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恩陽古鎮公共空間特征及保護策略研究

2023-12-28 10:40蘭州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安徽建筑 2023年12期
關鍵詞:正街街巷古鎮

羅 芹 (蘭州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1 引言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是我國的寶貴遺產,被譽為中國民間的活寶藏,一直受到政府與學界的高度重視。2003 年10 月,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并授牌了我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村)名單,共包括十個鎮,這代表著我國正式從制度層面建立了對于古鎮的保護機制[1]。截止目前,我國共公布7 批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其中名鎮共312 個。恩陽古鎮于2008 年被選入我國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四川省十大古鎮之一,古鎮內部古建筑、空間格局保存相對完好。但隨著居民生活方式、商業模式等的改變,現階段,恩陽古鎮中存在公共服務體系不完善、公共空間活力不足、空間特色丟失等問題。公共空間更新既是維系古鎮歷史文脈的關鍵,又是開展旅游服務的前提[2]。因此針對此類問題,筆者通過對恩陽古鎮進行實地調研,分析恩陽古鎮的公共空間特征,梳理古鎮公共空間存在的問題,最后探討恩陽古鎮公共空間保護與優化策略。

2 恩陽古鎮基本概況

2.1 區位分析

恩陽古鎮核心面積0.5km2,隸屬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地處成都、重慶、西安三角中心,距巴中市中心城區約8km,1h 通達廣元、漢中、達州、南充,3h 通達成都、重慶、西安,與恩陽機場和漢巴南高鐵恩陽站相鄰。

2.2 歷史文化

古鎮恩陽歷史悠久,古稱“義陽”,在新石器時代便已有人類生活、生產。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歷經時代變遷,朝代更迭,發展至今。明清時期,由于便利的水運條件,商業一度繁榮,被稱為“小上?!?;上世紀30 年代,紅四方面軍在恩陽建立縣蘇維埃各類行政機構,如恩陽財政委員會、革命法庭等,紅軍文化在此繁榮發展;近代以來,古鎮由鼎盛走向衰落,但近年來,古鎮發展旅游業,弘揚古鎮文化,逐漸恢復活力。

2.3 民俗文化

趕集:恩陽場素有逢單數日趕場的習俗,每逢趕場之日,古鎮人流量大,各類商家紛紛聚集于此,商鋪臨街而設,主要售賣食物、手工產品、農業用品等,種類繁多。

喝茶:恩陽人最常見的娛樂活動便是約好友在碼頭的茶館里喝茶。有著濃厚古鎮氣息的老茶館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古鎮有幾十家茶館,人們在古鎮茶館里“擺龍門陣”,是消息共享之地,也是休閑娛樂之處。

3 公共空間特征分析

公共空間是村民交流、交往的社交空間,也是傳統文化主要的物質承載空間。與村民私人建筑的室內空間不同,其是集體活動、儀式活動、商業活動等行為產生的主要場所。根據公共空間形態的不同可將其分為點、線、面狀公共空間。恩陽古鎮部分公共空間現狀如圖1所示。

圖1 恩陽古鎮部分公共空間現狀圖(圖片來源:作者自攝、自繪)

3.1 點狀公共空間

恩陽古鎮中的節點公共空間類型多樣,功能和構成要素不同,但面積都較小,分散在古鎮內,點與點之間通過各個街巷連接起來。古鎮內的點狀公共空間包括古碼頭、萬壽宮、禹王宮、三圣宮、古榕樹、街道交叉口等。

3.2 線狀公共空間

古鎮線狀公共空間主要為街巷空間。恩陽古鎮東側為恩陽河、支子河,西側被魁字灣一街、文昌閣路、恩陽大橋包圍,整體形態類似不規則三角形。恩陽古鎮號稱“三街十八巷”,實際上街巷有30 多條,其街巷、巷道為彎曲形狀,由正街、古蜀道文化街、半邊街這三條主要街道形成環狀的主要路網,全長約800m,均由青石板鋪就而成。三條主街順應地勢呈環線相接,承擔了古鎮內主要的交通功能和商業功能。數條小巷道與三條主街相連,構成了恩陽古鎮完整的街巷體系,也是古鎮主要的線狀公共空間。

3.3 面狀公共空間

恩陽古鎮核心面積較小,因此其面狀公共空間不多且面積較小。經調研發現,古鎮最突出的面狀公共空間是兩處廣場,第一個廣場位于古鎮東北處,是游客中心的游客進入古鎮的第一個集散廣場,第二個廣場在古鎮東南處,形狀呈方正矩形。

3.4 古鎮公共空間格局

村落的公共空間格局是村落中公共空間所形成的空間結構,是村落公共空間分布和構成的重要體現,可以更清晰地展示傳統村落的空間特點和聯系,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村落的生活形態和社會秩序[3]。恩陽古鎮的公共空間由點狀、線狀、面狀公共空間共同構成,形成“三軸兩面多散點”的公共空間格局(如圖2)。

圖2 恩陽古鎮公共空間格局分析圖(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三軸”主要指正街、半邊街和古蜀道文化街,其承擔了古鎮最重要的交通功能。除此之外,三條線型公共空間還分別承擔了不同的功能。正街是古鎮古街之一,街道寬度在4~5m,地勢中間高兩端低,街道總長度約為300m,兩側建筑層高1~3 層。正街是紅色遺跡、紅軍標語分布的主要街道,是外地游客參觀、打卡的主要街道之一,主要承擔古鎮紅色文化的展示、紅軍精神的宣傳教育作用。半邊街位于古鎮西南方向,整個街道順應山地布置,坡度較為平緩,街道寬度在3~4m,總長度約為60m,街道內部多為1~3 層木建筑,整條街道以商業功能為主,主要售賣當地特色美食,如紅糖糍粑、麻花等,其商鋪都是本地居民經營。古蜀道文化街毗鄰恩陽河,其一側為木建筑,一側為開放空間。街道地勢較為平緩,呈南北走向,寬度在4~10m,全長約200m。建筑均為1~2層木建筑,內設茶館,有少量零售商業,其主要功能為休閑散步、喝茶。

本文針對多源異構檔案檢索時無法充分利用檔案之間關聯信息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檔案信息關聯分析模型,通過提取檔案對象的特征信息之間的關聯關系,對檔案信息進行關聯分析。實驗表明,本文方法在檔案檢索的查全率方面有較大提升。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和實踐意義。

“兩面”主要指位于古蜀道文化街兩端的兩個廣場。廣場1 位于古鎮東北方,是游客自游客中心到達古鎮經過的第一個廣場,平面呈不規則矩形,周圍有文創集市、萬壽宮。廣場2 位于古鎮東南角,平面為方正矩形,但其內部要素相較于廣場1 更多,有兩顆古樹、茶館、戲臺,是古鎮居民夜晚活動的主要場地之一。

“多散點”指古鎮內面積較小但具有標志意義的區域。主要包括三條主要街道的交叉口,如半邊街與正街、半邊街與禹王宮街、古蜀道文化街與正街的交叉口等,此外,還有一些極具文化意義的單體建筑、會館等,如萬壽宮、禹王宮等。散點多是外地游客聚集游覽、打卡拍照之地。

4 公共空間現狀問題與優化策略

4.1 公共空間現存問題

4.1.1 缺乏公共服務設施

通過實地觀察、發放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收集古鎮人群對古鎮公共空間的認知度與滿意度。在被采訪者中,有85%的人認為古鎮缺少垃圾桶、照明設施、座椅、衛生間等基礎設施。筆者對古鎮主要公共空間的公共服務設施進行實地調研后,數據見表1。

表1 恩陽古鎮公共空間公共服務設施詳表

通過表1 數據可知,恩陽古鎮內部的照明、座椅、垃圾桶數量較少,不足以滿足古鎮人群對夜間安全、中途休憩等的需求。同時,古鎮僅設置兩處公共衛生間且都布置于古鎮的東北處,不能滿足古鎮其他區域人群對公共衛生間的需求。

4.1.2 街道公共空間辨識度低

恩陽古鎮街巷空間多以狹長街巷為主,街巷格局保留較為完整,但中正街、半邊街兩側建筑形式類似,相似度較高,對于外地游客而言,空間識別性較低,未能通過街巷空間的微觀設計來突出各街巷的主要特色,提高街巷空間的感知度。此外,三條街道的功能較為單一,其中只有半邊街以及正街的一部分有飯店,不能滿足外地游客對一日三餐的需求。

4.1.3 街巷空間的利用低

恩陽古鎮有“三街十八巷”的稱謂,但經過調研,發現現階段古鎮除了三條主要的街道之外,其余街巷的利用率很低,如老場街的街巷開闊、房屋整齊,但現階段其主要作為居民的生活建筑。此外,在老場街西北向端頭有曾作為川陜省模范學校舊址的紅色建筑,但現在未充分保護利用,是一處空地,很少有游客經過此街道進行游覽參觀,其中的紅色遺跡也未能發揮其展示作用。

4.1.4 缺少面狀公共空間

經調研,古鎮內主要有兩處大型的廣場,均沿恩陽河布置,使得古鎮西北側缺少面積較大的面狀公共空間。而經過實地觀察,在恩陽古鎮趕集日,古鎮西北側人流聚集,主要用于農民售賣各類農產品,需要一個較大的活動空間。同時,通過觀察古鎮現有的兩個廣場,發現東北側的廣場利用率低,居民在此處的停留時間短,主要體現的是交通功能,大塊面積被浪費。

4.2 古鎮公共空間優化策略

4.2.1 保持古鎮原真性,延續文化脈絡

在傳統村鎮的更新改造中,需要了解傳統村鎮舊空間序列,運用合理的規劃布局使傳統村鎮的空間形態得到良好的延續與發展[4]。因此,對恩陽古鎮公共空間的優化要在古鎮原有的空間格局、街巷機理、建筑形式的基礎上進行,保持古鎮的原真性,使得文化脈絡通過建筑與空間展現出來并傳承下去。因此,對古鎮公共空間優化的前提是對其進行保護,在不破壞其整體風貌、不干涉居民生活方式的條件下對公共空間進行小尺度、微觀的優化,以滿足現代居民與游客的需求。

4.2.2 優化公共空間功能,增強街巷空間活力

針對三條主要街道特色不足、功能單一的問題,可依據不同類型、不同功能、不同資源優勢對各公共空間進行小尺度的優化。

首先是正街,其應該突出紅色遺跡、紅軍精神,因此,正街內的商業可售賣一些關于紅軍的文創產品。此外,突出街道內的紅軍標語,設置相應的解說牌,解釋歷史背景。而對于街道兩側部分空白的墻壁,可做一些關于紅軍歷史的手繪黑板報,增強整條街道的趣味性。其次是半邊街,其作為現在古鎮特色美食街,食品同質化嚴重,并未能突出當地特色,因此,可進行產品置換,通過各類型當地美食吸引游客。最后是茶館文化最突出的古蜀道文化街,其是茶館的聚集地,長約200m 的街道,大部分都設置了茶館座椅,但實際調研發現,有一部分茶館很少有人光顧,其擺放的座椅造成了街道空間的浪費,因此,可在此類區域內更換功能,如零售、文創、茶文化展示館、古蜀道展示館等,充分利用臨水的街道空間。

對于生活性街道,如古鎮內的老場街、姜市街、雞神樓街等,這些街道內無商業布置,主要是古鎮內部居民的生活、交往性空間,是真正能體現古鎮生活的區域。因此,對于此類生活性空間,應主要根據居民自身的需求進行優化,如對照明設施的優化、檐下交往空間的提升、街巷空間的布景優化等。在最大程度保護古鎮居民生活空間原真性的同時,通過細節的優化,提升生活性街巷的活力。

4.2.3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古鎮便利程度

改善基礎設施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留住作為文化承載主體的古鎮居民[5]?;诒? 中對古鎮各類公共空間中公共服務設施的調查情況可知,古鎮在路燈、垃圾桶、休息座椅、衛生間等的安排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需要優化河邊小路、生活性街巷的照明設施,增加禹王宮街、姜市街等居民生活街道的照明設施數量,為居民夜晚出行、回歸提供便利;對于河邊小路,現設置有12 盞路燈,每隔12m 一盞,需要提高燈光亮度,增加夜晚散步的安全性;而垃圾桶在半邊街、正街、河邊小路較為缺乏,應增加這三條線型公共空間垃圾桶的數量;休憩座椅主要設置在街道較長且坡度較大的部分,因此,可在正街、河邊小路安排一些小型座椅;公共衛生間在古鎮北側無設置,因此,可在古鎮北側區域選擇一處地方設置公共衛生間。通過補齊古鎮公共服務設施類型,使各個區域都有相應的服務設施,提高古鎮游客與本地居民生活的便利程度。

4.2.4 尊重古鎮人群需求,合理空間布局

人是空間的使用者,是空間的主體,研究發現,我國眾多歷史文化古鎮幾乎都存在現狀建筑空間品質無法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6]。因此,現階段對古鎮公共空間的更新優化具有要同時滿足現代人居需求和歷史傳承需求的二重性[7]。在對古鎮進行公共空間的優化時,應該在兼顧古鎮居民的利益與實際需求的同時,還要考慮外地游客對空間的需求?;诓煌巳簩臻g需求的不同而對恩陽古鎮進行空間優化。首先,應該保證恩陽古鎮內部居民的生活性空間不被破壞;其次,三條主要街道、兩處廣場、濱水小道是古鎮居民與游客共享度最大的公共空間,也是商業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需求度最大的區域,而古鎮北側是古鎮周邊人群在趕集日聚集的區域,因此,應該在此區域內布置一個廣場,方便農戶售賣與人流集聚。

5 結語

隨著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古鎮旅游業的發展,公共空間的使用主體與主體的行為習慣發生了改變,要求公共空間需要做出相應的優化以滿足人群的需求。本文梳理古鎮公共空間類型與格局、分析古鎮公共空間現存問題,在保證古鎮原真性、延續古鎮文化脈絡的同時,通過優化公共空間功能、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合理安排空間布局等措施,保留和發揚古鎮的歷史風貌和文化特色,同時對古鎮公共空間進行保護與優化,提高空間品質以改善居民生活質量,進而促進恩陽古鎮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正街街巷古鎮
校園穿新衣
人間煙火,最愛隱秘的街巷美食
將英烈記心間
邊走邊唱
古鎮之旅
雨中的街巷
古鎮——鎮遠古鎮
同里古鎮
千年古鎮
老城區街巷整治后評價工作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