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探索與實踐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奮進歷程及思考

2023-12-30 13:27
關鍵詞:辦學學校建設

王 勇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 青島 266580)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一項引領性工程、示范性工程、突破性工程。推進“雙一流”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通過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帶動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四個服務”的根本要求,切實增強建設教育強國的使命擔當,著力形成更具國際競爭力的高等教育體系,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學校自1953年創建至今,始終在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道路上不懈探索、孜孜追求,取得了突出的辦學成就,為我國石油高等教育和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師生校友參加了新中國所有大型油氣田的勘探開發,參加了幾乎所有大型石油化工基地和油氣戰略管網的建設,幾代教職工以及培養的30多萬名畢業生,用“為祖國加油、為民族爭氣”的奮斗和奉獻,不斷詮釋著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意義。站在新的起點,我們從學校艱辛的辦學歷程中重溫初心使命,從不懈的探索實踐中獲得經驗啟示,從深厚的歷史積淀中汲取奮進力量,從全新的歷史方位中擘畫美好未來,更加堅定了建設中國特色能源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決心和信心。70年的奮斗歷程昭示我們,承繼榮光、再創輝煌,必須大力發揚學校優良的辦學傳統,將愛黨之心、強國之志、辦學之責與立校之本、育人之道、興校之策有機統一于辦學實踐,有效轉化為師生奮發有為的內在動力,有力落實為建設教育強國的實際行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貢獻“石大力量”。

一、七十年薪火相傳,形成了優良的辦學傳統

學校因油而生、因油而興、因油而強,在應時而變、應勢而變的辦學歷程中,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始終堅持服務“國之大者”,始終傳承石大精神,形成了優良的辦學傳統,這是學校辦學的寶貴經驗,值得傳承和發揚光大。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行穩致遠的根本保證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寶貴歷史經驗。在學校70年的辦學歷程中,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始終、決定全局,越是關鍵時期、困難面前,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越是發揮關鍵作用。

1952—1953年,北京石油學院在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下籌建,由教育部、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清華大學四家抽調精銳干部成立籌備委員會,全面負責北京石油學院籌建工作。1953年,實現當年建校、當年招生、當年開學。1953年9月23日,中共北京石油學院總支部委員會正式成立。1955年,中共北京石油學院總支部委員會擴大為中共北京石油學院黨委。1956年,學院第一次黨代會正式確定了黨全面領導學校一切工作的領導體制。學院黨委駕馭學校建設發展大局,緊緊圍繞國民經濟計劃和石油工業發展所需,謀劃推進學校各項工作,學校的管理體制、組織架構、運行體系、規章制度日臻完善。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為學校辦學育人提供了強大組織保障,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知識分子工作和青年學生工作成效顯著,“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校風孕育形成,全校上下激蕩著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火熱激情,師生積極參加石油會戰,援建其他石油高校,1960年學校躋身全國重點高校行列。

1969年,學校整體遷至勝利油田所在地(山東東營)。在搬遷過程中,大量設備損壞,人才嚴重流失,學校在“人無歇陰處、鳥無樹做窩”的鹽堿灘上,白手起家再次建校,于特殊歷史時期艱難維系著石油高等教育瀕臨中斷的鏈條。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學校黨委以全會精神為指引,全面進行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撥亂反正,帶領學校踏上新的征程,學校的工作重心逐步轉移到教學科研上來。在改革開放時代大潮中,學校黨委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員工,緊跟石油工業快速發展的步伐,以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為己任,不斷完善學科專業體系,加快提升各類人才培養能力,狠抓科學研究和產學研結合,從全面恢復到快速發展再到全力爭創一流,學校黨委始終有力發揮著把握方向、凝聚人心、引領發展的關鍵作用。1981年學校在北京成立研究生部,加強高層次石油人才培養。1986年學校第六次黨代會,確立了在20世紀末辦成工科院校中第一流大學的辦學目標。正是在建設一流大學的目標引領下,學校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學院升格為大學,成為國家“211工程”和“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劃歸教育部管理,獲批設立研究生院,獲得教育部與山東省、四大石油公司共建支持,等等。實現了辦學水平的大幅躍升,為石油石化工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撐。學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產學研結合、校園文化建設等措施有力、成效顯著,許多特色工作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石大學子“學石油、愛石油、獻身石油”蔚成風氣,請纓赴邊、壯志西行成為“孔雀東南飛”趨勢下一道亮眼的風景線,畢業生中走出了一批兩院院士、業界精英和全國英模人物。1993年,學校被評為全國“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受到中組部、中宣部、國家教委聯合表彰。

為改善辦學環境和辦學條件,保障一流大學建設,學校黨委審時度勢,克服重重困難,搶抓歷史機遇,作出青島建校的戰略決策,2002年開始在青島規劃建設新的校區,極大地拓展了辦學空間,改善了辦學環境。特別是2017年以來,面對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和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確立帶來的一系列深刻變化,面對國家“雙一流”建設的全新要求以及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的新趨勢,面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人才和科技支撐的新需求,學校堅持“黨建統領、改革先行、優化布局、合作發展”的總體思路,統籌謀劃一系列戰略布局,系統實施一系列戰略舉措。學校各項事業取得跨越式發展,黨的建設全面加強,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學科實力大幅提升,科技創新與科技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對外合作交流深度拓展,文化傳承創新有力推進。學校妥善解決了校屬企業改革、獨立學院轉設、東營校區資源有效利用等復雜關鍵性問題,形成了青島唐島灣校區、古鎮口校區和東營科教園區“兩校區一園區”辦學新格局,為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加強兩個一流學科建設的同時,積極探索行業特色高校轉型發展、一流建設新路,將服務國家戰略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學校重大戰略,加快學科專業的優化調整和超前布局,統籌做好校區建設規劃與功能定位,加強辦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努力實現從突出石油學科世界一流到爭創能源領域世界一流的轉變、從資源空間拓展到內控提質增效的轉變、從擴大規模數量到追求高質量發展的轉變。2022年,學校第十二次黨代會確立了建設中國特色能源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目標,為未來發展繪就了宏偉藍圖。

總結70年的辦學實踐和輝煌成就,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始終是學校行穩致遠的根本保證。建校時的中共北京石油學院總支部只有6個黨支部、103名黨員,現如今學校黨委設有23個院級黨委、416個黨支部,黨員超過1萬名。黨的領導體制不斷完善、全面成熟,黨的組織體系不斷發展、全面覆蓋,黨員隊伍不斷壯大、全面提升,黨建統領不斷強化、全面落實到辦學育人全過程、各環節,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二)服務“國之大者”是辦學育人的崇高使命

高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五大職能,而只有在實現五大辦學職能過程中充分彰顯服務“國之大者”的著力點、貢獻點,學校才更能彰顯其辦學特色和優勢,更能體現其價值和作用。學校始終站在服務國家能源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勇于擔當、積極作為、卓越貢獻,努力實現大學的核心使命和價值。

在早期石油工業一才難求的背景下,學校不僅肩負著人才培養的重任,還組織師生入川中、赴松遼、戰華北,直接投入石油會戰,發揮重要方面軍作用,并且無條件援建四川石油學院、西安石油學院、東北石油學院等院校,僅1958—1961年就先后成建制抽調200多名骨干教師和干部,對其他石油高校建設提供援助。在全日制培養仍難以滿足油田現場需要的情況下,學校及時建立面向全國的石油函授教育,在玉門、克拉瑪依、蘭州、撫順、青海等地設立函授分部,極大地緩解了人才緊缺的燃眉之急。北京石油學院時期,學校匯聚了地質、物探、測井、鉆井、采油、煉制、礦機、化機、儲運等領域一批知名教授專家,在學科、專業、學位點、培養方案、培養標準、教材、課程等方面進行了開創性建設,成為石油高等教育的奠基石。北京石油學院時期,累計培養本科生、研究生12 000多名,有力支撐了新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被譽為石油領域的“黃埔軍?!?。

1969年學校從北京整體遷至山東。干部職工在極其艱難的形勢與環境下堅守石油高等教育陣地,完成上級及有關單位委托的科研項目122項,取得采油雙作用深井泵、三合一牙輪鉆頭、石油地質巖石揭片法、地震資料處理亮點技術、數字法測井解釋技術、輕油裂解、分子篩催化劑等一大批科研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躋身世界油氣生產大國行列、油氣行業進行體制改革和技術革命、油氣勘探開發戰略重心轉移,新的形勢與任務對學校辦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努力在服務國家油氣戰略中精準發力。一是加快構建覆蓋石油工業上下游的學科專業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升為行業培養各類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能力。例如,快速發展研究生教育,加強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培養,重視外語和計算機教學,油藏工程、油田化學、測繪工程、地理信息、工民建、環境工程、測控、計算機、管理工程等一批新專業或專業方向陸續設立。二是對科研工作極為重視。學校針對行業技術進步需求和企業難題,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開辟新的研究方向,選派教師到國外學習先進技術,建立新的實驗室和研究室,購置先進的進口實驗設備。學校形成了十多個國內領先的優勢特色方向,與石油石化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十分活躍,多項成果在實際應用中產生巨大效益。三是為增強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學校把學科建設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學校成功進入“雙一流”建設行列,以六大石油主干學科帶動全校學科建設上水平,服務“國之大者”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四是為適應未來需要,增強人才培養工作的前瞻性、先進性。學校加強對人才需求的調研,吸收企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工作,加強校企聯合育人。五是始終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融入發展大局、強化戰略合作。學校與教育部、山東省和國家主要能源集團公司簽署共建協議,為學校爭取大支持、承擔大任務、做出大貢獻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傳承弘揚石大精神是砥礪奮進的內生動力

“家國同心、艱苦奮斗、惟真惟實、追求卓越”的石大精神是石大人引以為榮的精神品格,更是學校砥礪奮進的內生動力。石大精神的孕育形成,既是學校與石油工業風雨同舟過程中石油精神長期浸潤的結果,也是學校早期一大批懷揣報國宏志的老專家、受過戰爭洗禮的老革命、奮戰石油一線的老職工的精神基因傳承、成風化雨的結果,更是學校幾經坎坷、艱苦創業、逆境求生、砥礪奮進、自我塑造的結果。但歸根結底,是幾代石大人把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對責任和義務的敬重、對價值和幸福的選擇、對準則和操守的自律、對理想與抱負的追求,集中體現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高度自覺。石大精神與“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校風、“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惟真惟實”的校訓一脈相承,體現在學校辦學的方方面面,承載著石大優良的辦學傳統,成為學校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學校北京、東營、青島三地建校過程中,幾代教職工始終以事業為重、以奉獻為榮,與國家發展同向同行、同頻共振,不斷將學校辦學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學校堅持將石油精神、石大精神融入育人工作,利用校史館、油田現場、產學研結合開展體驗式教育,每年舉行畢業生黨員出征儀式、邀請優秀校友回校分享人生感悟、評選頒授“校友之星”榮譽稱號,通過一屆又一屆畢業生將石大精神發揚光大,大學文化傳承創新的作用得以充分彰顯。

新中國成立時,我國石油工業底子極其薄弱,石油高等教育更是空白。面對新中國建設的急迫需要,黨中央把創辦石油高校、發展石油教育、培養石油人才提上重要議事日程。當自己的人生與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石油工業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全校師生天然具有了一種舍我其誰的使命感和無我不行的榮耀感,在石油工業急需人才和技術的特殊時期,這種使命感和榮耀感表現得尤為強烈。參加北京石油學院早期創業的教職工,都是聽從黨的召喚從不同領域匯聚而來的,他們不講條件,不計得失,體現出家國同心、挺膺擔當的高尚情懷。北京石油學院成立后,各地青年學子,紛紛報考石油學院、改學石油專業、投身石油事業。畢業生紛紛寫決心書、請戰書,要求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許多南方來的女生,也同男同學一樣,畢業時也堅決要求去玉門、去四川、去新疆、去大慶,爬鉆塔、上井場、抬機器、攪泥漿。石油地質系1956級的浙江籍學生王啟民,1960年到大慶油田實習,深深被會戰場面和鐵人精神所鼓舞,一畢業就堅決要求重返大慶會戰現場,一干就是一輩子,一生致力于油田穩產高產的技術研究,被譽為“新時期鐵人”,在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被授予“人民楷?!眹覙s譽稱號。

70年來,石大人用奮斗和奉獻書寫著奮進輝煌,詮釋著石大精神。從20世紀50—60年代的“我為祖國獻石油”,到改革開放時期的“學石油、愛石油、獻身石油”,再到新時代的“強國有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石大精神薪火相傳、發揚光大,深深融入行業精神和時代精神,成為石油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激勵師生校友報效國家的強大動力。我國西部的沙漠戈壁地區,自然條件極為艱苦,而石大畢業生一待就是十幾年甚至一輩子?!爱敶嗄甑陌駱印?、鉆井工程專業1982屆畢業生秦文貴,在海拔最高、環境最艱苦的青海油田一干就是20多年,他的感人事跡在全社會引起極大反響。畢業15年來一直奮斗在新疆油田的2008屆畢業生郭旭光說:“與我們為國家找到10億噸級大油田的成就感相比,很多人看重的高薪高職這些所謂的成功根本不值一提?!奔词乖诰蜆I市場化、就業選擇面臨更多機會的當下,學校每年仍有幾百名畢業生簽約西部油田,老師所講、學長所傳、實習所見,再加上石油精神和石大精神的長期熏陶,早已讓他們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把小我融入大我,將青春獻給祖國,成為新時代石大青年的價值選擇,也是石大精神的弘揚傳承。

二、新時代勇拓新路,事業發展實現新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開啟新的奮斗歷程。學校完成辦學結構調整,搶抓國家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進入發展快車道。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雙一流”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內涵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開創了學校發展的新局面。

(一)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黨建統領明顯加強

1.把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學校黨委始終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自覺落實“四個服務”根本要求,堅決扛牢政治責任,構建“四維一體”履行政治責任工作體系,堅持黨管辦學方向、黨管干部、黨管人才、黨管意識形態,領導改革發展,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管黨治黨、辦學治校全過程各方面,確保黨的教育方針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得到貫徹落實。

2.用好黨的創新理論這一看家本領

學校黨委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武裝頭腦、指導發展,不斷提高謀劃和駕馭全局的能力。面對新的形勢,學校黨委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回信精神,深刻分析“雙碳”目標下能源革命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的重大需求,加強對學科專業布局、師資結構調整、科研方向凝練、高端平臺建設、人才培養升級、服務能力提升等重大問題的研究,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持續推進學科專業的優化調整,成立新能源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青島軟件學院以及一批跨學科研究機構,構建了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新格局。

3.發揮干部人才帶動事業發展的關鍵作用

在上級的關心支持下,學校領導班子更加年輕化、專業化,高層次人才比例明顯增加。學校黨委著眼長遠發展,統籌謀劃干部隊伍和教師隊伍建設,堅持講政治、敢擔當、有能力、重實績的選人用人導向,著力提高隊伍素質,優化隊伍結構,激發隊伍活力。近5年新增院士、“四高”“四青”等國家級人才60多人次,聘請8位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二級學院(研究院)院長,高層次人才在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中的倍增效應逐步顯現。

4.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

困難挑戰越多,發展任務越重,黨建引領越是關鍵。學校黨委認真履行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職責,不斷完善黨委領導、齊抓共管、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著力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努力構建黨的建設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一融雙高”黨建新格局。加強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三化”建設,推動基層黨建提質增效、賦能發展;建立國家、省、學校三級黨建“雙創”體系,推動基層黨組織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堅持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推動事業發展的實際成效考核評價黨建工作,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先后入選全國、山東省高校黨建“雙創”項目23項,學校成為“山東省黨建工作示范高?!迸嘤齽摻▎挝?。涌現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工人先鋒號等一批優秀集體以及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輔導員等一批先進個人。

5.強化全面從嚴治黨引領保障作用

學校黨委自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嚴”的總基調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深拓展、向專發力、向下延伸”,完善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黨委書記第一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四責協同”機制,健全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審計監督、財務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監督力量有機貫通、相互協調的監督體系,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實現屆內院級黨委政治巡察全覆蓋,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完善長效機制。堅持底線約束和高位引領相結合,實現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從優辦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二)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立德樹人成效顯著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學校的神圣責任。對于如何做好立德樹人、寫好人才培養這篇大文章,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給出了答案:“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要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學校以此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根本遵循,努力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1.構建具有石大特色的思政工作體系,強化思政育人

學校深入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積極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加強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本科課程思政“三百工程”、研究生課程思政培育工程,著力構建“全專業推進、全課程融入、全過程貫穿、全方位保障”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形成了思政育人石大特色。

2.構建新時代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專業能力培養

學校以本科教育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為強校之路,注重人才培養頂層設計和質量管理。學校確立精英型、特色型、研究型的“三型”辦學定位,落實學生全面化、個性化、最大化成長的“三化”培養目標,倡導教師學習性教學、學生研究性學習、師生開放性交流的“三性”教學方式,構建了特色鮮明、系統完整的“三三三”本科教育培養體系。根據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求,學校構建了針對兩種學位類型、強化培養四種能力、著力培養三類人才的“二四三”研究生分類培養體系。推進學科、學位點、專業一體化建設改革,深化學科融合、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夯實人才培養平臺、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實施“本科教育卓越行動計劃”、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全面落實?!骸獙I三級教學評估制度,抓實人才培養核心要素。近年來,依托薈萃學院,建設優秀人才培養示范區;依托現代產業學院,探索協同育人新機制;實施本碩博貫通式培養,開辟優秀人才成長新途徑。探索形成的重大項目培養、校企共建培養、院所校聯盟培養、訂單式培養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有32個本科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專業,16個本科專業入選省級一流專業,國家和省級一流專業招生數占招生總數的88%,44門課程和37門課程分別入選國家和省級一流課程。在近兩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獎中,學校共有9項獲獎,其中由學校牽頭項目有6項。

3.構建“二五三”第二課堂育人體系,提高綜合素質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實行的“二五三”第二課堂育人體系走在全國高校前列。該體系以學生的全面化、個性化、最大化發展為目標,包括堅持學分必修、學生自選兩個基本原則,設置了思想成長、創新創業、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文體發展、工作履歷與技能培訓五大素質模塊,建立了制度、師資、平臺三大資源保障。學校制訂了《本科生自主發展計劃》《本科生“第二課堂成績單”實施細則》等系列制度,自主研發了“石光”第二課堂信息化管理系統,為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需求、提升綜合素質、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2012年以來,學生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三大賽事省級以上獎勵468項,其中國家級獎勵108項。石大男排連續三次榮獲全國大學生排球聯賽冠軍。

(三)增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感,科技創新與科技服務能力快速提升

習近平強調,“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求是》2022年第9期)。2018年7月,習近平作出“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山東勝利油田考察時又特別強調,“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黨的二十大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動員令。學校黨委教育引導師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增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感和緊迫感,肩負起服務國家能源戰略的使命和責任。

學校加快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聚焦國家重大需求,集聚優勢資源,重點圍繞深層油氣、非常規油氣、高端化工、高端裝備制造、海洋科學、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統籌謀劃,超前布局建設,加強有組織科研,學校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深層油氣全國重點實驗室、重質油全國重點實驗室、化學品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海洋物探及勘探開發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國-沙特石油能源“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國家特色化示范型軟件學院等一系列高端平臺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基礎科學研究中心項目先后獲批立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逐年增加。學校在油氣成藏、油氣探測、油氣高效安全開采、油氣低碳綠色高效轉化等方面產生一批核心技術,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打破西方國家技術壟斷貢獻了“石大力量”,“雙一流”建設以來學校獲得國家科技獎10項,其中牽頭4項。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2個學科,在首輪“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中獲得優異成績,并順利進入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新增9個交叉學科博士點,規劃建設了多個新興、交叉學科。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化學、地球科學進入前1‰,學科核心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四)堅持服務師生、成就師生的管理理念,內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加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為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了基礎。學校黨委把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貫穿于一流大學建設全過程,以“服務師生、成就師生”為管理之要,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與學校事業發展統籌謀劃,與校區規劃布局及資源配置聯動推進,與大學章程和制度建設貫通發力,與深化教育評價改革銜接互動,與加強人文關懷、建設幸福石大緊密融合,相繼提出“基數+貢獻”資源配置導向、“貢獻+奉獻”薪酬分配導向、“人才培養+學術貢獻+社會評價”人才評價標準、“一院一策”人才政策、“領軍人才+科研平臺+創新團隊”大型科研組織形態、“方向聚焦—團隊攻關—平臺支撐—成果產出”重大成果培育機制等諸多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學校第十二次黨代會,把構建現代大學治理體系作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四大體系之一,把加快改善辦學條件、加強資源科學分配、強化人才強校戰略、提升干部綜合能力作為四個重要抓手,把優化提升辦學環境、優化提升服務保障水平作為保障措施,做出系統部署,努力推進“三個轉變”,實現更加平衡、更加高效、更加重視核心競爭力的高質量發展。

(五)堅持用石大文化熔鑄學校之魂,辦學軟實力明顯增強

大學文化是大學軟實力的重要指標,是一流大學建設的重要標志。學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以“辦值得尊敬的大學,做值得尊敬的石大人”為目標,不斷加強精神文化、學術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建設,把握時代特征,強化育人功能,努力建設“愛黨愛國、崇尚學術、追求卓越”的石大文化,不斷增強辦學軟實力,為學?!半p一流”建設和實現辦學目標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1.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大力傳承弘揚石大精神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師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增強奮斗精神。以弘揚石大精神為主線,加強校本文化的挖掘、研究、闡釋、宣傳和創作,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講好石大故事,詮釋石大精神,塑造石大形象。開展老校長楊光華先生辦學思想研討會,舉辦“楊光華星”命名儀式。勝華交響樂團每年在新生開學典禮和新年音樂會上獻上精彩的專場演出,由師生原創并主演、反映學校艱辛歷史和卓越貢獻的大型話劇及同名史詩交響樂《創造太陽》成為新生開學第一課,被《人民日報》稱為“別具特色的開學典禮”。

2.加強學術文化建設,營造崇尚學術的良好氛圍

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打造“黃島講壇”高端學術交流平臺,邀請近百位中外院士和名師大家來校講學;舉辦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營造濃厚學術氛圍。發揮學術委員會作用,強化學術引領與監督,推進教授治學,構建良好學術生態。成立師德師風建設委員會,建立教育引領、制度引領、文化引領、典型引領的師德師風“四個引領”長效機制。

3.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追求卓越的價值導向

以大學章程為依法自主辦學的基本準則,不斷完善現代大學制度體系。在制度建設中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標準,落實教育評價改革要求,突出育人文化、學術文化、質量文化、卓越文化建設,強化制度文化的引領、規范、約束、激勵作用,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制度環境。

4.加強環境文化建設,充分發揮環境育人功能

統籌推進各校區環境文化建設,與基礎設施建設同步規劃、同步推進。不斷提升文化品質,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建成圖書館(東館)、校史館、小黃山休讀區等校園標志性文化設施和景觀。校史館自開館兩年來,開展主題宣講近千場,成為弘揚石大精神、彰顯石大文化的重要平臺,入選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山東省黨員教育現場教學基地、山東省師德涵養基地名單。

新時代10年,學校以快速發展的嶄新局面,彰顯了石大人教育強國、能源報國的新擔當、新作為、新貢獻,在70年辦學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建設中國特色能源領域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貢獻強國建設,交出“教育強國、石大何為”的優異答卷

習近平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求是》2023年第18期)。學校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既從教育強國是戰略先導、重要支撐、有效途徑、基礎工程等特殊定位中感受到了無比的神圣感、自豪感,又從建設教育強國的艱巨任務中感受到了強烈的責任感、緊迫感。建設中國特色能源領域世界一流大學,是石大人的百年夢想,也是學校第十二次黨代會吹響的新號角。今年是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學校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開啟中國特色能源領域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征程的開局之年,“教育強國,石大何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份新考題,也是對全校干部師生及奮斗在祖國各條戰線的全體石大人的共同考驗。

學校黨委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扎實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按照“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要求,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員工,堅持以中國特色為鮮明底色,以世界水平為趕超標準,以服務“國之大者”為行動準則,以引領能源教育科技發展為努力方向,以為現代化強國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突出貢獻為使命,努力交出建設中國特色能源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優異答卷。

(一)高擎信仰之旗,牢記初心使命,強化政治擔當

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主動超前布局、有力應對變局、奮力開拓新局,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求是》2023年第18期)。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必須立足大局,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做出貢獻。學校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學思踐悟中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在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上專注專為,肩負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責任。學校不斷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師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堅定“四個自信”,砥礪奮斗精神,小我融入大我,實干成就夢想。加強對國家和區域發展規劃、發展動態的研究,跟蹤科技前沿和現實需求,增強師生服務“國之大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順應時代變革,增強戰略主動,構建發展新局

建設中國特色能源領域世界一流大學是一個充滿挑戰性的復雜工程。學校黨委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加強對重大辦學問題的深入思考和研究,超前謀劃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重大舉措,以高質量的謀篇布局,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基礎。特別是圍繞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實現“三個轉變”,認真研究學科專業發展、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改革、高端平臺建設、資源優化配置、治理能力提升等重大問題,增強戰略主動性,力求戰術精準,努力構建中國特色能源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發展的新格局。進一步建強基層黨組織,形成貫徹有力、執行有效的工作體系,充分調動全校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按照“一年強基礎,三年上臺階,五年新跨越”思路,統籌安排,有序推進,狠抓落實,確保學校黨代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按照建校80年初步建成、建校100年全面建成“兩步走”的戰略安排,朝著中國特色能源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奮力邁進。

(三)堅持人才強校,用好第一資源,建強師資隊伍

2021年9月,習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所有一流大學,其共同之處就是都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建設中國特色能源領域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擺在首位,進一步增強抓好人才工作的緊迫感,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堅持黨管人才,把培養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作為黨組織的重要政治任務。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健全人才工作的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以愛才的誠意、識才的慧眼、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斷完善教師職業發展支持體系,建立大師、名師、能手、新秀梯隊遴選培育機制。堅持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核心的人才評價導向,進一步深化教育評價改革。以學科建設規劃為主導、以改善結構為重點、以提高水平為目標、以人事分配制度為突破口,不斷完善人才工作機制。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人文關懷,做好服務保障,充分激發廣大教師的報國情懷、奮斗精神、創造活力,形成人盡其才、鼓勵冒尖、團結進取的生動局面。

(四)堅持特色發展、內涵發展,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建設中國特色能源領域世界一流大學,走好“雙碳”目標下學校轉型發展新路,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特色發展、內涵發展,實現更加平衡、更加高效、更加注重核心競爭力的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學科建設,以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為引領,強化傳統優勢學科,盡快進入世界一流行列;加大相關學科建設力度,為培育新的一流學科創造條件;不斷強化相關學科的比較優勢,盡快形成新興學科的后發優勢。二是加強隊伍建設,建設一支適應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干部隊伍,建設一支與一流大學辦學目標相適應的教師隊伍,不斷優化改進干部、教師評價機制,強化激勵和約束措施,完善榮譽體系及配套政策,形成激勵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三是建好全國重點實驗室等高端平臺,通過平臺建設引育人才、支撐教學科研、承擔重大任務、產出重大成果。四是持續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完善以大學章程為統領,層次清晰、分類科學、規范統一、運行高效的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校院兩級管理制度,建立教學科研組織目標任務考核機制、資源投入產出績效評價和配置機制。完善促進教學科研高質量發展的職稱評審、職級晉升、導師遴選、人才遴選、評獎推薦等政策制度體系。五是完善“兩校區一園區”高效、低成本管理運行機制,改善辦學條件,用好有限資源,嚴格績效管理,提高辦學效益。六是聚力對外開放這一戰略策略,擴大國內外交流與合作。推動國內交流合作遠謀、高開、實落,匯聚外部資源,爭取各方支持,堅持合作發展。深度融入、主動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新格局,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文章,把更多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引進來”,支持更多教師和學生“走出去”,培養學生全球競爭力和全球勝任力。

不忘來路,方知何往。70年,石大人高擎信仰之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與黨同心、與國同行,始終以服務國家能源戰略為己任;70年,石大人書寫奮進篇章,追求卓越、爭創一流,始終走在能源報國的最前列;70年,石大人秉承家國情懷,貢獻國家、服務社會,始終體現應有的責任擔當。非凡七十載,揚帆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勇毅前行、接續奮斗,堅持特色發展、內涵發展,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以建設中國特色能源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實際行動,書寫建設教育強國的石大答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辦學學校建設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學校推介
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
中外合作辦學大有學問可作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