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發性睪丸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特征與預后分析

2024-01-03 05:40禮仕可施文瑜張卓張鋒孫秀華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回顧性睪丸預防性

禮仕可,施文瑜,張卓,張鋒,孫秀華

(1.大連醫科大學研究生院,遼寧 大連 116044;2.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腫瘤科,江蘇 南通 226001;3.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腫瘤科,遼寧 大連 116027)

近年來,淋巴瘤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我國癌癥統計數據[1]顯示2016年新發淋巴瘤病例9萬,高于2015年(新發病例8.82 萬)[2],死亡人數達5萬/年。原發性睪丸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PTL)是一種罕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年發病率約0.26/100 000[3],占所有惡性淋巴瘤的1%~2%,占所有原發性睪丸實性惡性腫瘤的1%~9%[4-5]。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PTL最常見的病理類型,約占80%~90%[6]。本研究收集近3年2所醫院PT-DLBCL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PT-DLBCL患者的臨床特征及預后情況,同時采用Kaplan-Meier單因素及多因素Cox回歸分析各臨床指標對患者預后的影響,旨在為PT-DLBCL標準治療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及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診治的PT-DLBCL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臨床診斷為PTL,經穿刺或手術病理證實為DLBCL;(2)年齡≥18歲。排除標準:(1)有HIV和(或)EBV感染和(或)合并其他嚴重基礎疾??;(2)繼發性睪丸淋巴瘤;(3)既往惡性腫瘤病史和(或)同時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本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22042.115)。

1.2 數據收集

所有病例均隨訪至患者死亡或2023年5月31日,隨訪數據來源于住院病例檔案及電話隨訪。

收集患者臨床相關資料,記錄一般臨床特征[年齡、首發臨床表現、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腫瘤部位、腫瘤大小以及有無并發癥],病理及免疫組織化學指標[腫瘤細胞來源(Hans分型標準),生發中心型(germinal center B,GCB)及非生發中心型(non-germinal center B,non-GCB),CD10、CD20、CD30、CD117、CD3、BCL-2、BCL-6、MUM-1、Ki-67及PLAP],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評分,國際預后指數(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評分,Ann Arbor分期,治療方案[有無手術、化療、放療及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預防性治療,是否聯合應用蒽環類藥物(anthracyclines,ANT)、是否聯合應用利妥昔單抗(rituximab,R)],初治反應[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緩解(partial remission,PR)、穩定狀態(stable disease,SD)、持續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復發部位和時間,最終生存狀態。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計量資料采用M(P25~P75)表示。采用Kaplan-Meier單因素分析方法評估影響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響因素(排除了部分實驗室指標或治療方案缺失的患者),使用log-rank檢驗評估生存差異。采用Cox比例風險模型比較患者的生存時間。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PT-DLBCL患者的臨床特征、病理及免疫組織化學指標

共納入47例,患者年齡64(53~74)歲,BMI 24.5(22.4~25.8)kg/m2,腫瘤直徑5.2(4.1~6.2)cm。具體臨床特征及免疫組織化學結果見表1、2。

表1 PT-DLBCL患者臨床特征Tab.1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T-DLBCL patients

表2 PT-DLBCL患者的病理、免疫組織化學特征Tab.2 Pathological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T-DLBCL patients

2.2 治療方法及結局

47例PT-DLBCL患者的具體治療方案及結局如表3所示。其中38例(80.9%)行睪丸切除術,8例(17%)未手術,1例(2.1%)手術不詳;36例(76.6%)患者行全身化療,7例(14.9%)未化療,4例(8.5%)化療不詳;化療方案主要為CHOP或R-CHOP方案,中位化療周期為6個周期(1~8個周期);12例(25.5%)患者接受放療,28例(59.6%)接受CNS預防性治療。參照Lugano2014療效評價[7]進行首次評估,29例CR,3例PR,3例SD,4例PD,8例未評估,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為89.7%。

表3 47例PT-DLBCL患者治療方案與結局Tab.3 Detailed treatment plan and prognosis of 47 patients with PT-DLBCL

2.3 患者隨訪

本研究中位隨訪時間為24個月(3~230個月),47例中8例患者失訪,失訪率14.7%(4/47)。隨訪時間內14例復發,復發率為35.9%(14/39);常見復發部位為對側睪丸及CNS。

2.4 影響預后相關因素分析

將一般臨床特征、ECOG評分、IPI評分及Ann Arbor分期、實驗室指標、免疫組織化學及治療及療效等相關指標進行Kaplan-Meier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70歲、ECOG評分≥3分、手術、LDH水平升高、Mon水平升高、未聯合應用ANT、未聯合應用R、單一治療方式、初治反應無效及復發與PT-DLBCL患者不良預后相關(均P<0.05),而Ann Arbor分期、腫瘤大小、有無合并B癥狀、IPI評分≥4分、化療、化療周期、放療及CNS預防性治療均與患者預后不相關(均P> 0.05),見表4。

表4 PT-DLBCL患者一般臨床特征,病理、免疫組化指標及治療方式與預后的相關分析Tab.4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general clinical features,pathological immunohistochemistry,treatment choices and prognosis in PT-DLBCL patients

(續表)

將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P<0.05)指標納入Cox回歸模型中,結果顯示ECOG評分≥3分、未聯合應用R及初治反應無效是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5。PT-DLBCL患者中位生存時間為41.6個月,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別為93%、77%、59%。見圖1。

表5 PT-DLBCL患者預后Cox模型多因素分析Tab.5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Cox model of prognosis in PT-DLBCL patients

3 討論

PTL是60歲以上男性最常見的睪丸惡性腫瘤,80%~90%病理類型為DLBCL,大部分為non-GCB型[6]。有研究[3,8-11]發現PT-DLBCL的中位發病年齡為66~70歲,單側無痛性睪丸腫脹是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可持續數周至數月,甚至數年,少數伴有劇痛,絕大多數不合并B癥狀。XU等[12]對1 169例PTL患者的回顧性研究表明確診年齡是預后的重要影響因素,年齡>70歲患者預后更差,與本研究結果一致。一項包含1 581例PTL患者的回顧性研究[13]證實年齡越小,預后越好。因此,臨床上遇到因無痛性睪丸腫塊就診的老年男性時,要注意鑒別PTL。

盡管PT-DLBCL的表現是無害的,但它的臨床病程具有侵襲性,且傾向于在免疫隔離部位(睪丸和CNS)生長及復發。研究[9]顯示,患者也多復發于對側睪丸及CNS,且與預后不良顯著相關;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特定的界面屏障(血-睪屏障或血-腦屏障)的保護,使惡性腫瘤細胞在特定部位內形成一種特殊的免疫微環境,這些區域不在免疫系統的作用范圍內;其次,也可能與NF-κB通路信號傳導異常、染色體畸變和腫瘤浸潤免疫細胞有關。因此,PT-DLBCL容易復發且OS較短,其復發甚至可以在最初治療的15年后[14]。

WANG等[15]1項39例PTL患者的回顧性研究發現,ECOG評分≥2分、鄰近組織腫瘤浸潤和巨大的腫瘤直徑(>9 cm)是影響預后的因素。CHEAH等[16]研究發現年齡>70歲、Ann Arbor Ⅲ~Ⅳ期、合并B癥狀、ECOG評分>1分、多結外部位浸潤、巨大腫塊直徑(>10 cm)、高LDH及β2-MG水平、低白蛋白血癥及腫瘤位于左側睪丸是PTL患者預后的不良因素;王昀哲等[17]在63例PTL患者的回顧性研究中也得出了類似結論。此外,徐鳴睿[18]還發現未接受CNS預防性治療也是PTL患者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通過多因素Cox回歸分析發現,進展期(Ann Arbor Ⅲ~Ⅳ期)、腫瘤直徑≥7 cm、IPI評分≥2分、高β2-MG 水平是PTL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共納入47例PT-DLBCL患者,8例失訪,失訪率14.7%,與學術界認可的失訪率(20%)接近[7],數據可信。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結果表明年齡≥70歲、ECOG評分≥3分、IPI評分≥4分、高LDH及Mon水平、未聯合應用ANT、未聯合應用R、單一治療方式、初治反應無效及復發是PT-DLBCL患者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多因素Cox回歸分析顯示ECOG評分≥3分、未聯合應用R及初治反應無效是PT-DLBCL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而Ann Arbor 分期、未接受CNS預防、化療周期及病理分型等與患者OS不相關。此外,多項研究[18-21]表明PT-DLBCL患者OS與病理亞型有關,GCB型比non-GCB型的PT-DLBCL患者有更好的OS,但本研究中兩者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可能是樣本量較少、患者治療方案不同以及隨訪時間較短所致。未來需大樣本、前瞻性的研究來進一步論證。

PT-DLBCL發病率低,缺乏病例及大型前瞻性試驗,目前文獻多為回顧性研究,尚無標準化治療指南。公認的治療方案包括患側睪丸切除、化療、放療及CNS預防性治療聯合[8,16],本研究患者整體1年、3年及5年OS分別為86.2%,77.9%,59.3%,聯合治療患者1年、3年、5年OS分別為93.2%,80.7%,62.5%,高于單一治療模式(OS分別為50.0%、25.0%、25.0%),且聯合治療OS與Ⅱ期臨床試驗結果一致[22-23]。1項373例PT-DLBCL患者的回顧性研究[4]發現,良好的IPI評分、無B癥狀、使用ANT和預防性陰囊放療與較長的OS顯著相關;含ANT的化療方案、CNS預防性治療和對側睪丸放療似乎可以改善預后。一系列回顧性研究和1項IELSG10前瞻性Ⅱ期試驗提示加入R聯合化療可增加療效,改善PT-DLBCL患者預后[10,22,24-26],但也有部分研究[5,27]未發現R化療可以提高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應用ANT、R可顯著改善PT-DLBCL患者預后,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結果顯示聯合應用R是OS的獨立影響因素。有研究[4,8-9,13]證實放療及CNS預防性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提高生存率;但本研究未發現放療、CNS預防性治療與OS的相關性,可能是樣本量較少且隨訪時間較短所致,后續研究需增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

綜上所述,PT-DLBCL罕見且預后差,盡早診斷且聯合應用ANT、R可能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收集2家醫院的臨床數據,較全面反映了PT-DLBCL患者的臨床特征。另外,本研究全面分析了PT-DLBCL的臨床特征、病理特征及實驗室指標與預后的關系,為以后大樣本、前瞻性隊列研究奠定了基礎。本研究屬于回顧性研究,且樣本量較少,存在偏倚,后續需要納入更多所醫院,收集更多PT-DLBCL患者的資料來進一步論證。

猜你喜歡
回顧性睪丸預防性
超聲診斷睪丸腎上腺殘余瘤1例并文獻復習
中醫治療急性胰腺炎的回顧性分析
睪丸“犯擰”,趕快就醫
后牙即刻種植與延期種植回顧性臨床研究
2015款奔馳R400車預防性安全系統故障
微表處在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中的應用
館藏唐卡保管與預防性保護
240例顱腦損傷死亡案例的回顧性研究
高等級公路機電系統預防性維護探索與實踐
高頻彩超在睪丸扭轉診療中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