,學生并不只是完成課本知識學習,更要學會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應聯系學生日常生活創設情境。教師可以呈現熊貓的圖片,學生完成有關大熊貓特征的關鍵詞填空(fill and read),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描述動物朋友(think and say)。其次,教師先運用本課所學句型示范描述一種動物朋友,學生模仿并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imitate and write)。寫完之后,各小組派一名代表口頭描述自己的動物朋友,請其他小組猜猜是什么動物(show and guess)。

臨近下課時,教師再次呈現本課主題,讓學生領悟本課思政元素激發學生情感共鳴,讓學生懂得熱愛并保護動物朋友。

三、小學英語教師將基于主題的思政教育貫穿教學全過程的策略

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基于主題的思政教育時,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知思政元素,因此教師應該認真研讀、分析課程標準和教材,為確定主題奠定基礎,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全過程。

(一)研讀英語課標,挖掘思政元素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呈現了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等內容,英語教師應認真研讀。同時教師應熟悉并分析小學英語教材,結合新課標,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比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7“Protect the Earth”時,教師引導學生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系,向學生傳播保護地球、踐行綠色生活的理念。學生可以從了解地球的現狀到在實踐活動中了解保護地球的不同方式,明確保護地球的意義,最后意識到從自己做起,積極作為。

(二)辨識單元主題,實施思政教育

主題意義是圍繞主題并通過語篇的語言內容和表現形式所傳達的核心思想,往往與文化內涵、情感、態度、價值觀相關。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每一個單元和相關課時都有對應的主題,教師要準確辨識單元主題,深化拓展并把握主題意義,英語課堂中的思政教育才能順利進行。英語教師應根據三大主題范疇和教材內容思考單元主題并基于主題實施思政教育。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4“Where's the bird?”的Story time板塊展示了一只鳥飛進教室,之后停留在不同位置,從而引出新授單詞on、in、under等。部分教師可能會誤認為本課時的主題為“Identify directions(學會辨認方位)”,但實際上因為bird(鳥)是主要角色,將“Love and protect birds(熱愛并保護鳥)”作為教學主題更為合理。

(三)豐富主題內涵,貫穿教學始終

英語課程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特征。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與實施教學時要以主題為引領,創設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活動,引導學生整合性學習語言和文化知識,在各個教學環節感知主題,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和策略,圍繞主題表達個人觀點和態度,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發展英語核心素養。

比如上文提到的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3“Our animal friends”Story time板塊的教學中,在熱身環節引出主題“Animal are our friends.(動物是我們的朋友)”;在教學環節呈現思政元素“Please be kind to animals.(請善待動物)”;在鞏固環節實施基于主題的思政教育“Animal are our friends. Please be kind to animals. Loveanimals.(動物是我們的朋友,請善待動物,熱愛動物)”,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讓學生在整個課堂學習過程中邊學習知識邊接受思政教育,情感逐漸得到豐富,素養水平逐步提升。

四、結語

小學英語教學中基于主題的思政教育不是按照固定的教學模式即可完成的。教師要準確把握課程思政元素,選取教學內容,合理設定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創設思政教育融入英語教學全過程的課堂,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劉春霞,高莉.譯林版小學英語教育“課程思政”的教學研究與實踐[J].新教育,2022(35):7-9,27.

[2]沈國鋒.主題意義探究理念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教育,2021(26):7-11,15.

[3]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猜你喜歡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小學英語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趣學理念點亮英語教學課堂探微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英語情境教學中的問題探析
英語語篇教學的策略探討
尋求英語課堂對話真實性有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