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時代價值、制度優勢與路徑選擇*

2024-01-02 12:05黃毅峰朱昶昊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全過程民主現代化

黃毅峰 朱昶昊

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政治發展道路,推動什么樣的政治制度建設,對這個國家而言,有著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重要作用??v觀世界各國,因政治發展道路選擇錯誤導致社會動蕩、發展停滯不前的例子比比皆是。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正在進行人類歷史上最大規?,F代化建設的國家而言,堅持正確的政治發展道路,發展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至關重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既是對人類社會政治發展普遍規律的遵循,也是對中國特殊國情的現實考量。一方面,民主是全人類共同追求的政治價值,它適合西方國家,同樣適合中國,它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為之奮斗和追求的政治目標。另一方面,中國有著特殊的國情,在歷史與現實、政治與經濟、文化與社會、民情與法治等方面均與西方國家不同,注定中國的民主政治發展道路也一定不同于西方。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要根植于中國特殊的政治土壤。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人類民主政治發展的新形態,是中國共產黨對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民主政治建設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和經驗的集中概括,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民主實踐和制度創新的經驗總結,它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優勢得到彰顯,為我國新時代發展怎樣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指明了方向,錨定了目標。

一、時代價值:全過程人民民主回應新時代對民主政治發展的新要求

鄧小平指出:“政治體制改革同經濟體制改革應該相互依賴、相互配合。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搞不通?!保?](P164)“我們所有的改革最終能不能成功,還是決定于政治體制改革”。政治發展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制度保障,沒有政治文明的發展,經濟建設乃至整個現代化發展所取得的成果都可能前功盡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深化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將民主的價值和理念進一步轉換為科學合理的制度安排和行之有效的民主實踐形式。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政治權利的有效實現,也可以回應新形勢下人民對民主的新要求、新期盼;既有利于凝心聚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礴力量,也有利于廓清當今世界之于民主政治發展的種種迷思亂象。

(一)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內在必然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既包括物質層面的滿足,也包括精神層面的需求,即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叭嗣衩篮蒙钚枰找鎻V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2](P11)。所以,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內在必然。

美好生活蘊含對民主政治的更高要求。這其中包括人民能夠得到更好的基本政治權利保障,實現更廣泛的政治參與,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新型民主政治形態,是對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全面推進,可以持續擴大人民依法有序的政治參與,使人民的民主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好地體現人民意志、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更好地激發人民的創造活力,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政治權利的有效實現。

人民對民主政治呈現更高的期盼。新時代,人民對民主的要求不僅滿足于政治上的積極參與,也包括政治之外的經濟、文化、社會及其他事務的全面參與?!叭嗣駥γ篮蒙畹南蛲辈皇且粋€口號,它必須在具體的制度安排與政治實踐中得到體現。政治參與只是民主的一種程序性安排,更多需要通過民主的制度安排去實現利益訴求,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發展民主最終要落實到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的統一,“全過程人民民主既從縱向時間維度保障人民的基本利益,又從橫向空間維度實現人民的全面發展”[3],能夠最大限度地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實現人民利益的全覆蓋和人民發展的全方位,“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4](P236),滿足人們對民主的新要求、新期待。

(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實現國家的現代化轉型,建設一個現代化強國,是中國人民近代以來最大的愿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深刻總結中國向現代化轉型的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為我國現代化事業發展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指導。中國式現代化涵蓋了“現代化”和“中國式”兩個維度的制度設計。

中國式現代化是現代化譜系中的一部分,具有現代化的普遍特征。就現代化本身而言,“是社會、經濟、政治體制向現代社會轉變的過程”[5](P1-2),包含“人們用以組成其社會一切制度的變革,即包括政治的、社會的、經濟的、知識的、文化的和心理的制度在內的變革”[5](P46)?!斑@種變革的結果是現代社會的形成,包括了發達的經濟、高度分化與整合的社會、世俗化、城市化、對外開放、現代知識占據突出地位、普遍認同自由和平等等價值取向以及法治的基本特征。同時,現代社會的這些基本特征又是一個有機整體,缺一不可”[6](P27-28)。因此,現代化是一個多維度的社會轉型?!霸谡畏矫?現代化是由專制制度、過渡型制度向民主制度的轉變,實現高度的政治文明。政治上的現代化本質上是民主化”[7](P46)??梢哉f,民主政治的不斷發展是政治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爸袊F代化必須包括政治的現代化——以民主法治為基底的政治體系”[8](P12),沒有政治的現代化,“要臻于現代之國家實無異于緣木求魚,而所得到的最多也是殘缺的現代化”[8](P12)。因此,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必然要求實現民主政治。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習近平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保?](P22)以世界其他國家的現代化發展過程作為參照,由于各國國情不同,每個國家的現代化都是不一樣的。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注定不能照搬其他國家的發展模式。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民主是社會主義的內在屬性。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其中就蘊含政治的現代化。鄧小平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保?](P178)民主政治進程直接影響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和實現。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道路要求進行制度創新。中國式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是向內發力,走和平發展道路,而不是向外擴張的掠奪型發展道路。這就意味著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靠制度創新和制度發展尋求活力和潛力,同時必須是基于中國國情的制度創新和制度發展,經濟上要實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上要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三)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要始終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對民主和發展之間的關系要有深刻的認識,堅持把發展擺在首位,用民主推動國家發展,在國家發展的基礎上推動民主政治建設,不離開民主談發展,也不離開發展空談民主。中國未來發展的目標定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基礎差、底子薄、人口多的基本國情又給這項任務帶來諸多挑戰。這就需要通過國家政治制度最大限度持續性地調動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凝心聚力,集中力量辦大事,實現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有效配置,達成全國一盤棋。以上方方面面問題的解決,需要一項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給出了制度選擇的答案。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能夠使人民當家作主更好地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得到體現,保障人民享有真實、廣泛的民主,使人民擁有更好的參與感,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廣大人民生產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力量源泉和不竭動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只有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才能匯聚團結奮進的磅礴動力。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就在于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把民心當作最大的政治。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凝聚人心走群眾路線,始終是中國共產黨開展工作的中心內容和主要方法,即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凝聚最大共識,找出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推動各黨派、民族、階層及海內外同胞之間的關系向更融洽的發展方向,匯聚起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能夠有效提高國家治理的整體效能,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習近平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保?0]這里的“最管用”,深刻指明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優勢與治理效能的內在聯系。全過程人民民主運作形態的全鏈條性、人民參與的全方位性和民主實踐領域的全覆蓋性,“通過塑造全新的互動機制,將選舉、協商、決策、管理和監督的制度程序貫穿于國家治理的各環節各領域,提升治理能力,重塑治理過程,不斷擴大執政黨、國家與社會之間的交集區域并推動三者之間展開良性互動”[11],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有效的國家治理反作用于人民群眾對國家的認同感,強化對制度的認同,從而促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持續健康發展,進而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四)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廓清民主迷思的中國方案

在人類政治文明發展進程中,民主制度的形成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創造,人們通過民主的制度安排打破了統治者個人專權,在一定程度上參與政治生活,享有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但是,在20世紀以來的民主化浪潮中,并非所有發展中國家都走上一條穩定的民主政治發展道路,有些國家停滯不前甚至動蕩不安。民主怎么了?民主還管用嗎?對“民主之問”的解答和對“民主迷思”的廓清,關系到世界和平與發展,關系到人類文明未來,關系到中國的前途命運?;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豐富了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形態,廓清了當今世界民主發展的種種迷思亂象。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論的提出,打破了西方國家以“一人一票”“普選制”等形式作為判斷民主的唯一標準。當今的西方民主更多地是一種停留在選舉層面的投票形式,表現為“人民有機會接受或拒絕要來統治他們的人”[12](P337),并非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形式。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問津,成為西方民主的真實寫照。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論的提出有利于打破對西方民主的崇拜。西方國家自以為探索出了一種適合所有國家的民主政治模式,并將其強行推廣至世界上其他國家。但就其實際效果來看,所謂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不僅沒有給其他國家帶來政治上的民主,反而造成了一些國家大規模的動蕩。民主的實際治理效能也在西方國家出現不同程度的衰減,西方民主的失靈成為不爭的事實。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有利于增強我們的制度自信。全過程人民民主深刻揭示了中國式民主政治發展的規律和價值取向,為堅定制度自信提供了保障。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13],有力反駁了中國民主模式不如西式民主的質疑,為人類追求政治民主提供了中國經驗。

二、制度優勢: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民主新形態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習近平指出:“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外,沒有任何一種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在這樣短的歷史時期內創造出我國取得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這樣的奇跡?!保?4]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之所以能夠實現經濟社會的平穩發展,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顯著優勢,這其中就包含了政治制度的顯著優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本質就是要進一步發揮這種制度優勢,更好地造福于國家與人民。在考察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邏輯之前,有必要對民主的內涵和制度安排進行簡單闡釋。在民主政治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眾多學者嘗試過對其作出回答,如科恩、喬萬尼·薩托利、羅伯特·達爾、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塞繆爾·亨廷頓等,雖始終未能形成一個為大家所一致認同的解釋,但關于民主的制度安排基本上圍繞著三個問題來展開:由誰行使權力、權力如何行使、如何限制權力行使。我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既要充分借鑒吸收西方民主制度設計的政治智慧,又要充分考慮中國現實國情,在深刻認識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將民主的價值和理念轉化為實用且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實踐形式,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體系。

(一)“選舉+選拔”的選賢任能機制有利于保障政治領導人德才兼備

直接民主作為民主制度的最早形式,使人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國家公共事務進行管理。但是,隨著政治空間的拓展、人口規模的擴大及社會事務的復雜,這種民主形式無論在時間維度還是空間維度都面臨著巨大壓力,難以付諸實踐。在這種情況下,民主范式由直接民主轉向了代議制民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代議制民主的出現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通過大眾選舉產生代表,輔之以制度化的程序規范,嚴格限制掌握國家公權力人員的任職資格,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主的價值。通過選舉制度選舉出來的政治領導人,能夠較好地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解決了民主的規模性難題。但是,這種采取簡單多數決定原則的大眾選舉產生的政治權力行使者,與現代國家治理對政治權力行使者的能力要求可能會存在矛盾和沖突。一是簡單多數決定原則下的西方選舉民主存在個體理性被群體淹沒的可能,尤其是個體理性還沒有得到完全成長的情況下,極易發生“烏合之眾”的危險。二是大眾由于信息獲取不足和知識能力欠缺,難以對國家領導人的履職要求和候選人的履職能力作出全面科學準確的判斷,導致選舉中“黑天鵝”事件的出現。三是簡單的競爭性選舉逐漸演變為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游戲”,選舉出來的政治領導人不具備國家治理者所需要的品行與才能,選舉效能大幅下降,導致西方選舉民主陷入泥潭。這是當今西方民主遭遇的困境,也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需要解決的制度設計問題。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發展任務艱巨,這就意味著治理中國這樣一個超大規模國家需要德才兼備、強有力的各級政治領導人來行使國家權力,對政治領導人的高要求注定中國的選舉制度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大眾選舉模式,它必須與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在體現人民意志的同時確保政治領導人德才兼備。我國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發展出一套選舉與選拔相結合的制度設計,采取長期培養、集體決策和選舉制度相結合的方式來產生政治領導人,更加注重政治領導人的能力和實績,保證其具備相應的履職能力,能較好地完成黨和人民交付的重任。一方面,各級政治領導人大多經歷一個系統和漫長的培養過程。他們通常要接受高等教育并在基層工作崗位進行鍛煉,培養其作為一名政治領導人所需的精神品質及能夠勝任各方面工作的能力,使其熟悉不同地區的發展情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質。另一方面,在選舉領導人方面具有嚴密的制度和程序。在候選人的考察標準上,更加注重能力和實績,結合工作能力和任職表現進行綜合考察,聽取群眾意見,進行民主測評。確定初步候選人之后,召開集體會議進行討論決定,再通過選舉方式以法定程序產生。這種長期培養、初步醞釀、民主測評、討論決定、代表選舉的選賢任能機制,能夠充分保證各級政治領導人具備治國理政所需要的道德要求、知識水平和能力素質,也保證了他們具備豐富的從政經驗,能正確行使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二)“民主+集中”的科學決策機制有利于保障公共政策公正合理

決策機制是民主的重要實現途徑,因為權力最終是要為人民服務的,權力行使主要是以公共政策方式作用于社會和人民。因此,如何行使權力直接影響著民主運作的成效。在這個問題上,密爾提出了“由全體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定期選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權”[15](P68),即通過代議制的形式,人民將決策權交給其選舉出的代表,使民主在現實生活中具有了可操作性。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利益訴求逐漸呈多樣化態勢,如何處理“輸入過載”的政治需求,成為決策者所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此背景下,傳統的多數決定制度的弊端逐漸顯現。一方面,受政治極化的影響,西方國家各利益集團和政黨之間的利益變得不可調和,議會演變成不同利益集團進行爭論的場所,難以形成統一的意見和產生有效的決策,議會發揮的實際作用大打折扣?!芭上底钊菀讓е聝葋y”[16](P111)。低效率的議會決策機制不僅阻滯了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而且會進一步削弱民眾政治參與的熱情,使普通民眾愈來愈遠離政治生活,“人們沿著一條漫長的、隱而不見的、但確實存在的道路走上被奴役的狀態”[17](P836),導致社會中出現普遍的政治冷漠。另一方面,“在民主制度下,誰也對抗不了多數”[17](P310),多數原則的正當性一經確定,隨之而來的則是少數人權利保護問題。打著“民意”“公意”的旗號,再經由多數原則的合法武裝,多數人意志的威力之大幾乎無堅不摧。純粹的多數決定容易損害民主保護少數和個人權利的本意。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制定和推行合適的政策是實現國家現代化轉型的重中之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決策制度設計,既保障了決策的民主化,又保證了決策的科學化,能充分發揮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優勢,讓決策“沒有那么多互相牽扯,議而不決”[1](P240),實現決策的高效率。一是在決策之前充分發揚民主?!安怀浞謱嵭袩o產階級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無產階級的集中制”[18](P206)。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一方面,允許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到決策當中,在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領域能享有廣泛而真實的權利;另一方面,能夠保證在決策時聽民聲、匯民智、聚民意,充分體現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權益,為實現正確的集中提供前提條件。二是在決策過程中體現集中。在保障決策廣義性的前提下,集中正確的意見,統一決策。在常態化決策過程中能夠避免扯皮、低效的現象,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高效性;在應對重大突發性事件時,能夠及時、靈活、高效地作出反應,減少危機給社會帶來的危害,顯現制度的強大優勢。三是有效解決西方民主中“多數人暴政”的危險。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19](P325),強調的是民主與集中相結合,既發揚民主,充分表達和反映人民意志,又在此基礎上集中正確的意見,以集體決策的方式保障人民的意愿和要求能夠得到落實和滿足。在多數與少數的問題上,真正做到既尊重多數,又保護少數,既反對把少數人意志凌駕于集體之上,又反對無政府主義和極端民主化,有效避免多數人對少數人權利的侵犯,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人的利益訴求。

(三)“分工+問責”的權力制約機制有利于保障國家權力正確行使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腐敗”[20](P293)。通過何種方式限制權力的行使成為民主政治能否真正發揮效用,不至于走向腐敗的關鍵所在?!耙乐篂E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21](P154),將權力由不同機構掌握,形成分權和制衡模式。但是,當前西方民主的現實與其設定的理想狀態存在很大差距。在政治實踐中,強大利益集團支配國家,政黨制衡演變為否決政治的現象絕非個例。一方面,在分權原則下,國家權力被分割成幾個部分,此舉雖能對權力限制起到一定作用,但在某種程度上分散了人民意志,破壞了權力由民眾統一行使這一民主的根本原則;另一方面,權力制衡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容易導致不同部門之間相互推諉、各行其道,造成國家治理效能低下。國家權力行使低效常常導致國家難以有效地向民眾提供滿意的服務,容易造成民眾之間的沖突對立及社會的分裂,給國家治理帶來極大的不穩定性。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國最大的制度優勢,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管一切,黨領導一切。黨的堅強領導保障了我國始終有一個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在黨集中統一領導下進行權力制約的制度安排,采取整體性權力之下“分工+問責”的制度設計。一是保證權力自身的整體性和完整性,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對治權進行分工。這種不將權力徹底分開而是承認權力之間的交叉和協調的整體性權力分授下的治理權力分工,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權力分立與制衡帶來的“決而不行”的弊端?!吧鐣髁x國家有個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決心,一作出決議,就立即執行,不受牽扯”[1](P240)。分工制度可以保障國家權力高效運轉,提高國家治理效能。二是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這種新型政黨制度能夠有效避免國家內部黨派之間的不良競爭,保證國家權力穩定運行。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民主協商和參政議政方式,有序、有效地參與國家公共政策制定,在實踐中真正做到有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充分體現了民主的根本性原則,實現了國家權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制約。三是完善權力監督問責的制度性安排。一方面,完善內部監督問責制度,在權力系統內部完善“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的監督機制,將監督檢查、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相結合,形成強大的內部監督壓力;另一方面,完善外部監督問責制度,充分發揮外部監督力量形成強大的監督壓力?!爸挥凶屓嗣駚肀O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22](P60-61)。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全鏈條參與權力監督過程,既能從根本上實現人民對公權力的全天候全方位監督,保障人民民主的廣泛性,還能有效彌補內部監督封閉性的不足,避免監督的“盲點”。

三、路徑選擇: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

民主是不斷發展和完善的,世界上不存在所謂最完美的民主形式。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個新事物,也是個好事物。當然,這并不是說,中國政治制度就完美無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和發展了?!保?3]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我國政治文明建設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最新成果,雖然在制度和程序建設上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與廣大人民對民主政治的新期待相比,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必須持續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向縱深發展,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價值理念轉化為行之有效的民主實踐,使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優勢轉變為國家治理效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一)根本保障:加強黨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全面領導

“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實現的”[24]。同樣,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和組織保障,只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才能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民主建設,不斷推進中國民主理論和制度創新,系統回答新時代發展什么樣的民主政治的問題所形成的重大理論創新。未來進一步推動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更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政治領導。

強化黨的全面領導,將黨的領導貫穿于各個領域之中。全過程人民民主區別于西方民主的顯著特征就在于“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從權力角度實現了對國家政治生活的全覆蓋,而且在權利角度實現了人民群眾對基層社會事務各環節的自我管理”[25],從而呈現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形態。對中國這樣一個規模大、人口多的國家而言,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一個重大挑戰,這就意味著需要中國共產黨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因此,要健全黨的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確保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不僅要把黨的領導貫穿于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政治領域之中,而且要在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建立健全黨委負責的體制機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掌舵護航。

堅持黨的自我革命,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敖涍^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9](P14)。必須不斷完善黨內規章制度建設,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發揮黨紀法規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同時,推動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各類監督主體為補充的監督制約體系的形成,“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9](P66),促進自我革命的各項要求向具體、規范性的制度轉變,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保證黨的初心使命不變色、不變質,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二)價值塑造:培育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現代政治理念

“一個國家特定的基礎條件和背景條件有利于民主的穩定,如果這些條件過于脆弱或完全缺乏,那么民主是不可能存在的,或者說,即使它存在,也是極不穩定的”[26](P122)。民主價值的形成與認同對民主政治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全過程人民民主既是全過程的民主,也是人民的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民主的一般特征,體現民主的價值追求,又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即以人民為中心的民主新形態,脫離了人民性這一根本屬性,全過程人民民主就失去了意義。因此,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必須在社會層面塑造民主和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

塑造有利于民主發展的政治文化。一是塑造“信任”的政治文化,促進人民之間相互信任體系的構建,加快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9](P44)。二是塑造“妥協”的政治文化,大力發揚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議事原則,形成協商互動的社會風氣。三是塑造“寬容”的政治文化,將民主協商、平等對話及和平競爭等方式作為政治主體與政治客體之間的主要行為模式和價值取向,加強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建設。四是塑造“法治”的政治文化,全面推進法治國家建設,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面向社會大眾開展普法教育,推動法治理念的形成。

塑造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理念。一是堅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場。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9](P37),確?!耙匀嗣駷橹行摹崩砟钅軌蚵涞綄嵦?。二是尊重人民意志,充分體現人民意愿。堅持用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決策的標準,使之成為制定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建立由民意發現到民意傳輸整合的民意反映渠道,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的工作機制,保障人民的意志得到充分體現。三是以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的統一,只重視程序,不關注內容和結果的民主沒有絲毫意義,不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及改善人民生活的民主,不是好民主。為此,應該持續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時,要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縮小地區之間發展差距和人們收入水平差距,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只有正確把握民主與發展的關系,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在國家發展的基礎上推進民主建設,才能使全過程人民民主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制度安排:完善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體系

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一種新型民主形態,“體現了民主要素的全面性、制度鏈條的完整性、民主過程的協同性、人民民主的系統性,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科學性和開放性”[27]??梢哉f,有完整制度體系保障的民主,才最可靠,最穩定。習近平指出,“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堅持和完善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9](P37),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進一步提高”[9](P25)。

以憲法為根基,全面推動憲法實施,落實依法治國重大方略。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規定了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前提條件和基礎保障。必須在社會中加強憲法的宣傳教育,樹立憲法的權威,加強憲法實施的工作力量和組織保障,確保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的出臺符合憲法規定,保證憲法的地位。同時,切實推進法治國家建設,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現實途徑。新時代,必須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是切實保障選民和代表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完善人大代表的選舉制度安排,保障人大代表選舉的全過程都符合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二是加強人大代表隊伍建設,提高人大代表的綜合素質,使其能夠具備過硬的政治能力、專業的調查研究能力、良好的群眾工作能力、有效的提出建議能力等基本的履職要求。三是加強和改進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支持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走向立法進程,以法律形式保障人民當家作主落到實處。

完善政治協商制度。一是加強各類協商平臺的制度化建設,使其有規可循、有法可依,推動協商民主的制度化發展,健全政治協商的實體性制度、程序性制度、評價監督制度和反饋機制,在制度的軌道上推進協商民主的進一步發展。二是發揮協商主體多樣性的優勢,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最大限度地吸納民意。同時,要推動協商平臺的專業化發展,針對不同需求的人群建立專門的協商平臺,提高協商民主的專業化水平。三是切實保障各類協商主體能夠平等地參與到協商過程之中,保障協商的有效性。既要不斷加強教育,提高協商主體的自身素質,縮小因客觀原因導致的差距;還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及時主動地對協商的過程公開,保障各協商主體享有基本的知情權,實現參與的機會平等。

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完善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強化黨在基層事務中的領導作用,以黨的建設引領基層群眾實現自治。將基層自治納入制度化建設體系,著重加強群眾參與基層自治過程的制度化、法治化建設。在社區層面出臺相應的居民自治村規民約規范民眾的參與行為,保障基層自治的有序性。

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制度。統一戰線是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具有天然的民主基因。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離不開堅持統一戰線制度,只有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制度,推動大團結大統一的社會格局形成,發揮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個統一戰線組織的作用,促進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門牽頭協商、有關方面各負其責的大統戰格局的形成,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促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

(四)實踐路徑:提升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參與能力

參與是民主政治的集中體現,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實踐,可以說,民主決定于參與,一個沒有人民廣泛參與的政體,無論其制度如何完美,都算不上真正的民主政治。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型民主,說到底,人民是民主政治的主體,只有人民充分參與到政治實踐當中,民主才是有效的。因此,廣泛而有深度的人民政治參與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

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知識水平?!皣铱側丝诘慕逃皆礁?民主的可能性就越大。雖不能說高水平教育是民主的充分條件,但證據顯示,它近乎是民主的必要條件”[28](P31-32)。因此,必須進一步提高社會的教育水平,加大教育資源的投入,使人民能夠享受到更高質量的教育,促進公民整體素質的提升,促進公民的理性認知能力和政治認識能力的提高,為其政治參與提供必要的文化素養。

開展專門的民主知識教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知識教育能夠引導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民主觀、自由觀、平等觀,形成正確的政治態度,更好地認識民主政治的規則和程序安排,使人民群眾能夠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產生認同,促成個人的政治社會化,從而更好地參與民主政治。要充分發揮學校在政治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德育課程中向學生介紹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相關內容,培育民主意識,養成民主習慣,使其具備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際能力。

鼓勵公民參與政治實踐。黨和國家要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完善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確保人民能夠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更好地落實當家作主的權利,暢通人民政治參與渠道,利用政治協商的形式保障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能夠在決策中得到體現,充分發揮協商的積極功效,實現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的越多越深入越好。

積極探索民主實踐形式。摸索創造充滿煙火氣的民主形式,使全過程人民民主從“高大上”的政治話語成為人民群眾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參與實踐。通過“小院議事廳”“線下圓桌會”“線上議事群”這些接地氣、聚人氣的民主實踐形式,使人民群眾更便捷地參與民主政治的具體實踐,保障民主的真實性。要發揮政策試點的作用,創新基層民主形式,推廣基層全過程人民民主生動實踐的優秀案例,為其他地區的民主實踐提供經驗借鑒,不斷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提供新的參與實踐形式。此外,要積極探索數字時代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路徑,為人民群眾提供多樣化的參與方式,運用科學技術手段為全過程人民民主賦能,從而提高國家治理的效能。

猜你喜歡
全過程民主現代化
全過程人民民主與全過程民主立法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邊疆治理現代化
土建工程中全過程造價管理的有效應用
讓創新貫穿深化醫改的全過程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全過程造價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價控制探討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