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川渝合作 突出惠民有感 努力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中展現人社新作為

2023-12-29 03:03
重慶行政 2023年5期
關鍵詞:雙城經濟圈成渝

黎 勇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不斷地、逐步地解決好這個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對“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專章作出部署。市委部署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十項行動”,明確開展“高品質生活惠民富民行動”。重慶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和部省市三方戰略合作協議為統領,堅持全領域合作、全方位對接、全系統聯動,川渝兩地合作模式漸入佳境,124項合作協議擲地有聲,43項川渝人社“跨省通辦”接續實施,人社部門“惠民服務”日漸升溫。三年多來,川渝兩地累計城鎮新增就業超過510萬人;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9071萬人、1793萬人、2298萬人;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約618萬人;技能人才總量達約1580萬人。

一、融入大局,融合力量,凝聚川渝人社協同發展“新合力”

川渝兩地人社部門長期合作,迄今已有13個年頭,山水相連、手心相牽、發展相向的共識深植于心。如何緊緊抓住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機遇,確保川渝人社合作走深走實,是時代賦予我們“盤根共生、協同發展”的重要命題。

(一)條抓塊統促機制“聯通”

一方面,以部省市戰略合作協議高位引領,以川渝人社合作協議、成渝雙核人社合作協議等114項合作協議聚勢賦能,構建起“1+1+N”的部、省市、市區縣三級聯動合作模式,推動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力資源、勞動關系、公共服務等人社主要業務領域協同發展模式。另一方面,川渝兩地分別成立人社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和8個專項工作組,每年固定召開廳局聯席會議2次,各專項工作組按業務需求不定期召開座談會議,形成了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分管負責同志具體抓的“8+2+N”工作機制。目前,已召開川渝人社合作聯席會議8次。

(二)協同聯動促任務“貫通”

謀劃川渝兩地人社合作的“任務書”“作戰圖”,采取“清單制+責任制”方式,形成《部省市戰略合作協議任務分解表》《成渝雙核人社合作三年行動計劃》《川渝人社合作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清單》等“六張清單”的任務矩陣,以全方位協同、全系統聯動,積極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區域協作高水平樣板。目前,部省市戰略合作協議97項目標任務已完成63項;成渝雙核人社年度重點任務完成18項。完成川渝人社合作年度重點工作任務240余項。

(三)集智聚力促發展“暢通”

協同編制兩地人力社保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設置專門章節對就業協同、社會保險協同、人力資源高效配置、政策協同等方面進行明確。組建聯合調研組赴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學習經驗,赴萬達開等川渝毗鄰地區把脈問診,開展川渝人社事業協同創新發展、人才協同發展等課題研究,探索川渝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出臺《人社領域支持高竹新區改革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人社領域支持四川省廣安市融入重慶都市圈若干政策措施實施方案》,以30條硬核舉措聚力打造川渝人社合作高水平樣板。

(四)破立并舉促政策“融通”

打破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的戶籍限制,推出參?!熬W上辦”,實現兩地人社APP在線辦理新參保、續保、停保等業務。放開川渝兩地創業擔保貸款戶籍限制,累計為川籍勞動者發放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資金1.4億元。出臺養老、失業保險轉移政策,實現川渝兩地養老、失業保險關系無障礙轉移接續,互辦養老、失業保險關系轉移累計約8.5萬人次。統一人力資源市場管理,實現兩地職稱和人力資源服務資質互認。共同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急需緊缺人才目錄,促進高層次人才雙向有序流動。協同調整最低工資,川渝最低工資標準首次實現協同一致。共建共享勞動能力鑒定專家庫,在庫專家3000余人,相互委托開展勞動能力鑒定,實現鑒定結果互認。共同推進人社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化管理,合作覆蓋兩地60個市區(縣)。

二、聚焦重點,聚合優勢,走出“雙核”引領、“雙圈”互動“新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冻捎宓貐^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提升重慶、成都中心城市綜合能級和國際競爭力,處理好中心和區域的關系,強化協調輻射帶動作用”,突出雙城引領、雙圈互動,賦予我們做強“雙核”、聯動“雙圈”的重要使命。

(一)全面實施川渝人社合作“十大專項行動”

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六屆二次全會上提出的“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干出新業績”具體要求,依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十項行動》目標任務,川渝兩地人社部門深入實施高品質惠民“十大專項行動”。一是實施高質量就業先行區創建行動,構建高質量充分就業指標體系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就業形勢預警指標體系。二是實施公共就業服務協同行動,搭建招聘對接平臺,聯合發布市場就業崗位需求,今年為兩地2.1萬家企業發布招聘崗位141萬個。三是實施養老保險政策協同行動,爭取國家對兩地養老金水平的傾斜支持,持續擴大川渝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等方面合作成果。四是實施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提升行動,推動養老保險關系轉移全程網辦,實現“零材料”受理、“數字化”辦理,惠及兩地8.7萬跨省流動人員。五是實施川渝毗鄰地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共建行動,加快推進川渝毗鄰地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共建共享,著力推動遂潼、瀘永江、萬達開人力資源服務市場一體化發展。六是實施“巴蜀工匠”共育行動,聯合舉辦首屆“巴蜀工匠”杯鄉村振興技術技能大賽,協同備戰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七是實施事業單位人才發展協同行動,推動招聘、遴選事業單位人員實現同城化,人才評價結果互認共享。八是實施和諧勞動關系改革創新行動,率先試點建設市級勞動關系公共服務綜合實體驛站,專班推動收入分配工作,開展企業薪酬調查和工資指導價位分析。九是實施人社法治建設協同提升行動,推進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協同立法,全力推進川渝普法宣傳,精準推送政策法規惠及川渝710萬人次。十是實施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協同應用行動,推動川渝兩地人社領域養老參保登記、失業保險申領、人事考試報名、技能證書查詢等應用全覆蓋。

(二)加快構建成渝雙核人社“四大體系”

完善成渝雙核人社合作工作機制,建立定期互訪調研、雙核人社數據共享機制,圍繞構建就業、社保、人才、勞動關系人社公共服務“四大體系”,明確了5個方面、28項重點工作。一是構建自由流動、高效配置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推進重慶、成都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深化合作,聯合開展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加大成渝雙城創業孵化器交流合作;二是構建共育共用、精準協同的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包括7項專業技術人才合作事項、6項技能人才合作事項、3項人才公共服務合作事項;三是構建便捷均等、普惠共享的社保公共服務體系,持續推進社會保險異地欺詐案件協辦,推動成渝兩地社??ā耙豢ㄍā睉?四是構建聯防聯控、共處共治的和諧勞動關系治理體系,推進人力資源市場專項清理整頓檢查協作,開展勞動保障監察案件協查協調聯動。

(三)重點服務成渝中部崛起“起勢成勢”

始終把成渝地區中部崛起作為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人社事業發展重慶西擴、成都東進,為兩省市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注入新動能、拓展新空間。有效助力區域人才就業,渝北、大足等地與四川聯合舉辦創業創新大賽、創業項目推介會等活動。瀘州、永川、江津等地實現招聘信息數據互通。大足依托“大足雕刻”勞務品牌,積極打造川渝雕客創業孵化園。拓展“智匯巴蜀”“才興川渝”等人力資源服務品牌影響力,榮昌建成渝西川東人力資源信息共享平臺并與內江共建人才庫,大足、都江堰共建人才服務工作站,潼南、遂寧、銅梁等地共同開展人才一體化協同發展招聘和互派創業導師活動。瀘州、永川、江津、榮昌聯合建立仲裁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江津與合江共建勞動保障監察守法誠信等級評價結果信息共享機制和勞動維權一體化服務機制。璧山積極落實社保公共服務川渝通辦,完成養老、工傷待遇資格核查等24項服務5500余人次。合川主動與廣安、遂寧、南充、岳池、廣元等四川毗鄰地區對接,建成村級就業創業服務超市178個,為川渝城鄉勞動者提供方便。

三、把準時機,把握先機,抓出改革求變、惠民有感“新成效”

在區域協同發展的時代洪流中,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市人力社保局始終堅持“一體化”發展理念,以爭先進位的意識、敢闖能試的勁頭,不斷刷新川渝人社合作的深度、廣度和亮度。

(一)在人社協同“先行先試”中推動“首試首成”

重慶承接的川渝標準化區域協同試點是全國人社標準化試點7個省市中唯一跨省(市)試點項目,圍繞社保領域公共服務要素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統一就業、社保、人才3個方面的32個服務事項,制定川渝公共服務統一要素表,32項試點事項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在高竹新區建成首個跨省域共建社銀一體化網點。推進試點服務事項在“渝快辦”和“天府通”APP上實現“線上通辦”。全國率先施行養老保險關系轉移資金定期結算,辦理時限壓縮2/3以上。開展川渝社??ā耙豢ㄍā眳f同立法,先行探索遂·潼社??ㄔ诮煌ǔ鲂械?個領域23項功能實現互認互通、協同共享。共同獲批國家區域和諧勞動關系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試點;兩地和諧勞動關系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經驗被中組部選編為典型教學案例。

(二)在平臺基地“多維發力”中推動“多點開花”

在全國率先建成就業大數據中心和就業預警監測體系、“就在山城·職等您來”網絡直播招人招才公共服務基地,在全國分設直播分中心7個,累計開展直播招聘163場次,累計觀看量超7500萬次,其中,川渝聯動直播招聘近20場。協同建設川渝人社西部數據實驗室,依托“一庫四聯盟”,完成技能人才可視化、人才圖譜等大數據應用。啟動千名科研人員頂崗培養計劃,兩批集中選派頂崗培養科研人員392名,川渝兩地互派科研人員105名。建設全國首個“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構建“一城、雙核、三區、多點”雁陣格局,建成“巴蜀工匠”協同培養融合區2個,培育數字技能人才8.5萬人。在重慶文理學院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個鄉村振興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入駐4個國家級、11個市級、12個校內外聯合專家服務團隊,常態化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干部聯訓,并在內江市掛牌成立基地東興工作站。中國重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獲批投入運行,重慶、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均獲批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出口基地,成為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頭部梯隊。

(三)在主題品牌“活力倍增”中推動“效力倍增”

川渝兩地以“唱好就創雙城記、建設成渝經濟圈”為主題,聚力打造“高質量就業先行區”,連續舉辦兩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就業創業活動周,配套開展“會、展、賽、論、訓”等品牌活動20余項。開展“健全常態化就業聯動機制”等9項就業重點合作項目,吸引川渝超2000萬群眾關注。首次以部省市名義聯合舉辦2021重慶英才大會,開展“會、展、論、談”共20余場系列活動,集中引進緊缺急需人才3319名、項目407個,為歷年最高。川渝兩地聯袂打造全國首個跨省市高端智力服務品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專家團,累計組織528名專家川渝走進兩省市26個市、區(州)、縣,開展技術指導1079次,解決“難點”“堵點”問題459個,407名專家受聘基層,惠及基層干部群眾近7萬人。

(四)在公共服務“數字變革”中推動“數智惠民”

圍繞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目標,緊扣“數字化變革”要求,聚焦兩地企業群眾辦事現實需求,突出“實事辦好、好事辦實”,推出人社信息化“兩地通”等五件大事,博士后服務“全共享”等十件實事,數字技能人才“共培養”等六項舉措,兩地企業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顯著提升。一是人社業務“一網通辦”,構建“互聯網+人社”服務平臺,148項服務實現網辦,網辦率達到95%。二是高頻事項“一鍵直辦”,推動69項社保、人才等服務事項實現“指尖辦”“掌上辦”;打造農民工就業創業服務“一鍵辦”平臺,覆蓋就業失業登記、求職招聘、培訓報名、勞動維權等11項服務。三是助企惠民“精準免辦”,發揮“一庫四聯盟”數據中樞作用,推動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7項惠民政策“免申即享”、社會保險補貼和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直補快辦”,惠及約110.3萬人、14.8萬戶企業。

四、同心而進,同向而行,打造川渝兩地高品質生活“新范例”

川渝人社合作不是一日之功,既需要有歷史耐心,又要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既謀劃長遠,又干在當下。我們將聚焦重點、聚焦共性、聚焦共贏,拉高標桿、奮勇爭先,推動川渝人社合作取得更大突破性進展、打造更多標志性成果。

(一)聚焦經濟中心建設,在項目支撐上取得新突破

圍繞做大經濟總量、提高發展質量,立足人才和民生工作的職責定位,推進重慶市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提質擴容,共建川渝毗鄰地區人力資源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持續深化“數字人社”建設,建設全國首個“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川渝毗鄰地區博士后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范城市、“數字人社”等重大項目,更好支撐引領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

(二)聚焦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在人才強鏈上取得新突破

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主動把自身發展融入重慶新征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篇章中,圍繞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工業互聯網等重點產業,匯聚各方面智力資源,深入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專家服務基層品牌活動、千名科研人員頂崗培養計劃,高水平、高質量辦好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卓越工程師大賽、“巴蜀工匠”杯等賽事活動,爭取推動“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影響擴大、成果轉化,聯合培養輸送產業必需、市場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以人才引領各類創新資源要素在經濟圈內加速集聚和高效運用。

(三)聚焦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在創新試點上取得新突破

協同共建人社優質服務樣板工程,深化區域人力資源協同發展和開放合作,在重點產業、企業和項目中探索建立人才資源共享機制。實施一系列穩就業、促就業計劃,共同建設全國高質量就業先行區。持續推進社保政策協同,積極探索川渝養老保險政策相融機制和措施。共同開展個人養老金試點、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社??ā耙豢ㄍā睉迷圏c、和諧勞動關系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試點,實現以人社先行先試促進各種資源高效匯集、高端要素加快匯聚。

(四)聚焦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在公共服務上取得新突破

持續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推動就業服務協同聯動,開展成渝就業創業活動周、西部農民工返鄉創業大賽等活動。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穩步提高社會保險待遇。持續促進工傷預防、工傷認定和工傷保險待遇政策協同。拓展人社業務“川渝通辦”覆蓋范圍,研究推出更多川渝“自選動作”。協同推進社??ā耙豢ㄍā绷⒎?深入實施“一卡通”應用行動,拓展社??ǜ鄳脠鼍?以便民之策、惠民之事推動川渝人社合作更具成效、更有質感。

川渝兩地靠得越“近”,人社合作走得越“遠”。重慶人社將保持推進川渝人社協同發展的歷史耐心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釋放發展新動能、民生新紅利,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壯美藍圖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猜你喜歡
雙城經濟圈成渝
“雙城劇匯”共促戲劇發展
青年共建“雙城圈” 攝影同話“巴蜀情”
中國雙城發展模式
首都經濟圈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成渝雙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產業結構效益與競爭力研究
雙城和一周
論蘭州經濟圈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經濟圈京津冀分產業區位優勢研究
成渝復線璧山段全線貫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