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頸椎椎間孔螺釘、側塊螺釘、椎弓根螺釘生物力學強度有限元分析

2024-01-02 12:30陳建清葉春平趙劉軍黃維運
脊柱外科雜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節段骨密度頸椎

陳建清,葉春平,趙劉軍,黃維運,曹 揚

1.金華市人民醫院脊柱外科,金華 321000

2.寧波市第六醫院骨科,寧波 315040

頸椎后路內固定技術已廣泛運用于頸椎退行性疾病、創傷、腫瘤、感染及畸形等的治療。目前,在臨床上運用最多是椎弓根螺釘(PS)和側塊螺釘(LMS)內固定。PS 較長且通過骨質最硬的椎弓根,具有較強的把持力,能夠提供最佳的初始穩定性[1-2];但因技術難度高,且可能發生椎動脈、神經根損傷,硬膜撕裂或食管穿孔等嚴重并發癥,限制了其臨床應用[3]。LMS 內固定技術較PS 難度相對低,并發癥發生率低,手術安全性高,但初始穩定性弱,對于需要堅固固定及嚴重骨質疏松的患者,LMS 不能提供充分的穩定性,可能導致內固定失效[4-5]。

2014 年,Aramomi 等[6]提出了新型頸椎后路內固定技術——椎間孔螺釘(PVFS)內固定,該技術選擇側塊中垂線內移1 mm 與相鄰上位椎體下關節突交點作為進釘點,釘道方向為上內傾20°~ 25°,矢狀面上與終板平行。Kim 等[7]在針對頸椎PVFS置釘的解剖學參數研究中發現,除C7外,C3~6橫突孔均位于椎體后緣之前,基于此解剖結構的特點,椎體后緣常作為PVFS 置釘的安全線。在臨床實際置釘過程中,術中通過拍攝頸椎側位X 線片來監測螺釘尖深度,避免螺釘尖越過椎體后緣,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椎動脈損傷,保證手術安全性。另外,PVFS 能夠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學穩定性,體外拔出力實驗[8]顯示其平均直接拔出力234 N,優于LMS的158 N。

為進一步研究PVFS 的生物力學特性及其與PS、LMS 的生物力學差異,本研究采用三維有限元方法建立PVFS、LMS 及PS 內固定模型,并分析比較3 種模型的活動度(ROM)及螺釘、螺釘-骨界面最大應力。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對象

以1名22歲健康男性志愿者為研究對象,無頸椎病史,攝頸椎正側位、斜位及過伸過屈位X線片,排除頸椎病變。采用飛利浦 brillionce 64排螺旋CT系統(GE公司,美國)獲取數據,掃描參數:120 kV,125 mA,層厚0.625 mm,范圍C2~ T1;所采集數據以標準dicom 格式保存,共獲得260 張圖像。軟件:Windows 7 X 64 Professional Edition(MicroSoft 公司,美國);Mimics 16.0(Materialise 公司,比利時);Geomagic 12.0(3D Systems 公司,美國);Pro/E5.0(PTC公司,美國);ABAQUS 6.14(達索公司,法國)。

1.2 模型建立

完整下頸椎骨性模型(對照組):將CT 掃描dicom 格式圖像導入Mimics 16.0 軟件,建立C3~7模型,保存為二進制stl 格式,導入Geomagic 12.0 軟件進行曲面構建并分離皮質骨和松質骨,擬合空間封閉的非均勻有理化樣條曲面(nurbs),均以iges 格式導出。在Pro/Engineer 5.0 軟件中完成各個椎體的實體化。參考CT 原始數據,構建椎間盤、髓核的三維模型。

在Pro/Engineer 5.0軟件中建立C5/C6節段PVFS、LMS 和PS 內固定重建模型:PVFS 組包括4 枚長12.0 mm、直徑4.5 mm 的螺釘及2 根連接桿;LMS組包括4 枚長14.0 mm、直徑3.5 mm 的螺釘及2 根連接桿;PS 組包括4 枚長24.0 mm、直徑3.5 mm 的螺釘及2 根連接桿。單元及材質賦予:皮質骨、松質骨、椎弓根采用高階四面體單元C3D4,關節突關節、終板、髓核采用高階四面體單元C3D8;纖維環及各韌帶(前縱、后縱、棘間、棘上、關節囊、黃、橫突間韌帶)采用 TRUSST3D2 單元模擬,并設置其屬性為只承受張力;內固定器(螺釘及連接桿)采用C3D4 單元。各組織參照文獻[9]賦予材質屬性(表1)。

表1 各部位單元類型和材質屬性Tab.1 Unit type and material property of each site

1.3 有限元建模及數據測量

對照組模型所有小關節處設置為接觸,摩擦系數為0;椎間盤、髓核、終板相互之間為綁定關系,并通過網格加密方式驗證模型的有效性。針對模型網格,采用4萬、8萬、16萬、32萬和64萬等級的網格加密分析椎骨應力,結果表明,達到64 萬個網格數量等級后,結果變化誤差在5%以內,兼顧計算效率,椎骨采用50~ 70 萬個網格等級。在模型驗證通過后,在對照組模型上模擬手術操作,在Pro/E 軟件中模擬C5,6椎板切除減壓,螺釘置入,建立PVFS組、LMS 組和PS 組三維模型(圖1)。導入ABAQUS后,除了前述設置外,螺釘與椎骨、螺釘與連接棒、螺釘與螺帽之間設置為綁定接觸。約束C7下終板所有自由度,在C3上終板加載頭顱載荷75 N,力矩為1 N/m,以模擬前屈后伸、左右側曲、左右旋轉6 種運動。然后進行計算,提取數據并計算各組C5/C6節段ROM、螺釘及螺釘-骨界面應力。

圖1 3組有限元模型Fig.1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3 groups

2 結果

實驗建立了正常人下頸椎(C3~7)有限元模型,共獲得654 982 個單元,869 841 個節點,通過網格加密方法驗證了本模型的有效性。PVFS 組有限元模型獲得639 846 個單元,850 923 個節點;LMS 組有限元模型獲得2 648 732個單元,859 105個節點;PS 組有限元模型獲得650 953 個單元,861 843 個節點。與對照組相比,6 種工況下PVFS、LMS 及PS組C5/C6節段ROM 均降低:前屈(-66.9%,-56.2%,-72.8%),后伸(-53.3%,-49.4%,-63.9%),左側曲(-60.2%,-55.3%,-64.9%),右側曲(-61.7%,-57.3%,-65.8%),左旋(-38.8%,-35.4%,-49.1%),右旋(-41.7%,-37.9%,-51.4%)。3 組模型中,PS組ROM 最小,PVFS 組次之(圖2)。3 組螺釘應力均主要集中在根部,且在后伸時應力最大;3 組螺釘應力相比,PS 組最小,PVFS 組次之,LMS 組最大(圖3)。PS組螺釘-骨界面應力最小,PVFS組次之,LMS 組最大(圖4)。3 組螺釘、螺釘-骨界面應力云圖見圖5~10。

圖2 C5/C6 節段ROMFig.2 ROM of C5/C6 segment

圖3 各組螺釘所受最大應力Fig.3 Maximum stress on screws of each group

圖4 各組螺釘-骨界面所受最大應力Fig.4 Maximum stress on screw-bone interface of each group

圖5 PVFS 組螺釘應力Fig.5 Screw stress of PVFS group

圖6 PVFS 組螺釘-骨界面應力Fig.6 Screw-bone interface stress of PVFS group

圖7 LMS組螺釘應力Fig.7 Screw stress of LMS group

圖8 LMS組螺釘-骨界面應力Fig.8 Screw-bone interface stress of LMS group

圖9 PS組螺釘應力Fig.9 Screw stress of PS group

圖10 PS組螺釘-骨界面應力Fig.10 Screw-bone interface stress of PS group

3 討論

本研究運用三維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頸椎PVFS、LMS 和PS 生物力學特性,結果表明,在手術節段ROM、螺釘應力及螺釘-骨界面應力方面,PS最小,PVFS 組次之,LMS 組最大。選用“粗短”螺釘的椎間孔內固定技術的術后穩定性優于LMS 內固定,螺釘松動及內固定失敗風險低于LMS 內固定,力學優越性僅次于PS內固定。

3.1 穩定性比較

頸椎內固定手術的穩定性至關重要,尤其是對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在本研究中,3 種螺釘內固定手術節段的ROM 較對照組分別下降了-53.7%、-48.6%和-61.3%,手術節段ROM 的下降提示3 種螺釘均能提供滿意的穩定性,且PVFS的固定強度強于LMS,稍弱于PS。既往研究中,在尸體上測量螺釘軸向拔出力是生物力學工程中標準化實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螺釘的固定強度[10]。Maki 等[8]測 得PVFS 的拔出力為(234±144)N、LMS 為(158±81)N;陳希等[11]在老年骨質疏松標本測得PVFS 的拔出力為(327±18)N,LMS 為(305±11)N。上述研究都證實PVFS 的力學強度高于LMS,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頸椎不同解剖位置的骨密度存在明顯差異,椎弓根平均骨密度比側塊和椎板高15%[12]。有研究[13-14]證實,螺釘固定軌跡局部的骨密度與螺釘拔出力有關。PVFS 內固定技術,類似短的PS 內固定,螺釘把持了部分椎弓根骨質,解釋了PVFS 較LMS具有更強把持力及更高穩定性的原因。Schreiber等[13]報道釘道軌跡CT 值可能與骨密度相關,局部更高的CT 值代表更高的局部骨密度,局部釘道骨密度越高,螺釘獲得的把持力更大。Tsuda 等[15]測量了PVFS、LMS和PS的釘道軌跡CT值,結果提示,PVFS 釘道軌跡的CT 值均高于LMS,在C5/C6節段甚至高于PS。

PVFS 釘道軌跡無論是骨密度還是CT 值均高于LMS,再次說明其具有更強的穩定性。Tsuda 等[15]還在PVFS 釘道橫斷面發現高密度區域,而LMS、PS 釘道未發現。高密度區域的出現可能與頸椎退行性骨質增生有關,而頸椎退行性骨質增生最先發生在關節突關節。PVFS 內固定技術進釘點靠近關節突關節,導致PVFS 能夠把持相對堅硬的骨質,從而獲得更強的力學穩定性。從進釘點位置、釘道軌跡來看,PVFS 充分把持了堅硬骨質,其力學穩定性可能與PS 相當,這還需要進一步生物力學實驗和臨床研究證實。

3.2 螺釘應力比較

螺釘的高應力可能會削弱內固定系統的抗疲勞性和長期穩定性,增加不融合的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PVFS 和PS 在側曲和旋轉時所受應力相近,均小于LMS;在前屈后伸時,PS 組最小,PVFS 組次之,LMS 組最大。長期高應力容易致使螺釘疲勞性斷裂,導致內固定失敗。Shimizu 等[16]報道,在PVFS 的臨床應用中發生3 枚螺釘松動斷裂,均發生在固定節段的兩端,中間節段沒有出現松動、斷裂,故中間節段固定時建議使用PVFS固定。

3.3 骨-螺釘界面應力比較

骨-螺釘界面松動是頸椎內固定失敗的常見原因,臨床上LMS 松動發生率更高[17]。從本研究應力云圖(圖5~ 10)上可觀察到3 種螺釘骨-螺釘界面最大應力主要集中在螺釘頭部的骨質。長期高應力作用導致骨質被破壞,螺釘松動應先發生在頭部。Weiser等[18]對疲勞測試后的椎體進行CT檢查發現,螺釘頭部周圍出現骨質缺損,說明螺釘松動是螺釘周圍骨質逐步破壞的過程。

本研究結果顯示,PS 螺釘-骨界面平均應力最小,PVFS 次之,LMS 最大,螺釘松動的概率也依次增大。但螺釘松動還與螺釘的直徑和長度相關[19],螺釘直徑對拔出力強度和維持螺釘周圍骨質的存續具有積極的作用,使用粗螺釘可把持更多的骨質,若要破壞骨質需承受更大應力;在螺釘頭部骨質破壞后松動開始,增加螺釘置入深度能夠避免螺釘脫出。本研究中PVFS組采用直徑為4.5 mm的粗螺釘,PS 組螺釘(24.0 mm)較PVFS 和LMS 長,對維持術后穩定性有重要作用。

3.4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僅對單節段內固定進行了比較,多節段內固定實驗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Shimizu等[16]的PVFS 臨床研究發現,固定節段兩端采用PVFS 更容易發生斷裂、松動,多節段PVFS 內固定是否會出現固定節段兩端螺釘-骨界面應力比中間節段更大,這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對于骨質疏松或需要堅強內固定的頸椎病患者,往往需要后路內固定來增強頸椎穩定性。本研究的有限元模型是基于具有良好骨質的年輕志愿者建立的,模型的骨皮質、骨松質的彈性模量和泊松比設置也是參考既往常規模型設置。有研究[20-21]通過降低骨皮質、骨松質的彈性模量,結合老年患者CT 數據來建立“骨質疏松”的頸椎有限元模型。楊九杰等[21]通過上述方法建立“骨質疏松”頸椎內固定重建模型,與正常骨質內固定重建模型相比,固定節段ROM 明顯增加,需要通過增加鋼板厚度來獲得相同的穩定性,但其并未對螺釘和螺釘-骨界面應力進行分析比較。因此,PVFS 在骨質疏松椎體中的力學性能還需進一步建立更加逼真的“骨質疏松”模型來加以分析。

綜上,與傳統頸椎后路內固定方式相比,PVFS能夠提供良好穩定性,可以作為后路內固定方式的一種補充。

猜你喜歡
節段骨密度頸椎
頂進節段法最終接頭底部滑行系統綜合研究
頸椎為什么易發病
預防骨質疏松,運動提高骨密度
養護頸椎,守住健康
天天喝牛奶,為什么骨密度還偏低
不要輕易給兒童做骨密度檢查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頸椎
失眠可能與頸椎有關
OSTEOSPACE型超聲骨密度儀故障案例解析
橋梁預制節段拼裝施工技術發展概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