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數字化與未來圖書館發展
——2023年高校圖書館發展論壇綜述

2024-01-03 01:02劉宇初任國華李君邵燕姚曉霞劉宏偉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館長數字化圖書館

□劉宇初 任國華 李君 邵燕 姚曉霞 劉宏偉

1 引言

教育數字化與未來圖書館建設是高校圖書館界當前最為關注的前沿議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的戰略目標和要求[1]。推進教育數字化是深化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也為高校圖書館未來轉型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和重要發展契機。

為積極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深入推進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賦能新形勢下高校圖書館的高質量發展,2023年高校圖書館發展論壇于7月11-12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順利舉辦。論壇由中國圖書館學會高等學校圖書館分會(以下簡稱高校分會)、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管理中心、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管理中心、北京大學圖書館主辦,哈爾濱工業大學圖書館承辦,來自國內近170所高校圖書館以及相關行業的嘉賓、學者、館長與館員代表等360余人參加會議。論壇主題聚焦“教育數字化與未來圖書館”,設立主論壇、分論壇、館長圓桌會議等議程,主辦方特邀圖書館業界和學界的專家學者作了近30場專題學術報告,圍繞“信息資源生態培育與創新”“未來圖書館空間建設與服務暢想”“高校圖書館數字化轉型探索與實踐”“高校圖書館共建共享與發展”等分論壇議題,深入思考高校圖書館內涵式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指針與切實舉措,就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高校圖書館發展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討。

2 以人為本,全面推進內涵式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2.1 確立高校圖書館內涵式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支撐體系

高校圖書館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重要命題,在現代化進程中要以自身的內涵式發展為特質追求,以可持續發展為戰略路徑,以高質量發展為時代主題,不斷構建和優化新的發展格局[2],實現高校圖書館在教育數字化和創新型國家發展建設中的獨特價值。

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陳建龍在主旨報告“高校圖書館內涵式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六方基本面”中,提出“管理體系、業務體系、價值體系、理論體系、文化體系、生態體系”六大支撐體系,結合“大學校園、專業館員、信息資源、歷史因緣”四柱發展根基,深入闡述高校圖書館現代化的整體發展內涵,并進一步探討高校圖書館保證內涵式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陳建龍提出,管理體系是圖書館高效運行的重要保障,包括“行政管理、業務管理、文化管理、應急管理、戰略管理”等方面,以促進圖書館發展的系統邏輯和業務邏輯相銜接統一;業務體系與專業館員和信息資源直接關聯,注重“以資源為基礎的文獻保障、以信息流為視角的文化教育、以用戶為導向的信息服務”三個基本方面的建設;價值體系突出圖書館作為“文獻中心、育人平臺、文化殿堂、服務圣地”的價值定位;理論體系包括圖書館現代化的歷史、傳承和發展以及大學圖書館的本來和根基,同時要確立現代化發展的內涵理念與戰略布局,創新現代化方法論等等;文化體系要注重培育特色,注重組織文化建設以及制度、氛圍建設;生態體系要注重和加強與學校及有關方面的溝通交流,找準圖書館在學校人才培養體系和教育教學體系中的定位,以及在學校文化發展和科研創新戰略中的定位,實現交融互通、博采眾長。

2.2 踐行文化育人職能,深化高校圖書館內涵式發展

教育,是大學圖書館的當然使命;文化,是大學圖書館的天然底色[3]。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1]。高校圖書館內涵式發展要體現其自身特質追求和使命價值,更要充分發揮文化傳承與文化育人職能,踐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職責。

同濟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慎金花從“智能技術、教育形態變革中大學育人功能的時代之問”“智慧教育、五育并舉洪流中圖書館服務轉型的時代之弈”“全面服務、文化強館轉型中同濟大學圖書館的時代之策”三個方面深入闡釋了高校圖書館育人功能的內涵,并結合以人為本的同濟大學圖書館協同育人模式實踐,提出將圖書館和圖書館員的服務指向服務育人和以文化人,通過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勞動育人,服務于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空間渲染設計、文獻資源建設、讀者文化體驗、閱讀推廣活動、勤工儉學計劃、志愿者服務等各個環節,弘揚和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潛移默化地培育青年學生的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和奉獻精神[4]。

關于圖書館文化育人空間建設,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黃賢金提出圖書館作為文化育人的空間應以文化浸潤為首,塑造精神傳承,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黃賢金提出,構建弘揚“先生文化”的圖書館發展機制應從書院館員制度的引領效應、館員責任的激發與重塑、優化館藏格局等方面著手,打造“見書見人”的圖書館“先生文化”,具體舉措包括挖掘“第0課堂”的文化內涵、通過“大先生”引領學習和“至平思想”治館等。

本屆發展論壇設置“館長圓桌會議”環節,由陳建龍館長主持?!案咝D書館如何增強文化育人功能”是其中的重要議題,同濟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慎金花、東南大學圖書館館長李愛國、重慶大學圖書館原館長楊新涯、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館長王瓊、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院長李玉海、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館長孔繁秀等多位與會專家就此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并介紹了本館相關實踐經驗。專家們提出,高校圖書館應確立自身在學校立德樹人培養過程中發揮的職能和作用,界定清晰圖書館在專業精英和社會棟梁兩類培養目標中所能夠承擔的責任,通過發揮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實現從培養專業精英到培養社會棟梁的重要轉變;圖書館要探究在數字化時代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使命,要把握大學研究學術和培養人才的核心要務,重點打造校園學術文化;文化育人要注重發揮圖書館閱讀文化的育人作用,著力推進數字閱讀,構建虛實結合的數字育人機制,如合輯出版資深館員優秀導讀文章,設立閱讀推廣獎學金、獎教金,打造閱讀文化品牌,設立閱讀學分制等等,讓校園閱讀文化通過圖書館的推動能夠落地生根。

2.3 創新學科服務,促進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

以學科館員為主體開展的學科服務是高校圖書館服務走向知識化、個性化、泛在化、智能化的必然要求。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新形勢下,學科服務創新已成為高校圖書館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踐路徑。

關于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創新發展方面,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金兼斌結合清華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實踐,從建制化、服務實踐、面向未來的服務創新等方面對本館的學科服務體系進行了系統化呈現。清華大學圖書館于1998年率先引進學科館員制度,設專人負責與對口院系建立聯系;隨著資源與用戶需求的變化,學科服務也逐漸向精準服務和分眾服務轉變。金兼斌認為,為實現面向未來的圖書館學科服務創新,學科服務內涵必須因時而變,逐步向大類化、學術性、差異化、豐富性等多維度發展。圖書館學科服務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學校和圖書館要注意發揮好學科館員的平臺和橋梁作用,同時也要注重學科館員的隊伍建設問題,通過招聘、考核和職稱晉升等多重手段不斷提升學科館員隊伍整體素質。圖書館學科館員隊伍是“學??梢哉{動的一支戰略性‘增援力量’”,平時服務于資源建設和學科監測,必要時要馳援學校重大項目和攻關任務。

3 創新引領,聚焦未來圖書館和智慧空間建設

3.1 未來學習中心建設目標及發展趨勢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探索推進未來學習中心試點,發揮高校圖書館優勢,整合學校各類學習資源,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支撐學習方式變革的新型基層學習組織[5]。在當前教育數字化發展趨勢下,高校圖書館正面臨著新的重要歷史發展機遇,未來學習中心建設將逐漸發展成為高校育人生態體系中的重要環節。

吉林大學圖書館館長禹平在報告中指出,“未來學習中心”是對傳統學校教育模式的一種發展和轉變,強調與其他學科和機構協同并進,鼓勵進行跨學科合作和知識交流,培養具備終身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拔磥韺W習中心”的實現需要國家層面、學校層面以及各個教育、教學相關機構和組織的共同努力和協同發展,要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進行具體的路徑規劃,在制定發展規劃、提供專業教師支持和培訓、利用科技和數字化教育技術、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創建靈活適宜的學習環境以及加強評估和持續改進等方面進行細化拓展。圖書館作為關鍵的支撐和服務單位,發揮多元資源整合、信息素養培養、創新與合作空間建設、技術應用與體驗以及社區與文化建設等職能,為學校的教育使命和未來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安徽大學圖書館館長儲節旺認為,未來學習中心的概念中,“未來”代表技術維度,要采用數智驅動、虛實融合的發展路徑;“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具體的探索方法包括探究式學習、自主式學習、體驗式學習、泛在化學習、合作式學習等,要嵌入到課堂和科研環境,實現產教融合、科教融合、產學研融合、學科交叉融合、生產生活生態融合;“中心”代表的是一種管理體制,資源、服務和人才要集中,但同時要形成以圖書館為中心依托點、以院系和學習小組為散點分布的模式,通過輻射和整合實現中心的落地和變現。

3.2 未來圖書館空間再造與服務拓展

面臨全球數字教育變革所帶來的環境變化,高校教育未來發展更加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學習體驗,通過新興技術賦能教學研究實踐,這也為未來圖書館空間建設與服務拓展提供了新的視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當前“變革性”教育背景下新的發展機遇,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李新碗指出,高校圖書館的空間模式發生了巨大轉變,不斷向數字化、開放化、智能化發展。李新碗認為,高校圖書館未來學習中心應涵蓋資源與數據儲藏中心、知識加工創新中心和跨學科知識促成中心的相應功能。在優化整合資源方面,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積極推進建設全媒體資源中心項目,目標是實現面向知識學習應用場景的全媒體資源保障,并構建基于表征與內容的全媒體元數據技術標準。高校圖書館應優化整合資源、加快融合創新,從教學、空間、學生三方面思考,服務教學認證,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建立開放的、超學科的學習平臺,并注意與學校的教務部門緊密合作,發揮協同育人作用,通過不斷地對館舍實體空間進行改造從而逐漸回歸校園中心的發展趨勢。

針對智聯時代圖書館空間再造與服務創新的發展思路,湘潭大學圖書館館長龔蛟騰認為,高校智慧圖書館空間建設的主要困境包括核心業務進退失據、館員隊伍結構失衡、主導地位話語失權、發展觀念共識失去、推進工作過程失范。圖書館智慧空間既可以認為是一種利用圖書館空間所提供的智慧服務,也可以將其界定為一種具有高度交互性、互聯性、感知性和創造性特征,且能夠為用戶構建更加舒適、主動、精準的智慧服務環境。要建設智慧資源、智慧空間、智慧服務三位一體的智慧圖書館,才能促進智慧圖書館空間政策與實踐的雙層互動。

哈爾濱工業大學圖書館館長劉宏偉提出了通過需求牽引和技術推動來構建新型學習社會的理念。劉宏偉認為高校圖書館的優勢是具備豐富的知識資源,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包括知識與資源的組織策略、教師與館員的重新定位,以及如何以信息化推動教學現代化改革。對于未來學習中心,他認為應該建設成集信息服務、學習支持、教學支持為一體的智慧學習空間,打造支撐學習方式變革和知識創造的新型基層學習組織,著力實現信息服務個性化、學習場景多樣化、教學支持專業化,為學生提供沉浸式深度學習體驗。

四川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張盛強認為,當代大學生學習方式發生了多樣性變革,以學(生)為中心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途徑。新型人工智能的出現或將為高等教育變革帶來巨大推動力,如何利用好數字化教育裝備成為擺在教育者面前的新課題。無論技術在形式上有何變化,在未來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數智”技術,都必定服務于“最短時間獲取存量知識、最長時間創造增量知識”的目的。未來學習的核心內容應圍繞啟發想象和靈感的激發,主要途徑是知識跨界、學科互涉,未來學習中心建設內容包括數字孿生學習中心、學習評價支持中心、混合現實學習社區、智慧學習空間。

3.3 未來學習中心建設創新舉措與探索實踐

圍繞高校圖書館目前未來學習中心建設的實踐探索,禹平館長介紹,吉林大學未來學習中心建設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為中心任務,結合國家戰略和區域產業發展需求,通過創新教學模式、跨學科合作、國際交流、實踐教學和社會責任培養等手段,在人才培養模式、學習支持體系、創新發展平臺、智慧學習環境等方面多點并舉,逐步推進。吉林大學還搭建了“學、交、環”智能學習支持體系,打造智慧化教學平臺與開放交流平臺,并將數字化技術和可視化技術與教學大數據相融合,建構AI賦能的學習環境控制體系。實現學習過程的多模態、全過程感知,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控制能力。

“高校圖書館未來學習中心建設”也是本屆論壇館長圓桌會議的重點討論議題,在陳建龍館長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李新碗、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長劉后濱、廈門大學圖書館館長鈔曉鴻、山東大學圖書館館長趙興勝、安徽大學圖書館館長儲節旺、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館長劉明新等專家對本館在未來學習中心建設中的探索實踐進行了深入交流與經驗分享。專家們提出,圖書館建設未來學習中心,要處理好與學校、數據庫商和圖書館自身之間的多方關系,與學校的領導層多溝通協商,從學校的層面統一規劃,爭取更多資源;要準確把握未來學習中心建設的方向和重點,樹立大資源觀,把新技術應用放在核心位置;要結合學校的發展定位和圖書館的實際來統籌安排,因館而異,凸顯特色,利用特色資源館藏的建設打造未來學習中心特色品牌項目。

4 開放協同,促進信息資源生態體系建設與創新

4.1 高校圖書館服務轉型中的資源保障策略

在國家層面的教育數字化發展戰略下,高等教育的數字化變革推動高校圖書館服務轉型的外部環境變化?;谧灾髦R體系建構、開放科學與開放出版、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校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知識組織揭示、科研評估評價等方面也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針對信息資源建設的總體目標和保障策略,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長劉后濱認為,圖書館要充分利用新技術,動態優化館藏資源建設,有效進行知識的搜集、管理、傳播、利用與創新,建立高質量的、具有特色的學術信息資源保障體系。在教學保障方面,不斷提升教材教參資源支持教學的服務質量,建設較為完備的教學參考學術資源服務體系;在學科建設與科研保障方面,以學校一流學科和重點學科建設為導向,深入調查研究學科發展的資源需求,打造科學、豐富、多元、便捷的研究型學術資源保障體系;在運用新技術方面,不斷升級、優化、完善全校及區域、行業內文獻資源服務的組織體系和協同機制,提升更大范圍內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水平,提高讀者檢索獲取資源的便利程度;在特色資源建設方面,加強古籍和紅色文獻的保護與利用,收藏整理重點學科、重點學者的重要理論成果,建立體現學科創新和學術進步的文獻支撐,持續推進教師、校友學術成果入藏工作,構建以學術成果為載體的、反映學校學科發展、學派建立和學術思想傳承的自主知識體系。

關于館藏特色資源建設方面,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館長孔繁秀分享了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建設民族學特色資源的具體經驗,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建有藏學文獻信息資源中心、藏族木刻版畫室、民大文庫、漢文古籍室、特藏室、西藏地方和祖國關系歷史文獻整理研究室,注重調查研究,培養科研團隊,積極為館員創造各種學習交流的機會,廣泛開展實地調研與當地特色資源搜集工作,不僅承擔著西藏文化資源的搜集、保存任務,更加注重對西藏傳統文化的展示、傳承與發展。

面對不斷變化、日益發展的外界環境,東南大學圖書館館長李愛國認為,波動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復雜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給文獻資源建設帶來沖擊和影響,建議用計劃對抗波動性,以積極行動對付不確定性,用廣泛合作應對復雜性,以敏捷反應抗衡模糊性,從而在保障文獻資源安全性的基礎上,實現文獻資源建設的高效益性目標和可持續發展。在具體實踐舉措方面,應在文獻資源建設的安全性、可持續、效益評估實踐中早謀劃、定計劃,以保證文獻資源建設的可持續性;對核心數字資源進行本地化存儲,確保核心文獻資源安全;加強與校內部門合作聯動,利用大學私有云存儲備份核心數據,保證服務的連續性和數據的安全性;授權第三方進行多維度、全過程評估,檢視資源建設項目效益,以需求驅動、用藏并重、動態平衡、凸顯特色為原則,分類評價淘汰低效益數字資源。

4.2 新技術環境下資源生態系統的建立與完善

隨著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圖書館資源建設與服務模式也面臨著轉型與變革的時代要求,需要進一步探索實現新技術環境下資源生態的再培育與資源生態系統的建立。

面對圖書館領域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儲節旺提出了圖書館大數據知識生態系統的概念,認為知識生態系統既包括知識管理的各要素,如人、知識、組織、知識流程等,也包含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機制,隨著知識環境的改變不斷進行演化。儲節旺館長指出知識生態系統是動態、開放的系統,知識生態系統演化最終以知識創新為結果。圖書館大數據知識生態系統是在各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情況下運行的復雜社會有機系統,是在利用大數據技術在軟硬件環境基礎之上發現圖書館內知識資源、知識用戶、內外部環境等系統要素之間的關聯性,構建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以及非結構化數據之間多維度關系網絡。

針對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AIGC)時代的高校圖書館的技術創新與版權生態,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館長吳旭介紹了AIGC在圖書館領域的技術場景、研發和應用現狀,肯定了AIGC技術帶來生產效率上的巨大提升,同時也分析了AI生成內容的利弊,認為應加速形成人類和人工智能、機器智能的“混合智慧跨越群體”;人工智能也絕對不能替代人類的情感力、想象力,應讓AI成為提升人類創造力和工作效率的有力工具,真正達到人與機器的和諧共存;建議版權服務策略應強化版權治理,優化版權生態,保證創作者的合法權益。

5 數智驅動,助推高校圖書館智慧化轉型發展

新技術環境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以人為本的智慧教育作為數字時代教育新形態,將為圖書館創新服務模式與服務內容注入新的發展動能,也為高校圖書館智慧化轉型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支持。

5.1 面向數字校園建設的圖書館數字化轉型

武漢大學圖書館館長董有明認為,高校圖書館在數字化轉型中的角色應定位于信息化新型育人環境的重要構建者、數字化優質文獻資源的核心建設者、精準化深度知識服務的主要提供者、高水平信息素養教育的關鍵實施者。董有明介紹,武漢大學圖書館從人機結合的智慧環境建設開始,通過大規模應用智能盤點機器人,有效提升流通基礎業務智慧化水平;通過深度應用智能書架,實現了人、書、書架的有機結合;持續加強優質數字資源建設,不斷優化各類資源揭示整合,精心打造數字珞珈文化方陣;在落實圖書館數據驅動的用戶服務創新方面,以建設學校發展智庫為目標,遵循“需求導向、數據驅動”原則,打造品質化、高端化知識服務。

針對知識服務驅動下的高校智慧圖書館轉型發展,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館長楊靜提出了“‘4A’智慧學習范式”,即高校圖書館應針對任何學生(Anyone),構建以知識驅動的隨時可學(Anytime)、隨地能學(Anywhere)、隨求而學(Anything)。圖書館作為學校的知識服務和創新中心,要挖掘資源優勢,服務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提升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發揮情報優勢,支撐科研創新戰略決策;精準學科分析,諫言前沿交叉學科布局;聚焦頂尖人才,服務領軍人才精準引育;以知識服務為載體,推進一流人才培養,支撐一流科研范式,服務一流學科建設,助力一流人才隊伍,全面助力學?!半p一流”建設。

5.2 新技術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智慧化轉型發展路徑探索

面對大語言模型技術快速發展變革對圖書館產生的深遠影響,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童云海指出,開展語言大模型為基礎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究、應用勢在必行,為應對大模型技術對圖書館界帶來的挑戰,需要謹慎面對信息服務帶來的安全性問題,并將其視為工具,設計創新性、引領性的應用場景,牢牢抓住“數據”這一核心要素,逐步建立和完善圖書館的數據生態系統,利用新技術探索資源揭示的能力和手段。類ChatGPT的人工智能系統在圖書館的智能問答、情報分析、內容創作、數據分析、論文閱讀等方面與文獻情報工作有巨大的融合空間,將深刻變革工作方式、服務模式,帶來多層次、多應用場景的深遠影響。

關于圖書館智慧服務體系建設方面,重慶大學圖書館原館長楊新涯認為,智慧圖書館建設應以全面數字化的資源為基礎,以大數據為核心,以人性化、個性化、主動化的網絡服務為重點,依托強大的數據基礎平臺來實現。楊新涯館長介紹,重慶大學圖書館自主研發全流程的電子資源管理系統,并建立了完善的規章制度和服務機制,通過引入智能推薦系統、融入ChatGPT和虛擬服務空間等多種手段重點打造多端的智慧門戶,綜合構建智慧服務體系。

廈門大學圖書館館長鈔曉鴻認為,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應以適應信息環境下的用戶需求變化,更好地管理各類資源,為用戶提供更便捷的知識服務為建設目標,利用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對圖書館資源建設、業務流程、服務模式進行改造,主動應對數字時代教育資源數字化普及帶來的變革。

6 多方聚力,構建高校圖書館共建共享新模式

6.1 教育數字化促進高校圖書館共建共享

在教育數字化戰略背景下,新興技術的迅猛發展也為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和協同服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高校圖書館聯盟繼續發揮共建共享的優勢,協同各方力量,為高校圖書館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供合作發展的平臺支撐與服務保障。

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姚曉霞提出,教育數字化戰略的兩個重要層面是轉型和賦能,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促進教育全要素、全業務、全領域和全流程的數字化轉型,聚焦于教育數字技術的融通,賦能教育創新發展。圖書館教育數字化戰略的主要領域包括學習場景創新、教學科研范式革新、數字能力培養、教育治理優化、數字基礎設施、教育協同與影響力。姚曉霞認為,要堅持共建共享原則,踐行普遍服務理念,融入教育數字化轉型,培育圖書館數字生態。高校圖書館聯盟應該融入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服務高?!半p一流”、重點學科與交叉學科建設;加強文獻資源富集,注重資源結構平衡。同時,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探索數據資源共享,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保障體系。通過整合技術體系,實現平臺一體化開發和運維;優化發現服務,提升資源供給;推動評估評價工作,促使服務高質量發展;升級學術交流平臺,共享學術研究成果。

6.2 高校圖書館學術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新模式

面臨當前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和學術成果交流的現實困境與開放環境,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院長李玉海提出了高校圖書館學術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眾籌模式,該模式主要針對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辦的學術期刊及碩博學位論文等文獻資源,由眾籌發起組織搭建和管理統一的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眾籌平臺,加入眾籌聯盟的各高校圖書館進行本校資源數據共享。李玉海認為,文獻資源共建眾籌應該建立自主可控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依靠更多圖書館力量共建公益性文獻資源,需要有發起人、支持者和平臺,建立完善的建設策略和激勵機制等,幫助共同參與者實現共同貢獻、共同享有、共同開放和共同發展。

浙江大學信息資源分析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黃晨論述了大模型視域下的大資源共建與共享,提出“大”時代的概念,其特征包括從圖形界面進入對話界面、從桌面計算進入空間計算、從真偽難分進入人機莫辨、從零成本分發到零成本生產。面臨大模型遇到的AIGC帶來語料污染、中文資源稀缺形成思維定勢等問題,提出建立共建大資源的理念。黃晨認為,中文世界的數字圖書館應該聯合起來,共建標準、可信、開放的中文大資源,為大模型提供可靠的中文知識和中華邏輯;共建垂直學科的特藏資源庫,為領域模型提供專業知識與數據;共建古籍資源庫,為AI時代的文化傳承構建最堅實的中文資源基礎設施。

6.3 高校圖書館共建共享特色實踐與經驗思考

在高校圖書館共建共享特色實踐與內涵式發展方面,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楊峰認為,高校圖書館共建共享的歷史沿革可以分為文獻共知理念萌芽階段、資源共享政策規范和引導階段、全國性共建共享開啟階段、資源共建與共享的全面發展階段五個階段。結合本館自身實踐,楊峰提出圖書館需要建設特藏庫來提高對資源的利用與揭示,建設通用型特藏資源發布平臺,積極推進建設區域性采購聯盟,加強區域資源共建共享,深化科研支持服務職能。

深圳大學城圖書館館長李桂芬介紹了深圳大學城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實踐經驗,主要體現在建設適應大學城教學科研發展所需的館藏體系,并為駐城高校教學科研提供科技文獻資源保障及服務。李桂芬介紹,深圳大學城圖書館重點推進國際科技信息中心建設,致力于促進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科技信息要素的穩定供應、自由流動和融合貫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的創新發展,助力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深圳路徑”,為我國建設世界創新高地貢獻“深圳力量”。

7 結語

“高校圖書館發展論壇”始創于2010年,是中國圖書館學會高等學校分會舉辦的重要學術品牌活動之一,致力于研究和探討發展前沿問題、推動高校圖書館轉型發展。本屆論壇主題突出、前瞻性強,緊扣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聚焦高校圖書館數字化轉型、未來學習中心、智慧圖書館建設、圖書館文化育人、高校圖書館共建共享等熱點議題。圖書館業界、學界、產業界等各界代表充分交流、凝聚共識,圖書館、院系、教務部等多部門專家聯動、廣思集智,東中西部多地域高校圖書館廣泛參與、互學共進,高校分會、CALIS、CASHL、CADAL等多系統協同聚力、合作共贏。報告交流專家有豐富的圖書館管理經驗以及深厚的圖書館情懷,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指引與頂層設計闡釋,又有值得借鑒、可供參考的具體實踐路徑和經驗總結,帶來多元觀點和嶄新視角碰撞。本次會議為新時代高校圖書館數字化轉型發展與未來圖書館建設進一步明確方向和任務,著眼數字化時代新要求,推動合作機會建立與互動,充分實現以技術領域創新賦能高校圖書館內涵式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為高校圖書館在服務教育數字化建設和國家科技創新等領域發展提供理論啟發與路徑參考。

猜你喜歡
館長數字化圖書館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圖書館
數字化制勝
農民“館長”李銅
去圖書館
2013年廣西公共圖書館館長高級研修班
難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