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市場導向的新財經人才勝任力培養研究
——以河北經貿大學智慧物流管理實驗班為例

2024-01-04 02:20祁紅梅郭義榮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財經勝任素質

祁紅梅,郭義榮

(河北經貿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突破,引發著傳統產業生產方式、產品服務、商業模式、治理結構的變革與升級,并形成新生產、新流通、新服務、新消費的經濟新業態,這使得財經類高校傳統人才培養模式與時代發展和市場需求產生了一定的匹配錯位問題。隨著教育部“新文科”建設的啟動和逐步深化,財經類專業如何進行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以契合未來產業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目標如何匹配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成為所有財經類高校要回答的時代命題。

河北經貿大學于2018年啟動了新財經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積極回應經濟社會對新財經人才的深度科技化、高度智能化、交叉融合化、集群復合化的時代需求,開設了智慧物流管理、人工智能法學等六個新財經實驗班,并在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本研究以河北經貿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智慧物流管理實驗班新財經人才培養的勝任力素質模型探索為例,在調研相關高校專業和用人單位的基礎上,以勝任力素質模型理論為基礎,分析該專業應如何積極適應現代經濟問題復雜化、技術應用綜合化及知識創新常態化的新要求,培養適應新時代需要的新財經復合型人才。

一、新財經人才勝任力培育機理分析

新財經人才是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廣泛應用引發的新生產、新流通、新服務、新消費等經濟新形態的變化,順應市場需求而培育的既精通財經知識又掌握新興技術,能夠面向時代變局解決復雜問題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新財經人才的高標準和新特點對學生的勝任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一)勝任力理論

勝任力是能將工作中的卓越成就者和表現普通者區分的個人深層次的特征[1],其范疇并不僅僅包括技能,而是所有能夠影響生活、學習和工作各方面的最終成果的特質[2]。勝任力模型又稱素質模型,簡單來說,就是勝任力的結構。哈佛大學教授Mc Clelland認為,勝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指的是相關主體承擔或者完成一項任務應該具備的與此工作和任務有關的所有勝任力因素的總和[3]。

前期研究多數將勝任力區分為知識、態度和技能維度,或知識、技能、人格和價值觀維度,其中應用廣泛的是著名學者麥克利蘭所提出的“冰山模型”劃分,其將冰山以上部分歸為個人顯性素質,而將以下部分歸為個人隱性素質。顯性素質所指為個人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是容易了解、測量與培訓獲得的素質;相反,隱性素質所指為個人的社會角色、自我形象、特質和動機,是人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需要長期培養并對人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作用的素質[4]。

勝任力是以市場需求和個人能力為出發點的理論,勝任即能夠勝任社會工作崗位,能力要達到崗位任職資格要求。新財經教育背景下人才的勝任力形成是一個系統、跨界的過程,需要由高校層面的培養提升和產業層面的培養提升兩大主體協同配合,共同推進新財經人才勝任力的提升[5]。

(二)基于高校層面的新財經人才勝任力培育機理

新財經教育背景下人才的勝任力培養,在高校層面主要通過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定位、課程體系構建以及實踐平臺的搭建等路徑得以實現[6]。首先,高校在貫徹國家的教育質量標準及體系要求下,在原有的培養目標和定位中,重新思考本專業面臨的新技術、新業態的挑戰,直面市場提出的人才素質能力新需求,將新技術和專業建設交叉融合,重塑新財經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和特色優勢,為新財經人才培育明確方向、目標和思路。其次,對標基于信息技術的新財經人才知識、素質和能力要求,淘汰老舊課程,打造學科交叉、科學系統的大課程體系。再次,搭建融入教學全過程的多樣化實習實訓類實踐平臺,將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基礎素養得以融合運用[7]。

(三)基于產業層面的新財經人才勝任力培育機理

新財經教育背景下新財經人才勝任力培養過程中,行業企業起到的作用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一是行業企業對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更為敏銳,能準確提出產業對新財經人才培養的具體規格和能力素質要求[6]。因此在新財經人才培養方向和戰略決策中,邀請產業內的龍頭或代表性企業參與到培養目標、培養定位及特色優勢的研討和方案制定中,從而與產業的未來發展、未來產業的布局形成人才互動與支撐。二是在課程體系的研發和制定過程中,既邀請產業專家進行課程設置的指導,同時將產業前沿的技術發展、管理創新、職業規范等以案例、講座等方式納入課程體系,形成多元化課程資源。三是發揮產業的實踐條件先進性和實踐環境真實性的優勢,讓新財經人才參與到企業全流程實踐以及技術創新和項目研發中,培養新財經人才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精神等。四是按照本行業的發展需求,遵循新財經人才成長的周期性,對新財經人才開展合適的學科競賽,通過設置專業導師以及開展團隊組織活動增進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以提升新財經人才的專業勝任力。

二、新財經人才素質能力需求與培養現狀分析

從用人單位在新技術革命背景下對人才的需求和當前高校財經人才培養的現狀出發,針對物流管理新財經人才崗位所需的素質能力,開展了用人單位調研和相關高校同專業培養方案調研。

(一)市場對物流管理人才素質能力需求分析

此次調研選取了8個行業內有影響力、代表性的企業進行了訪談,涉及物流行業不同崗位。通過了解企業對各崗位所需素質能力的要求和期待,為調整高校物流人才培養方案,進而滿足各崗位對于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奠定基礎。各企業崗位需求和訪談調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企業職位及其對應的素質能力要求

通過訪談,以原有專業培養方案對比用人單位對專業人才不同崗位的需求,人才培養與行業期待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人才培養定位方面,需要跟進產業發展的步伐,與時俱進地關注數字化經濟背景下對人才需求的新變化,重視數字化創新能力的培育,尤其是能夠追蹤和了解物流行業前沿的技術、掌握相關軟件的使用,并能開展物流大數據的采集、篩選和分析等相關工作;二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培育方面,實踐類課程占比較少、實驗環境相對匱乏,行業實習未能落在實處;三是師資隊伍方面,目前的師資力量理論偏強而行業實踐經驗偏弱,且對產業發展的前沿技術了解較少;四是綜合素質方面,學生的溝通、創新等能力相對較弱,在熟練掌握和使用辦公相關軟件等方面有待加強。

(二)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高校調研分析

本研究從2022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選取了7所河北高校(河北經貿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河北科技大學、華北理工大學、河北地質大學、河北農業大學)、5所有代表性的財經類高校(天津財經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西安財經大學)和5所代表性的有物流管理專業的理工類高校(東南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開展調研。在新時代大潮中,這些院校已經走在人才培養信息化、素質化的改革路途中。此次調研通過對各高校培養目標、專業特色、核心課程和就業去向的對比研究,借鑒其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優勢和特色,為下一步本專業培養方案的優化提供借鑒。

1.省內高校物流管理類專業培養特色分析。重點對比河北的七所高校發現,各高校都致力于培養基于信息技術基礎上的、具備專業知識與科學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同時結合自身專業發展背景,形成了專業特色鮮明的培養模式。華北理工大學物流工程專業依托唐山市區位優勢,圍繞京津冀環渤海區域鋼鐵、制造、港口等行業物流工程領域開展研究并形成人才培育優勢。河北科技大學物流工程專業側重于智慧物流與供應鏈方向。石家莊鐵道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突出了施工項目物流管理特色,確定了以建筑施工企業物流管理為主,兼顧多行業領域物流管理的培養方向。河北地質大學在管理學院下設有商務與物流系,正在利用電子商務省級特色專業優勢對物流管理專業進行調整。河北農業大學物流管理專業依托于深厚的歷史積淀、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特色鮮明的教育教學模式,偏向于農產品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方向。河北師范大學商學院物流專業側重于綜合物流管理,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素質的提高和基本業務能力的培養。

河北經貿大學的物流管理專業最早可追溯至1979年在商業企業管理專業下開設的“倉儲管理”“物資管理”“運輸管理”等物流類課程,1995年“物資管理”課程更名為“物流學”,2002年正式申報并設立物流管理專業,2008年成為省級品牌特色專業、河北省本科教育創新高地,是國內最早開辦物流管理專業的院校之一。河北經貿大學的物流管理專業自設立后,先后歸屬于企業管理系(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和商學院,與貿易經濟專業保持著緊密的共建關系,在20多年的建設中形成了濃厚的商貿物流特色。在2019年成功申報為校級“智慧物流管理”新財經實驗班,將信息技術深度融入學科體系,重新設置培養方案、大力度開設凸顯信息技術的新財經類課程,編制“智慧物流”“智慧供應鏈”等教材,建成“智慧物流”實驗室,培育數字時代行業發展需要的融通型人才。同時通過加強學科競賽、第二課堂等活動,深度推進學生組織協調能力、創新實踐能力的長足發展。專業建設的長期積淀和新財經教育改革賦能相結合,使物流管理專業于2021年成功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

2.財經類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特色對比分析。在對6所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財經類高校調研中發現,基于新財經背景下對于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其培養目標均有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掌握物流管理、經濟、法律等相關知識和能力的高級復合型管理人才的表述;同時都提到了要培養物流人才的全球性思維和國家化視野,致力于適應市場發展需要;在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上,都開設了財經知識和物流管理相關的融合類課程。

與發展較好的財經類院校相比,我校的相對優勢是開設了多門信息技術與管理交叉類課程,更加注重信息技術能力在專業中的應用,實現“專業知識+信息技術+管理能力”交叉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差距主要有:一是本專業與財經學科的交叉融合面和融合的深度不足,專業特色突顯度有待提高;二是在國際視野培養方面,缺乏國內外學術溝通交流平臺,相關課程設置少,實習實訓和實踐環節相對不足;三是服務地方產業的資政建議和高水平科研成果較少,對專業建設支撐度有待提升。

3.理工類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特色對比分析。在與5所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工科院校對比中,可以明顯看出理工科高校的物流專業,尤其是交通運輸類專業較強的學校,都有比較濃厚的行業背景為依托;非常注重實踐教學,從課程、實習基地、學科競賽等方面培養實踐能力;注重與大數據和“互聯網+”融合,側重于培養熟練掌握計算機和供應鏈知識,具備物流系統分析與供應鏈思維的復合型人才。

相較于理工類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河北經貿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師資多來源于工科、理科和管理學的交叉融合學科,在重視對理科思維能力的培養、對相關課程的信息化升級、加強多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等方面,和工科院校有類似的優勢,因此在側重于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和現代工具的熟練掌握、培養復合型智慧物流專業人才方面凸顯出了一定的特色。存在的不足之處:一是在大數據、區塊鏈、BIM、GIS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軟件的實踐應用和創新提升方面仍需加強;二是在專業技能與實踐應用能力方面,缺乏工科院校的技術支撐和實驗室平臺,教學全過程中的產學研用協同合作以及數字賦能智慧物流實踐操作方面較為薄弱。

三、新財經人才勝任力素質模型構建

(一)勝任力素質分析

本研究通過梳理物流管理類人才勝任力素質的相關文獻,結合企業訪談中提到的素質能力要求以及對標高校中人才培養的特色與重點,歸納總結出物流管理類人才勝任力特征,設計新財經人力勝任力調研問卷,以河北經貿大學物流專業在校生以及物流從業人員為對象進行了調研。發放問卷180份,收回問卷156份,其中有效問卷133份。對問卷數據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為0.886,大于0.5,說明問卷和調查結果適合進行后續的因子分析。應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和最大變異數法進行正交旋轉,獲得定量分析的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勝任力各項指標旋轉后

通過對勝任力素質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對標我?!凹覈閼?、專業知識、信息技術、職業素養、國際視野”人才培養理念,研究發現兩者分類具有較高的耦合度,因此進行歸類合并:第一個因子包括民族認同感、愛國主義情感、文化素質、共同體意識、軍事素養和正確的價值觀 6 項勝任力特征,將該因子命名為“家國情懷”;第二個因子包括工具性知識、多學科融合能力、理論性知識和實踐綜合能力 4 項勝任力特征,將該因子命名為“專業知識”;第三個因子包括市場洞察能力、管理方法創新、物流大數據分析、數據思維能力、技術開拓能力、商務智能決策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 7 項勝任力特征,包括了信息技術能力在內的多項綜合素質能力,我們將該因子命名為“信息技術”;第四個因子包括健康的身體素質、抗壓能力、良好心理素質和誠實守信精神 4 項勝任力特征,將該因子命名為“職業素養”;第五個因子包括國際學術會議學習、外文文獻閱讀、外語語言學習和關心國際專業前沿 4 項勝任力特征,將該因子命名為“國際視野”。其中,信息技術和專業知識兩個因子可稱為基準性勝任力,職業素養、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可稱為鑒別性勝任力。

(二)勝任力素質模型構建

通過對勝任力特征的理論分析,結合相關企業對崗位任職的實際需求,借鑒其他高校該專業的建設特色和經驗,立足河北經貿大學財經院校的定位和智慧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歷史及優勢,構建了適合我校特點的新財經人才勝任力模型(見圖1)。模型包括五個一級指標,即“五維素質”,其中專業知識、信息技術為顯性勝任力,職業素養、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為隱性勝任力。

圖1 新財經人才勝任力模型

四、基于勝任力模型的新財經人才培養舉措

圍繞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導向,以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專業知識、信息技術、職業素養、國際視野”的人才為目標,以勝任力模型為理論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對標一流院校、立足專業特色,遵循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圍繞專業知識、技術方法、經濟學知識、管理學知識、綜合素養等,全方位開展創新培養方式、優化課程設置、動態培養教師能力、加強實踐教學等各項提升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的工作,探索一條校內校外多主體協同育人的新財經人才培養實現路徑(見圖2)。

圖2 校內校外多主體協同育人的新財經人才培養實現路徑

(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構培養目標與專業特色

以產業對人才需求為導向,結合勝任力的五個維度及物流專業的發展基礎,重新凝練專業培養目標和定位,即依托河北經貿大學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學科優勢和區域商貿物流樞紐的區位優勢,立足京津冀和雄安新區,培養適應智慧時代運營需求,具備“家國情懷、專業知識、信息技術、職業素養、國際視野”五維素質能力,具有物流與供應鏈系統分析、規劃與運營管理能力的高層次卓越人才,建設國內知名的高水平一流物流管理專業。專業特色是以底蘊深厚的商貿物流特色為主體,傳承本專業長期形成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傳統優勢,融入“智慧物流管理”實驗班新勢能,形成“一體兩翼”的專業創新發展模式。

(二)重構課程設置,架構多元化知識體系

1.基于勝任力的“模塊化”課程體系設置。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全面發展為導向,重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培養目標從學科知識體系中篩選出構成物流課程體系的內容,然后根據這些知識設立相關課程,由知識體系生成物流專業課程體系,最后課程模塊與培養目標對應,在商貿物流特色基礎上開設“智慧+”“物流+”融合類課程,構建培養目標、勝任力要素與課程設置矩陣表,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家國情懷勝任力要素主要體現在思想政治素養和軍事素養方面上,代表性課程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思想道德與法治、軍事技能、軍事理論等。專業知識勝任力要素主要體現在經濟學知識、管理學知識、規劃設計知識、物流技術知識方面上,代表性課程如西方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原理、管理科學、智慧供應鏈、智慧運營管理、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智能物流裝備與技術等。信息技術勝任力要素主要體現在數學知識、計算機知識、新一代信息技術知識、物流管理軟件與應用方面,代表性課程如高等數學、計算思維與人工智能、Python 語言基礎、物流大數據分析、商務智能與決策分析、區塊鏈技術及應用、物流系統建模與仿真等。職業素養勝任力要素主要體現在勞動素養、身體素養、心理素質、概念技能和實踐能力方面上,代表性課程如大勞動教育理論、職業生涯規劃、大學體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激勵與溝通、物流實訓等。國際視野勝任力要素主要體現在外語素養、專業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方面上,代表性課程如大學英語、物流專業英語、國際物流實務、智慧物流創新案例評析、物流技術與物流服務創新。

2.多維度一體化課程地圖的構建。物流管理專業著重從能力需求出發,梳理課程先后次序和課程結構路徑等多個維度繪制課程地圖,最終完成物流專業的多維度一體化課程地圖。依據能力對應課程,五維素質能力的培養貫穿大學四年,每一項能力均有與其對應的課程或教學環節, 每一門課程均可以支撐一項或多項能力。按照課程先后次序對大學八個學期進行繪制,以橫向展示課程之間的遞進關系以及課程開設時間節點及時長,縱向展示素質能力培養。根據知識、能力和素質之間的關聯關系,將課程結構和就業方向緊密聯系起來,從知識結構和未來發展的角度描繪出所有課程與就業方向間的關聯。

(三)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培育厚植家國情懷

建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加強課程思政的研究工作,采用多種方式開展課程思政培訓,深化教師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在各項教學環節中深挖植入思政元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觀和社會責任感。夯實“課程思政全覆蓋”工作,所有專業課融入思政元素,并體現在課程大綱、課程教案和課程考核中。更加注重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學生的社會實踐當中去,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理解知識并創新知識,將專業本領書寫到經濟實踐的試驗田,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的高素養創新型專業人才。

(四)深度推進產教融合,多渠道提升實踐能力

通過多種方式推進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提升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一是聯合河鋼數字等企業建立以商貿物流為特色的大數據實驗室,將理論學習、數據分析與行業實踐融合到課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分析和應用能力。二是請進來走出去,通過邀請行業優秀校友開展“專家進課堂”活動,將專業教育和前沿動態融入專業課程;同時開展“移動課堂”,帶領學生走進樂仁堂、京東、順豐等企業,開展實地教學活動,培養愛崗敬業精神、強化實踐能力。三是與順豐集團、人天通信集團、北國物流等建立崗位互換、職位模擬機制,推進專業與職業的融合。四是以畢業生論文調研與撰寫為契機,分類深入了解行業企業,形成專業調研報告并轉化為行業案例,逐步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五是建立多批次實習實踐基地,利用寒暑假和專業實習的時間開展實習實踐活動,熟悉行業關鍵流程、勝任行業標準崗位。六是形成企業定期參與培養方案修訂的工作機制,及時跟進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對培養方案的課程、課時、內容等進行研討和優化。

(五)靈活運用學賽結合模式,提升自學和創新能力

以培養創新思維為目標,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類活動,優化考核機制,提高教學效果。以國家、省、校三層次,校內、校外雙渠道的教學實踐平臺體系為依托,以專業類、綜合類學科競賽為抓手,以賽代課、以賽代學分,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將學科競賽與課程學習相結合,將職業資格認證、考試與學生職業愿景規劃相結合,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運用專業軟件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根據職業發展目標、理想崗位勝任力要求自覺掌握物流專業管理軟件操作技能。組織學生自主探究活動,將以前主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轉化為現在通過“提問與猜想”等活動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

(六)優化教師團隊和教學基層組織,提升師資勝任力

整合校內外資源,打造三類師資隊伍。一是積極引進青年博士,充實現有教師隊伍,同時鼓勵現有教師積極申報職稱評定和高層次人才稱號等,形成常規化高質量的理論類師資團隊;二是聘用行業管理部門、協會及企業高管,以學術講座、行業導師等多種形式進入課堂,也帶動學生走進企業、熟悉行業,形成穩定的實踐師資團隊;三是由外聘博導以及產業的前沿技術專家組建一支前沿技術師資團隊,及時將產業快速遞進的技術進步現況反饋到課堂上,開闊學生視野。同時探索“系—課程模塊—課程組”的教學管理模式,形成新課程開發的教學團隊,落實負責人制度,推進課程開發和教材研發。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沙龍活動,培訓先進教學理念和新技術應用。加強卓越教師培養部署,參加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以虛擬教研室建設推動形成教師教學發展共同體和質量文化,提升教師教學研究與實踐能力。

猜你喜歡
財經勝任素質
軟件工程勝任力培養及實現途徑
財經日歷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成
新形勢下如何增強會計從業人員職業勝任性
基于勝任力的人力資源管理
財經閱讀時代
素質是一場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質
財經神回復
基于勝任力生成過程的組工干部培訓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