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人民性研究

2023-12-31 03:34臧建業周師
重慶行政 2023年6期
關鍵詞:新形態人民性文明

臧建業 周師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1]。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立場對人類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人民性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本質和活的靈魂,“這種人民性能最大限度地駕馭資本,擺脫資本的綁架,是真正的人的主體地位的實現和人的價值實現,在本質上超越了資本性”[2]。從多重維度探討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人民性,對于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促進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人類文明新形態人民性的生成理路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人民性絕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是在承繼馬克思的人本文明觀,在賡續中華文明強調民本價值導向和在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的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共同生成的。

(一)理論之源:承繼馬克思的人本文明觀

人民性是馬克思文明觀的顯著特征,馬克思始終從“現實的人”為出發點,把人作為文明發展的前提和主體。馬克思基于唯物史觀來考察文明,從生產活動出發來把握人,他反對把人和社會看成一種互相孤立和矛盾的存在,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3],文明則是處在各種社會關系中的人的物質生產活動的產物。馬克思的文明觀揭示了人與社會之間辯證關系的本質,并從人與社會的內在聯系來把握文明的本質內涵、基礎內容和發展進程,超越了以往唯心主義者把人僅歸結于人性、人的欲望等抽象的人的文明研究,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

馬克思文明觀的人民性還體現在他始終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作為評價文明進步的根本尺度。他指出,文明的進步與否是以人的發展為直觀呈現和決定的,人的外部生存條件愈是完善,人本身的個性、能力和社會關系愈是發展,那么社會的文明程度也就愈高。在他看來,資本主義雖然創造了以往文明都不可企及的物質財富,“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4],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但是資本主義文明始終以資本為中心,“文明每前進一步,不平等也同時前進一步”[5],它的發展是以勞動的異化和人的異化為代價的,造成了“文明的陰溝”[6]。因此,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資本主義文明并不是文明發展的最終形態,它的存在只能是一種過渡狀態,最終會被實現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文明代替。

(二)文化之魂:賡續中華文明強調民本的價值導向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是世界上現存唯一沒有中斷并且傳承下來的文明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深深植根于歷來強調民本價值導向的中華文明,并對其進行繼承發展,彰顯了中華文明的人民性特質。自古以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就是中華文明的價值導向,中華文明始終堅持以民為本,把“民貴君輕”“得民心者得天下”視為治國理念。在儒家看來,民是國家之根本?!渡袝酚性疲骸懊裎┌畋?,本固邦寧”,《禮記》也表示:“君以民存,亦以民亡”,體現了民對于政權存續的決定作用。除儒家外,道家主張的“虛君,民治”,法家提出的“民本,法也”,墨家倡導的“兼愛非攻”等都無一例外地體現了中華文明中對民的重視。需要澄清的是,中國傳統民本思想中“民”,并不是指抽象意義上的人,而是與“君”“官”相對應的,是被君和官統治的“臣民”,有權貴之附屬性,因此,古代的“民”與“人”從本質上講是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只具有工具屬性,并不具有目的屬性。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中實現了對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將“民”作為價值主體,真正地實現了“為民服務”,超越了傳統民本思想“為君服務”的歷史局限性,使中華文明獲得了新生。

(三)實踐之基: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的社會主義文明建設

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中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堅定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取得了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到“五個文明”協調發展的偉大成就,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文明的具體內涵。

毛澤東同志曾多次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7],還指出在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中要始終堅持群眾路線,以人民的利益為中心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8]。毛澤東同志的這一重要論述為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中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指明了方向,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以人為本的新道路。在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中重視人民,注重促進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既是鄧小平理論的核心內容又是它的基本特征。鄧小平同志強調,人民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主體,要把人民作為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指出要大力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滿足人民的需要。這一論述將精神文明提升到了和物質文明的同一高度,開啟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思路。江澤民同志指出“國家是人民的,人民的力量是國家前進發展的根本力量”[9]。強調在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中要緊緊依靠人民,在重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還要重視建設政治文明,著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把它當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進行社會主義文明建設,“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10]。要按照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各項建設,進一步豐富了社會主義文明的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11],取得了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偉大成就?!拔鍌€文明”協調發展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現實路徑,它的創造離不開人民,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黨歷史實踐中的人民性內涵優良傳承的深刻把握,蘊含著豐富的人民性特質。

二、人類文明新形態人民性的核心要義

人類文明新形態以人民為根本立場,以人民為依靠力量,以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為價值遵循,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胸懷,彰顯了最廣泛、最真實的人民性特征。

(一)人類文明新形態以人民為根本立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盵12]人類文明新形態以堅持人民立場為根本,致力于推進人的現代化,實現了對西方資本現代化的全面超越。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從工業革命以來就過度強調物質生產的發展,而忽略了作為社會發展主體的人的存在,產生了兩極分化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嚴重限制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馬克思在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批判中指出:“工人的產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創造的對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蠻”[13]。由此可見資本主義文明的發展是嚴重畸形的,它雖然能在短時期內取得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但是卻不利于人自身的發展,更不利于社會的安定和諧。資本所具有的天然的獨占性和擴張性不僅導致本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造成了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環境惡化、戰爭等威脅,給世界的安全和人類的生存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而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則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其價值追求,將人民的主體性貫穿于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始終:在物質文明建設中不斷滿足人民的物質生活需要,將經濟發展的質量放在第一位;在政治文明建設中不斷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各項制度,充分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在精神文明建設中以人民為中心進行創作,不斷滿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在社會文明建設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堅持綠色發展,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明形態。

(二)人類文明新形態以人民為依靠力量

馬克思認為,人民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任何歷史活動從本質上說都是由人民實踐的,歷史業績也是由人民創造的,沒有了人民,歷史的畫卷便不會打開。習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14]他的觀點表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秘訣就在于發揮人民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西方列強從1840年起便開始通過各種形式侵略中國,中華文明蒙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無數仁人志士努力探求救國救民之路,但均以失敗告終,之所以會失敗,根本原因在于他們沒有意識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沒有依靠人民的力量進行斗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已經發現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依靠人民進行武裝斗爭真正實現了民族和國家的完全獨立,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奠定了基礎。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堅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群眾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形塑著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輪廓。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取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成就”[15],提出了“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大判斷。新時代新征程上,只要站穩人民立場,緊緊依靠人民,就一定能更好地豐富與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

(三)人類文明新形態以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為價值遵循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為內在本質,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價值目標的偉大創造,全體人民共享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內在本質和獨特優勢。一方面,全體人民共享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內在本質。西方資本主義文明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文明形態,發展的目的不是為了尋求人的解放和人類社會的進步,而是為了榨取工人的剩余價值獲得更多的利潤。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這種文明形態必然導致少數人占有發展成果,背離了現代化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使其現代化陷入“文明的陰溝”。而社會主義文明就是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和其他剝削制度所必然產生的這種貪婪、腐敗和不公正的現象”[16]。因此,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內在本質。另一方面,全體成員共同享有發展成果也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獨特優勢。習近平多次強調,中國的現代化道路,“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7]。指出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成果歸誰享有”的根本價值旨歸問題,這是人類文明新形態以人民為中心的邏輯歸宿,是人類文明新形態人民性的根本體現。當然,由于目前中國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存在,這就要求解決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努力讓全體人民更多更公平地享有發展成果,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共建共享局面,進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四)人類文明新形態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胸懷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人民性不僅體現在個人、社會和中國,更體現在世界范圍,它將謀劃人民美好未來的愿景從一國發展到多國,最終指向全人類共同生存和發展,是胸懷天下、立己達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新形態。中國共產黨在國際交往中始終執持和平發展理念,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行事準則,致力于與世界各國攜手共進解決關系到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傳統和非傳統的安全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支持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為世界貧困人口捐款捐物,積極援助遭遇戰爭和災害的國家,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提出普惠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些都無一例外地凝聚著中國共產黨在“為世界謀大同”的偉大實踐中為人民所付出的心血。中國共產黨以世界胸懷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明形態,更是世界人民的文明形態,對世界各國人民來說都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中國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攜手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18]。換言之,中國人民愿意同全世界人民一起推動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中“人民”的概念外延從中國人民擴展到全體人類,“人民性”的內涵也得到了拓展和升華[19]。

三、人類文明新形態人民性的前進路徑

中國式現代化開創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但這種創造還不是‘完成時’,而是‘進行時’,‘新形態’仍在發展完善過程之中”[20]。要在推動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堅持和發展人民性,就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堅持黨的領導是實現人類文明新形態人民性的政治保證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它既有屬于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特征,又有屬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民性特征,更有屬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人民性特征。而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最重要的特征和最基本的優勢,黨的領導始終貫穿于人類文明新形態建設發展的全過程。正是因為堅持黨的領導,中國才能在動蕩的國際局勢內保持迅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實現了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發展質量穩步提升、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抵御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的重大發展成就。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主體作為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的價值歸屬,才使得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彰顯人民性。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真正實現了執政為民。從歷史和現實可以看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是作為領導力量的中國共產黨和作為主體力量的人民群眾實踐探索出來的重大成果”[21]。在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具體實踐中必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二)堅持新發展理念是實現人類文明新形態人民性的基本方略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當代中國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守正創新,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發展觀?!拔宕蟀l展理念”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在發展中都堅守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場,緊緊圍繞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偉大實踐中必須繼續堅持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致力于推動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動力轉換,體現了人民主體觀,要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為本民族謀得生存和發展,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就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理論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等創新形式為推動力量,由消極創新轉變為積極創新。協調發展致力于推進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結構調整,體現了平衡為民觀,我們要處理好各種關系“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盵22]綠色發展致力于促進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方式轉變,突出了生態惠民觀,要堅持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證統一。開放發展致力于尋求人類文明繁榮昌盛,彰顯了互惠利民觀,要繼續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全人類共同價值等理念,將中國式現代化與人類社會現代化辯證地統一起來。共享發展致力于追求人類文明新形態公平正義,聚焦于人民目標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完善社會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

(三)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實現人類文明新形態人民性的必由之路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人民性體現在“五大文明”的具體建設中,確?!拔宕笪拿鳌眳f調發展、統籌推進,是實現人類文明新形態人民性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須在推進人類文明新形態建構中全面貫徹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推動“五大文明”協調發展。在經濟建設上,要注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的質量與效益,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推動物質文明的發展,讓人民享受到物質發展成果;在政治建設上,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斷推動政治文明的發展[23],讓人民享受到政治發展成果;在文化建設上,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文化建設推動精神文明的發展,讓人民享受到的文化建設成果;在社會建設上,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滿足人們居住、就業、養老等各方面的要求,不斷推動社會文明的發展,讓人民享受到社會發展成果;在生態建設上,要把握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斷推動生態文明的發展,讓人民享受到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四)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實現人類文明新形態人民性的前進方向

習近平指出:“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4]?!耙粠б宦贰苯ㄔO就是中國奉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具體實踐,是中國人民為人類整體發展利益貢獻的中國智慧和方案。在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中,要繼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先,要立足共同利益,堅持共建共享。推動各國經濟的繁榮發展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各國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挖掘增長動能,同時跨國合作項目具有周期長、投入多、影響大的特點,各國政府應該加強政策協調與經濟合作,打破貿易壁壘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支持和保障。其次,開展文明對話,增進文化認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要以文明對話的形式友好處理與其他之間的關系,尊重其他國家的宗教、習俗,根據不同國家的文化特色開展音樂會、旅游年、藝術展等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加強文化領域的合作,增強共建國家的文化認同。最后,堅持綠色發展,助推傳統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樹立生態共同體意識;針對沿線部分國家依賴能源資源的傳統發展模式,要加強國際技術合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共享創造成果。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共產黨反貧困思想百年發展史研究(1921—2021)”(項目編號:20&ZD017);安徽省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研究項目“以人民為中心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研究”(項目編號:2021CX016)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001).

[2]李麗.唯物史觀視野中的人類文明新形態[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2,(07):48.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7.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5.

[7]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31.

[8]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0.

[9]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1.

[10]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850.

[1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

[1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0.

[1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2-53.

[14]習近平.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3-21(001).

[15]郭靈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J].紅旗文稿,2022(23):39.

[16]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3.

[1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0.

[18]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3.

[19]李雙套,陳茜.人類文明新形態對“人民性”的把握與延伸[J].求知,2022(11):35.

[20]豐子義.人類文明形態的深刻變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08-30(003).

[21]葉本乾,方素清.論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理論內涵、鮮明特質和價值意蘊[J].社會主義研究,2022(06):30.

[22]習近平.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J].求是,2019(10):9.

[23]邸乘光.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人民性[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9(05):40.

[2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0.

作 者:臧建業,安徽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

周 師,安徽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粟 超

猜你喜歡
新形態人民性文明
深刻理解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特征
試論人民性是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屬性
把牢信訪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新形態西裝
對不文明說“不”
立法人民性的四條實現途徑
激活時裝新形態
“走轉改”活動在塑造新聞宣傳新形態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