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神經內分泌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

2024-01-04 04:44尚峰進譚勝武衛鵬矯健李璐璐張浩然仝志國連長紅
中國腫瘤臨床 2023年21期
關鍵詞:腺癌白蛋白病理

尚峰進 譚勝 武衛鵬 矯健 李璐璐 張浩然 仝志國 連長紅

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是一種罕見的高度異質性腫瘤,起源彌漫性神經內分泌細胞系統,具有分泌生物活性胺或多肽激素的特點[1]??砂l生在全身多個器官,其中以消化系統最為常見,約占所有NEN 的55%[2]。胃神經內分泌腫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G-NEN),占所有NEN 的7%,發病率約為3/100 萬,近年來隨著內窺鏡技術的發展,該疾病的檢出率明顯提高[3]。根據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第5 版消化系統腫瘤分類中的NEN 的分級標準,G-NEN 可分為低轉移性、高分化的胃神經內分泌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r,GNET);高轉移性、低分化的胃神經內分泌癌(gastr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NEC)和胃混合性神經內分泌-非神經內分泌腫瘤(gastric mixed neuroendocrine and non-neuroendocrine,G-MiNEN)3 類;其中,G-MiNEN 絕大多數為胃混合性腺-神經內分泌癌(gastric mixed adenoendocrine carcinoma,G-MANEC)。既往研究表明G-NET 患者較G-NEC 和G-MANEC患者的預后更好,G-NEC 和G-MANEC 侵襲性強且易發生轉移,均為惡性[4]。目前,對NEN 的研究主要聚焦在良性的G-NET,對惡性的G-NEC 和GMANEC 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擬通過回顧性研究,以胃腺癌為對照,分析總結G-NEC 和G-MANEC 的臨床病理特征、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影響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旨在加深對該疾病的認識,以期為臨床工作提供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 年5 月至2023 年5 月于長治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就診并行手術治療的74 例GNEC、G-MANEC 患者的臨床和病理資料(實驗組)。納入標準:1)年齡18~75 歲;2)經手術病理或胃鏡病檢證實為G-NEC、G-MANEC 和胃腺癌;3)有完整的臨床、病理及隨訪資料。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2)有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3)殘胃癌;4)合并肝硬化、腎病綜合征等可引起白蛋白降低的患者。根據上述標準,共納入67 例。其中G-NEC組46 例,G-MANEC 組21 例。另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在本院就診的394 例胃腺癌患者作為對照組。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批件號:2023038),全部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病理資料與診斷標準 按2019 年WHO 第5版消化系統腫瘤分類中的NEN 的分級標準,惡性的NEN 可分為G-NEC、G-MiNEN,本研究中的GMiNEN 全部為MANEC[5]。所有標本均進行突觸素(synaptophysin,Syn)、嗜鉻素A(chromogranin A,CgA)、Ki-67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且MANEC 的診斷標準為各自成分的占比>30%。NEN 和胃腺癌的TNM 分期采用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AJCC)第8 版癌癥分期系統[6]。

1.2.2 觀察指標 收集67 例G-NEC、G-MANEC 患者和394 例胃腺癌患者的性別、年齡、術前血紅蛋白、白蛋白、糖類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腫瘤病理相關信息:腫瘤最大徑、位置、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數、遠處轉移、TNM 分期、神經侵犯、脈管侵犯;治療方式:手術切除方式等。

1.2.3 隨訪 所有患者均采用門診復查或電話的方式進行隨訪,隨訪信息包括血常規、肝功能、CT 和腫瘤標志物。記錄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及復發情況。隨訪起點為患者確診為G-NEC、G-MANEC 或胃腺癌。末次隨訪時間為2023 年8 月。主要終點觀察指標為OS,其定義為病理確診至患者死亡或末次隨訪的時間。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比較組間差異。采用Kaplan-Meier 法繪制生存曲線,Log-rank 檢驗分析組間生存率差異。風險比(HR)和95%CI 表示死亡風險,Cox 回歸模型分析預后危險因素。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G-NEC、G-MANEC 和胃腺癌患者的病理資料和生存比較

67 例實驗組患者和394 例對照組患者中,兩組在確診年齡、術前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腫瘤大小、腫瘤位置、神經侵犯、脈管侵犯、腫瘤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TNM 分期、術后遠處轉移、手術切除方式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性別、術前CA19-9、CEA 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年齡更大,術前更易發生貧血和低白蛋白。在病理特征方面,實驗組患者的腫瘤更大,更易侵犯神經和脈管,腫瘤浸潤深度更深,淋巴結轉移數更多,TNM 分期更晚,術后更易發生遠處轉移,因為G-NEC、G-MANEC 好發于胃賁門部,因此手術方式以近端胃切除為主。67 例實驗組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為35 個月。兩組患者的生存分析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圖1)。

圖1 胃惡性NEN 和胃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比較

表1 胃惡性NEN 和胃腺癌患者的一般資料和病理資料

2.2 G-NEC 和G-MANEC 的臨床資料和生存對比

在67 例實驗組患者中,G-NEC 組46 例,GMANEC 組21 例。兩組患者在確診年齡、性別、術前CA19-9、CEA、術前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腫瘤大小、腫瘤位置、神經侵犯、脈管侵犯、腫瘤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TNM 分期、術后遠處轉移、胃切除方式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GNEC 和G-MANEC 的中位生存時間分別為30、31 個月,兩組患者的生存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212,圖2)。

圖2 G-NEC 和G-MANEC 患者的生存分析比較

表2 G-NEC 和G-MANEC 患者的一般資料和病理特征比較

2.3 G-NEC、G-MANEC 患者的生存及危險因素分析

對67 例實驗組患者進行隨訪,截至末次隨訪時間,26 例生存,41 例死亡,OS 率為38.9%。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術前血清白蛋白、術前CEA、淋巴結轉移數、TNM 分期、術后遠處轉移與患者的預后有關;然后將單因素分析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納入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術前血清白蛋白、TNM 分期、術后遠處轉移是影響G-NEC、G-MANEC 患者的獨立因素(表3)。

表3 胃惡性NEN 腫瘤的生存相關單、多因素Cox 回歸分析

3 討論

G-NEN 是一種罕見的特殊類型胃癌,起病隱匿且缺乏特異的臨床特征。在機制上,遺傳基因改變(特別是DNA 修復基因的改變)在NEN 致癌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這些患者通常有癌癥家族史和功能性神經網絡[7]。目前,盡管G-NEN 檢出率顯著提升,但仍缺乏相應的大數據、多中心的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這給臨床診治帶來了挑戰。

本研究G-NEC、G-MANEC 患者的中位發病年齡為65 歲,男女比例為5.7∶1.0,主要位于胃上部55例(82.1%),腫瘤平均大小為4.5 cm,早期患者(Ⅰ期)僅4 例(6%),術前低血清白蛋白43 例(64.2%),提示該疾病好發于老年男性的胃上部,直徑較大,術前血清白蛋白低,確診時多處于進展期且術后易發生遠處轉移,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8]。在預后分析中,腫瘤的大小、位置和性別與患者的預后無相關,年齡、血清白蛋白、腫瘤分期和遠處轉移是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在術后遠處轉移的患者中,以肝轉移(n=11)為主。此外,術前血清白蛋白可以作為一種快捷、準確的檢查手段,對G-NEC、G-MANEC 患者的預后有一定的參考意義。魏建明等[9]研究表明,性別是G-NEC、GMANEC 的獨立影響因素,這可能和女性的內分泌系統及激素有關。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除了上述影響因素外,淋巴結轉移數也與患者預后有關,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似[10]。本研究首次將術前白蛋白、血紅蛋白、CEA、CA-199 納入G-NEC、G-MANEC 的研究指標,并得到陽性結果。值得注意的是術前CEA 可以影響患者的預后,但未查到相關報道,這可能和納入樣本不典型、樣本量少等因素有關。

67 例G-NEC、G-MANEC 與394 例胃腺癌的病理特征比較結果顯示,在首診年齡、術前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腫瘤大小、腫瘤位置、神經侵犯、脈管侵犯、腫瘤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TNM 分期、術后遠處轉移、胃切除方式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提示該疾病的患者比胃腺癌患者的惡性程度更高,預后更差,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11]。這可能和腫瘤細胞的來源不同有關,胃腺癌主要來源于上皮細胞[12],而NEN主要來源于分泌細胞。因此,不同病理類型胃腫瘤有顯著的生物學行為差異,預后也不同,明確病理類型對選擇治療方案至關重要。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GNEC 和G-MANEC 在病理特征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兩組患者的預后分析中無顯著性差異,這提示G-NEC、G-MANEC 在臨床治療中可以不進行區分,與既往研究[13-14]一致。而另有報道[15-16]MANEC 較NEC 的預后更差,且影響兩者OS 的獨立因素不同。這可能與NEC 的細胞亞型和MANEC 的分子亞型,以及兩者的組成成分有密切關系。本研究NEC 以小細胞型為主,但病理結果未對MANEC 進行詳細的分型。由此可見,NEC 和MANEC 的精確分型及主要成分的鑒定對治療和評估預后有極大的價值。

有研究表明[17],手術切除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OS,而對術前發生遠處轉移的患者在行原發灶+轉移灶根治切除(R0)也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本研究中,NEC、MANEC 在確診時以Ⅱ、Ⅲ期為主,以手術為主、化療為輔進行綜合治療。對于臨床表現以潮紅和腹瀉等類癌綜合征為主的癥狀可使用SSAs(奧曲肽、拉雷肽),可改善70%~80%的患者癥狀[1]。本研究病例均未出現以上癥狀,故均未接受SSAs 治療。鉑/依托泊苷通常被用作一線化療方案,其有效率可達30%~50%。此外,以伊立替康為基礎的治療正逐漸成為NEC 的一種潛在選擇,但療效仍不理想[18]。在本研究中,67 例手術患者接受化療的有55 例(82%)。其中使用依托泊苷+奧沙利鉑/奈達鉑方案化療33 例,使用COX 方案(奧沙利鉑+替吉奧)化療15 例,使用5-氟尿嘧啶+奧沙利鉑方案化療2 例,使用奧沙利鉑化療5 例,但其患者的OS 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似[19]?;熜Ч牟町惡突颊叩膫€體、地區等因素有關,其次還和回顧性研究產生的偏倚有關。近期,Griger 等[20]利用基因組學發現MYC 家族成員在G-NEC 中的作用,并通過藥理試驗揭示了奧利司他/TVB-2 640 與維諾雷賓、多西他賽聯合治療下表現出協同作用,為G-NEC 的治療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樣本較少,且為單中心回顧性研究,存在一定的選擇性偏倚;未進行對比G-NEC 與G-MANEC 對化療方案的敏感程度。綜上所述,G-NEC、G-MANEC 較胃腺癌患者的預后差,臨床上更需重視術后遠處轉移。G-NEC 與GMANEC 的病理特征和生存分析無顯著性差異,預示著兩者可能來源于同一細胞。針對可明顯改善GNEC、G-MANEC患者預后的化療方案目前仍缺乏顯著療效、仍需更高級別的循證醫學探討。

本文無影響其科學性與可信度的經濟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腺癌白蛋白病理
喜舒復白蛋白肽飲品助力大健康
病理診斷是精準診斷和治療的“定海神針”
缺血修飾白蛋白和肌紅蛋白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早期診斷價值
開展臨床病理“一對一”教學培養獨立行醫的病理醫生
益肺解毒方聯合順鉑對人肺腺癌A549細胞的影響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HIF-1a和VEGF-A在宮頸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GSNO對人肺腺癌A549細胞的作用
白蛋白不可濫用
Cu2+、Zn2+和 Pb2+對綠原酸與牛血清白蛋白結合作用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