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畫論中“觀畫之法”在高校繪畫鑒賞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2024-01-02 18:38隨成龍于淑潔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9期
關鍵詞:畫論氣韻繪畫

隨成龍 于淑潔

煙臺科技學院,山東蓬萊,265699;韓國江原大學,韓國春川,200701

《說文解字》載“鑒”字古意為青銅水器,后為古代用青銅制成的鏡子,用作動詞時指明查、照看,如鑒定,鑒別?!百p”字本義為賞賜、獎給,有“因愛好某種東西而觀看”之意,如鑒賞,欣賞。在英語中,Connoisseurship 一詞被譯為“鑒賞”或“鑒定”,最早由安德烈·費利比安針對日漸興旺的藝術收藏而提出的術語,這個術語所指有二:其一是確定作品的作者歸屬;其二是對作品作出評價。[1]結合二者可知,“鑒賞”涉及主體對于客體的評判、鑒定、欣賞,而美術鑒賞則是審美主體對美術形象或藝術品所進行的鑒定欣賞過程。

美術鑒賞課程設置一般涉及繪畫鑒賞、雕塑建筑鑒賞、民間美術鑒賞等子類。其中繪畫鑒賞作為美術鑒賞的重要組成,在課程課時設置中占據主體地位,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也多引導學生對中外名畫進行賞析,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增強國際視野。而現今高校美術鑒賞課程存在種種問題,不利于該課程的開展與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采取何種辦法進行繪畫鑒賞教學尤為關鍵。在中國古代畫論中,明清文人提出“觀畫之法”,對此進行整理并將之引入到當代繪畫鑒賞課程教學之中,既是古為今用繼承傳統文化,又是為該課程教學提供思路方法,從而由小見大,為其他藝術科目鑒賞提供思路借鑒。

一、當前高校繪畫鑒賞課程發展現狀

(一)課程性質定位尚未明晰

以繪畫鑒賞為代表的美術鑒賞課程屬于通識課程,該課程面向廣大學生群體,是高校促進學生美育、提升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高校教學中,此課程屬于選修課程,以1 學分16 課時或2 學分32 課時為主,但16或32 的課時量根本無法匹配美術鑒賞如此繁重的知識量。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本科專業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文件提出“學習從美學、社會、文化角度對美術作品進行解讀、比較、鑒賞與批評的方法,提高對美術文化、美術活動的價值、意義的理解,促使學生把感性的審美體驗與理性的批評意識有機結合起來?!保?]此表述對于鑒賞類課程的性質作了進一步指向。但在具體的課程實施中,部分高校對于此課程的重視尚不明顯,課程設置屬于邊緣地位,尚未滿足《綱要》中對于美術鑒賞/繪畫鑒賞課程的要求,課程定位為存在偏頗。

(二)教師教學模式較為單一

教學模式與方法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石,優秀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也可以使教師上課充滿活力。通過調查,部分高校教師在講授相關知識時,仍以講授法結合PPT 為主,教學模式機械化,從而無法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些教師甚至為非藝術類教師,缺乏互動交流,教學內容簡單,此種情況下的教師對于美術鑒賞知識掌握不徹底,也無法帶給學生更為精彩的知識講解,不利于鑒賞類課程的開展,嚴重阻礙著學生知識的掌握與審美能力的提高。

(三)學生對于課程認知較弱

在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中,以繪畫鑒賞為代表的美術鑒賞課程為公共選修課,此種課設置使得學生在學習時認為該課程可有可無。通過調研,一些理工科學生對于繪畫鑒賞絲毫不感興趣,一些文科類學生表示對于某些作品雖然知道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沒有形成正確的知識體系認知,甚至存有“此類課程容易獲得學分”“該課程簡單”等錯誤思想。美術鑒賞中的繪畫鑒賞部分,如中國傳統繪畫,中國傳統繪畫發展源遠流長,融合儒道禪文化以及時代精神為一體,對其進行賞析評鑒,是開闊學生眼界提升自我審美能力與文化修養的有效途徑,但目前教師教學方式單一無法正確引導學生對鑒賞課程形成正確認識,對繪畫知識的片面理解也使得學生難以形成正確的繪畫鑒賞能力。

二、明清畫論中“觀畫之法”的具體闡述與分析

受因于明清商業經濟的發展、思想領域的解放,文人創造出來的物質文化藝術在此時異常繁榮,如家具、繪畫、古董等,隨著閑賞文化、生活美學的興盛出現了關于如何進行賞鑒繪畫的書籍,如茅一相《繪妙》、文震亨《長物志》、方薰《山靜居論畫》、華翼《畫說》等。通過對明清畫論的仔細閱讀,對明清畫論中的“觀畫之法”進行歸納總結,可將古人的“觀畫之法”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氣韻為先

“氣”與“韻”涉及中國傳統美學與藝術文化精神,原是兩個獨立的美學范疇,后經畫家與理論家的發展、闡述,使得二者逐漸涉及繪畫藝術的方方面面?!皻忭嵉囊饬x構成非常復雜,它指涉的是藝術形象、藝術風格、藝術境界,是生成美的力和氣勢,是藝術的韻味?!保?]魏晉時期謝赫在《畫品》中提出“六法”,此后成為中國畫創作與鑒賞萬古不易的標準。至元代,元人湯垕在《畫論》中有言:“觀畫之法,先觀氣韻,次觀筆意、骨法、位置、傅染,然后形似,此六法也?!保?]此實為謝赫“六法”的延續。至明清,又有后人惲氏南田提出“凡觀名跡,先論神氣,以氣辨時代、審源流、考先匠?!保?]諸如此般論述,“氣韻”實乃繪畫品評鑒賞的第一準則。

“氣韻本乎個性,一人有一人之面貌,即一人有一人之個性。個性不同則所作之畫,氣韻也不同?!保?]所以在鑒賞中國傳統繪畫時,應將“氣韻”放在首要標準,一幅繪畫作品的格調高低均是畫家對于繪畫作品內在情感傳達的表現,也是畫家藝術風格的體現,由此而成構成了中國傳統繪畫鑒賞獨有的“品第觀”。因此在當代高校繪畫鑒賞課程中,尤其是對于中國畫鑒賞教學時,尤為注意“氣韻”對于繪畫鑒賞的重要性。

(二)觀畫之法如看字法

“觀畫之法如看字法”出自明代理論家屠隆《畫箋·看畫法》“看畫之法如看字法。松雪詩云:‘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應從八分求?!^此也。須著眼圓活,勿偏己見,細看古人命筆立意,委曲妙處方是?!贝搜岳^承元代大畫家趙孟頫“書畫同源同法”的理論主張,將觀看繪畫與觀看書法相統一?!皶嬐赐ā崩碚撛催h流長,其內涵一是強調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歷史文化淵源,二是繪畫與書法在材料、技法等藝術表現形式上具有相通之處,且二者均是古代文人提高自身修養、表達藝術情感的途徑。

“書畫同源”的理論主張,在明清文人畫家的藝術實踐上得到進一步表達,諸如沈周、文徵明、董其昌、八大山人等。也正是文人畫家在繪畫藝術上強調書畫相通的實踐,使得繪畫鑒賞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更是提出“看畫之法如看字法”的主張。因此,今人在鑒賞中國古代繪畫時,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加入相關部分書法知識,讓學生深入了解并體悟書法與繪畫蘊含的藝術特色。

(三)觀畫之心態

觀畫之心態是指古人在觀畫時的心理狀態,正如唐志契《繪事微言》載“看古人書畫,如對鼎彝,如讀誥誡,不可毫涉粗浮之氣”[7],文震亨《長物志·賞鑒》載“看書畫如對美人,不可毫涉粗浮之氣”[8]。凡此種種,點明了古人觀畫賞鑒時的心理過程?!翱串嬋缈疵廊恕迸c“如對鼎彝,如讀誥誡”相對應,古時“美人”作為美的表現,若以欣賞的眼光見之則可使人心曠神怡,若以粗浮淫邪之眼光看之則此人便落為下下之乘。同理,鼎彝與誥誡分別為古時祭祀之器與勸導之言,是需懷虔誠敬畏之心去觀之。

古時文人雅士三五好友聚于茅廬、草房、書齋,對先賢名跡品之賞之,學先賢之畫法,鑒畫格之高低,得先賢之精神,如此人生之妙事是萬萬不得以粗浮之氣應之的。此法也為當代大學生進行繪畫賞鑒提供了借鑒,當代大學生在進行繪畫賞鑒時,要秉承謙虛沉穩之心態,對古人畫作懷揣敬畏之心,“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只有這樣,才可以通過畫作觀照古人之精神,品得繪畫之三昧。

(四)觀畫之所忌

觀畫之所忌是為古代文人在品鑒繪畫時提出的注意事項,可概括為燈下不可觀畫,飲酒、飯余、指甲剔損等不可觀畫,惡劣天氣不可觀畫。首先燈下不可觀畫,如茅一相《繪妙》言“燈下不可看畫”[9]、文震亨《長物志·賞鑒》言“燈下不可看畫,恐落煤燼,及為燭淚所污”[8]。古時照明工具為油燈,繪畫載體為宣紙,若光線昏暗時在燈下觀畫,油燈之灰燼會對古畫造成損傷。其次,飲酒、飯余、指甲剔損等不可觀畫,茅氏《繪妙》載“醉馀酒邊亦不可看畫”[9],唐志契《繪事微言》載“飯后醉馀,須滌手展玩,不可以指甲剔損”[7],文氏《長物志》和唐志契所言類同。此言點明古人賞鑒繪畫時虔誠的準備工作,醉酒、飯菜油污均會對古畫造成污染,長指甲也會對繪畫造成劃痕,所以這些事項在鑒賞繪畫是萬萬需要注意的。最后,則是一些極端天氣不可觀畫,如唐志契《繪事微言》“蓋古畫紙絹皆脆……風日須避之”,文震亨《長物志》“尤不可近風日”意即在惡劣天氣如大風雨雪天氣等均會對古畫造成傷害。

諸言論雖是針對古人鑒畫提出,但也仍可以為當下時人繪畫鑒賞提供思考借鑒,尤其是當代大學生在今后有條件賞鑒古畫時,應時刻謹記觀畫之所忌,教師在教學中也應點明此重要性。

三、“觀畫之法”融入高校繪畫鑒賞課程的可行性

明清文人在諸如《繪妙》《長物志》《繪事微言》《過云廬畫論》等畫論中提及的“觀畫之法”,與當今高校開展繪畫鑒賞課程具有密切聯系,將其融入高校繪畫鑒賞課程,具有可行性與有效性。

(一)利于繪畫鑒賞類課程專業性發展

梁玖在《美術鑒賞與批評》中寫道“無論美術鑒賞與批評課程的教學目的有多少,它的一個最基本的目標是要能夠揭示和完成美術高等教育的規格……美術鑒賞與批評課程必須具有大學的學制規格、學術高度和專業榮譽?!币虼丝梢钥闯觥皩I性”“學術性”“高規格”應該是高校美術鑒賞類課程的重要性質。[10]通過對明清畫論進行歸納總結,其“觀畫之法”與繪畫鑒賞息息相關,是對于古人如何觀畫、怎樣觀畫的高度凝練。而當代高校繪畫鑒賞課程在教學中也面臨著如何鑒賞、怎樣鑒賞的問題,將“觀畫之法”這一繪畫專業性知識引入高校繪畫鑒賞課程教學,既是以中國畫為代表的繪畫鑒賞的專業性舉措,也是繼承傳統化古為今的方式,進而促進鑒賞類課程向著“專業性”“學術性”等方向發展。

(二)利于教師進行繪畫“讀圖式教學”與“批評式教學”

“讀圖式教學”以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為主,如在鑒賞一幅中國畫作品時,首先要了解該作品的藝術形式,通過形式解讀畫面內容,最后挖掘繪畫背后隱藏的藝術意蘊。明清畫論“觀畫之法”提出鑒賞繪畫時要“氣韻為先”“觀畫之法如看字法”,這在鑒賞中國畫時十分重要。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賞鑒《富川山居圖》,應該先讓學生了解此幅作品采取的畫面形式、線條、色彩等因素,可以截取此圖局部,將之與書法作品進行比較,體會古人所講的畫法如字法;然后則是引導學生細細領悟畫面氣韻與水墨精神,切記不可以粗糙浮躁之心鑒之。

“批評式教學”是指在繪畫鑒賞時所應具有的批判能力,要做到入乎其內,超乎其外。批評并不是一味地貶低不足,而是對一幅繪畫作品公正客觀地進行評論,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避免先入為主,克服一些主觀評論對于學生的影響,正如方熏《山靜居論畫》所言“看畫獨不可參己意,若參己意論之,則古人有多少高于己處,先見不到?!睂ⅰ坝^畫之法”引入課堂教學,可以促使學生秉持客觀的態度進行賞鑒,從而充分理解繪畫作品所內含的社會價值與藝術價值。

(三)利于學生掌握專業鑒賞知識,提高鑒賞能力

繪畫鑒賞課程屬于美術鑒賞,面向全體學生,而學生因其學科專業性質不同,有些學生更是懷著只是為了獲得學分的心態選擇此課程,所以在課程結束后對于鑒賞知識更是無甚掌握。而“觀畫之法”是古人結合切身體驗與總結先賢理論得出,凝聚了古代文人鑒賞知識與傳統文化精神的精華,具有專業性特點。當授課教師有意地將明清畫論中的“觀畫之法”引入繪畫鑒賞教學中時,理論講授與繪畫作品賞析相結合,學生在具體的繪畫鑒賞實踐中,其相關的繪畫鑒賞知識與能力也得到了具體鍛煉。

四、結語

將明清畫論中“觀畫之法”推及西方畫鑒賞從而推及美術鑒賞課程,是為促進該課程內容專業性、學術性實施的重要舉措,此舉具有可行性與有效性。將“觀畫之法”熔煉到繪畫鑒賞課程之中,從而推及美術鑒賞課程教學,由微觀到宏觀,可以讓學生在教學中體驗到美術鑒賞課程所蘊含的專業性知識,從而調動學生鑒賞能力的發展。誠然,關于明清畫論中“觀畫之法”筆者也存在研究不足之處,仍需進一步歸納總結,并采取有效途徑將其行之有效地融入美術鑒賞課程教學。

猜你喜歡
畫論氣韻繪畫
中國畫論中的“逸品”本義辨析
中國美學“氣韻”范疇之“韻”探頤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氣韻生動 瀟灑自然——柳清芬書法印象
中日六位作家與中國畫論西傳——以謝赫六法為例
風:世世代代的氣韻傳承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