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黨代會報告中的生態文明話語演進*

2024-01-03 12:29周成莉
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話語中國共產黨報告

周成莉

(東華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330013,南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歷屆中國共產黨人探索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和理論基礎上,系統回答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緣由、目標、方法路徑等核心問題,形成了以“十個堅持”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構了中國共產黨生態話語體系。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進程向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不同的生態訴求。黨代會報告①不僅是黨史的權威書寫,也是“觀察中國政治方向的風向標”。[1]因此,有必要以黨代會報告為切入點考察中國共產黨生態文明話語體系建構的演進歷程,展示中國式生態文明道路的建設規律,揭示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自覺和歷史主動精神。

1921年至今,中國共產黨通過“年會制”和“五年制”的周期召開了20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對生態文明話語的建構起步于黨的八大,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以革命話語為主導勾勒出革命戰爭與生產生活、植樹造林、興修水利等環境保護治理有機融合的圖景,為建國后建構生態文明話語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1 黨的一大—黨的十一大:生態文明話語探索起步階段

中國共產黨前七次黨代會更多地是體現以革命為中心任務的話語,革命是中國共產黨當時的主要任務。當然,為了更好地推動中國革命,為中國革命提供良好的物質保障,中國共產黨探索性地開展了“勤儉節約、興修水利、植樹造林”等生態環境建設活動,呈現了帶有環保性質的概念和表述。中國共產黨曾多次指出自然災害和衛生問題不僅影響人民的生產生活,也是促使工農聯盟形成參加革命的動機。黨的二大宣言指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災流行”[2]等因素導致農民窮困和痛苦,“要除去窮困和痛苦的環境”,[3]就得革命,待工人和農民“握手革命,那時可以保證中國革命的成功”,[4]因而要求“工廠設立工人醫院及其他衛生設備”[5]改良工人待遇。在革命的過程中,提出堅持節約、興修水利、植樹造林等舉措保障人民生產生活,進而為革命提供堅實支撐。毛澤東在黨的七大通過的《論聯合政府》中指出:“必須十分愛惜當地的人力物力,任何地方都要作長期打算,避免濫用和浪費。這不但是為著打敗日本侵略者,而且是為著建設新中國?!盵6]水作為最重要的資源,水利興則農業興、革命興。黨的三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綱草案》、黨的五大通過的《土地問題議決案》、黨的六大通過的《土地問題議決案》都將改良水利作為“滿足農民利益的特別要求”。[7]特別是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政府位于半干旱高原氣候、降水量少、森林覆蓋率低的黃土高原,加上戰爭頻繁,農業生產方式落后,導致生態環境脆弱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軍隊的給養,降低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具備的戰爭屏障價值和陣地價值。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戰爭的摧殘,“水、旱、蟲災,也時有發生”,[8]人民生活極其艱難。為此,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開展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建設的同時,十分注重植樹造林、水利興修等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先后出臺了《陜甘寧特區經濟建設計劃草案》《邊區政府的組織與建設》《民主政府施政綱領》等方案作出了植樹造林、環境保護相應規劃,發布了軍民植樹造林的通知訓令,頒布了《陜甘寧邊區人民生產獎勵條例》《陜甘寧邊區森林保護條例修正草案》《陜甘寧邊區砍伐樹木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箲鸾Y束后,1946年邊區政府通過了《1946—1948年建設計劃方案》,提出興修水利,改良土質,開荒墾荒,鼓勵民間發揮主動性興修小型水利工程;指出植樹造林是邊區經濟建設的重要事項,規定“凡在可植樹之區,爭取在三年內每戶植活五株”。[9]據不完全統計,陜甘寧邊區“從1938年至1942年共植樹260多萬株”,[10]呈現出一派革命與生產、環境治理天地融合的和諧景象。

雖然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還未提出生態文明的理念,但改良水利、植樹造林、勤儉節約等話語表述具備了環保性質,呈現了非常樸素的“生態文明話語”。在戰火頻繁的環境下,興修水利、開荒墾荒,證明了自然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節約資源使根據地得以可持續發展,這一實踐具有較強前瞻性??梢哉f,在革命話語成為主導話語的前提下,局部執政的中國共產黨自覺地將抗災救災、環境保護同革命斗爭、生產生活有機融合,使革命史和環境史相互滲透,探索“在戰亂與災荒中如何救荒、生產、育人等具有樸素生態意義的政治行為,并因此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的政策動源和早期淵源”。[11]

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如何改變落后的農業國,建立先進的工業國成為中國共產黨亟須解決的時代難題,生態環境問題并未能成為黨代會重點關注的議題,黨的八大到黨的十一大的報告中生態議題的論述相對匱乏,其中黨的八大報告中涉及生態相關的表述如“水利”“災害”“資源”“節約”“土壤”“水源”等占總報告比為0.81%,其他兩次報告鮮有提及。這一時期,戰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自然災害頻發成為影響生產和生活的突出問題。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連續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本國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戰爭不斷,特別是抗戰時期日本對中國實施慘無人道的毒氣戰、細菌戰、“三光”政策,給森林植被、土壤河流、居住環境造成嚴重的生態災難。新中國成立初期滿目瘡痍,山河破碎,一些地方燒山開荒、亂砍濫伐,森林覆蓋率僅為8.6%;水利設施基礎落后,加上1950年代水旱風災頻繁,淮河、長江水患不斷,圍湖造田與水爭地的現象不絕,生態極其脆弱。劉少奇在黨的八大報告中指出,嚴重的自然災害導致1953年、1954年農業總產值連續兩年低增長,1956年“又有比較嚴重的水災、旱災和風災”,[12]因此“在農業方面,必須進行嚴重的努力?!盵13]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國共產黨堅持節約資源方針,采取興修水利、植樹造林等環境治理措施。一是堅持勤儉節約的長遠方針?;谪毟F落后的現實和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劉少奇強調“勤儉建國、勤儉辦企業、勤儉辦合作社、勤儉辦一切事業,這是我們黨建設社會主義的長遠方針,這也是擬定和執行第二個五年計劃所必須遵循的方針”,[14]任何企業、機關和社會個人,都必須提倡節約,反對浪費。二是提出興修水利是提高農業產量的主要方法。報告總結了一五計劃期間治理黃河、淮河、長江流域等大江大河和興修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成績,規劃了二五計劃期間繼續興修大型水利工程以加強防澇排澇,興辦中小型水利工程,維護和改善原有水利設施。另外,報告還對海洋資源的開發進行了部署,要求利用海洋資源發展養殖業,加強水產資源的調查和保護工作。三是植樹造林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一環。1955年,毛澤東曾作出“十二年內,基本上消滅荒地荒山”[15]的重要指示,1956年又提出了“綠化祖國”的口號。黨的八大報告中關于植樹造林的議題也有較多文字。劉少奇指出,第二個五年計劃“應該積極地發展林業,發動群眾植樹造林,努力進行國有林區的跡地更新和撫育工作,提高造林成活率,防止森林火災和蟲害,逐步地實現綠化?!盵16]四是注重農業、水利、林業、畜牧業協調發展。報告指出,在開展第二個五年計劃過程中,增加農業、水利和林業的投資比重,“從第一個五年的7.6%提高到10%左右”,[17]同時“適當比例發展棉花和其他各種經濟作物的生產,并且發展畜牧業和副業生產?!盵18]除此之外,報告也對自然災害的預警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黨的八大之后,黨的九大雖然未提及生態、環境等相關話語,黨的十大、黨的十一大也僅各1處涉及“災害”的表述,但在黨的八大方針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開啟了治理江河、綠化祖國的重要實踐,有效治理了海河、黃河、淮河,1958年發出了既要“多快”,也要“好省”,既要“種得密”,也要“成活多,生長快”的大規模植樹指令,1960年發布“綠化一切荒地”的農業發展綱要。與此同時,環境保護工作逐漸提上議事日程,1973年首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召開并提出了環境保護的32字方針,即“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邁出了環境保護的關鍵一步。1974年成立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證明中國共產黨很早就意識到環境保護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和復合型工程。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中國,百廢待興,發展成為第一要務,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聚焦于勤儉節約,興修水利、綠化祖國等順應自然的民生工程??梢哉f,黨的八大拉開了中國共產黨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帷幕,但黨的九大、黨的十大、黨的十一大因歷史原因未能將其進一步傳承和發展,在對待人和自然關系時,多貫徹“人定勝天”的主張,堅持“改造自然”的基本做法,生態文明建設還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傮w上講,這4次黨代會報告皆以工業化話語為主導,在探索工業化建設的過程中,將環境保護、興修水利、植樹造林有機結合,實現工業化建設和民生工程同步,涉及生態文明的話語表述也更豐富,但未形成系統的生態文明話語體系。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這11次黨代會有關生態環境的議題都從屬于黨的“求獨立”“求溫飽”的中心議題,興修水利、植樹造林、勤儉節約一脈相承,環境治理傾向于保護型、被動型治理。具備生態文明話語特征的標志性概念和表述零散呈現于“綠化祖國”“增產節約”“綜合利用”等表述中,話語內核指向既有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也有改造自然。特別是建國后的4次黨代會開始關注農、林、牧協調發展,合理利用海洋資源,以及啟動災害預防方案等,話語表述更系統、豐富,中國共產黨對生態文明話語的建構也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起步。

2 黨的十二大—黨的十七大:生態文明話語發展形成階段

這一時期,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其中黨的十二大到黨的十五大是生態文明話語的發展階段,黨的十六大到黨的十七大是生態文明話語的形成階段。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敖夥藕桶l展社會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盡快富裕起來”[19]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時代主題。生態環境問題依然未成為黨的十二大到黨的十五大的中心議題,但報告中重新提到了環境、生態等相關論述,內容比重較之前也有了增加,約占報告總數的1%~1.5%。通過分析黨代會報告,有關生態環境的論題仍然放在經濟建設和改革部分,但黨的十二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生態”的概念,黨的十四大報告提出保護環境和控制人口增長是1990年代改革和建設主要任務之一,并且在表述中單獨成段。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同樣可持續發展戰略議題在表述中也是單獨成一段,生態環境問題得到進一步重視,戰略地位逐步呈現,這也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對生態文明話語的建構進入到以可持續發展為主導的新階段。

“人口控制、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是關系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問題?!盵20]1970年代,環境問題呈現范全球化的態勢,中國人在對比中逐漸認識到“環境和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21]破壞自然資源和環境,人類也會面臨生存和發展的挑戰。與此同時,工業生產大規?;?、城市發展快速化的大干快上、有水快流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在帶來經濟“增長奇跡”的同時也引發了污染加劇、資源短缺以及人口、資源、環境關系明顯失衡的問題,這逐漸成為制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胡耀邦在黨的十二大報告中指出,雖然國民經濟持續增長,但“許多方面的經濟效益還很差,生產、建設、流通領域中的浪費現象還十分驚人”,[22]農村中“出現的毀壞農田水利設施、亂砍濫伐森林……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23]中共中央逐漸認識到現代化建設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保護都需要良好的自然環境,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要合理有節,并對環境污染進行了相關的整治和治理,但黨的十四大報告仍然指出建設方面重復性問題嚴重,黨的十五大報告也再次強調“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等等”[24]問題,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在黨代會中首次正視經濟、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矛盾關系,促使黨的生態文明思想發生根本性轉變。如何協調平衡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問題,中國共產黨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逐漸形成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節約資源的原則,統籌協調人口數量與質量、資源管理與開發、環境保護和治理,培養公民環境意識的生態文明理念。首先,堅持節約資源的原則,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囿于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帶來的高耗能和高浪費,黨的十二大報告指出要做到能源開發與節約并舉,黨的十三大報告要求“必須始終不渝地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業”,[25]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把節約放在首位,做到開發資源和節約資源并舉,提高資源利用率。其次,協調發展經濟、人口、資源和環境。黨的十二大報告著重強調協調經濟、農業資源、人口、生態之間的關系。報告指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由于我國農業生產力水平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在加強農業基本建設的同時要嚴格控制人口增長,保護農業資源和生態平衡,同時以農業為基礎,平衡發展農、林、牧、副、漁業。黨的十三大報告提出實施優生優育,采取正確對策應對人口的老齡化趨勢;做到經濟建設與資源的保護利用、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相結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逐步推動經濟增長模式從粗放型為主轉移到集約型為主的發展軌道,達到經濟、社會、環境三個效益并舉的目的。黨的十四大報告延續了黨的十三大以來處理人口與發展的基本對策,既要優生優育,也要兼顧人口老齡化問題。黨的十五大將可持續發展寫入黨代會報告,意味著中國共產黨以全局思維和長算遠略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的關系??沙掷m發展戰略強調在推進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做到資源保護和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實行有償使用資源的制度,大力倡導植樹種草以保持水土,做到人口數量和質量相協調以實現物質生活改善、精神生活充實、生活環境美化、生活質量提高的目標。再次,環境意識的培養。環境意識的培養引領環境保護的自覺。公民環境意識的培養既是推進環境保護的手段和保證,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和關鍵,是衡量國家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的重要標志之一。黨的十四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了“要增強全民族的環境意識,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礦藏、森林、水等自然資源,努力改善生態環境”[26]的具體要求,意味著黨在進行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堅持人民至上的原則,彰顯出黨在對生態文明話語建構中的歷史主動和自覺。

對比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4次黨代會報告和改革開放新時期的4次黨代會報告,生態文明話語比重明顯增加。在不斷推進“中國式”發展道路的進程中,環境問題對經濟和社會的制約愈加呈現出顯性的張力,中國共產黨在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保護的實踐和思考中,初步完成了生態文明話語體系的整體框架的構建。這一階段中國共產黨在堅持已有的“節約資源”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資源的有償使用”新要求。在污染治理對策方面由事前防治取代事后集中整治,環境保護和利用的范圍不再局限于陸地,還包括海洋、大氣環境的保護和利用;在協調經濟、人口、資源和環境過程中,從“人多就是力量”的鼓勵生育到“兩個正好”的節制生育,再到“最好一個”的嚴格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兼及優質養老;堅持可持續發展等。概括地講,這一階段生態文明話語的標識性概念取得重大進步,話語內核指向“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共生關系,而不是“人定勝天”的征服關系,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也由“保護”和“綠化”為主的自為行動向“美麗中國”為核心目標的自覺行動轉變??傮w來說,黨的十二大到黨的十五大期間,中國共產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戰略,生態文明建設從屬于經濟建設;與之相呼應,生態文明話語從屬于經濟建設話語,但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的不斷推進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不斷提升,“關系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27]生態文明話語體系框架初步達成,這也是中國生態文明話語的發展階段。

黨的十六大以來,實現科學發展是共產黨人面臨的時代命題,環境問題是關系到能否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指標。生態環境的相關論述成了黨代會報告中的重要議題,占報告總數約為1.5%~3.5%,其中黨的十六大報告在“工作和經驗總結”“奮斗目標”“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3部分中都包含有相關議題;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工作總結”“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新要求”“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4個部分中有較大篇幅的論述,特別是“環境”“生態”等標志性關鍵詞在報告中出現了28次。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科學概念,意味著生態文明話語實現了質的飛躍,標志著生態文明話語體系的正式形成。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兩型社會”的建設,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全程,也是“中國共產黨對一種新型的人類生存方式、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創造性設想與實踐,也就是一種新文明的創建?!盵28]

這一階段,環境問題依然是倒逼保護資源和治理環境的重要杠桿。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還存在7大差距,其中“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9]是第4大差距,黨的十七大報告將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放在了8大問題的首位。這足以表明,解決資源環境問題成為影響實現小康社會的當務之急。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30]是衡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標準之一,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包括建設生態文明、發展循環經濟、控制污染物、樹立生態文明觀念,以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總目標新要求,這也促使中國共產黨對環境治理的態度逐漸傾向強制性,生態文明話語體系的戰略地位得到實質性提升。在環境問題的倒逼下,推進全面建設和實現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的引領下,中國共產黨分別在黨的十六大和黨的十七大進一步具體安排了推進環境保護和治理的目標、任務和舉措。黨的十六大把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協調發展作為基本原則寫入了黨代會報告,指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31]的中國式發展道路。這就要求,堅持保護環境和資源的基本國策,突出可持續發展的地位。進一步協調發展經濟、人口、資源、環境,既要做到保持人口穩定的低生育水平以做到優生優育,又要堅持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節約并用以解決資源短缺問題,還要搞好海洋、國土的開發和整治,并且持續培養全民的環保意識。黨的十七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地位、指導方針、目標、實踐路徑都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突出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報告提出兩型社會的建設必須“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盵32]二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為指導方針,以統籌兼顧為基本方法。報告要求“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幸福、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33]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經濟社會永續發展。三是規定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具體的目標靶向。即形成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的節能環保態勢,增大和提升循環經濟和可再生資源的規模和比重,根據目標總量、行業總量、容量總量的原則控制好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普及生態文明理念實現環境治理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四是創造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多維戰略思路。主要包括:從法律法規方面,“要完善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34]從體制機制方面,要優化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和目標責任制,“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35]從能源資源利用體系的建設方面,要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既要“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護土地和水資源”,[36]也要開展多領域的污染防治、生態治理和生態修復;從生態文明話語權來看,要加強黨的生態治理能力建設,為全球氣候的保護作出新貢獻,以爭取生態文明的國際話語權。

對比黨的十二大到黨的十七大以來的報告,生態文明話語的議題占報告總內容的比重有了大幅提升,中國共產黨將環保實踐提升到理論和倫理的高度,形成了生態文明話語體系。報告中呈現出的生態文明話語的標識性概念更具中國特色,科學發展觀、建設“兩型”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繼承和發展,同時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勤儉節約、天人合一思想的創造性發展。雖然建設生態文明的多維戰略的論述仍然是在經濟部分,但生態環境問題成為制約推進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首要問題和困難,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失衡是生態環境形勢嚴峻的主要癥結,因此,調整經濟發展方式,“發展”取代“增長”的話語表述,突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生態文明話語的內核首次從“子話題”指向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并列的“主話題”,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正式步入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的現代化階段。此外,生態文明話語也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從跟隨國際社會步伐思考、學習治理環境問題到積極主動履行國際責任,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和能力參與到國際環境話語中的對話交流,爭取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話語權的重大轉變。

3 黨的十八大—黨的二十大:生態文明話語豐富完善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持和發展問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建設問題成為中國共產黨亟須解決的重大時代課題。在歷屆黨代會報告中,關于生態文明的議題都是包含于經濟建設的部分,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題成為總報告共12篇中的第8篇,約1300余字。從詞頻來看,涉及“生態”“環境”的詞頻為48處,“經濟”126處,生態文明話語日臻完善。黨的十九大報告同樣以“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為題成為共13篇中的第9篇,從詞頻來看,“生態”“綠色”“生態文明”“美麗”等共78處,而有關“經濟”的詞頻首次呈現下降趨勢,為97處,可見生態環境問題逐漸成為與經濟平起平坐的議題之一,黨的十九大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樹立起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里程碑”,[37]形成了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之治”。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生態文明的論述延續黨的十八大以來單獨成篇的布局,位于總報告中的第10篇。從詞頻來看,報告中“現代化”共86處,“經濟”共60處,“高質量”共16處,“生態”共30處,“綠色”共13處,“美麗”共5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4處,展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內涵、新特征、新要求和新使命,中國踏上了包括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現代化新征程,一直以來,環境問題的惡化是推動黨代會中生態文明話語議題不斷增加的原動力。黨的十八大報告依然把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作為牽動發展的“牛鼻子”問題,“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盵38]黨的十九大、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指出,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未能完全解決,生態文明建設成為破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難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密匙,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盵39]同時,新時代中國的生態環境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綠色發展理念得以確立、生態文明制度得以進一步完善、節約能源得以堅持、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得以開展、環境治理得以推進、國際話語權得以提升,因而,在這一階段中國共產黨對生態文明話語建構的動力不再是單一的問題倒逼,而是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彰顯中國共產黨的國際擔當的新時代新征程新任務的本質要求。由此,黨的十八大和黨的十九大報告都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和民族發展的“長遠大計”“千年大計”。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僅是資源環境問題,既影響中國的持久性發展也影響中國的全面性的發展,既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社會、政治、文化理念的重大問題,既是國內的問題也是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為此,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與中國人民的利益、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未來緊密結合,以“美麗中國”作為中國夢實現的重要標尺;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要“一體”,融入其他“四體”的全過程和全方位,使生態文明建設得以為其他四項建設提供了前提和保障;中國共產黨要為全球的生態安全作出貢獻,主動承擔大國重任,塑造大國形象,“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40]推動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生態文明建設話語形成了專業性、系統性論述,是對“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如何建設生態文明”三大根本性命題的及時回應和系統詮釋。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生態文明話語的議題和黨的十七大報告一樣,同樣是“生態文明建設”?!吧鷳B文明建設”是指“黨和政府一種公共政策的決策與落實以及更大范圍上的經濟政治與社會文化實踐,也就是‘建設生態文明’或‘生態文明建設實踐’”,[41]其范疇不是局限于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還包括節約能源和發展可再生能源,治理水、大氣、土壤污染系列實踐,這是從過去的單一性防范、重點性聚焦到現在的綜合系統全面提升的根本轉變,因此生態文明建設構成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突出“一位”。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在建設美麗中國和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為統領目標的多重目標系統引領下的國家重大戰略。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繼續保持不變,規劃管控好國土空間的開發格局,推動資源的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強化生態系統的修復和保護,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大氣、水、土壤、固體廢棄物等突出的環境問題,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完成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等以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全面深化生態文明制度改革促使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如何參與、貢獻、引領世界生態文明的建設,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中國共產黨聚焦于生態安全,特別是在氣候變化的應對方面,提出“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42]推動國際合作,作出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同時,堅定致力于人類共同福祉,以“綠色”為底色推動打造“一帶一路”,共謀共建全球生態文明。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43]推動構建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為“美麗地球”的繪就提供“中國方案”。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黨的十九大報告的基礎上,堅持系統治理,作出在綠色發展方式轉型,環境污染防治,生態系統的多樣、持續、穩定性的提升,碳達峰碳中的穩妥推進的具體部署,“四條主線”同時推進,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豐富完善。

對比黨的十二大到黨的十七大的6次黨代會報告,黨的十八大、黨的十九大、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方略進行了全面的深化,構建了相對獨立且完整的生態文明話語體系。黨的十八大報告單獨成篇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新的闡述和部署,將其納入總布局中,提出了“美麗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新設想,推動了生態文明話語體系的又一次豐富和革新。黨的十九大報告指明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路線圖,并向世界作出了莊嚴承諾,為人類福祉勇擔當。黨的二十大報告標明在奮楫新征程中,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呈現出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人類謀幸福、復興、大同的新方向。

總的來講,黨的十八大、黨的十九大、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生態文明的話語表達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包括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根本保證,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核心理念,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宗旨,堅持綠色發展的戰略路徑,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觀念,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持把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凝聚社會力量,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的全球倡議。[44]這一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全新論斷,是對中國共產黨一個世紀以來的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高度凝練,也是對中華民族的生態文明思想的傳承、創新和升華,并最終形成生態文明“中國之治”的話語體系,這是“持續推進經濟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實現生態可持續性(‘綠色’)與社會主義政治(‘紅色’)的自覺結合”。[45]

基于對歷屆黨代會報告為主要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對生態文明話語的建構并非一蹴即至,而是經歷了長期而繁雜的演變歷程。1840年中國邁入近代史,挽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歷史任務,勤儉節約、改良水利、賑災救災為革命提供基礎性的保障;1949年后,實現國家工業化,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主要歷史任務,提倡節約、治理江河、“綠化祖國”,提高糧食產量,為工業化建設提供補給性保障;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帶領中國人民富起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歷史任務,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以破解粗放型發展模式的弊端,實現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全面建成包括“兩型”社會為目標之一的小康社會;新時代以來,解決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歷史任務,建設人和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和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確定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國共產黨對生態文明話語建構演進的歷史起點源于歷史方位的演變,時代主題的遞嬗成為引領其演進的歷史導向。中國共產黨對環境問題的正視和堅持實事求是、守正創新的方法論贏得了應對環境問題的歷史主動,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堅持“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的根本。

注釋:

① 由于歷史原因的特殊性,黨代會的報告和形式稍有差異。其中黨的一大、黨的二大、黨的四大的報告以“宣言”的形式,黨的三大、黨的五大既有報告也有宣言,黨的六大以報告和《告全體同志書》的形式,黨的七大和黨的八大以《政治報告》的形式公開或內部傳閱,黨的九大以后統一以“報告”形式公開發行。

猜你喜歡
話語中國共產黨報告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報告
報告
報告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