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細落實“一號工程” 全面提升“六個能級” 努力交出現代化新南岸建設高分報表

2023-12-29 03:03許洪斌
重慶行政 2023年5期
關鍵詞:重慶建設

許洪斌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戰略,是重慶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重慶市南岸區地處“兩江四岸”核心區,承載著市委、市政府賦予的建設重慶東站樞紐新城、綠色低碳科創高地、廣陽灣智創生態城等重要使命。我們堅持把南岸各項工作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和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美好圖景中來謀劃推進,聚焦“兩中心兩高地”戰略定位,強化“穩進增效、除險清患、改革求變、惠民有感”工作導向,切實扛起大區擔當、展現大區作為,著力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扎實推動現代化新南岸建設開好局起好步,在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中勇做排頭兵、爭當示范區。

一、著力提升產業能級

成渝地區要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支撐在產業。南岸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立足現有基礎、放大特色優勢,堅持向存量謀增量、向改革謀效益、向新賽道謀新動能,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一是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圍繞全市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戰略部署,構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15643”工作體系,聚力打造智能終端、軟件信息、大健康3個千億級支柱產業和節能環保、汽車電子2個五百億級特色產業,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加快建設先進汽車電子產業園、光電產業園、激光雷達產業園等,力爭未來五年再造一個“南岸工業”,助力成渝地區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二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產業化,全面落實“滿天星”行動計劃,圍繞物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內容、信息安全“3+1”軟信產業布局,打造“數字內容·渝”“物聯地帶·渝”、數字文創產業園、國家密碼產業示范基地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加快工貿大廈、揚子江酒店等存量載體盤活利用,推動重慶軟件園爭創中國軟件名園。推動產業數字化,建好用好成渝地區產業數字化賦能基地,提升“東數西算”重慶算力,提速江南大數據產業園二期、中國移動成渝(重慶)江南數據中心等項目,發揮中移物聯網、飛象工業互聯網、沄析工業互聯網等平臺作用,推動傳統工廠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未來五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0%。三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融入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大力培育綠色金融、科技金融、消費金融、征信評級等現代金融業態,提速建設碳金國際中心,高標準打造長嘉匯西部金融中心新高地。推動商旅文體融合發展,加速集聚高端產業、高端業態、高端場景,建設長嘉匯國際知名商圈,提檔升級南坪商圈,擦亮“重馬國際消費節”等品牌,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打造川渝精品旅游線路,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二、著力提升科創能級

成渝地區是繼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科創中心之后,國家重點布局建設的又一個科創中心。南岸區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聚焦四個面向,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在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中擔當使命、贏得未來。一是打造高端平臺。圍繞全市“416”科技創新戰略布局,以迎龍創新港為載體打造綠色低碳科創高地,謀劃建設廣陽灣實驗室,提升重慶腦與智能科學中心、重慶郵電大學科技園、重慶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基地等創新平臺能級,大力推動山區橋梁與隧道工程、大數據智能計算、覺醒睡眠與認知等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面向未來提前布局大科學裝置、基礎研究平臺,以中國—韓國工業物聯網“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等平臺為依托,積極開展“一帶一路”科技合作,深化與成都經開區協同創新。二是壯大創新主體。支持在區高校建設新型研究型大學,加快長江生態環境聯合研究生院、重慶工商大學廣陽灣校區建設,支持信通院西部分院、招商局交科院等中央在渝科研機構做大做強,加快建設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五年內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實現“雙倍增”,打造國家雙創示范基地。三是強化制度創新。積極引入科技型服務業企業,加快組建科風投基金,以服務鏈融通嫁接各類創新資源要素,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實現科技高效賦能、成果高質轉化、企業高速發展,走出一條產業科技創新的新路子。四是集聚優秀人才。充分發揮高端平臺資源優勢,建好用好重慶人力資本服務產業園,迭代升級“江南菁英”人才政策,集聚頂尖科學家和杰出青年科學家,支持開展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助力企業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加快建成廣陽灣國際人才公寓等項目,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

三、著力提升開放能級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于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南岸區抓住用好開放平臺集聚和政策疊加優勢,全面融入“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開放戰略,助力成渝地區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一是拓展開放通道。搶抓全市西部陸海新通道“七大交通走廊”建設機遇,加快建成高鐵重慶東站,持續推進渝湘高鐵、渝萬高鐵、渝昆高鐵聯絡線等重點項目建設,高標準建設迎龍貨運樞紐,提速推進六縱線南延伸段、果園大橋等重點項目,加快市域鐵路、骨干路網有效銜接,配合實施好長江干線涪陵—朝天門段航道整治工程,推動納溪溝等老碼頭改造升級,提升“黃金水道”進出通航能力,加強與果園港、南彭物流基地等樞紐聯動,構建內暢外聯的現代交通和物流體系。二是提升開放平臺。發揮國家級經開區開發開放優勢,深化重慶經開區體制機制改革,嚴格落實全市自貿試驗區提升領航行動,深入實施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深化與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合作,加快建設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國際合作示范區、重慶東盟中心、RCEP重慶國際經貿中心,依托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廣陽島國際會議中心等場館,爭取更多外事機構、國際會議論壇等落戶。三是做強開放經濟。組建“百團千企”貿易團組,支持企業“組團出?!睋層唵?、拓市場,推進跨境電商、跨境結算、對外貿易等服務平臺建設,健全外商投資全流程服務體系,積極參加進博會、西洽會等重要展會活動,著力引進一批高質量外資項目,做深做實“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文章。

四、著力提升生態能級

成渝地區共處長江上游,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南岸以美麗重慶建設為契機,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更好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一是筑牢生態保護屏障。堅決貫徹執行長江保護法,統籌城市建設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持續鞏固廣陽島生態修復成果,加強牛頭山、團結湖、漁溪河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深入推進南山、明月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提升,穩步推進“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提升明月山、迎龍湖生態涵養功能,精心打造蘭草溪等藍綠廊道,加快建設南山城市山地公園。二是強化生態環境治理。迭代升級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等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等問題整改,嚴格執行長江“十年禁漁”,鞏固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成果,探索集中污水處理廠廠網一體化和智慧水務建設,加快創建迎龍湖、長生河等幸福河湖,深化工業、交通、揚塵、生活污染等大氣污染源頭治理,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大力推進垃圾分類治理,深化“無廢城市”建設,確保長江南岸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2%,森林覆蓋率達到55%以上。三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穩妥推進碳排放“雙控”,加快推進重慶經開區近零碳園區試點建設,提速建設碳捕集與利用技術創新中心,改造和新建一批零碳工廠、綠色工廠、綠色樓宇,發展壯大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綠色建筑產業,用好“碳惠通”平臺,提升生態產品交易規模,推動城鄉自然資本加快增值,打造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把“綠水青山”變成更多“金山銀山”。

五、著力提升城市能級

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大都市,是增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競爭力、輻射帶動力的重要要求。南岸區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統籌抓好城市提升和鄉村振興,著力提高城市“顏值”,塑造城市“氣質”,促進城市能級整體升維。一是建設樞紐新城。緊扣“城市門戶、新地標、樞紐新城”總體定位,聚焦國際消費中心、國際總部經濟集群中心、國際交流交往中心、現代國際社區發展目標,高質量建設重慶東站樞紐新城,積極引入鵬瑞利集團落地,推動站城融合,做好城市風貌整體設計,系統謀劃商業商務、高端會展和文化旅游等產業布局,促進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與東站樞紐新城聯動發展,有效推動東部槽谷經濟崛起。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路網更新改造,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提速推進6號線重慶東站延伸段、24號線等工程,構建“軌道+公交+慢行”綠色交通體系。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6G通信等新型基礎設施,統籌城市應急、燃氣管道、防洪排澇等建設,讓城市更有韌性、更加聰明、更為宜居。三是加快城市更新。深入推進“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加大國瑞龍門里、江灣國際等“久供未建”“久建未完”項目處置力度,精心打造龍門浩、彈子石、黃桷埡等歷史文化街區,加快建設一批山城步道、城市陽臺、市民公園,全面推進南坪東路片區、海棠溪四海片區等老舊小區、城中村改造升級,提速改造四公里棚戶區項目,做好涂山鎮蓮花村、雞冠石鎮石龍村“兩村”整治提升的“后半篇文章”。四是促進城鄉融合。以建設全市首個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為契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動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高效配置,加快健全城鄉交易流轉體系,持續深化農村“三變”改革,穩妥推進“三權”退出,進一步放寬城鎮地區落戶條件,推動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向農村延伸,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四好農村路”建設標準,補齊水電氣訊等基礎設施短板,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民宿康養等現代都市農業,提升南山盆景、廣陽枇杷等特色品牌效益,做大做強集體經濟,打造銀湖村、放牛村等一批城鄉融合發展示范村,讓城市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六、著力提升治理能級

中央要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旨在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南岸區堅持黨建統領、強化數字賦能,不斷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以高效能治理創造高品質生活。一是提升黨建工作效能。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扎實抓好主題教育,健全黨建統領整體智治工作體系,高效推進“八張報表”“八張問題清單”和“五項機制”,強化閉環落實、賽馬比拼,打造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全面提高黨的領導力組織力,引導干部唯實爭先,爭創新時代市域黨建新高地先行區。二是推進數字重慶建設。強化實戰實效,突出三級貫通,加快區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實體化運行,扎實推進“141”基層智治體系試點建設,完善村社網格體系,打通基層治理末梢,大力推進“渝快政”“渝快辦”普及應用,在森林防火、巡河護漁、生態治理等領域打造更多特色應用場景,推動組織架構重塑、工作流程再造。三是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扎實推進“跨省通辦”“川渝通辦”,提升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爭創首批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加強與首都師范大學合作辦學,加快建成廣陽灣中小學等優質學校,深入推進“三醫聯動”改革示范區建設,不斷提高市五院、重醫附二院、區中醫院等醫療衛生服務質量,鞏固三甲疾控機構創建成果,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提高群眾生活品質。四是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大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深化“楓橋經驗”“浦江經驗”南岸實踐,打造“三事分流”“三調合一”升級版,深化拓展公租房小區“135”治理模式、基層普法和反詐工作體系等具有南岸辨識度的改革創新舉措,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成果,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猜你喜歡
重慶建設
重慶客APP
重慶人為什么愛吃花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逗樂坊”:徜徉相聲里的重慶味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重慶非遺
在這里看重慶
努力建設統一戰線學
TWO DAYS IN CHONGQING 重慶兩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