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地區淀粉型甘薯新品系(種)種植鑒定

2024-01-04 15:45何銳杰李曉慧
耕作與栽培 2023年5期
關鍵詞:薯率食味甘薯

何銳杰, 李曉慧, 李 云, 楊 航, 李 麗

(1.貴州省生物技術研究所, 貴陽 550006; 2.貴州省園藝研究所, 貴陽 550006;3.貴州省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貴陽 550006)

甘薯(Ipomoeabatatas(L.) Lam)自16世紀由南美洲中部地區經東南亞傳入我國,成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來源[1],也因優質的淀粉品質成為淀粉加工產業的供給原材料[2]。我國是甘薯第一大種植國,種植面積占全球一半以上[3]。因甘薯耐逆性強、產量高和經濟價值強的特點使其成為貴州第五大作物。目前已有大量對淀粉型甘薯引種鑒定的報告[4-8],但近年在貴州開展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對我國11家不同單位選育的11個淀粉型甘薯新品種(系)在安順市紫云縣進行種植,并對產量、干物質率、淀粉率、淀粉產量和食味進行系統性評估。以針對淀粉加工為主要目的,兼顧食用屬性,篩選出適應貴州種植的淀粉型甘薯品種,對貴州省甘薯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品種

本次試驗供試品種共12個,其中徐薯22號為對照,其余試驗新品系(種)來自國內11個不同科研單位,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試驗甘薯品種基本信息

1.2 試驗方法

試驗地點位于貴州省安順市紫云縣干水井村(105°98′38″E,25°80′97″N),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每個小區4壟,壟距1 m,壟長5 m,小區面積20 m2,株間距15 cm,各3次重復。所有品種于2022年6月14日扦插,10月14日收獲,大田生長期為122 d。

1.3 測定指標

產量:分別收集稱重每個小區中甘薯重量,將所有數據匯總后進行統計。

干物質率:將鮮薯稱重后切薄片,80℃烘干至恒重,復稱重量,重復取平均值。

淀粉率:采用福建省甘薯區域試驗計算方法[9]。

食味評定:分別對各個品種隨機挑選薯塊,洗凈蒸煮。隨機選取15名試驗人員對各品種甘薯口感方面進行感官品評,并采用百分制進行打分,結果去除最高以及最低分后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分析

2.1 產量及干物質率

鮮薯產量:11個試驗新品系(種)相比對照徐薯22皆達到增產效果。其中蘇薯28鮮薯產量最高,達3 555.11 kg/667 m2,其次為皖薯373,產量為3 194.93 kg/667 m2;齊寧19產量最低,為1 598.84 kg/667 m2,鄂薯15稍高,產量為1 667.5 kg/667 m2;其余品種產量在2 000~3 000 kg/667 m2之間。

干重:11個試驗新品系(種)干重產量同樣超過對照徐薯22。其中蘇薯28擁有最高的干重產量,達到1 034.54 kg/667 m2,是唯一超過1 000 kg/667 m2的品種;其次為皖薯373,干重產量有958.48 kg/667 m2;黔薯16、湘薯203、萬薯18和蘇薯30實現800 kg/667 m2左右的干物質產量;徐薯37、鄂薯15、川薯221、齊寧19和鄂薯20干物質產量偏低,為491.56 kg/667 m2。

干物質率:11個試驗新品系(種)中,萬薯18擁有最高的干物質率,達到36.94%;蘇薯30、黔薯16、鄂薯15和齊寧19擁有33%左右的干物質率;皖薯373、湘薯203、蘇薯28、徐薯37和川薯221擁有30%左右的干物質率;鄂薯20干物質率最低,只有24.36%。所有試驗新品系(種)干物質率皆高于對照徐薯22(表2)。

表2 產量表現及干物質率

2.2 淀粉率

如表3所示,萬薯18擁有最高的淀粉率,達到25.77%;蘇薯30、黔薯16、鄂薯15和齊寧19淀粉含量超過對照徐薯22的淀粉率21.48%;皖薯373、湘薯203、蘇薯28、徐薯37和川薯221淀粉含量在15%~21.48%之間;鄂薯20淀粉含量最低,為14.83%。從淀粉產量來看,蘇薯28產量最高,達到673.88 kg/667 m2,其次為皖薯373,產量有630.60 kg/667 m2;黔薯16號、湘薯203、萬薯18和蘇薯30的淀粉產量位于500~600 kg/667 m2之間;徐薯37、鄂薯15和齊寧19的淀粉產量位于300~400 kg/667 m2之間;鄂薯20淀粉產量最低,為299.33 kg/667 m2,是唯一低于對照徐薯22的品種。

表3 淀粉率與淀粉產量

2.3 鮮食價值

商品薯率:齊寧19的商品薯率最高,達到90.19%;蘇薯30、萬薯18、徐薯37、川薯221和鄂薯20的商品薯率在80%~90%之間,皖薯373、蘇薯28和黔薯16的商品薯率在70%~80%之間;湘薯203的商品薯率為61.26%,鄂薯15的商品薯率最低,為58.79%,兩者商品薯率皆低于對照徐薯22。

商品薯產量:蘇薯28擁有最高的商品薯產量,達到2 700.82 kg/667 m2,皖薯373和蘇薯30商品薯產量也達到2 000 kg/667 m2以上;鄂薯15商品薯產量最低,為980.32 kg/667 m2;其余品種商品薯產量位于1 000~2 000 kg/667 m2之間。所有試驗新品系(種)商品薯產量皆高于對照徐薯22。

食味評價:11個試驗新品系(種)食味評價分數集中在80~87分之間,皆低于徐薯22。其中川薯221和蘇薯30并列第一,獲得87分;黔薯16分數最低,為80分(表4)。

表4 商品薯率、商品薯產量和食味評價

3 討論與結論

3.1 討 論

本研究選址紫云縣為貴州省甘薯產業主要產區,甘薯產業亦是當地主要支柱產業。但多年連作,品種退化,目標市場固化為鮮食市場導致甘薯產業規模生產總值不斷下滑。本研究以當地淀粉型甘薯種植產業空白為切入點,為貴州甘薯產業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本研究選用對照徐薯22是中國農科院甘薯研究所選育的淀粉加工型甘薯[10],也可作為鮮食型甘薯進行銷售,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甘薯品種之一,適合作為本次研究對照品種。

甘薯鮮食是除淀粉加工外另一主要經濟用途,其經濟價值由商品薯率和食味評價決定。所有參試品種商品薯率皆優于對照徐薯22,但食味評價全部略低于徐薯22,因此鮮食價值不作為決定本次研究結果的因素之一。

3.2 結 論

綜合以上試驗結果,蘇薯28的鮮重、干重以及淀粉產量均位居所有參試品種第一,且遠高于對照品種徐薯22,適合作為淀粉型甘薯品種在貴州地區進行推廣。

猜你喜歡
薯率食味甘薯
影響寧夏貧困山區馬鈴薯商品薯率的氣象因子分析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におけるうるち米良食味育種(日文)
食味知人:賈寶玉的三個飲食場景
多管齊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不同收獲期對甘薯“金徐薯69”產量的影響試驗初報
食味·食美·食空間——餐飲空間設計專輯
涼山州馬鈴薯“青薯9號”早春(冬)作栽培技術研究*
甘薯抗旱鑒定及旱脅迫對甘薯葉片生理特性的影響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鑒別診斷與防治
不同產地稻米的食味品質與化學組成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