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傳統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升級

2024-01-03 06:20金邁平
現代國企研究 2023年12期
關鍵詞:智能化數字化綠色

文=金邁平

9月22日,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在第六屆中國企業論壇發布了《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報告顯示,在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中央企業大力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發展智能制造、交通、建造、礦山、能源、商貿等傳統產業“升級版”。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保持高位水平,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年均投資增速已超過往年。

目前,新型工業化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深度調整,我國處于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重要關口期?;仡櫚l展歷程,今年我國產業在6個方面取得了新的變化和成果:一是促進工業經濟穩定增長;二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三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四是健全產業科技創新體系;五是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六是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這些變化和成果為我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推動傳統產業向綠色化轉型發展

近幾年,我國在制造業的競爭優勢持續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總體保持平穩運行態勢。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突出表現在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汽車、高鐵、衛星等正成為中國制造的新名片,產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加快。在全球產業分工格局加速演進背景下,作為國民經濟根基的制造業穩中有進,大大增強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底氣和后勁。

在制造業綠色化轉型方面。2022年以來,國家工信部等多部門制定出臺了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出臺了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的碳達峰實施方案,初步建立起了促進工業綠色發展的政策框架體系。并在四個方面著力推進:

一是實施綠色制造推進工程。將研究制定出臺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分類指導,分業施策,建立動態更新的綠色技術目錄和項目庫,加快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鋼鐵、建材、輕工、紡織等行業綠色升級改造。完善梯度培育機制,全面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培育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進一步打造綠色制造服務商,加大相關標準制度修訂力度。

二是實施工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深化節能監察和節能診斷服務,全年目標完成對3000家工業企業的節能監察,完成100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的節能診斷服務。建立完善碳達峰碳中和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工業綠色微電網、數字化碳管理體系建設試點,進一步打造典型應用場景,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同時,加強能效標桿引領,推動在重點行業實施節能降碳技術改造。

三是實施資源綜合利用提質增效行動。進一步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推動溯源管理全覆蓋,加強廢鋼、廢紙等再生資源行業規范管理,培育上百家綜合利用骨干企業,2023年實現廢鋼鐵利用量達到2.65億噸。

四是著力培育綠色增長新動能。進一步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綠色航空器,推進內河船舶電動化綠色化智能升級,全面提升光伏、鋰電供給能力,加快行業標準體系建設,推動智能光伏在工業、建筑、交通、通信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同時,還大力發展氫能、環保裝備等產業,推動生物基新材料研發及產業化。

今年10月26日,國家管網集團古浪—河口天然氣聯絡管道工程實現“綠色”投產,完善了西北地區多通道供氣網絡,對推動甘肅省構建“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提高“全國一張網”在甘青地區的供應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古浪—河口天然氣聯絡管道工程是國家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重點工程、甘肅省重點民生工程,于2022年7月28日開工。工程起點為西氣東輸二線、三線古浪壓氣站,終點為澀寧蘭雙線河口壓氣站,途經甘肅武威、白銀、蘭州3市,線路全長188.4公里,設計年輸氣量50億立方米,設計壓力10兆帕。

管道投產后,在蘭州市及周邊地區形成由西氣東輸管道系統和澀寧蘭管道系統組成的“雙氣源”供氣格局,日供氣能力增加2905萬立方米;同時兼顧青海西寧及周邊地區用氣需求,進一步提升區域管網供應保障能力。

該工程首次創新采用“綠色”方式投產。投產前夕,嚴格控制管道線路、站場焊接、防腐、下溝回填、試壓、干燥及調試等關鍵工序質量,有效控制水露點,高標準開展設備維護保養及閥門內漏測試,實現一次投產成功,減少天然氣放空140萬立方米,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204噸。投產期間,有效利用澀寧蘭管道、西氣東輸管道兩個不同壓力氣源進行置換和升壓,節約電加熱設備能耗6160千瓦時。工程配套建設的7座光伏發電系統,每日可發電68千瓦時,年發電量超2.38萬千瓦時,為全線投產工作及后續運營提供動力保障。

不斷創新提高制造業智能化發展

當前,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不斷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充分展示智能制造對產業變革的引領作用。

智能制造不僅能有效帶動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等產業發展,而且有助于重構制造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等各個環節,從而提高生產制造的整體效率,增強供給體系適配性。

今明兩年我們要堅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動搖,推動行業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以智能化重塑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并著重在三個方面取得新成果:

一是開展多層次的應用推廣。要面向重點行業,打造一批世界級智能工廠和智慧供應鏈。面向中小企業,大規模推行工藝優化、精益管理和流程再造等針對性解決方案。面向重點省市,建設一批智能制造先行區,探索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發展路徑和模式。

二是加快融合型技術創新突破。加大復雜設計、先進工藝等制造技術攻關,把各方面力量組織動員起來,把企業主體作用發揮出來,實現基礎性、戰略性突破。同時,聚焦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研發推廣一批適用性技術,取得一批原創性、前瞻性成果。聚力推動工業知識軟件化,研發一批基礎工業軟件和核心工藝包。

三是強化基礎性支撐能力。研究制定促進裝備數字化發展的政策措施,以智能裝備創新,支撐數字中國建設。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加快5G、工業互聯網等規?;渴鸷蛻?。今后還將完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深化基礎標準應用,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相互借鑒,共同提高,推進產業各領域智能化發展水平提升。

近年來,我國煤炭工業科技創新的排頭兵,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整合優化內部科技資源,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成立智能礦山研究院、礦山大數據研究院等智能化核心技術支撐機構,研發形成透明礦井、智能開采、智能掘進、智能運輸、智能洗選等核心技術裝備,率先提出并建成全國首個煤礦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主導完成超半數的智能化煤礦建設,為全國煤礦智能化發展發揮了重大支撐引領作用。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科研人員依據國家、省、市和集團關于推進智能化煤礦建設相關要求,結合天地王坡采、掘、機、運、通等關鍵生產系統自動化程度低和各類子系統信息數據缺乏交互分析等實際情況,開啟項目建設。項目分為全面建設、完善提升和鞏固提高三期進行,主要以“自動化+數字化+局部智能化、智能裝備+智能感知+智能協同、群體智能+混合智能+認知智能”為主,從系統智能化逐步向智能系統化邁進,使礦山逐漸從單一智能走向集成智慧。

如今,天地王坡煤礦智能化建設內容涵蓋信息基礎設施、智能地質保障系統、智能掘進系統、智能采煤系統等十大專業系統和智能選煤廠,包含50多個智能化項目,形成以一個標準、一張網、一朵云、一張圖、一個平臺、一系列智能化子系統為重點的“六個一”一體化建設方案。此外,科研人員還在中國煤炭科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科云”上,開發建設作為智慧大腦的智能一體化管控平臺。平臺具備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和輔助決策的能力,在國內率先實現“統一數據、統一模型、統一平臺、統一架構”。

在生產監控和災害管理方面,智能一體化管控平臺接入智能供電系統、智能排水系統、智能通風系統、智能裝車系統和重大設備運行狀態監測及故障診斷系統,可對主要生產環節、井下環境安全、經營管理、分析決策等實時信息進行集成與展示,實現子系統的預警報警、指揮調度與協同控制。2020年11月,天地王坡入選全國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名單,并于2023年4月高標準通過國家示范煤礦建設驗收。

此外,中國煤炭科工還與山西省合作,在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簽約智慧礦山創新基地項目,以全國智慧礦山創新基地(一期)示范生產線為落腳點,全力推進全國智慧礦山創新產業基地建設,打造智慧礦山和煤機智能制造高地;與陜西省簽署戰略協議,積極推進在智慧礦山、智能制造、能源互聯網等方面的產業合作;編制巴拉素智能化煤礦建設頂層規劃、小保當智慧煤礦建設整體解決方案,開展張家峁煤礦智能化系統建設,為千萬噸級礦井建設全面植入智能化基因,在煤炭行業樹起智能化建設新標桿。

以數字技術驅動,提高產業鏈條的協作化程度

近年來,我國產業數字化進程提速升級,數字產業化規模持續壯大。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雙向奔赴”,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澎湃的新活力、新動能。

以數字化賦能,提升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促進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通過“線下生產+線上數據分析”模式,傳統產業能夠在規?;a之外,探索開展個性化定制服務。比如,先生產小批量產品投放市場,再通過數據分析細分需求決定是否擴大生產。這種“輕資產、快反應”的柔性供應鏈模式,增加了產品研發、制造和流通的彈性,能幫助解決傳統供應鏈模式下機會成本高、運轉周期長等問題。這樣的生產變革,能夠通過精細化運營實現供需精準匹配,是一種更加適合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模式,能讓企業以“小單快返”的新模式輕裝上陣,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以數字技術驅動,提高整個產業鏈條的協作化程度,能促進傳統產業聯動轉型、跨界合作。為了緩解一些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陣痛”,一批工業互聯網企業積極利用新興技術手段,共同培育行業數字化新生態。

比如,在生產端,可通過數字平臺對產品進行從設計到發運的全過程在線質量監測和管理,實現制造效率、質量等級與環保效益的多重提升;在售后端,可借助“工程大腦”,應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時對電梯的運行狀態進行精準捕捉,以最快速度維修,確保電梯正常運行。積極應用數字技術,既能推進企業設計、生產、制造、運輸、服務、售后等全流程變革,也有助于推動企業向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創造新的發展空間。

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已成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民生福祉的新引擎。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走深走實,可以不斷催生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事物、新技術,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比如,中國移動數字賦能傳統文化新動力。為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國移動大力推進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發展,助力持續拓展文化發展和傳播的空間,深刻改變著文化產品的生產方式和傳播格局。

中國移動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加強構建非遺大數據體系,深化對非遺數字資源的利用,拓展非遺傳播路徑,推動非遺活態傳承,賦能非遺創新性發展。

在浙江,溫州瑞安東源木活字印刷術是已知的我國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移動聚焦東源文創場景,充分發揮元宇宙、5G+AI等創新技術優勢,打造了木活字、藍夾纈歷史5G-VLOG、數字化木活字、文創商城等數智應用,建設VR木活字展示館,讓5G賦予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時代新元素。

總之,國資央企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聚焦戰略資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核心技術、關鍵基礎設施等領域,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是新時代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方向,推動傳統產業不斷轉型升級,最終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智能化數字化綠色
智能化戰爭多維透視
綠色低碳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數字化制勝
石油石化演進智能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