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研討”教學法設計思路

2024-01-05 16:19祝磊
小學科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教學實施研討小學科學

祝磊

〔摘? ? 要〕? 本文旨在探討小學科學教育中“探究-研討”教學法的應用與影響?!疤骄?研討”教學法結合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教師引導的研討討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他們的科學素養。該研究對“探究-研討”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教學設計、實施策略以及教學效果進行深入探討,以期為當前小學科學教育提供新的教學思路。

〔關鍵詞〕? 小學科學;“探究-研討”教學法;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2? ? 052-054

隨著21世紀學習技能的日益重要,如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創新和合作等,教育者需要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培養這些技能?!疤骄俊杏憽苯虒W法被認為是一種有前途的策略,它結合了學生自主的學習探究和教師引導的研究討論,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知識,發展科學技能,增強科學態度。本研究旨在探討小學科學教育中“探究—研討”教學法的應用與影響。

一、“探究—研討”教學法:理論基礎與教學模式

“探究—研討”教學法,旨在通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以發現新知識,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研討,以深化理解和鞏固學習。該教學法源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該理論主張學習是一個動態的、互動的過程,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構建和理解。

探究階段是該教學法的核心環節,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索科學問題,進行實驗、觀察、搜集數據等活動。這一階段的目標是使學生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獲得新知識,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研討階段,是在探究階段之后進行的,目的是通過分享和討論,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和反思,提高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研討的內容可以是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是他們對實驗結果的理解,或是對科學概念的探討和反思。

教師在“探究—研討”教學法中的角色,是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協助者。他們需要引導學生確定探究主題,提供必要的幫助和資源,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還需要在研討階段引導學生進行深度討論,以促進他們的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總的來說,“探究—研討”教學法強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學習,通過探究和研討兩個階段的有機結合,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他們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當代的小學科學教育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和理論意義。

二、設計有效的“探究—研討”教學活動:關鍵要素與注意事項

設計一個有效的“探究—研討”教學活動,需要關注多個關鍵要素和注意事項,以確?;顒拥挠行нM行并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首先,活動的設計要基于學生的實際水平和需求。探究主題應該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關,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例如,在教學“動物的習性”課程中,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的寵物或校園里的鳥類,然后探究它們的習性,從而提高學生對生活中科學現象的敏感度和科學探究能力。其次,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工具,支持他們進行有效的探究。這包括實驗材料、信息資源、科學儀器等,以滿足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各種需求。在上述“動物的習性”課程中,教師可以提供科普讀物、動物行為的視頻資料等,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動物的習性,從而引導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教師要指導和協調學生進行研討,促進他們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反思。在研討階段,教師可以提出引導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分享探究過程中的感受、困惑、發現,以及對實驗結果的理解和反思。在“動物的習性”課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享他們對不同動物習性的觀察結果,然后進一步引導他們探討這些習性的生物學意義,提高他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教師需要對活動進行評估和反饋,以便調整和優化教學活動。這不僅包括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也包括對教學活動本身的反思。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問卷調查、學生自評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反饋信息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總的來說,設計有效的“探究—研討”教學活動,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需求,提供支持,引導學習,進行評估和反饋,以確?;顒拥挠行нM行并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教師角色的轉變:從傳統教學模式到“探究—研討”教學法

在21世紀的教育環境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教育觀念的改變,教師的角色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特別是在小學科學教育領域,“探究—研討”教學法的提出和實施,進一步推動了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被視為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被動接受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和技能,通過授課和檢測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教學模式側重于知識的傳遞和記憶,缺乏對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疤骄俊杏憽苯虒W法的實施,要求教師轉變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的合作伙伴。在探究階段,教師需要設計和組織各種學習活動,提供各種學習資源和工具,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植物的生長”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實驗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長環境、生長過程和生長規律,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分析力和創新思維。

在研討階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分享探究過程中的感受、困惑、發現,以及對實驗結果的理解和反思。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化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在上述“植物的生長”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他們的觀察結果和實驗體驗,然后進一步探討植物生長的科學原理和生物學意義。

此外,“探究—研討”教學法還要求教師轉變評價觀念和方法,從單一的知識測試轉變為多元的能力評價。除了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價外,還要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和研討表現,評價他們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這種評價方式不僅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的來說,“探究—研討”教學法的實施,推動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的合作伙伴。這種角色轉變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效果,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滿足了21世紀的教育需求。

四、“探究—研討”教學法的設計思路:建立學生中心的學習環境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如何有效地實施“探究—研討”教學法是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為此,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被認為是關鍵策略之一。

“探究—研討”教學法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要求教師設計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提供支持和引導,使學生在探究和研討中主動地構建知識、發展能力。因此,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對實施“探究—研討”教學法至關重要。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中,教師應將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在教師的引導和支持下,通過自主探究、小組研討等方式學習。例如,在教學“動物生態系統”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如何理解食物鏈的形成?讓學生自行探究,通過網絡搜索、實地考察等方式獲取信息,最后在課堂上通過研討的方式共享所學,對食物鏈進行深入理解。此外,教師還要創設各種學習情境,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足夠的素材。例如,在“水循環”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做模型、設計實驗等方式,觀察和研究水的蒸發、凝結、降雨等過程,以此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同時,教師還要提供各種學習資源和工具,如實驗設備、網絡資源、多媒體工具等,支持學生的探究學習。例如,在教學有關自然災害的課程中,教師可以提供各種科學文獻、視頻資料、數據報告等,讓學生通過分析和研究這些資料,了解自然災害的成因、特征、影響及其防治方法。

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進程和狀態,提供個性化的引導和幫助。通過觀察、反饋和評價,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建立學生中心的學習環境是實施“探究—研討”教學法的有效策略。通過設計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工具,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進程和狀態,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支持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共同探究、深度研討的學習環境,使“探究—研討”教學法能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得到有效實施,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小學科學教育中的“探究—研討”教學法:教學效果分析

“探究—研討”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應用,引發了教育界對其效果的關注。該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以探究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鼓勵學生通過問題研究、實地考察、小組研討等方式主動地構建知識、發展能力,具有積極的教學效果。

首先,“探究—研討”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由于該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自我探究和研討,親自動手去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因此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同時,由于學生是在親自探究和研討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因此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更為深刻,學習效果更好。其次,“探究—研討”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探究活動中,學生需要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如觀察、分類、推理、判斷等,對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學生還需要設計和實施探究活動,如實驗、調查、制作等,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此外,“探究—研討”教學法還能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在研討活動中,學生需要通過小組合作,共同研討問題,共享信息,這能提高他們的合作能力。同時,學生還需要通過口頭報告、展示等方式,將自己的觀點和研究成果向他人表達出來,這能提高他們的溝通能力。

六、“探究—研討”教學法對小學科學教育的啟示

“探究—研討”教學法為小學科學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學生為中心,將探究與研討相結合,以問題為導向,寓教于樂,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團隊協作以及問題解決能力。這一教學法對小學科學教育的啟示非常深刻。

對教師的啟示在于,教師角色的轉變至關重要。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而在“探究—研討”教學法中,教師更多的是作為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例如,在一節講解植物生長的課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關于植物生長的問題,如“植物為什么需要陽光?”“植物如何獲取水分和養分?”等,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實地考察、實驗、查閱資料等方式自主探究,教師只是在必要時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對學生的啟示在于,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研討”教學法中,學生需要運用觀察、推理、實驗等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手段,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和研討。這種教學方式,能幫助學生養成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教學策略的啟示在于,有效的教學策略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在“探究—研討”教學法中,教師需要設計合適的探究任務,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和研討。例如,教師可以根據課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探究任務的難易程度,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探究活動。

總的來說,“探究—研討”教學法對小學科學教育的啟示在于,應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發揮教師的引導和促進作用,設計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提高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法無疑為小學科學教育帶來了新的思考和實踐空間。

參考文獻

[1]陳娟.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0(5)

猜你喜歡
教學實施研討小學科學
GSM與FDD、NB-loT融合組網研討
柑桔無公害栽培技術研討
校本特色課程的教學實施與評價
小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施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成人教育中的運用分析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場及時的春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