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就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

2024-01-02 03:05查浩然
山西農經 2023年22期
關鍵詞:農村大學生

□查浩然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重慶 400065)

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農村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重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币脏l村振興為抓手實施城鄉區域均衡協調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支撐,根據國家統計局年度統計數據,2022 年全國大學生畢業人數達到967 萬人,創下歷史新高。而廣大農村地區所擁有的土地、文化、農產品、旅游等資源為大學生實現夢想提供了豐沃的土壤,大學生作為鄉村振興的有生力量,理應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發揮所長,助力農村發展。2021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指出,要“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育計劃”“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等具體措施,促進優秀大學生就業向農村傾斜。在多方努力下,目前大學生在農村就業呈現擴大趨勢。例如,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的人數由2018 年的2.8 萬人提高到2021 年的3.8 萬人。農村就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業的不可持續性又成為新的矛盾,存在農村大學生的就業流動性強、創業成功率低、部分產業轉型頻繁等問題。相關措施看似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學生在農村地區就業,但大學生不可持續性就業難以推進鄉村振興縱深發展,不利于城鄉一體化建設。

1 機遇:農村可持續就業何以可能

1.1 就業潛力高,鄉土氣息濃

2022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我國已經連續20 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三農”工作,這不僅體現出“三農”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也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面的行動指南與思想武器。鄉村振興作為“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國家對其重視程度不言而喻。雖然當下農村就業的各方面條件較差,但是在黨和國家的重視下,農村就業潛力巨大,未來農村將會成為大學生實現夢想的沃土。另外,當代大學生在互聯網和社會環境影響下,對于新鮮事物往往表現出超越實際年齡的成熟,并擅長與人溝通交流,這一身份特質和素質稟賦十分適應鄉村發展需求[1]。隨著鄉村振興和城鄉一體化的推進,我國固有的血緣關系、地緣關系逐步被以職業為核心的業緣關系所取代,只有長期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才能感受到這種濃厚的鄉土氣息和農村地區獨有的文化氛圍。對于長期被城市文化熏陶的大學生來說,農村地區濃厚的鄉土氣息就是其接觸的新事物,為大學生提升就業意愿提供了可能[2]。

1.2 生活壓力小,就業成本低

2022 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中顯示,通過對我國32 個省、市、自治區的75 542 名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其中21.48%的大學生有輕度及以上抑郁風險,45.25%的大學生存在輕度焦慮及以上風險。造成這些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包括未來規劃、工作壓力、經濟壓力三個方面[3]。當前城市生活節奏較快,大學生初入社會生活壓力大,“北漂”“滬漂”青年在城市打拼數年依然難以立足。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如果把就業方向錨定在城市,將不利于其未來的發展及身心健康。通過放慢生活節奏,感受人間的溫度,將有利于改善心理狀況。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大學生在農村的就業成本較低,主要體現在試錯成本、生活成本、發展成本等方面。具體來說,大學生選擇在農村就業,不會受房價、物價水平影響,不會因為失業造成生活難以為繼的情況,如果對就業企業或行業不滿意,選擇跳槽或轉行所付出的成本相對較低,但是對于在城市就業來說,即使是短暫的失業也會面臨固定性支出的巨大壓力[4]。

1.3 就業難度小,就業價值大

當下大學生無論是面對“考編”的層層篩選,還是國有大廠就業準入考核,其難度都不低。再相比于城市的學歷門檻、工作經驗、面試考核、招聘人數等要求來說,農村地區的就業難度要遠遠小于城市。此外,當下大學生就業有一個考慮的指標點是人生價值的實現,相比于城市,大學生通過農村就業實現人生價值的感受更加直接。例如,在鄉村學校支教,幫助學生走出大山的教師;在鄉里田間作研究,幫助村民致富的技術員;在鄉村醫院看診,幫助病患痊愈的醫生??梢钥闯?,在農村實現人生價值的感受要比城市更加直觀、強烈,特別是對于青年大學生來說,其將懷揣報效國家、奉獻社會的滿腔熱血盡情揮灑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其就業價值能夠更加容易實現[5-6]。特別是當下國家對于“勞動模范”“大國工匠”等先進代表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在農村廣闊的天地中,對大學生實現職業的縱深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種就業價值更有助于其深耕于某一行業,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國家當前鼓勵支持大學生基層就業、農村就業,從以上三個方面來看,農村地區的特點對促進大學生在農村地區持續性就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 矛盾:農村可持續性就業供需失衡

2.1 人才需求與就業崗位相矛盾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逐漸加快,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相比現代化的大都市,農村就業環境依然存在差距。當前,對于青年大學生來說,農村就業環境缺乏吸引力主要體現在薪酬待遇、工作環境、社會資源、教育醫療等方面,因此大學生不會把農村作為就業的第一選擇。但是農村地區的人才需求缺口又較大,無論是教育醫療還是農業、工業人才,用工荒、用工難問題一直存在,這種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導致大學生鄉村就業陷入惡性循環。近年來,除就業環境問題外,就業結構性矛盾也日益凸顯。就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需求和發展導向來看,農村缺乏的大量就業崗位具體分布在教師、醫療、農業等領域,然而根據2021 年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21 年大學生畢業人數最多的專業是工學、管理學;在校生人數最多的專業是工學和文學,農村就業崗位與大學生的專業、特長不匹配,這導致即使有立志在農業方面有所建樹的大學生也缺乏持續性就業的動力。

2.2 國家支持與社會地位相矛盾

在國家大力支持鄉村振興的政策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了解農村,投身于農村、農業領域,但是當前基層工作者的社會地位與國家的重視程度并不匹配,農業人才、農村模范的社會地位相對城市的來說是較低的。除此以外,大學生基層就業可能受到沖動情緒的影響,受當下主流媒體的宣傳、同學室友的鼓勵,大學生會產生在農村地區實現夢想的想法,然而當這種沖動想法一旦褪去,其就會看到農村就業的社會認可度較低等弊端,進而導致人才頻繁流動。國家支持和社會地位之間的矛盾是長期存在的,主要是因為我國農業發展水平低、發展速度慢、現代化水平低等。相關部門看到了社會和高校協同的缺位,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在農村聚集與高校的招生、就業等客觀需求之間的聯系,但少有把目光聚焦農村地區,這種情況不利于農村就業的持續性發展。

2.3 就業政策與就業意愿相矛盾

我國廣大農村地區有豐富的就業潛力,當下被大家熟知的就有“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志愿者等國家基層就業項目,雖然不同地區的政策不同,但是這些就業項目都有一定的“不可持續”特點,項目大多有服務期,即使大學生有轉崗的可能,也很少能留在原崗位,依然存在人才流動的問題。更有大學生想以此為跳板,在轉編或者升學上更加容易??梢钥闯鼍蜆I政策本身不具備可持續性,對于想長期為鄉村振興作出貢獻的學生來說,這種不可持續的就業政策會造成被動性的流動,建立長效化的農村基層就業機制有利于改善現狀。

3 破局:促進大學生農村就業可持續發展

著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鄉村人才隊伍[7],是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當前農村地區存在的就業不可持續的問題,非單一主體能解決,應是政府、社會、學校三者協同,通過提升大學生持續就業意愿、優化農村地區的配套設施建設、提升農村就業的社會影響力,以此推動大學生農村就業的可持續化發展。根據政府、社會、學校三大主體之間的權力分工不同,三者之間的關系如圖1 所示。促進大學生農村就業可持續發展,具體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圖1 政府、社會、學校三者的互動關系

3.1 完善基礎設施,契合就業崗位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中不斷完善。其建設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例如通過校企共建、政企共建的形式逐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讓大學生感受到工作環境的逐步改善,增強其就業期待。另外,提升大學生在農村地區就業的匹配度是增強大學生就業成就感、推動農村持續就業的重要措施。當前基層就業項目更多是從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就業出發,忽視了崗位的契合度,如“西部計劃”等項目,很少把志愿者的專業和崗位相結合??梢酝ㄟ^提供更多與大學生專業、愛好和特長相匹配的就業崗位,增加對大學生深耕于農村的吸引力。政府可以結合當下“三支一扶”等基層就業項目,探索把人才留在農村的長效機制,打通農村就業的渠道。例如,結合大學生的專業與當地農村最缺乏的人才,設置“一村一專家”崗位,并依據農村經濟發展情況、地理位置是否偏遠等因素適當調整招聘門檻,在崗位上形成競爭。

3.2 提升就業情懷,營造就業氛圍

在鄉村振興和國家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政策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嘗試農村就業,但是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缺乏鄉村就業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動就業不利于鄉村振興縱深發展。據相關統計,當前農村戶籍大學生占比超60%,這部分學生大多數的就業目標定位在城市,然而其受根深蒂固的農村情懷和生活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再通過社會和學校的積極引導,可以激發其鄉土情懷。結合鄉村文化資源,以鄉村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課本的形式喚醒大學生心中的農村就業意愿,提升大學生農村就業內驅力。想要提升大學生農村就業情懷,社會層面的責任不能缺位,社會組織和企業要把提升農村就業的社會地位作為責任之一,鼓勵青年大學生在自己的領域產出可持續化的成果。例如,通過在農村地區設立分公司、實踐基地等形式鼓勵大學生積極前往農村就業,并探索長效機制,努力把人才留在農村地區。作為政府來說,應積極鼓勵企業等社會主體將目光投向農村,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只有社會企業等主體將廣大農村地區納入未來的戰略發展規劃中,才能形成人才集群效應,營造濃厚的就業氛圍。

3.3 強化政策傾斜,落實就業教育

強化可持續性就業的政策傾斜是增強大學生農村就業的拉力,落實高校的農村就業教育是增強大學生農村就業的推力,只有二者協同配合才能將鄉村振興的人才留在農村。當前農村地區的就業政策偏向于一次性獎勵或者成果導向機制獎勵。例如,針對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就業的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應屆畢業生實行學費補償或國家助學貸款代償,這種一次性的獎勵會導致人員流動頻繁,不利于就業的持續性發展,國家可以根據大學生在農村地區就業的年限提供分等級、差異化的獎勵政策。持續性的就業激勵政策同樣需要高校的支持,無論是評選基層就業先進個人還是提供相關的物質獎勵,大多數高校以往也是采取基層就業的一次性獎勵措施??梢栽谠u選“基層優秀就業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時,將就業年限作為考核指標點,物質性的獎勵措施可以就業年限為要求分階段發放。

落實農村就業教育能幫助大學生提升就業內驅力。面對當前“考研”“考編”壓力,積極引導大學生在農村扎根,不僅可以緩解就業壓力,還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撐。高校應以體系化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為抓手,從職業規劃、創新創業、就業指導等課程全方位貫穿大學四年的課程,結合國家政策、農村優勢引導大學生從根源減少對農村就業“不體面”的刻板印象。通過在校期間開展“三下鄉”“農村調研”等活動,讓在校大學生接觸到農村地區豐富的社會資源,使其形成農村就業意識,減輕大學生就業壓力。

4 結束語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振興,大學生通過改變固有認知,國家、社會和學校強化協同配合,建立長效的持續性就業機制,充分挖掘農村地區現有資源,鼓勵大學生回到農村、回到家鄉,用自己的專業和能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猜你喜歡
農村大學生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