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賡續金融支農初心 傾力助推鄉村振興
——重慶農商行堅守主責主業 引金融“活水”潤澤巴渝鄉村

2023-12-29 03:03謝文輝
重慶行政 2023年5期
關鍵詞:活水金融服務金融

謝文輝

近年來,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重慶農商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及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部署,著力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傾力構建和完善“三農”金融服務長效機制,舉全行之力傾情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截至2023年6月末,重慶農商行涉農貸款余額超過2200億元、約占重慶涉農貸款總額的30%,農戶貸款余額超過1300億元、約占重慶農戶貸款總額的50%,服務重慶70%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0%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三農”業務指標居重慶市銀行業前列。

一、聚焦黨建引領“定盤星”,深耕“三農”金融服務責任田

近年來,重慶農商行堅持將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建設融入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工作各級組織、各個環節,通過開展“三項行動”強化黨建引領作用。

(一)實施黨建引領行動

總行黨委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黨委書記出任全行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組長,黨委班子成員牽頭定點聯系42家分支行和17個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明確各級黨委書記為本級行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第一責任人;全行45個黨委、540個黨支部發揮聯系群眾緊密的優勢、帶領7000余名黨員發揚“走千山萬水、進千家萬戶”優良傳統,走進群眾、貼近農村,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責任扛在肩上、落在腳下,在推動發展、服務群眾等工作中起到先鋒骨干作用。

(二)實施網格化服務行動

推行“黨建+金融”網格化服務,出臺專項工作指引,建立分支行黨委班子包片、網點負責人分格、客戶經理入戶的網格化服務機制,推動全行基層黨組織與村社黨組織結對共建,以定格、定員、定責網格化服務,深入鄉村一線,開展“三農”政策宣傳、金融知識宣講、信貸產品推介等活動,為鄉村客群提供更加精準化、專業化的金融服務;積極推動在酉陽縣設置黨員教育實踐基地,鼓勵全行到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工會活動、員工培訓等,抓好助農興農與業務推進的融入結合。

(三)實施爭先創優行動

出臺《2023年服務鄉村振興先進基層黨組織及先進個人考評方案》,設置“振興鄉村先進基層黨委”“振興鄉村黨員突擊隊”2個組織類獎項、“振興鄉村黨員標兵”“振興鄉村青春建功標兵”“振興鄉村巾幗建功標兵”“振興鄉村駐村幫扶標兵”4個個人類獎項,通過“業績評比+黨委評價”,評選表彰一批政治素質高、黨建基礎好、服務意識強的先進黨組織及先進個人,教育引導全行員工厚植“三農”情懷,在新時代新征程“三農”服務工作上作表率、當模范。

二、聚焦產業發展“新業態”,把準鄉村產業振興著力點

近年來,重慶農商行緊跟重慶市農業產業發展規劃,主動適應鄉村產業發展新形勢、新要求,聚焦鄉村產業發展重點領域和新興業態,助推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緊跟農業產業發展規劃

圍繞重慶市“四千行動”及區縣“一主兩輔”涉農產業發展規劃,積極融入重點農業產業鏈“一鏈一策”專項行動,聚焦主導產業,制定了超100個“見貸即?!编l村振興專項金融服務方案;緊扣重慶市委、市政府推進“三社”融合發展的工作部署,成立“三社”融合發展專班,出臺專項考核方案、配置專項績效資源縱深推進“三社”融合發展。創建“三社融合通”平臺,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檔評級,對經營正常的合作社實現走訪率、建檔率均達100%。2020年以來,投放“三社”融合貸款超過400億元,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等經營主體超過6萬戶;落實重慶市關于升級打造5000億級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支柱產業集群工作要求,將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作為金融支持鄉村產業振興、助力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著力點,持續加大對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信貸資源投入,目前該項貸款余額超過60億元。

(二)支持農文旅融合發展

推動“農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賦能農村閑置資產資源價值提升,全力支持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如:支持秀山川河蓋鄉村振興示范區項目建設,帶動周邊餐飲、住宿等鄉村旅游相關產業發展,截至2023年6月末,已為該項目授信2.75億元、發放貸款超過1億元。又如,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南川區龍泉村建設,為當地鄉村振興旅游開發項目授信7.5億元、發放貸款超過3.8億元;助力“網紅打卡地”品質提升,傾斜支持城口、巫溪、彭水、酉陽等14個重點幫扶區縣,聯合開展戶外觀光、時令采摘、手工體驗等活動,動員客戶積極踴躍消費;持續用好各類信貸工具,滿足“土特產”、庭院經濟、民宿、觀光農業等產業發展融資需求,截至2023年6月末,信貸支持14個重點幫扶區縣貸款余額超過1300億元,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三)幫扶綠色農業產業發展

持續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為企業客戶推出綠電貸、綠信貸、“碳達峰、碳中和”綠色債券、碳排放交易收益權融資租賃、碳排放配額質押跨境融資等金融產品,為個人客戶推出綠色理財、綠色主題信用卡等金融產品。截至2023年6月末,綠色貸款余額近580億元,有力推動了全市綠色經濟發展;持續加強綠色金融創新,已實現多個“首筆”業務:落地行內首筆綠色票據貼現業務,支持企業節約用水、用煤2800余噸;落地全市首筆跨境碳排放配額質押融資業務,為企業引入美元境外融資;落地首筆知識產權質押增信綠色租賃業務,獲評重慶市金融學會2022年度綠色金融創新優秀案例等。同時,自2023年起,被中國人民銀行納入碳減排支持工具金融機構范圍,并積極爭取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使用,持續做好減費讓利,助力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等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三、發揮科技賦能“新優勢”,構建數字鄉村金融新生態

近年來,重慶農商行立足金融科技創新賦能,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打造數智金融服務,著力提升“三農”金融服務可得性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助力數字鄉村建設。

(一)打造1個創新平臺推進服務“上云”

打造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管理平臺,根據當地產業規劃,精準產業畫像、繪制產業地圖,通過“點線面”結合主動授信?!包c”上致力于提升無紙化、全線上的信貸服務能力,1分鐘內完成申請、簽約、支用全流程;“線”上提供服務產業的標準化采集模板、精細化評級模型和差異化授信策略,10分鐘完成產業客群身份、家庭、經營、品行等信息采集及評級授信;“面”上實現零售業務批量做,充分運用金融、產業、征信等數據主動批量授信,把農戶“信用”變“資產”。

(二)依托1部智能手機推進金融到家

依托本行自主研發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管理平臺,為基層分支機構定制近1500臺智能工作手機。在此基礎上,聯合基層黨組織,組織專門團隊深入村社一線,開展進村入戶走訪、信息收集、金融服務,采取先進加密技術對設備數據嚴格管控,提升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創新“金融+網格”的信貸服務模式、“線下信息采集+背靠背評議+數據風控模型”的服務路徑,出臺“整村授信”工作操作指引,明確農戶建檔、村鎮干部建聯等8項工作標準,在全市各區縣推進“整村授信”工作,以點帶面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實現信貸服務線上化、智能化,農戶足不出村即可完成貸款全流程。截至2023年6月末,已在全市近4000個村開展“整村授信”,為75萬戶農戶預授信超100億元,持續拓寬金融服務到家覆蓋面。

(三)構建1個生態閉環推進數字共享

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服務管理平臺,推進“金融+政府+村民+涉農主體”共商共建共享,形成區域農村數字金融服務生態鏈閉環,該平臺支持政府智能化審批,實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渝快助農貸等政策性貸款三級(村、鎮、區縣)線上審核,免去線下環節,提升申貸效率;推行鄉風文明積分模式,通過數字鄉村服務管理平臺實現積分可量化、可視化,村民憑積分可在農商行線上商城兌換物品;創新推出手機銀行鄉村版、方言銀行、空中銀行等助農服務,為廣大農村客戶提供助農貸款、民生服務、興農資訊等更廣泛的線上化、適農化、適老化金融服務。

四、抓住特色金融“關鍵點”,打造為農支農惠農新樣板

近年來,重慶農商行立足地方特色,著力打造特色機構、豐富特色產品、暢通特色渠道,推進金融助力鄉村振興“見服務、見產品、見成效”。

(一)打造專營化“特色機構”

圍繞柑橘、檸檬、榨菜、畜牧等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打造80家鄉鎮級鄉村振興特色機構,形成專門機構、專職團隊、專屬產品、專有授權、專項考核、專業風控的“六?!碧厣漳J?推動人員、產品、資金等要素,與產業發展和農戶需求精準對接,為當地產業提供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服務。截至2023年6月末,全行投放特色農業產業貸款余額超過194億元,支持6萬余農戶發展生產經營。

(二)構建全鏈條“特色產品”

圍繞鄉村振興產業鏈產、供、銷各環節需求,創新推出巫山脆李貸、江津花椒貸、涪陵榨菜貸、云陽面業貸、渝北金果貸等特色產品,定制渝快助農貸、渝快鄉村貸等“政府+金融”“互聯網+金融”信貸產品,推動特色產品線上化、流程化、標準化;探索挖掘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牲畜等“沉睡”資產抵押融資價值,成功發放重慶市首單生豬、活羊抵押貸款,首筆肉?;铙w抵押跨境融資貸款等,有力破解“三農”抵押融資難題。

(三)暢通全方位“特色渠道”

在重慶設立1750余個營業網點,實現38個涉農區縣全覆蓋;保持縣域及鎮街鄉村的機構、員工不低于全行的80%,建成并上線運行農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務點450余個,打造1067個普惠金融服務基地;創新推出“流動銀行服務車”服務,把金融服務送到村民家門口;手機銀行用戶數突破1400萬戶、縣域地區客戶占比超過80%,有效建成“鄉鎮有實體網點、村社有自助服務、家有手機銀行”的鄉村金融服務體系。

五、開創消費幫扶“新路徑”,打好普惠金融服務組合拳

近年來,重慶農商行充分發揮“點多、面廣、當地情況熟”等優勢,持續深化消費幫扶,助推酉陽花田貢米、巫溪冬桃、城口臘肉等特色產業品牌提升價值,傾情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一)建好服務平臺

搭建直播帶貨平臺,創新“引導消費+提供補貼”電商幫扶模式,借助“鄉村有好物·渝快助振興”直播帶貨活動,開設“農民豐收節”“渝快消費節”“三·八婦女節”等多個專場活動,提升消費幫扶影響力。截至目前,全行已累計開展39場直播帶貨活動,覆蓋消費者超過120萬人、帶動特色農副產品銷售額近1100萬元;搭建商戶合作平臺,通過“金融+場景+權益+線下生態”金融服務模式,打造手機銀行APP“渝快生活”商戶生態圈,聚焦“吃住行、游購娛、醫學養”九大生活場景,引入農家樂、采摘園、農特產品加工、非遺手工藝品生產等鄉村振興合作商戶60萬戶,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搭建積分商城平臺,建設積分商城并開設鄉村振興積分兌換專區,構建新型地方優質特色農產品營銷體系。

(二)擦亮幫扶品牌

打造“美麗鄉村打卡”活動品牌,收錄各區縣特色好景、好物,上線“美麗鄉村打卡指南”小程序,截至2023年6月末,收錄特色商戶120戶、推薦商品100余款;開展“美麗鄉村打卡”線下攝影活動,因地制宜支持地方特色產業、鄉村旅游發展;打造“助農公益行”服務品牌,構建“農業+科技+金融”的融合、政產學研協同的長效機制,持續開展“渝快鄉村行”“五走進”“農技下鄉”“健康義診”等惠農活動,讓農村客戶享受“家門口”的優質金融服務和農技支持。

(三)催化消費需求

聚焦消費需求,常態開展“納福迎春”“納涼消暑”“納秋豐收”等系列品牌營銷活動。引進3000余家超市入駐“渝快付”,覆蓋重慶38個區縣、超過700個鄉鎮;創建“商戶讓利+銀行補貼”模式,拉動鄉村幫扶消費近1000萬元;通過升級消費幫扶場景,開創全鏈條、無間斷的消費幫扶新格局;探索“互聯網+電商平臺+消費幫扶”新模式,打造“鄉村有好物”線上專營店,直接與商戶、農戶對接,免去中間環節,甄選不同區縣農特好物,現已上架超30余款“土特產”,有力拓寬當地農特產品銷售渠道。

六、筑牢機制保障“壓艙石”,當好服務鄉村振興排頭兵

2021年,重慶農商行專門設立鄉村振興金融部,牽頭推動全行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并持續強化人才培育、考核激勵、政銀聯動等制度建設,為全行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機制保障。

(一)強化人才培育機制

堅持把作風正派、本領過硬的年輕同志派往鄉村振興一線,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配強鄉村振興客戶經理隊伍,組建鄉村振興信貸直營團隊,當好鄉村金融幫扶專員;全行優選30余名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支援鄉村一線,與村民共謀振興之策、共商發展之路。優選支行副行長級年輕黨員干部為駐村第一書記,派駐位于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酉陽縣的黃連村、木坪村,把先進工作經驗帶到鄉村,傾力支持全面推進振興鄉村。

(二)強化考核激勵機制

采取“年度方案+專項方案”形式,加大鄉村振興金融資源配置力度,設置涉農貸款考核指標,給予普惠型涉農貸款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優惠等,并圍繞重慶對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質增效“1456”架構配置績效和費用,竭力提升分支機構服務鄉村振興積極性;單列信貸規模,切塊專項資金,推出專屬政策,開辟信貸審批綠色通道,全力保障涉農貸款投放;積極構建興農有責、興農盡責、興農免責的激勵約束體制,適度提高涉農貸款風險容忍度,充分調動基層一線服務鄉村振興主動性。

(三)強化政銀聯動機制

積極搭建政銀企對接合作平臺,打造“政府搭臺、企業及農戶參與、金融助力”服務模式。如,與市農業農村委、市鄉村振興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明確在發展壯大鄉村產業等七方面重點工作加強合作;與市鄉村振興局、市供銷合作總社協同聯動消費幫扶工作;先后與奉節、萬州、秀山等區縣政府簽訂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以“政策+金融”激活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內在效能。同時,根據政府風險補償金擴大貸款放款比例,推行“見貸即擔”“批量授信”等模式,引導推動更多金融資源投向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力推動“三農”經濟發展。

猜你喜歡
活水金融服務金融
“三農”和普惠金融服務再上新臺階
讓金融服務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協力推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
在英語教學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在英語教學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如何從閱讀教學中尋找「活水」
前海自貿區:金融服務實體
中日ETF互通“活水來”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